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鹑属在我国分布有3种,即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灰山鹑Perdix Perdix和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e。它们都是鸡形目重要狩猎禽鸟。在我国,高原山鹑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灰山鹑仅见于新疆北部,斑翅山鹑则分布于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关于高原山鹑在新疆的分布,郑宝赉(1965)依据1960年采于新疆北部福海的,翼羽正在脱换的标本(1♀)和2个幼体,首次记录了在新疆北部的分布。继后,新疆动物学工作者主要依据郑氏的记录,在有关文稿中再次报道了该种在新疆北部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面积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新疆2000-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轨迹,寻找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并运用SPSS软件对新疆人均生态承载力、单位生态足迹产出和单位建设用地产出进行回归分析和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新疆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容纳能力的方法,通过预测得出2015、2020和2030年新疆建设用地面积应...  相似文献   

3.
疆近十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在阐述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基础之上,设计了区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新疆2001-2007年共7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1998年的2.5957hm2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4.0551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3.1270hm2逐年减少到2.8266hm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呈现反向发展趋势。这十年来,新疆由生态冗余状态转变为生态赤字现象,目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肤须斑螟研究初报杨四美,陈卫民(新疆伊犁州农业学校伊宁835000)娄水清,何玉鲁(伊犁地区蝗虫测报站)肤须斑螟(PogonotnophustancreiSauber)1986年首次发现于新疆伊宁,此虫严重为害新疆主要牧草伏地肤[Kochiapros...  相似文献   

5.
徐怡心 《植物检疫》1993,7(3):194-194
葡萄黑痘病 Sphaceloma ampelinum 在我国内地葡萄产区普遍发生危害,新疆仅在1987年以前报道过伊犁新源县此病的发生蔓延情况,别地尚未出现过此病。1988年5月底,我们在石河子农业科技中心一承包户(以下均称“户主”)的温室中发现了葡萄幼苗茎叶普遍出现红褐至黑褐色带有黄紫色晕圈的病斑,病斑沿叶脉、嫩茎  相似文献   

6.
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系统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环境预警是防止旅游环境系统向无序化方向发展和进行旅游环境系统优化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新疆旅游环境日益恶化背景下,针对新疆绿洲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把生态安全理论和生态预警的方法应用到旅游环境预警系统中,建立了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系统,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和完善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系统的配套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研究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生网斑病不同病斑类型及其病原菌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发生日趋严重的花生网斑病在田间出现的一种新的病斑类型,并结合已报道的两种病斑类型,对3种病斑类型的病原菌开展致病力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新发现的花生网斑病病斑特征明显,综合分析后将花生网斑病病斑类型分别定为网纹型、类褐斑型和污斑型;同一花生品种上3种病斑类型病原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同一病斑类型菌株对不同花生品种的致病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寄生物和寄主的发育关联研究已有很多报道,而人们对捕食者与猎物的同步发育关系却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及其猎物棉蝗Chondracris rosear osea在18℃、22℃、25℃、28℃、31℃和34℃恒温下的发育特性及发育同步性。大斑芫菁幼虫(除5龄外)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10℃,而棉蝗每个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都高于10℃。大斑芫菁5龄幼虫的有效积温为440.53日度,低于棉蝗卵的462.96日度,并且大斑芫菁1~4龄幼虫的有效积温均少于1~4龄蝗蝻。大斑芫菁成虫出现、卵孵化和幼虫滞育解除日期与棉蝗产卵和卵孵化日期,显示大斑芫菁的发育和棉蝗的发育具有季节同步性,而且大斑芫菁的滞育同步化了大斑芫菁和棉蝗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其次计算了新疆1998-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实际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新疆1998-2008年的生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在1998-2000年期间,新疆实际人口从1747.35万增加到1849.41万;新疆生态适度人口从841.272万一直增加到935.744万;过剩人口也是从906.078万一直增加到913.666万。在2001-2007年之间,新疆实际人口在逐步增加,从1876.19万增加到2095.19万;在此期间新疆生态适度人口反而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从819.721万一直下降到574.94万;新疆过剩人口从1056.469万一直增加到1520.25万。2008年期间,新疆过剩人口比2007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从而引起生态适度人口的上升。总之,新疆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人口规模是非常不合理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仍在不可持续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态学会拟成立“新疆荒漠生态监测治理网络”1993年12月1日,新疆生态学会绿洲专业委员会在中科院新疆生土所举行了“新疆荒漠生态监测治理网络”筹备成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新疆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李述刚、袁国映等有关专家23人。通过大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1.
新疆吐鲁番盆地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新疆极端干旱、高温、土壤盐碱含量高的吐鲁番盆地的微生物生态分布及特殊种群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RT-PCR从新疆昌吉地区表现花叶、疱斑、扭曲等症状的南瓜病株上检测到西瓜花叶病毒2号新疆昌吉分离物(简称WMV-2-XJ-CJ),并测定了该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新疆昌吉分离物CP基因全长850个核苷酸,编码197个氨基酸。与国内外报道的12个WMV-2CP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6%~98.3%,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7%~99.3%。新疆昌吉分离物在CP N'端可变区明显不同于国内外报道的核苷酸序列。WMV-2新疆昌吉分离物与日本和郑州分离物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分离物多出6个核苷酸,但其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新疆昌吉分离物外壳蛋白有2个氨基酸残基明显不同于其它分离物,其中蚜传株系的特征结构域DAG突变为DAE。  相似文献   

