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原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周斌 《油气储运》2002,21(1):56-59
原油损耗直接影响着炼油厂的经济效益,针对兰州石化公司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原油储运过程中产生损耗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针对原油卸车损耗,储存脱水损耗,交付装置损耗等主要损耗,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原油库的油品损耗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原油在储运过程中形成损耗的几种形式,阐述了蒸发损耗的形成过程、测量方法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大气温度对储油罐内油气的温度和浓度及原油损耗率的影响,指出了降低原油蒸发损耗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惠宁管道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惠宁线管输原油降低综合处理温度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管输原油降低综合处理温度后管道来油物性、管输流量、停输再启动、管道热洗清管周期对管道运行的影响.室内及现场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马惠宁线管输原油降低综合处理温度试验前、后的原油低温度流动性基本相同,原油综合处理温度降低到75℃的运行工艺是可行的,并对降低综合处理温度后的运行工艺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的非管输储运技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然气的非管输储运技术主要包括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水合物储气、吸附天然气储气和近临界流体储气技术。介绍了非管输储运天然气各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非管输储运天然气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东部油区已进入了低产阶段,导致管道低输量或超低输量运行,给管道输送带来了不能满足热力工况而产生的难输问题。虽然采取了热处理及降凝剂等方法,对原油进行了改性,降低其凝固点和粘度,改善了流动性,但是,由于原油的改性处理有局限性,一是降凝减粘幅度有限,二是改性原油存在时效性问题,所以仍不能彻底解决原油管输的困难。为此,提出了对管输原油进行一次改质初加工,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和粘度,从根本上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移植“分子筛非临氢降凝工艺”,并选用了三种不同种类的原油进行分子筛降凝减粘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将该工艺应用到原油管道输送,需在输油管道的首站增设一座原油分子筛降凝减粘装置。  相似文献   

6.
针对库鄯管输原油粘度、密度逐年增大和重质油含量不断上升而导致管输设备效率降低、主泵机组工艺参数发生变化、输油成本增加和运行维护难度增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采取增加轻质油的掺入比或将稠油单独处理、添加GY-3降凝剂和增设中间加热站等相应措施,可有效改进原油物性,提高输油效率、降低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国情客观地分析了我们在密闭输送、液环输送、优化运行、管道保温技术、原油热处理及常温输送、化学助剂、乳化和磁处理等原油管输工艺技术的研究和进展情况。指出,为适应我国石油开发新布局,应加快化学助剂、海洋管道和西北沙漠管道输送工艺的研究。加强新技术领域和应用理论的研究是石油储运科技人员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原油损耗的分类原油或油品在集输储运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原油或油品的损耗。损耗分类的方法较多,按其情况可分为操作性损耗和事故性损耗;按其原因可分为蒸发损耗,渗漏损耗,掺混损耗和污水带油,清理油罐、油管等损耗。其中蒸发损耗量是相当大的,有资料介绍苏联原油蒸发损耗约占原油总产量的0.33~0.55%左右,华北油田80年夏季原油损耗测定中,蒸发损耗为原油总产量的0.80%。原油蒸发损耗主要发生在储油罐等容器  相似文献   

9.
大型双盘浮顶原油储罐密封泄漏损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产化大型原油储罐双盘浮顶密封结构,研究了一、二次密封的泄漏机理,对静止储存、原油收、发的损耗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原油泄漏对环境的危害,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减少原油储运过程中的泄漏量。  相似文献   

