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素蛋白是蚕丝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吸附性等。而现今人类生活环境中存在较多的有害金属离子,因此拓展丝素蛋白吸附金属离子的用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已证实丝素蛋白具有较好的吸附重金属离子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分析了不同状态下的丝素蛋白(溶液状、凝胶状、粉末状)对金属离子(以锌为例)的吸附作用,探讨了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阐明了丝素蛋白吸附金属离子的机理。结果显示:丝素蛋白吸附锌离子时,氢元素与氧元素参与了其反应,而氮元素也可能参与了反应,丝素蛋白肽链上的-OH、-CO-NH-以及-NH2与Zn2+通过配位键形成了配合物;且丝素蛋白β-折叠增加而无规卷曲减少,丝素蛋白与Zn2+形成的配合物具有更稳定配位结构;同时pH对该配位反应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物理化学法及微生物对畜禽养殖场废弃物中重金属铜和锌富集转化的影响,探讨酸、 超声波、 酸与超声结合对畜禽粪便中金属铜、 锌的去除效果;探讨花生壳、 谷壳、 活性炭、 花生壳和活性炭混合物、 谷壳和活性炭混合物对铜、锌的吸附、 解吸附效果以及酵母菌对Cu、Zn的生物转化效果.结果表明,酸和超声波对猪粪中Cu、Zn的有一定去除效果,但其去除率较低;使用超声和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猪粪中Cu、Zn的去除率.花生壳和活性炭混合物、 谷壳和活性炭混合物对溶液中Cu2+、Zn2+的吸附能力强于单一花生壳、 谷壳;花生壳最易解吸,活性炭相对难解吸.酵母菌对铜、 锌的富集转化与培养液中铜、 锌离子浓度梯度有关,当培养液中铜、 锌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嗜铜、 嗜锌酵母对铜、 锌的富集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废蚕茧丝为原料,将脱胶丝素通过盐解、酶解、碱解等方法,制备了溶液状、粉末状丝素蛋白。以沸水提取丝胶蛋白,采用二次水解、碱解等方法,制备了溶液状、粉末状丝胶蛋白。采用SDS-PAGE蛋白质凝胶电泳和红外光谱等检测分析了蚕丝蛋白的结构特征,探讨了制备方法对蚕丝蛋白结构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丝素蛋白、丝胶蛋白具有不同的分子量分布和不同的产率,其分子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向含有镉和锌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添加几种金属离子进行试验,旨在研究这几种金属离子的添加是否会影响钝顶螺旋藻粉对镉和锌吸附性能的影响。经过试验得出Mg~(2+)、Na~+两种金属离子的添加抑制了钝顶螺旋藻粉对Zn~(2+)的吸附性能,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Ca~(2+)、K~+的添加也抑制了钝顶螺旋藻吸附重金属Zn~(2+)的量,但影响的吸附性能不大;试验还得出金属离子Mg~(2+)、Na~+的添加对钝顶螺旋藻吸附Cd~(2+)的性能几乎不影响,但是金属离子Pb~(2+)和Cu~(2+)的添加较大幅度的降低了钝顶螺旋藻吸附Cd~(2+)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家蚕丝素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祥瑞  徐俊良 《蚕业科学》2002,28(3):238-241
脱胶蚕丝用稀碱溶液处理后制成多孔的碱化丝素 ,分别经物理吸附和戊二醛交联方法制得固定化酶Ⅰ和Ⅱ。每克固定化酶Ⅰ的总活力为 791 0 4U ,活力回收率为 5 2 0 6 % ,活力表现率为 72 2 7% ;每克固定化酶Ⅱ的总活力为 811 39U ,活力回收率为 5 3 6 7% ,活力表现率为 72 97%。蚕丝经高浓度氯化钙溶液溶解、脱盐等处理后制成丝素粉末 ,经吸附后用戊二醛交联固定了葡萄糖异构酶 ,制成固定化酶Ⅲ。每克固定化酶Ⅲ的总活力为 84 4U ,活力回收率为 5 5 2 7% ,活力表现率为 72 4 2 %。经对固定化酶性质的研究表明 :碱化丝素和丝素粉末均能较好地固定葡萄糖异构酶 ;最适温度比游离酶升高了 15℃ ;最适pH没有变化 ,有较强的抗蛋白质变性剂 (8mol/L尿素溶液中的活力在 80 %以上 )能力 ;各固定化酶的Km值在 4× 10 -2 ~ 5× 10 -2 mol/L范围内。