13.
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估生态脆弱性等级及变化对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SRP模型构建新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评价模型,分析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新疆生态敏感性整体为中度敏感,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受景观破碎度和土壤侵蚀程度影响;生态恢复力受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大,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变化幅度小,恢复力较弱;生态压力大致呈南、北部的山区和中部绿洲区、山区高、东南低,主要影响因子是人均GDP、农业依赖度和人口密度。(2)2000—2018年新疆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中度脆弱到重度脆弱。南、北部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生态脆弱等级较高,中部高海拔林草丰富地区生态脆弱性等级相对较低;2000—2018年新疆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呈现先增长后降低趋势。(3)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力方面,人为活动因子的农业依赖度、人口密度、土地垦殖率,自然环境因子的生境质量指数、景观破碎度、景观恢复力指数和年均降水量7个指标是新疆2000—2018年生态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单因子;生境质量指数、景观恢复力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与区域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是促使新疆生态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何曼莉 《植物保护》1999,25(1):49-49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分布较广,但新疆尚未见有报道。1998年5月,我们在伊犁农校实习农场进行病虫害调查时,在大豆地发现大豆叶片上有黄褐色病斑,严重的叶背面有灰白色霉层。经室内镜检,确认为霜霉病菌,又将标本送请新疆农科院谢浩研究员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流行学方法研究了白菜黑斑病病斑的产孢量。结果显示,影响白菜黑斑病病斑产孢有许多因素:病斑日龄、保湿时间、光照、温度。病斑在6~9日龄时产孢能力较强。其中,8日龄病斑的产孢能力最强,而1~3日龄病斑产孢能力较弱;保湿时间对于产孢有较大影响。6~8 h时病斑几乎不产孢,14 h后病斑开始大量产孢;在直射光下病斑产孢最多,病斑在黑暗条件下比散射光条件下产孢能力强;白菜黑斑病菌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产孢,25℃最适合产孢,达到28℃时孢子基本不再产生。  相似文献   

16.
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负载指数,对新疆2005—2014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5—2025年的生态赤字/盈余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新疆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大于水资源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从2005年的-7.83×10~7hm~2下降至2013年的-9.06×10~7hm~2,水资源开发率很低;(2)2005—2014年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承载力呈上下波动状态,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在三个水资源账户中比例最大,远远超出其它两部分,占总水资源足迹的95.86%;(3)水资源负载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渐加强,2005—2012年负载指数在2~5之间,表明新疆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2013—2014年负载指数在5~10之间,表明新疆水资源利用程度高,开发条件困难;(4)新疆水资源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状态,南疆、北疆、东疆差异较大,南疆、北疆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均大于东疆,而南、北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则小于东疆;(5)对2015—2025年水资源进行预测,新疆水资源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且水资源生态赤字呈逐年减小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赤字越来越严重,今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利用中提高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17.
马鸣  福西 《干旱区研究》2000,17(2):60-60
作者于1999年5月18日和8月29日分别在新疆和静县、塔什库尔干县记录和拍摄到新疆鸟类一新纪录,隶属于鸟纲Aves、行鸟形目Charadriiformes、鹬科Scolopacidae、翻石鹬属Arenaria.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疆适度人口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快速的人口增长导致了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因此,确定适当人口规模,对新疆资源和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在P-R-E模型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新疆的适度人口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基础,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推算长期的生态赤字--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建立在人类消费基础上,根据长周期的资源的人均消费量推算生态足迹,反映长期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新疆为例,分析近十几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在此基础上,结合1949年以来粮食和能源的消费情况,推算出近60多年的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长时段地了解新疆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的变化,揭示多年来新疆生态环境在不断增加的人类经济活动和人口增长影响下的压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历来是我国的西北屏障,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横贯新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新疆的开发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新疆的生态经济系统,对于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能值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等原始指标,运用能值分析的方法,对新疆1996-2005年的能值投入率(EIR)、净能值产出率(NEYR)、环境负载率(ELR)、能值-货币比率(EDR)、能值使用强度(ED)和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ESI)等9项指标的系统研究,以及与其他国家和部分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需重视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进口低能值、高能量的产品而输出高能值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能源利用高效率和系统的强势竞争力;新疆可持续发展指数(ESI)的波动下降与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关。因此,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经济增长和控制其对环境系统的压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平缓降低尤为重要,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