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螨类是山东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其中为害较重的有茶叶瘿螨和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在山东省主要以成螨在茶树叶片背面越冬,越冬死亡率为40.0—84.6%;开始活动时,各虫态螨多集中在老叶和成叶的叶面主脉和低洼处为害;被害叶片成禁铜色,无光泽,叶正面有大量白色灰尘状蜕皮壳;被害叶质变脆,引起落叶,被害茶丛芽叶萎缩硬化。茶橙瘿螨在山东省以成螨和其它虫态在茶树叶片背面越冬,但越冬死亡率高,达93.4-98.1%;开始活动后各虫态螨多集中在幼嫩芽叶和成叶上为害,被害芽叶、叶背呈红褐色锈斑,叶脉变红,叶片卷曲,芽叶萎缩,甚至…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琴叶风吹楠播种苗木生长节律调查结果:4—5月份播种,当年7—12月各月生长量相近;第二年1—4月份生长缓慢,5—10月份的雨季集中了年生长量的70%-80%,11—12月份生长量减小,年生长节律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3.
一、茶树钾的营养特征钾与氮、磷一样是茶树生长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茶树体内各器官组织中都含有钾,且含钾量比磷高,一般根茎叶全株平均含钾(K_2O_,下同)占干重为1%左右,其中幼嫩芽叶含钾达2.5—3%,一般嫩芽叶中含钾低于2.0%,或老叶含钾低于1%为缺钾的标准。茶树多年生,以采叶为目的,长期在一块地上生长采叶,带走钾亦多,亩产干茶三百斤的,就要带走钢6—7.5斤,钾肥吸收率以45%计算,应施钾13.2—16.5斤,可见茶树需钾量是较多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甜菜秋栽露地越冬采种,除自用外,每年还给黑龙江、内蒙等代繁8000—9000亩,种子1600—1800吨。一般单产种子200公斤,高者达350—400公斤,实践证明,甜菜秋栽露地越冬采种,其产质量均优于害存春栽。一般越冬采种的种子千粒重为20—23克,比窖存春栽提高1—3克;发芽率95—96%,提高3—4%;种子产量提高17—18%;并能提早成熟8—10天,繁育系数可达1200—1300倍;每亩可节省12个工日;用越冬种子生产原料甜菜,能提高根中含糖0.3—0.5度。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白粉病预测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院和广东垦区代表性农场1959—1983年橡胶白粉病流行观察材料和历年流行学的研究成果,选出了橡胶越冬落叶量、越冬期的温度、降雨、5%抽芽期、抽叶早期的抽叶速度及该时的温度等20个预报因子,并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回归程序,选出了广东植胶区各代表性地区的预测模式。1979—1985年在广东不同植胶区进行了测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海南南部、中部的中期预测模式平均准确率为92.5~96.3%,东部、西部和湛江中部为85.5~91.7%,准确率都较高。短期流行强度预测,南部、东部、中部的模式较准确,平均准确率88.6~92.2%;西部和湛江中部的模式平均准确率为80~84.4%。施药期预测,南部、东部的准确率为84.3~85.2%,西部为77.7%。上述中、短期预测模式,经过7年试用,方法简单易行,调查次数少,省工省钱工效高,预见性强,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广陆矮四号作单本植,主茎平均12.5叶,其中13叶的植株占总数50%以上。第一次分蘖每低一个分蘖节位,总叶数约多0.5~1.1叶。分蘖的叶片数,依所发生的叶节而异,如6叶节上分蘖的总叶数为7叶(13-6=7),少数为6叶,个别是8叶。本田主茎各叶出叶,开始慢,中期快,最后又慢,有慢—快—慢的趋势;而分蘖出叶有快—慢—稍快的趋势。主  相似文献   

