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下简称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中雏,破坏其免疫器官法氏囊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IBD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率极高的特点。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14~105日龄的幼雏和中雏易感,其中21~42日龄雏最易感,1~2日龄幼雏和成鸡也可呈隐性感染,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鸡群一旦染上IBD,3天内可波及全群,感染率高达100%。虽IBD死亡率仅5%~30%(发病率为60%~80%),但由于IBD病毒破坏了法氏囊和淋巴细胞,致使免疫机能降低,使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达不到免疫效果,进而…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毒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从而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不全,引起鸡只的大量死亡,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用疫苗预防效果不确实,治疗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存在诸多弊端。为了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IBD的适合药物,特进行如下试验。由黄连、黄芩、黄柏、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是由双链核糖核酸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腔上囊)的传染病,雏鸡或中雏易感性最强,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鸡法氏囊病在免疫方面已取得进展,对本病控制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很多地方,由于免疫不确切,本病仍时有发生。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长春市南关区新立城镇养鸡专业户,我们进行了对鸡法氏囊病的治疗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诊断1.1流行特点:鸡法氏囊炎病多群发,而且…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鸡的几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已有IBD的发生及流行,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害感染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使病鸡不能正常产生免疫细胞,而造成病鸡的免疫抑制。IBD的发生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并常造成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临床常见由于IBD的发生而继发新城疫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为特征.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雏鸩在早期感染本病后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引发继发感染或导致免疫失败,二是引起鸡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类高度接触性和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禽类健康和生命。由于疫苗高强度、大范围的使用,使得防治IBD的难度增大。中草药治疗IBD,具有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及药残等优点。因而许多的国内外专家把目光放在了中药上,并已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将从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入手,对近年来中药在此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以期为防治IBD中草药的筛选和评价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规模化养鸡场广为流行的一种疫病,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鸡场一旦感染该病,很难将其彻底清除,不但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摸清免疫鸡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的消长规律,把握法氏囊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我们选择国内外五个厂家生产的IBD疫苗,分别在不同的日龄对鸡群进进行免疫,并定期用琼扩法测定鸡IBD抗体的阳性率。经过6个月,对25万只免疫鸡的抽样监测,我们已掌握了IBD抗体的产生规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也称腔上囊),严重危害鸡只的免疫力,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蕈要疫病之。目前,除运用疫苗和卵黄抗体、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外,应用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显示卅广阔的前景,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法氏囊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成功防控IBD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不发生IBD,而是更关注是否对法氏囊的破坏而造成的免疫抑制问题。传统疫苗防控IBD存在几个困惑:母源抗体与免疫时间;母源抗体与疫苗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并能导致发病鸡的免疫抑制,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赤峰地区,法氏囊病(IBD)的流行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而不断蔓延。据笔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1.
杨恒东  刘学贤 《中国家禽》2005,27(12):10-12
用A、B、C三种IBD中等毒力商品化活疫苗分别免疫SPF鸡,9日龄首免、22日龄二免。并于二免后2、9、21d,每组扑杀5只,测定法氏囊的囊/体重比、囊指数,同时观察病理变化,综合评价3种疫苗对免疫鸡法氏囊组织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A、B、C三种中等毒力IBD活疫苗于二免后2d,试验鸡法氏囊均处于轻微肿胀状态;二免后9d,试验鸡的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二免后21d,试验鸡的法氏囊组织已基本恢复。这表明,试验用3种中等毒力IBD活疫苗对鸡法氏囊组织均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在损伤的程度上,A苗为最大、B苗次之、C苗最轻,且这种损伤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的急性传染病,IBDV病毒损害的法氏囊会引发鸡的免疫抑制,干扰各种免疫疫苗的效果。本文从IBD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出预防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抗体水平及免疫失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8-2001年间,深圳市各大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免疫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造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对如何更好防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主要方法是疫苗接种,本研究在已有鸡胚苗的基础上,研制了法氏囊细胞活疫苗。  相似文献   

15.
谢云 《中国家禽》1992,(2):19-20
为了了解我场种鸡在接种法氏囊疫苗后法氏囊抗体的水平和对新城疫抗体的影响,我们对由法国伊莎公司引进的祖代伊莎褐蛋鸡从4日龄至65周龄进行了不定期监测法氏囊及新城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祖代雏IBD及ND都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按免疫程序用苗后,抗体很快上升,水平高且整齐,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病症。法氏囊及新城疫免疫都很成功,现将试验汇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试验鸡:从法国伊莎公司购入祖代伊莎褐蛋鸡3500只。二、疫苗:法国罗纳梅里厄公司GUMBORALCT(法氏囊病冻干弱毒苗LUKERT变化毒株)、BIGOPEST(IBD IB ND三联油  相似文献   

16.
抗IBD中药制剂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6 0羽 32日龄 SPF鸡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羽 , 组为抗 IBD中药制剂治疗组 , 组为IBD卵黄囊抗体治疗组 , 组为对照组。对 3组 SPF鸡同时接种 IBDV强毒 0 .2 ml/羽。待全部出现IBD临床症状后 , 组鸡口服抗 IBD中药制剂 2 ml/羽 , 组鸡肌肉注射 IBD卵黄囊抗体 1ml/羽(抗体效价 1:12 8) , 组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 1ml/羽。观察鸡的病情变化、死亡情况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 组治愈率为 90 % (18/ 2 0 ) , 组治愈率为 75% (15/ 2 0 ) , 组仅存活 2 0 % (4 / 2 0 ) , 组比 组治愈率高 15% , 组比 组死亡率低 70 %。然后选择 IBD多发的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 IBD病鸡7759例 ,治愈 76 6 2例 ,治愈率为 98.7% ,说明抗 IBD中药制剂治疗 IBD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鸡的法氏囊、心、肝、脾、肾、胃肠道等器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性大。1 流行情况 广州市白云区某鸡场育成雏苗8000羽,分别于18、28日龄以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饮水免疫一次。20日龄后,鸡只陆续开始发病,具体发病情况见表。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离群独处,厌食或废食,羽毛松乱,极度衰弱,伏地闭目昏睡,排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病鸡脱水严重,表现为脚爪与皮肤干燥。发病后鸡只开始陆续死亡。…  相似文献   

18.
于魁 《中国家禽》2001,23(4):27-27
将自然IBD病鸡法氏囊,制成匀浆,为自然IBD囊毒,接种于50日龄健康公雏,在严格隔离消毒控制下,使基发病,再无菌取人工感染发病病理变化典型法氏囊,制成匀浆,为人工IBD囊毒,制成人工IBD囊毒灭活苗,防制IBD 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类高度接触性和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养禽产业。由于疫苗高强度、大范围的使用,致使防治IBD的难度增大。中药治疗IBD,具有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及药残等优点。本文通过阐述中药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的优势,对比实践在中药治疗该病期间加和不加葡萄糖的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 bur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导致雏鸡和青年鸡发病死亡,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对养鸡业可造成严重危害。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虽然有疫苗预防,但保护效果欠佳,尤其发病时用一般化学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