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沙棘柔性坝影响下砒砂岩沟道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典型砒砂岩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境内植有沙棘柔性坝的东一支沟道与无任何植物的对比沟道的表层(0-30cm)土壤含水量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与探讨了沙棘对砒砂岩区小流域沟道土壤水分小尺度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可明显提高砒砂岩区小流域沟道土壤含水量;沙棘柔性坝沟道与对比沟道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沙棘柔性坝沟道土壤含水量在1-6m变程内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对比沟土壤含水量在1-5m变程内具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含水量分数维值表明,沙棘柔性坝沟道土壤含水量的空间依赖性比对比沟的要弱些;沙棘对小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异质性有显著影响。应当指出的是,虽然降雨是土壤含水量空间自相关与分布格局影响的主要因素,但干旱条件也不容忽视,在长时间地表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下,沟床表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会进一步加强,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沟床表层短根系及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与分布。  相似文献   

2.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最重要的组分之一,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2006年试验测定了种植沙棘"柔性坝"的沟道内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与东一支沟左岸一条未种植沙棘的小支沟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坝内有机质的垂向分布不仅与土壤的发育过程和土层结构有直接联系,而且与土壤中的水分运移过程密不可分;种植沙棘"柔性坝"的沟道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未种植沙棘"柔性坝"的对比沟道,而且在相同时期种植的沙棘"柔性坝"内不同取样点处的有机质含量总和相当接近;种植沙棘"柔性坝"的沟道内土壤异质性不显著,但与未种植沙棘的沟道相比,土壤的空间异质性较大,建议对这一问题应采用更大的空间尺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沙棘"柔性坝"生态措施的阻水拦沙作用,在陕西眉县野外实验基地进行了沙棘"柔性坝"拦沙试验,分析与探讨了不同种植参数对砒砂岩沟道水流含沙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水流含沙量及粒径分布的沿程变化表明:不同参数下"柔性坝"含沙量的总体趋势为从上游到下游是逐渐减少的。坝体的上部位置含沙量逐渐减少,到了坝体中部含沙量则会增大,最后在坝体下部部位又逐渐减少,并且当坝长适中时拦沙效果才最显著,但随着坡度的不断变陡,拦沙的效果反而降低。沙棘"柔性坝"中,沿水流方向泥沙粒径呈递减趋势,并且对于粒径大于2.5μm的颗粒泥沙具有分选效果。文中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沙棘柔性坝滞流拦沙作用,为沙棘柔性坝这一生态工程在砒砂岩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型人工沙棘林对砒砂岩沟道土壤有机质与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内蒙古砒砂岩典型地区的准格尔旗东一支沟开展了小型人工沙棘植物林水保生态效应野外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与研究了沙棘植物对沟道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揭示了沙棘植物对砒砂岩沟道土壤改良及对沟道土壤水分的调控效应,可为沙棘植物治理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型人工沙棘林的土壤剖面(0~100cm)有...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乔木和灌木植物系数的计算方法,比较了两种代表性乔木(榆树和小叶杨)和两种代表性灌木(柠条和沙棘)的实际蒸散量和生育期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差异,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植物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地区灌木的实际蒸散量小于乔木,但同类植物的实际蒸散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柠条最高,沙棘最低;榆树植物系数最小,柠条其次,沙棘最大,但榆树和小叶杨的土壤水分有效性高,耗水量大,所以灌木较适于该区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实地取样、测试及整理已有资料的方法,研究绥德县辛店沟中的淤地坝对土壤含水量及地表径流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两个坝地中土壤含水量的分析、计算得出: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主干坝坝地中的土壤含水量较支沟坝多1.89%,这与韭园沟的不同;而在同一坝地中各部位因地表覆盖、地下水补给等的不同,使其变化曲线的变幅及变化趋势也不同,坝地中部土壤含水量最高,主、支沟坝地中部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1.88%和12.97%;主、支沟坝静态含水量分别为0.88938万m3、1.03032万m3,辛店沟总蓄水量为23.0484万m3。  相似文献   

7.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陕北吴旗县沙棘年生长季内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沙棘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结果表明:沙棘叶片光补偿点(L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5.66~112.31 μmol/(m2·s),光饱和点(LSP)变化范围为1 327.39~1 638.89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Φ)的变化范围为0.0052~0.0122 μmol/mol;沙棘叶片的CO2补偿点(C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20.83~278.29 μmol/mol,CO2饱和点(CSP)的变化范围为192.24~775.59 μmol/mol.表明沙棘为C3植物,不耐荫,宜栽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沙棘在年生长季内Tr的变化为:8月、9月高于6月、7月、5月;8月份的蒸腾速率最高,5月份的蒸腾速率最低;WUE高低排序为:9月>5月>8月>7月>6月.  相似文献   