7.
《茶叶》1986,(2)
茶树越冬叶和新梢生长的关系密切。越冬叶通过光合作用贮藏碳水化合物于春季供给新梢生长;在构成新梢的碳素中,大部分也来自越冬叶的生产。有许多事实说明冬季寒干害致使越冬叶脱落或是人为摘除越冬叶,使翌年头茶的新梢生长变差。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8.
王福祥 《福建热作科技》1998,23(3):36-36,48
一、改春植为秋植漳州市平原、内陆一些地区春植蕉,冬季常会受到不同程度寒害.据田间调查,3月底至4月初植,一般肥水管理,当年12月翌年2月才能抽蕾开花,4—5月收成.1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漳州地区霜期,因此,其生育期中耐寒性最弱的花芽分化期、孕穗期、断蕾后初挂果期常因遇到寒流,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造成失收或绝收.改为秋季(8—9月)种植,种植后3—4个月,长出10—13片叶,植株因受到温度条件限制,便进入相对休眠期,此生育期抗寒性较强,即使遇到寒流,蕉叶被冻害,只要注意保护心叶不冻害,越冬后,蕉株不要噬出20多片叶…  相似文献   

9.
摘要新梢打顶后留下成熟叶和越冬叶的光合机能影响的研究 1)嫩梢打顶后,留下的成熟叶光合值和叶绿素、全氮和水溶性旦白质量也同光合值一样逐渐地降低。叶绿素含量依然不变。光合值的变化与水溶性旦白质量高度相关。 2)至于越冬叶,甚至嫩梢打顶后,三种化学成分增加或维持不变。然而,它们的光合值如对照植株那样,缓慢地下降,三种化学成分随侧芽的生长而降低。 3)处理植株的成熟叶和越冬叶,1.5—二硷酸核酮糖羧化酶酶活性比那些对照植株梢高。它们在叶片老化时也不降低。 4)处理植株的越冬叶,光合值的降低与测定的任一成分的关系还不清晰。  相似文献   

10.
国际茶叶市场以红茶为主,在茶叶贸易量七十五万吨中,红茶占93%以上,其中红碎茶又占98%以上。我国红碎茶出口结构,大叶种占30%,中小叶种占70%。平均出口品质水平,大叶种接近国际中档,中小叶种低于普通级。因此,提高中小叶种红碎茶品质水平,对我国红碎茶出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甘蓝型油菜(B.napus L.)早熟品种的移栽叶龄,结果表明,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培育小、中壮苗在4叶—6叶、根颈粗4mm—6mm、苗高14cm—20cm时移栽,产量极显著高于7和8叶的大壮苗,并且,小、中壮苗移栽容易达到壮苗越冬、春发稳长,有利于早熟、早收。  相似文献   

12.
茶芽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芽枯病是浙江省茶树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为害春茶幼嫩芽叶,可使春茶减产约30%,而且品质下降。病原是一种叶点霉属真菌新种,学名为 Phyllostictagemmiphilae Chen et Hu sp.nov.。菌丝生长和器孢子萌芽的适温在20—27℃,8—10℃时能缓慢生长,29℃时生长受抑制。器孢子萌芽最适 pH 为5.40—6.80。在2%茶汤中器孢子萌芽率最高。病菌对氮源的利用力高,以丙氨酸和谷氨酸最适宜。碳源以果糖、棉子糖、蔗糖为最适宜。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树上老病叶或越冬芽叶中越冬,器  相似文献   

13.
荔枝叶瘿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叶瘿蚊(Mayetiola sp)是国内首次报导的荔枝新害虫。在广州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被害叶上越冬。蛹期11—14天,成虫寿命1—2天,卵期2—4天,幼虫期14—39天。越冬幼虫期可达240余天。成虫产卵于嫩叶背面,幼虫孵出后侵入叶肉并发育形成疱状突起的虫瘿,通常一叶多瘿。幼虫老熟后离瘿入土化蛹,大多数是被蛹,但也有围蛹。本文描述了各期虫态的形态特征。温湿度及荔枝品种对叶瘿蚊种群数量影响极大,“三月红”对其幼虫有高度的生理抗性。目前已发现5种瘿内幼虫的寄生蜂。每年春天,于越冬幼虫离瘿入土或成虫羽化出土前用辛硫磷进行土表施药,对压低第一代虫口密度效果显著;氧化乐果或喹硫磷、杀虫双、杀虫单、敌杀死等与敌百虫混合喷雾对卵及初孵幼虫均有明显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焉耆盆地的生态条件下,甜菜于8月中、下旬播种,采用碎麦草等覆盖,在冬前幼苗叶片数8—12片.根头直径1.0—1.5厘米,根重3—8克.冬前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甜菜母根越冬率可达95%以上.提出了在该生态条件下甜菜露地越冬采种的关键技术.该项研究使我国的甜菜露地越冬采种带向北纬推移4—10度、海拔增高465米.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出口物质。1989年净创汇102.5亿卢比(2.56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外汇净收入的54%,净换汇率高达75%,与旅游业创汇力相当.1965年是斯里兰卡茶叶产量最高的一年,当年茶叶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达22.8万吨。但自此以后,由于政策原因,斯茶产量一蹶不振,一直处于摇摆不进状态。1980—1989年年平均产量仅20.4万吨。1980年后,斯茶方始走上复苏道  相似文献   

