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硕 《中国水产》2010,(11):51-52
<正>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在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中都有发生,常引起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惨重经济损失。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2.
邓永强  黄小丽 《水利渔业》2005,25(4):90-91,109
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和观赏鱼类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鱼感染小瓜虫后,在血清和体表黏液中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主要是鱼受到小瓜虫体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刺激,通过血液和体表黏液中淋巴细胞产生出来的,以阻止小瓜虫的运动并杀死虫体。目前还没有正式用于生产的小瓜虫疫苗,但实验室疫苗已研制成功,包括经冷冻和福尔马林处理后的死疫苗、小瓜虫活疫茁以及小瓜虫基因疫苗等。综述了,多年来小瓜虫病的免疫研究概况、鱼类对小瓜虫免疫反应类型、反应机制以及抗小瓜虫疫苗等。  相似文献   

3.
淡水白鲳越冬期极易感染小瓜虫,严重时导致白鲳大批死亡,是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昌市水科所利用温泉水进行白鲳越冬试验,越冬池面积1.61亩,水温19-22℃,恰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越冬期间,小瓜虫病流行数次,病鱼离群独游,不吃食,身体瘦弱,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镜检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4.
<正>一、圆口铜鱼易感染小瓜虫病的主要原因1.生理特点淡水有鳞鱼中比较容易感染小瓜虫病的一些鱼,一般都有细小疏松的鳞片,如:圆口铜鱼、岩原鲤(幼鱼)、厚颌鲂等,而胭脂鱼、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鱼因为有紧密的鳞片保护,不容易寄生感染小瓜虫病。此外,圆口铜鱼丰富的皮下脂肪层或许更容易成为小瓜虫安居的"温床"。2.应激反应圆口铜鱼的驯养,业内公认有三个最主要的技术难点:应激反应、性腺发育及鱼病危害(主要是小瓜虫病)。笔者认为,应激反应与感染小瓜虫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即应激反应强的鱼类易感染小瓜虫病。容易引起圆口铜鱼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淡水名优鱼小瓜虫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Fouquet)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对鱼类危害较大的寄生原虫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眼等部位 ,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 ,又称“白点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 ,呼吸困难 ,游动异常 ,有时与池内物体摩擦 ,导致表皮脱落 ,鳍条烂裂。小瓜虫侵入鱼眼可使发炎、变瞎。最终病鱼活动乏力 ,停止摄食 ,很快成批死亡。关于小瓜虫病的危害对象 ,国内多家资料已有共识 :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 ,对观赏鱼及食用鱼的苗种危害严重。笔者近十年来 ,在从事淡水名优鱼养殖及对豫北…  相似文献   

6.
<正>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的生活史分为滋养体、包囊体及掠食体3个阶段(倪达書等,1960)。小瓜虫病有着分布广泛、暴发性强、致死性高等特点(Matthews R A,2005;Buchmann K等,2001)。目前对多子小瓜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病机理和免疫预防方面。顾泽茂等(2019)发明了一种多子小瓜虫的传代培养方法,但因小瓜虫与鱼共存于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海鲜世界》2004,(1):40-41
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魄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相似文献   

8.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和观赏鱼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小瓜虫病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小瓜虫病的研究大多从治疗方法上入手,而忽视了对多子小瓜虫的基础研究,本文就多子小瓜虫的生态特性、病理学特征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青蒿素对小瓜虫病治疗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曼红 《齐鲁渔业》2005,22(8):10-10
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感染各种淡水鱼类引起的疾病,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体表形成白点,所以生产上又称“白点”病。以前国内治疗小瓜虫病常采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药物,但由于这些药物有致癌、致突变性、毒性大的缺点,而且低毒药物对小瓜虫胞囊和寄生在鱼身上的虫体的杀灭作用不明显,冈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就青蒿素对小瓜虫病的治疗效果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11,(8):39-40
刺激隐核虫病,俗称海水小瓜虫病或海水白点病,是由刺激隐核虫寄生引起海水硬骨鱼类的一种致死性寄生虫病,以病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二类疫病。  相似文献   