实验还发现Co2 + 和Mg2 +离子为固定化酶的激活剂 ,Fe3 + 和Ca2 + 离子为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选用13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6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高铜日粮(高铜组)、低铜日粮(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日粮(离子配位体铜组),饲养期21 d,探讨离子配位体铜替代五水硫酸铜对仔猪生产性能、腹泻指数、粪便潜血指数、被毛状况以及粪便中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铜组相比,高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均显著提高了仔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但高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低铜组相比,高铜组与离子配位体铜组的仔猪成活率均较高。腹泻指数和粪便颜色以高铜组最好,离子配位体铜组次之,低铜组最差(P<0.05),但高铜组与离子配位体铜组相比,上述各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高铜组相比,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的粪便潜血指数较高。被毛打分状况以离子配位体铜组最好,低铜组次之(P<0.05)。与高铜组相比,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均显著降低了粪便中的粗蛋白含量(P<0.05),减少了粪便中铁、铜、锰、锌等金属离子的排出量(P<0.01),降低了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硫酸铜对产蛋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 2 3周龄海兰褐蛋鸡 2 16只 ,随机分为 6组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0、6、15、30、6 0、12 5mg kgCuSO4 ·5H2 O。 8周后 ,测定其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铜兰蛋白 (CP)、丙二醛含量 (MDA)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 -SOD)、单胺氧化酶 (MAO)、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 30mg kg硫酸铜 ,可使产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 S转移酶、铜兰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单胺氧化酶的活力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清中丙二醛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降低 (P <0 .0 5 )。此结果显示 ,30 0mg kg硫酸铜为适宜添加水平 ,它使产蛋鸡体内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以家蚕茧壳为原料,采用胰蛋白酶水解结合盐溶解的方法制备丝素肽。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蚕丝蛋白纤维脱胶、酶水解、盐溶解和真空冷冻干燥全流程主要工艺条件为:蚕丝蛋白纤维以2.5 g/L Na2CO3+2.5 g/L NaHCO3的混合液脱胶30 min;在脱胶丝素蛋白纤维与8×105U/m L胰蛋白酶液的质量比为1∶100、酶解液pH 7.5、温度50℃的条件下酶解4 h;98℃下用200 g/L CaCl2溶液(浴比1∶120)溶解反应6 min;液态丝素肽在真空度60~70 k Pa条件下,进行-42℃3 h→60℃5 h→70℃4 h分段式真空冷冻干燥。在此工艺条件下,丝素蛋白的水解度为19.7%,获得的丝素肽样品呈粉末状,颜色洁白,无异味,可溶性指数接近100%,具有较好的商品性能与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唐玲  冯琳  刘扬  胡凯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2011,23(8):1259-1263
CCS是细胞质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的铜伴侣蛋白.本文综述了CCS介导SOD1激活的过程.CCS与SOD1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方式将铜离子插入到不含铜离子的SODl( apoSOD1)中,并促进二硫键的形成而激活SOD1.影响CCS活性的因素包括:X连锁的细胞凋亡抑制蛋白(XIAP)、神经接头蛋白X11...  相似文献   

10.
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硫酸铜,微米氧化铜,纳米氧化铜(铜水平2、4、8、16 mg/L)对细胞铜-ATP酶、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添加铜离子能提高Caco-2细胞铜-ATP酶、MT含量,低浓度铜离子能提高细胞DMT1含量,高浓度铜离子降低细胞DMT1含量。纳米氧化铜对几种铜转运蛋白的作用与硫酸铜类似,但纳米氧化铜对铜-ATP酶、MT、DMT1含量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