10.
原油流动性测量及在管输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粘原油(特别是改性原油)的流动性与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密切相关,在管输应用中,凝点(倾点)、流变曲线及屈服应力是表征原油低温流动性的主要参数,也是影响管输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分析讨论了这些参数的测量及测量结果在管输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凝点测定中观察液面的扰动剪切、分层原油凝点(倾点)的测量、平衡流变曲线测定中剪切率上行与下行的影响、含水原油流动性质的测定、原油屈服应力及其测定方法和管输应用等,并指出为管输应用提供数据的流动性测试应与管输条件的模拟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油气储运行业规模逐年扩大,技术及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回溯了国内外油气管道行业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目前中国油气储运行业在易凝高黏原油输送、油气管网集中调控、材料与装备国产化、管道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方面的诸多技术成就。分析了当前全球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变化,剖析了这些变化对油气储运行业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挑战。针对油气储运行业当前面临的设施安全、系统可靠性及大数据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石油油气储运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宁 《油气储运》2003,22(9):30-32
从海上油气储运的基本模式、海底管道施工技术、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广泛应用等方面论述了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中,从最初的油气田内部短距离海底管道发展到各类长距离平台至陆地海底管道,其设计和施工技术在我国油气管道建设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油不加热输送的临界条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孟振虎 《油气储运》2005,24(6):22-27
基于热平衡条件下导出了利用摩擦热实现原油长输管道不加热输送的临界条件.临界条件与管道埋设状况、土质、输量、油地温差及原油物性等有关,其中临界流速与管道总传热系数和油地温差乘积的立方根成正比,临界传热系数则与流速的立方成正比,与油地温差成反比.临界流速越低,或者临界传热系数越大,越易实现不加热输送.随着输送速度增大,温降幅度下降,油流摩擦热增加.采用较大设计流速并设法增大管道热阻有利于增大热站间距、实现不加热输送,对管道的经济性运行有利.  相似文献   

14.
油气储运工程常面临多种设计、施工等方案的选择或需要对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确定方案的优劣或对管道腐蚀程度、油库安全状况等做出评价.不同的问题适用的评价方法不同,油气储运工程中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 AHP)、灰色关联法、灰色物元法、模糊物元法、数据包络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了各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应用情况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各评价方法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降低泵站油电消耗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安河  时建辰  刘巧云  陈忠 《油气储运》2001,20(10):49-50,59
以庆铁线新庙和牧羊泵站为例,在输量一定的条件下,提出通过运用降低进站温度的方法,对降低低油电消耗总费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计算比较,证明了低输量管道的保证输油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这一方法对减少节流损失,降低输油成本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秦京管道因混输冀东原油后秦皇岛-迁安管段输量下降16%,造成输油设备与运行工况不相匹配,出现节流损失大、能源浪费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措施,制定了秦京管道混输后的近期和长期优化运行方案.该方案实施效果表明,优化运行方案科学合理,目的性明确,管道运行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7.
国外地下储气库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富绪 《油气储运》1998,17(3):58-59
提出了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运领域出现的两个变化:一是世界天然气管道的总长度首次超过原油管道总长度;二是地下储气库的建设有了明显发展。而在一些国家解除了对天然气运销市场的管制(如美国),这些都刺激了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及其工艺技术的现代化。介绍了地下储气库的一般类型:枯竭油气田、地下含水层、岩盐洞穴和废煤矿型。比较了这四种类型储气库的优缺点、发展现状及其现代化进程。建议国内油气储库要借鉴国外地下储库建设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缩小与国外差距。  相似文献   

18.
姚志祥 《油气储运》1995,14(3):51-54
西藏所需的油料,在格-拉管道建成前,全靠汽车通过青藏公路运送,常年动用2500台汽车运油,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自1976年格-拉管道建成投产后,改变了油料运输困难的局面,18年来通过管道向拉萨输送各种成品油二百多万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示了管道输油方式的优越性。为了从技术经济上具体比较管道与汽车运油的优劣,分析了两种运输方式的成本:从格尔木到拉萨,运送200万t的油料,汽车运输总成本  相似文献   

19.
邓松圣  蒲家宁 《油气储运》1997,16(2):7-8,11
成品油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油品温度升高的问题,当输送介质为轻质油品且输量增大时,温升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包括油品发生损耗,油品质量降低,污染环境及管道产生很大的热应力等。这是在成品油管道的设计和运行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的优越性,参考法国管网-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的运行方式,提出了初步设想。在对新疆原油物性进行分析后,以外输总量1100×10~4t/a,成品油与原油比例8:3为前提,根据早期成品油管道工程可行性方案中所布站距进行了管径、安全输量等方面的工艺试算。从工艺角度对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