11.
小药方     
一、治疗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不限于那种鱼或大小鱼都能发生,对夏花和越冬鱼种的危害最大。小瓜虫寄生在鱼体皮肤、鳍和鳃丝上,吸取细胞组织作为自身营养,使病鱼瘦弱发黑,成群团状浮于水面,重者全塘死光。  相似文献   

12.
青蒿素对小瓜虫病治疗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曼红 《内陆水产》2005,30(8):33-33
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感染各种淡水鱼类引起的疾病,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体表形成白点.所以生产上又称“白点”病。目前国内治疗小瓜虫病常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药物。但这些药物有致癌、致突变性、毒性大等缺点:而且对小瓜虫胞囊和寄生在鱼身上的虫体杀灭作用不明显。因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就青蒿素对小瓜虫病的治疗效果做一初步研究.为生产上杀小瓜虫的药物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部而引起的,是一种侵袭性寄生虫病。每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可直接看到病鱼的体表、鳃部或鳍条上,都布满了白色的不规则的囊泡,当虫体侵袭到鱼的眼角膜,就引起鱼眼发炎、变瞎,病鱼最终因食欲减退,运动失调,呼吸受阻而死。小瓜虫对所有的淡水鱼类都可寄生,常常能在短时期内,造成鱼种大批死亡,小瓜虫生长适温为15~25℃,一般多发生在初冬、春末和夏初。我地防治寄生虫鱼病常用药为晶体敌百虫、强力灭虫精、硫酸铜或硫酸钢与硫酸亚铁合剂。经使用,上列药物都不能防治小瓜虫…  相似文献   

14.
刺激隐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激隐核虫病,俗称海水小瓜虫病或海水白点病,是由刺激隐核虫寄生引起海水硬骨鱼类的一种致死性寄生虫病,以病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二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属于前口目(Prorodontida)隐核虫科(Cryptocaryonidae)隐核虫属(Cryptocaryon)成员。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5.
<正>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于皮肤、鳍、鳃而引起的鱼病。该病流行广,是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我国白点病发病区几乎遍及全国养殖区。白点病防治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鱼病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作者于1972~1976年在将乐县鱼苗场工作期间,白点病连续几年严重流行。现根据几年来防治白点病的体会,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资料,就其防治方法、程序和药物优选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3.寄生虫性疾病 (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鮰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正小瓜虫是生活史中一段时间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一、小瓜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危害小瓜虫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全球小瓜虫病流行季节不同,我国每年4-5月、10-11月、水温为15~20℃时是小瓜虫的流行盛期。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市沙塘园艺场水产公司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内先后发生过小瓜虫病和斜管虫病,由于发现得早及治疗措施得当,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只有在发生斜管虫病时死了几尾鱼种,过程如下:一、小瓜虫病症状及治疗1.症状:11月13日上午在喂鱼时发现白鲳鱼种不摄食,而前两天鲳鱼种都抢食较狠,经观察,发现鱼种成堆在池角集中,鱼不时跳出水面,鱼体不断地和增氧机缆绳磨来擦去。捞出两条鱼种,刮取体表粘液和鳃上粘液在10×4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鱼的鳃上和体表都带有不同数量的有明显香肠形大核的小瓜虫。2.…  相似文献   

19.
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豚的鼻腔出现两团粘液性附着物,严重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病鱼体色转黑、消瘦、游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难致死。该病感染性强,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10%。治疗方法:(1)可通过控温养殖,将水温上升到30℃左右,2~3天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2)用0.3克/米3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同时用鱼虫必克拌饵投喂,此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很好。车轮虫病病原体为多种车轮虫,主要寄生在河豚的鳃部和体表,…  相似文献   

20.
小瓜虫病是淡水养殖常见的寄生虫病,尤其以水质清瘦、养殖密度高的环境下发生最为严重,广泛危害淡水养殖品种的苗种和成鱼。目前,小瓜虫病的病原种类被认为只有1种,即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1876);不同地区和养殖品种感染的虫株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血清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