8.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棘人工林恢复的初、中期阶段,α-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的增加正相关较明显,在恢复的中期β-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强烈,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表现出在沙棘人工林恢复的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二者基本上是同步的.对土壤肥力与沙棘人工林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全氮与木本植物种数、植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全磷与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土壤全钾和pH值的变化比较复杂,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认识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生长年限沙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平板培养法”和常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长年限人工沙棘林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并以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三大类群数量以7 a 林最高(493.87×105 cfu?g -1干土),10 a 林(358.77×105 cfu?g -1干土)和15 a 林(321.69×105 cfu?g -1干土)最低且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中,土壤放线菌数量对 Shannon -Wiener 指数的大小变化起着较大作用;依据可培养微生物组成,4组样地可划分为3个类群,生长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作用明显,且人工沙棘林生长年限超过10 a ,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已接近于撂荒地。土壤微生物组成与人工沙棘林生长年限关系密切且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及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Leymus chinensis+Stipa grandis)群落为研究样地,选取8种代表性植物,采用积温生态因素代替时间变量的方法,分别对其单珠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与积温因子累积关系做了如下研究:1)对Logistic模型进行了改进;2)建立了植物生物量与积温因子累积关系的Logistic生长模型;3)分别模拟8种植物对积温因子的响应特征并给出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8种植物相对生物量与相对积温关系基本呈S型变化,其中决定系数均达到0.94以上,说明积温既是影响干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衡量植物生育过程的时间标尺具有其可靠性与可行性。另外,由模型确定的多个生长特征参数值分析表明,不同生活型功能群之间对积温因子的响应差异较大,而相同功能群的不同植物种对积温因子的响应差异相近,该结果显示出与植物生活型功能群的分类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辽宁西部将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L .)与小黑杨 (Populuscv .“Xi aohei”)和欧美杨 64号 (Populuseuramericanecv.“N30 1 6”)的人工林分别按株混和行混两种方式进行混交实验 ,研究了固氮植物沙棘对辽宁西部杨树人工林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 1 ) 2 0 0 0年 6月 ,混交林叶片中的自然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明显降低 ,而束缚水 /自由水、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和需水程度明显提高 ;2 0 0 0年 9月只有小黑杨混交林叶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2 0 0 0年 8月 ,沙棘对杨树人工林叶片水分状况没有显著影响 ;( 2 )在不同月份 ,杨树叶片中的自然含水量与自由水含量的大小顺序为 8月 >9月 >6月 ;而束缚水 /自由水、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和需水程度的大小顺序则为 6月 >9月 >8月 ;( 3)沙棘对杨树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程度随杨树品种和混交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The plane form of a gully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gully volume and erosion rate, acting process, and evolutionary stage. For describing the planar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manent gully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this study, utilizing a total station and GPS RTK, measured the shoulder lines and channel curves of 112 gullies in six sites of the Yuanmou Dry-hot Valley and then mapped them by Arc GIS software and calculated nine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nel lengths range from 10.88 to 249.11 m; the widths range from 6.20 to 40.99 m; the perimeters range from 54.11 to 541.67 m; the gully areas range from 153.02 to 6,930.30 m2; the left-side areas range from 92.93 to 4,027.20 m2; and the right-side areas range from 63.65 to 3,539.77 m2. The slightly sinuous and straight gullies account for 73.21% of the total gullies; the quantity of the right skewed gullies is 8.93%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left skewed ones based on the symmetry ratio; the shape ratios range from 1.12 to 1.40 and the morphology ratios from 0.038 to 1.294; 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1.192. Gullies in different sites have diverse planar characteristics. Except for the symmetry index, which was close to a negatively skewed distribution, all of the other parameters had the characteristic of positively skewed distribution. The gully area is related to the length and width, but the gully length has a weak correlation with the width. The evolutionary stage, topographic conditions, strata, soil properties, and piping erosion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gully planar morphology.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controlling gully erosion and safeguarding human habitation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水分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于2002~2006年定位监测不同类型土地不同坡位、坡向的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坝地最高,平均19.83%,川台地次之,平均17.21%,梯田平均16.34%,坡地最低,平均15.04%,土壤含水量与年降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土壤含水量月变化动态呈现"单谷"曲线,7月份最低;不同坡位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为随坡位升高,土壤水分含量递减;不同坡向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为阴坡>阳坡.  相似文献   

14.
