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正>涪城区地处绵阳市郊,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是四川省传统老蚕区,蚕茧收购秩序最为混乱。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茧丝市场急剧波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省内昔日的蚕桑大县发种、产茧不断下降,而涪城区蚕桑生产不仅能稳得住,而且蚕茧收购秩序良好,蚕茧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知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小蚕共育自动控温、6连片方格蔟营茧、病虫害综合防治、自动循环热风烘茧等新型实用技术;以提高蚕茧单产、茧质为重点,实施"千岛湖"蚕茧品牌战略,努力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促进茧丝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郁志华 《蚕桑通报》2012,43(3):46-47
海宁市是蚕桑重点产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海宁市"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开展,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小蚕共育解决了一些农户在小蚕饲养阶段过程中缺设备、缺技术、缺劳力的矛盾和困难,在保障蚕桑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茧产质量、稳定蚕桑生产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共育蚕种受到大家的欢迎。下面介绍斜桥镇一小蚕共育户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淳安县是国家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011年以来,淳安县紧紧围绕"打造国家优质茧丝基地"的目标,立足淳安县实际,通过加强桑园培管,生产优质桑叶;创新养蚕模式,提高小蚕饲养水平;普及推广大蚕地面育,确保大蚕良桑饱食;推广优良蔟具,改善营茧环境;推行蚕茧仪评计价,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等多种举措,加快推进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淳安县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永康市蚕桑产业情况及天然彩色茧的优势和开发效益,介绍了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的饲养、天然彩色平面茧吐丝床的制作、天然彩色平面茧颜色搭配和上蔟顺序及密度的确定,以及上蔟后加强巡视、调节温湿度和光照、适时转移吐丝蚕等蔟中管理技术和天然彩色平面茧的采收技术等,为传统单纯蚕茧生产的蚕桑产业向优质、高效、多元的现代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途径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自浙江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以来,在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下,淳安县已经建成国内为数不多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所生产的"千岛湖"牌蚕茧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深受省内外广大客户的欢迎。"千岛湖"牌蚕茧在获得广泛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近几年来由于从业人员老龄化,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蚕桑产业综合投入减少,蚕业科技进步缓慢,能够生产缫制精品6A的原料茧  相似文献   

9.
郁志华 《蚕桑通报》2010,41(4):30-31
<正>斜桥镇位于海宁市中北部,是海宁市蚕桑生产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桑园面积565hm2,养蚕农户9967户,全年饲养蚕种2万张左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茧价下跌、中秋蚕气候恶劣以及"两新"工程的推进,蚕桑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4,(3):3-3
<正>2014年6月8-9日,全省蚕茧质量效益提升现场会在绵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分市(州)、县(区、市)蚕桑站(局)长、茧丝绸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共计50余人。会议由省蚕业管理总站副站长朱洪顺主持,省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杨彪作讲话,省蚕丝学会理事长曾华明参加会议,绵阳天虹丝绸公司董事长杨慧君等作交流发言。会议参观了涪城区仪评收茧、蚕桑基地建设现场。涪城区从2010年全面推广"仪评收茧、按质计价"以来,蚕茧质量迅速提高,如今,"七彩之虹"蚕茧已成为全国一流蚕茧。2014年春季收  相似文献   

11.
塑料蚕网     
海宁市塑料蚕具实验厂已批量生产塑料蚕网、塑料折蔟,并将陆续推出塑料蚕匾(台、帘)及桑叶保鲜纱等新型的系列塑料蚕具。据浙江省蚕桑研究所在海宁市科学养蚕基点新德村调查表明,从洗消到落网、除沙提高工效达一倍以上,消毒彻底,夏秋蚕可减蚕病损失,增产蚕茧4~7%,而在氟化物污染较重的春蚕,减少发病损失所获的效益则重大。他们计算,仅需1~2年的增茧款中即可收回购网  相似文献   

12.
秋蚕生产是淳安县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占全年蚕茧总量的一半以上,提高秋茧生产的质量效益,对提高全年蚕桑生产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此,该县从1997年起在秋蚕生产中摸索了一些提高秋茧质量效益的配套措施,也为该县蚕茧质量的全面提升找到了科学依据.通过调整布局、更换品种和狠抓技术关键,秋茧质量逐年提高,促进了该县蚕茧质量连续7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牌蚕茧2003年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进一步推动了该县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生丝的需求量增加,再加上国内计划外丝厂猛增,因此蚕茧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货,争购抢购蚕茧的现象时有发生,蚕茧质量受到严重威胁。首先,茧子采得过早,毛脚茧比例甚大。毛脚茧呼吸旺盛,含水率比正常蛹高,在运茧途中容易发生蒸热,影响解舒,增加油茧。1991年秋蚕期在蚕桑站做  相似文献   

14.
徐敏  陈兆敏  向阳 《四川蚕业》2020,48(2):14-16
<正>宁南县是四川蚕桑生产第一大县,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5年荣获全省第一,其中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三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生产技术标准的逐渐完善与贯彻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年生产技术标准意识松懈、落实不到位也造成了宁南蚕桑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困扰。2016年起,笔者连续多年参加了宁南县蚕业局、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春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七个科研单位,对我国六大蚕茧主产区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和871×872进行实验室通比鉴定,调查内容、方法参照"蚕桑优质高产和多化品种选育"课题家蚕通比鉴定方案进行。结合蚕期、茧期、丝质鉴定等比较来源于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种源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陈伟 《四川蚕业》2000,28(2):43-45
<正>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目标挺进。但目前取得的成绩与我州蚕业资源优势相比潜力还十分巨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我州蚕业发展的历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对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景有个清醒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为适应四川优质蚕茧基地逐步向攀西地区转移,增强凉山蚕桑竞争力,确保烟桑战略目标按期完成,州茧丝绸公司、州农学会、蚕桑专业委员会最近在州丝绸公司召开了全州科技兴蚕技术研讨会。会议围绕两个根本转变,以提高桑、蚕、种、茧质量和效益为主题,开展讨论。形成了如下几点共识: 一、96年凉山蚕桑生产的形势。就全国和四川省而言、全国蚕茧比上年减 48%,四川减 42%,凉山 96年生产蚕茧14.1万担,收购蚕茧13.54万担,比上年仅减5.7%,在全国蚕桑大滑坡、凉山农村产业结构大幅调  相似文献   

18.
多丝量家蚕新品种学613×春日农村试养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优良的蚕品种是蚕桑生产赖于发展的基础。就蚕桑生产而言,推广优良蚕品种、充分发挥蚕品种的内在潜力,不仅可以提高和稳定蚕茧产量,增加蚕农收入,而且可以改善原料茧的工艺品质。目前淳安县蚕桑生产中,主要推广的多丝量蚕品种仍是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菁松×皓月,长时间饲养单个品种,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20.
正南充蚕具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创立于1 997年,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蚕桑产业的省力化、自动化、智能化领域,业务遍及国内外各大蚕区。作为大型蚕业机具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在桑园管理、蚕桑育种、家蚕饲养、蚕茧收烘、蚕桑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南充蚕具公司发起人最早从事蚕业机具研制可以追溯到1974年,开始试制"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45年来,南充蚕具以创新的技术和卓越的解决方案坚持不懈地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以优质的产品性能、令人信赖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在业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