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
猪瘟的防治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常继发感染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猪瘟属于一类传染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我国研制的猪瘟疫苗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在防治猪瘟病中效果显着,总有效率达到98%以上,近几年来,在临床诊治中发现,散养户养殖的猪,猪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典型猪瘟的病例较少,绝大部分都是非典型猪瘟,即温和型猪瘟,临床症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正常,被毛苍乱,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时有轻热,有时皮肤上可发疹,逐渐消瘦;有的拖至一个月以上才死亡,或者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对死于温和型猪瘟的猪进行剖检.缺乏典型的猪瘟病变特征,只有病源检测才能确诊。[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  相似文献   

5.
从疫情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等方面初步诊断了一起疑似温和型猪瘟病例,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对其病因和各类型猪瘟的发生特点进行讨论,提出免疫建议,以期有助于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败血症为特征,病理剖检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出血、坏死和梗死。猪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均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临床上还有非典型猪瘟,而非典型猪瘟又不一定会出现典型猪瘟症状和病理变化,某些细菌性疾病又与猪...  相似文献   

7.
一起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猪群中常出现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根据一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等,基本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由此提出了防治措施,并总结了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温和型猪瘟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例调查情况,分析其发病原因,以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9,(19)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生猪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类似猪瘟。据考证,非洲猪瘟原发于1921年非洲肯尼亚,是由非洲野猪传播给家猪。1960年后该病陆续向欧洲传播。2014年俄罗斯发现非洲猪瘟病例。2018年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现疑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常呈败血症临床变化。临床表现为急性、慢性和非典型的病程经过。急性猪瘟症状明显,病死率极高;慢性猪瘟症状较轻、病程较长、病死率低,易复发。病理变化特点为细小的管壁变性,从而引起内脏出血、坏死和梗死。极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疾病混合感染引起生猪发病,在临床上呈现不典型症状的病例增多,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使用抗菌素和抗病毒药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就恢复原症状。该病病程往往呈慢性经过,有较高的死亡率。2006年5月,某地发生了类似生猪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初步判断是蓝耳病、猪瘟病混合感染发病.采用猪瘟单苗紧急接种与对症药物治疗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猪蓝耳病与猪瘟是危害养猪业最大的两种传染病,猪被感染后,猪体抗病力下降,随后出现症状,体质弱的猪开始出现死亡。在宽城县某养殖户发生猪大量死亡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感染。由于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猪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猪瘟仍是日前危害较大的疫病,在不断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继续做好防疫工作,减少猪瘟造成的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一例猪瘟的发病情况,诊断过程及预防措施,希望在治猪瘟中能给广大农村饲养户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4.
猪瘟、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典型病例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一起典型猪瘟病毒和圆环病毒Ⅱ型混合感染病例,阐述其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出详细诊疗过程,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付东阁 《新农业》2001,(7):24-25
规模化养猪场产仔量较大,要严防仔猪猪瘟的发生与流行。仔猪猪瘟分两种,一种是新生仔猪猪瘟(或称先天性猪瘟),这种猪瘟是由于母猪的免疫水平低下,感染上了非典型猪瘟或者是母猪在怀孕期注射了猪瘟疫苗。虽然母猪本身在临床上没有任何猪瘟症状,但它却能把猪瘟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胚胎期的仔猪,使得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胎等。新生仔猪死亡率是100%。  相似文献   

16.
“防疫、保健是养殖业经济的生命线”。但是,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特别是在注射猪瘟疫苗后,仍然发生一些不明原因、不具典型的猪瘟病例发生,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猪瘟严重威胁养猪业,常常与一种或几种细菌、病毒、原虫混合感染。2009年9月辽西某猪场的保育猪出现发热、呕吐、跛行、关节肿胀、腹下皮肤紫红色等症状,经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化验,确诊为猪瘟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猪瘟和非洲猪瘟的危害性均极大,且两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为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分别介绍了猪瘟和非洲猪瘟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猪瘟防疫现状 三峡库区的猪瘟防疫工作。多年来采取春、秋两季防疫和仔猪阉割时防疫相结合的办法,使猪瘟的防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9%以上。总结出了对猪瘟防疫工作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防疫队伍和提高了养殖户对猪瘟的防疫意识,对控制三峡库区猪瘟的发生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随着综合防制措施的日益完善,特别是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三峡库区已广泛使用40余年,猪瘟的致病性和流行特点与以往有了明显差异。八十年代初,国内开始出现非典型性或温和型猪瘟,潜伏期及病程均明显延长,低热、有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发病及死亡率均较低,成年猪常可耐过,仔猪死亡率则较高。九十年代以后,集约化大型猪场和生猪养殖大户陆续出现了以母猪亚临床症状感染为特征的猪瘟,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猪场内绵延不断的仔猪及保育猪或架子猪的发病与死亡,采取免疫或紧急免疫均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广西出现的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要点进行了概述,提示原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示病意义的典型眼观病变较少出现在非典型猪瘟病例,而原先易忽视的眼观病变如肾纵切面。肾乳头呈现点状出血、扁桃体充出血及点状脓性病灶、心浆膜粘膜有出血斑点、胃浆膜及胃底部黏膜有出血斑点或有溃疡点等病变频繁出现,成为新的示病指征趋势;指出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快速确诊非典型猪瘟的诊断技术;提出实施猪瘟免疫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免疫程序、适度加大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头份、淘汰带毒感染母猪等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