白茎盐生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白茎盐生草幼苗进行为期0d、5d、10d、15d、20d、25d的自然失水胁迫,通过生理生长指标和叶片微观结构研究白茎盐生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干旱半干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土壤含水率、白茎盐生草叶片肉质化程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而根冠比、质膜相对透性、株高、冠幅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对白茎盐生草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开度减小、保卫细胞增厚、而气孔密度变化不明显。结论:白茎盐生草幼苗通过增大根冠比和质膜相对透性,减小叶片肉质化程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和冠幅的增长量也减小,减小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开度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 hand-held, drift-free herbicide applicator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Vibrajet (Plant Protection Ltd). The spray nozzle is a plastic sleeve with holes punched in it. By vary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leeve, interchanging different sleeves and changing the height of the nozzle, the swath width can be varied. A 12 V DC electric motor vibrates the nozzle body. Liquid herbicide is carried in a plastic container on the back of the operator. Discharge rates and swath widths, and the cost of this adaptation of the Vibrajet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6.
黄土区坡沟系统容重、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切沟是黄土高原侵蚀沟的重要类型之一,对流域水文、植被、地貌和生态等地表过程具有深刻影响。为明确土壤物理参数对切沟地形、坡位和深度的响应,在陕北黄土高原选择典型切沟,根据其走向设置沟道、沟缘及坡面3条样线,对40个样点按照10 cm深度间隔采集0~30 cm各土层原状土样,利用定水头法和烘干法对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地形对容重、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3个参数随坡位自下而上均呈波浪式变化趋势;沟缘和坡面位置容重随坡位上升总体呈微弱减小趋势,沟缘表层坡下土壤含水量较其他坡位明显偏低;(2)沟缘和坡面位置不同土层深度饱和导水率及容重的大小变化规律与沟道恰好相反;(3)对于各土层深度而言,沟缘和坡面土壤含水量均与沟道内差异显著,且沟缘土壤含水量总是低于坡面。以上结果表明,切沟分布改变了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在坡面的空间格局,在黄土区坡沟系统内不同地形条件对相关土壤物理参数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7.
以春小麦"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定位试验,利用可升降式紫外灯装置,观测增加不同剂量UV-B情况下春小麦的株高、绿叶数及叶部形态的变化状况.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UV-B增强使春小麦植株矮化、绿叶数减少、叶角变小、单叶叶面积减小.单叶叶面积减小的原因是叶长和叶宽都有所减少.多数情况下,随着UV-B辐射增加量越多,春小麦株高和叶形态受到的影响程度越大.在中高海拔干旱半干旱地区,UV-B增强使春小麦的株型缩小、绿叶教减少,这会对春小麦的于物质积累和籽粒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由位于坡面上部的供水装置和坡面下部的试验土槽组成的试验装置系统,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50、75和100 mm/h)和不同坡度(15°、20°和25°)条件下坡面侵蚀方式演变过程中汇水坡长对侵蚀产沙的作用.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片蚀-细沟侵蚀-切沟侵蚀方式演变过程中汇水坡长对侵蚀产沙具有重要作用,且受降雨强度、坡度和侵蚀方式演变过程的综合影响.汇水坡长增加,使坡面片蚀-细沟侵蚀-切沟侵蚀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侵蚀产沙量明显增加.在坡面侵蚀不同发育阶段,汇水坡长对坡面侵蚀的产沙作用也不尽相同.当坡面以切沟侵蚀为主时,汇水坡长对坡面侵蚀产沙的作用最大,其次是以细沟侵蚀为主时.而以坡面片蚀为主时,汇水坡长对坡面侵蚀产沙的作用最小.通过对坡面侵蚀产沙量与汇水坡长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呈正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