16.
从越冬芽发育而来的第一轮新梢上茶饼病的发生部位与其它季节新梢茶饼病的发生部位是显著不同的。第一轮新梢上47.5%的茶饼病发生在最先发育的叶面上,第二片叶上88.5%的茶饼病在中脉上发生。而秋季第二轮新梢上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发生茶饼病的仅为18.5%和26.6%。秋梢茶饼病发生在中脉上的,第一片叶占16.2%,第二片叶的占5.2%。对越冬芽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由芽发育而来的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中脉部位是真菌感染的唯一部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探讨了北缘蔗区甘蔗秋植的播种时间和越冬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助膜夹蔗叶或稻草的方法覆盖蔗苗,可以有效地避免冻害,秋植播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秋植蔗与春植蔗比较,总叶数增加4.5-6.5叶,株高增加55-70cm,产量提高25%左右,糖份可提高1%左右。  相似文献   

18.
茶树铜的研究:Ⅰ,茶树根系含铜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高氯酸消煮湿灰法制样,使用日本岛津 AA—630—12分析仪测定了槠叶齐、湘波绿、福鼎大白茶三个无性系良种茶树根系含铜量;用0.1N HCI 浸提,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有效铜,结果如下:(1)茶树根系含铜量,吸收根占71.9%,侧根占18.7%,主根占9.4%;(2)根系含铜量品种间有差异,但吸收根>侧根>主根的分布趋势相同;(3)根系含铜量,吸收根9月最多,侧根、主根3、4月较多;(4)根系含铜量,以3龄茶树为基数,16龄高80%,21龄高117%;(5)根系类型含铜量分配率与树龄有关。3龄茶树,吸收根占53.3%,侧根占27.3%,主根占19.4%;21龄茶树,吸收根占65.5%,侧根占24.5%,主根占10.0%;(6)茶园土壤有效铜与植茶前比,3龄茶园高3.4%~3.9%,21龄茶园高53.9%~62.1%。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79—1982年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6月上、中旬当气温达20℃以上时,成虫出现高峰,进入发生盛期.此时要做好成虫预报工作,及时进行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平均每百米垅长数量超过10头(雌雄比例近1:1).第二年局部地块将遭幼虫严重为害,每百米垅长不足10头成虫,第二年局部地块会受中度或轻度为害,而百米垅长只有2—3头成虫时,大部份地块不受害.幼虫的越冬密度大小,是第二年防治指标.一般成虫发生量大,幼虫越冬密度也大.7月份总降雨量达150—200毫米时,成虫发生量大幼虫越冬密度也大.但此时总降雨量在60—80毫米时,尽管成虫发生量多,幼虫越冬密度反而减少.豆茬或隔年豆茬幼虫越冬密度大,如种甜莱,当测得每平方米有0.5—1头幼虫时,必进行防治。成虫的防治,以辛硫磷乳剂800倍液,防效达90%以上。幼虫防治,以3%呋喃丹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亩用1.5—2公斤,随种入土,当每平方米有蛴螬1—4头时,保苗率达78%以上。如超过5头,适当增加用量.  相似文献   

20.
蔗叶粉碎还田对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上甘蔗收获期蔗叶处理方法的不同,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蔗叶焚烧和蔗叶粉碎还田对当年宿根蔗的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甘蔗螟虫以二点螟为主;在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黄螟和二点螟混合发生为害,但条螟种群数量最大.与蔗叶焚烧处理相比,蔗叶粉碎还田处理中,螟害导致的螟害株率相当,分别为94.17%和91.39%,但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3.86%、12.29%和17.23%、13.57%,表明蔗叶粉碎还田有利于减轻甘蔗螟虫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