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入境旅游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国外游客的旅游消费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是旅游刺激经济的一种溢出效应.以此为基础,通过构建国外游客入境旅游消费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能促进北京、河北、内蒙古、安徽、广东、四川、贵州和新疆等省市的经济发展,但却恶化了天津、上海、重庆、云南、陕西和甘肃等省市的经济发展.笔者最后提出了促进国外游客入境旅游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小麦品种改良工作的成就、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小麦品种改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育成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小麦单产由解放初期的27.1 kg/667m2提高到目前的195.0 kg/667m2,但从总体上看,小麦育种还处于"爬坡"阶段.缺乏突破性的育种材料,育种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投入不足是提高小麦育种水平的限制因素.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小麦品种改良历程的回顾、现状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内蒙古小麦品种改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可持续增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具备共存性和互动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顶层设计依据.本文按照生态系统的原理、结构特性和规律,研究和改进农业经济系统功能以促进系统创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内蒙古环境政策提供依据,以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环境与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笔者研究了内蒙古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采用1986-2009年内蒙古环境经济数据,建立内蒙古工业污染物排放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间内,内蒙古固体废弃物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产生量急速上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上升阶段:2009年的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比1986年增长了10508.32万t,平均年增长率为9.17%。2009年的工业废气排放量比1986年增长了22828.36万t,平均年增长率为11.54%;其中,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已存在拐点,并呈现完全的倒“U”型关系,拐点发生在人均7793.76元时。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变化较缓,平均年增长率为0.35%;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在研究时段内逐年递减。通过工业污染物排放及其可能影响因子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探究了1986年后内蒙古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的成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关联因子包括产业结构、GDP总量、单位GDP能耗、城镇人口比例。本研究结果将为内蒙古经济在不断增加的环境压力下保持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凸显,因此,寻求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我国当前有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相关处理技术入手,深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洁 《华北农学报》2004,19(Z1):116-120
文章对"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提出了几点看法,对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也逐渐地发展和壮大,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能够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产品的供给增加,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对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概念及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条合理性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颖  林飞  刘江蒙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8):235-239
以中国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着手点,基于VAR模型,并且利用2004—2013年间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规模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Grange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中国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发展空间不足、缺乏规范、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非正规金融法律与制度保障、加强非正规金融的内部控制、加大非正规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吸收国外非正规金融发展经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潮流,也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综述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况和欧美高水平大学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现状,分析了我国食品学科本科教育国际化建设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食品学科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与设想。  相似文献   

10.
梁弘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511-5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及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劳动生产物中凝聚了越来越多的智力因素等,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十分明显的;我国目前正进入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必经之道。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和比较动态分析方法,选取了基于人力资本的寿光市经济增长模式这一课题来进行研究,试图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以提出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本提升经济增长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鲜与加工》2007,7(1):50-51
编者按: 近年来,国内外竞相发展猕猴桃种植业.随着产量与品质的逐年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长足增长,尤其是陕西省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仅猕猴桃一项就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500余元.猕猴桃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向贮藏保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刊近日接到许多农民朋友的来函来电,询问贮藏设施、贮藏技术等问题.我刊特约陕西省周至县制冷气调工程学会朱建斌高级工程师回答有关问题,以满足广大贮户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晋中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中市是山西省主要农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近期和今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走访农户、与基层干部座谈和听取市、县两级汇报等形式,对晋中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研究分析了晋中市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农村教育的差距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社会各项事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农村教育虽然也在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教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农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西部农村教育事业目前仍然面临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依然较差、课程设置不合理及非农职业教育机构短缺严重等诸多制约性因素。研究在调研及分析差距的基础上,就发展西部农村教育中的关键性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人员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品加工行业为期2年的深入调研,详细分析向日葵产品的加工现状,以及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中心议题,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贵州省商品供给已由短缺变为基本充实,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已成为农村经济发的重要目标,现根据贵州农民收入的新形势,提出策略措施,以期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相应对策,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蚕茧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和国家"东桑西移"产业布局的调整,牢牢把握蚕桑新的发展机遇,把蚕桑列入黔南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来抓,是立足黔南州情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的战略性抉择.为此,认真分析了黔南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加工业对小城镇建设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葭  张雨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433-43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区域差距扩大、经济结构粗放、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等问题,导致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缓慢、缺乏竞争力、农民未能分享城镇化成果等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发展的现实经济需求,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提出应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来促进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就开始作用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施行,我国农民合作社迎来了新转折,得到快速发展,实践作用及价值不断显现。在 8 年脱贫攻坚战中,贵州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济发展上战果丰硕。在此间,贵州农民合作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社合一”合作社三种模式组建和运营,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为贵州农业经济注入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笔者结合近三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实践,总结当前贵州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 4 个方面的对策建议:1.提升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突出合作社功能定位;2.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发展软环境;3.完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4.挖掘服务项目,激活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及内蒙古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培肥土壤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秸秆还田是培肥和改良土壤最为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同时可解决田间焚烧秸秆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秸秆还田的技术模式和培肥机理,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与养分有效性、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重点概述了内蒙古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玉米生产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栽培技术措施,以秸秆培肥土壤为切入点,提出了与农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秸秆深翻还田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