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香属木犀科植物,现知全世界约有4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东南部。我国为丁香主产地,有32种,从东北至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由于丁香本属植物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土壤,花序大而芳香,花期早,是吉林省优良的观赏花木。本文主要从气候条件、栽培历史等角度探讨了双辽市引种栽培丁香的有利之处。  相似文献   

2.
小叶丁香是一种落叶灌木,为木犀科丁香属植物,也被称为四季丁香、二度梅、野丁香。小叶丁香的枝条柔细,树姿优美,花色十分艳丽,而且丁香花具有浓郁的香味,香气袭人,所以在园林建设中常被用来作为绿化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庭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风景区十分常见。另外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特性,在多数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都能够很好生长,所以在东北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中用量很大,可以孤植,也可丛植,也可以成片栽植,还可以与其他常绿乔木树种配合种植。本文主要针对小叶丁香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对小叶丁香的栽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丁香是一种常见的园林观赏树种,属于常绿乔木,品种也很多,不同的品种适合不同的生长区域。我国境内生长的丁香绝大多数都是野生丁香,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丁香的主要分布区。丁香物种大部分都可以进行人工栽培和种植,而且繁殖方法也有很多,可播种、可扦插、可嫁接。丁香除了作为园林观赏树种外,还可以入药,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本文主要对丁香的栽培和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在丁香的栽培方面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丁香为木樨科丁香属植物,又称洋丁香、百结,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植物,其品种繁多,树形优美,花穗繁茂,花色淡雅,花香怡人,花期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我国多个城市有栽植.为了使丁香生长更美观,科学栽培至关重要.本文从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丁香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叶丁香是一种落叶小灌木,由于其适应性较强,多数土壤及气候条件下都能很好的生长,所以在园林绿化中常用来做绿化树种,而且小叶丁香每年可以开花两次,所以绿化价值相对较高,在我国北部及华中的园林绿化中采用比较多。本文主要针对小叶丁香的育苗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在小叶丁香育苗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属杨梅科木本植物,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亚热带经济树种。在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的微酸性和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适应性也较广。随着大粒品种的扩展栽培,癌肿病的发生危害也在蔓延,近几年来已成为大杨梅栽培中的主要病害。杨梅癌肿病是由丁香假单孢菌杨梅致病变种的细菌所致,菌体  相似文献   

7.
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气馥郁故得名。长久以来,丁香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花名树,以其花繁、色美、枝秀、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的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属植物有30余种,中国产23种,是公认的丁香属植物的主要产地和自然分布中心,由东北至西南均有分布,以秦岭及西南地区所产种类较多。欧、美各国及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普遍栽培。  相似文献   

8.
简述丁香的栽培管理及主要褐斑病的发生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丁香是丁香属的一个抗逆优良观赏品种,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并且对土壤要求不严,容易栽培,对环境适应性极强,因此成为北方地区春季观花树苗主要栽种品种之一。文中主要对丁香的栽培管理及褐斑病的发生防治进行阐述。一、丁香的栽培管理丁香,常绿乔木,别名:公丁香、丁子香、百结、鸡舌香。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属约30种,中国产24种,是我国的名贵花卉。古人对丁香曾有"一树百枝千万  相似文献   

9.
正丁香是丁香属的一个抗逆优良观赏品种,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并且对土壤要求不严,容易栽培,对环境适应性极强,因此成为北方地区春季观花树苗主要栽种品种之一。文中主要对丁香的栽培管理及褐斑病的发生防治进行阐述。一、丁香的栽培管理丁香,常绿乔木,别名:公丁香、丁子香、百结、鸡舌香。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属约30种,中国产24种,是我国的名贵花卉。古人对丁香曾有"一树百枝千万  相似文献   

10.
正园艺植物生长以及根系吸收养分、水分离不开优质的土壤环境,在园艺植物的栽培过程中,土肥水的管理十分重要,根据园艺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给予最适宜的土肥水条件,对于园艺植物丰产、稳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园艺植物在土壤方面的管理土壤管理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进行耕作并且结合栽培方式、施肥办法、给排水形式、清理杂草的方法将肥力水平提升。土壤的耕作、栽培、施肥、给排水是土壤管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着  相似文献   

11.
对南宁市园林绿地中栽培应用的山茶属植物进行调查与研究 ,结果表明 ,全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茶花有 2 8种 ,主要栽培应用于城市公共绿地。调查发现茶花在林下或较荫处多数生长旺盛 ,孕蕾率高 ,而在碱性土壤、太阳全天直接照射之处则长势差 ,日灼伤或病虫害严重。建议南宁市乃至环境条件与之相近的南亚热带、北热带地区 ,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茶花植物时 ,应适度蔽荫 ,可推广营造复层群落 ,给茶花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无土栽培因其能够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能为作物生长提供均衡的养分,因此无土栽培与土壤栽培相比较,作物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水培是使植物的根系直接生长在营养液中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与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相比较,免除了植株因为与土壤、基质接触给清洗带来的麻烦,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叶菜类蔬菜的水培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洁净无污染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同时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召开,也将对洁净叶菜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丁香属植物引种与选优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香属植物是蜚声世界的园林观赏植物。我国是丁香属植物的主要自然分布区和栽培起源中心。我们采用多种途径引种收集,使呼和浩特树木园已有31个丁香种、变种和栽培品种;以对各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探讨丁香无性繁殖及栽培技术;进而选优,为呼和浩特市及邻近地区园林绿化优选出13种丁香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生产上防治植物病害使用的杀菌剂大多数是化学农药。化学杀菌剂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多,土壤里的残留物不断增加,为减少污染和病虫害,植物源提取液防治病害得到快速发展。研究表明,丁香的乙醇提取液中主要成分是丁香酚,对多种细菌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甚至致死作用,同时丁香提取液对人参灰霉病病原菌、龙眼的致腐真菌有抑制作用、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曹鹏飞利用大蒜、银杏、海金沙3种植物提取液对樱桃番茄青枯病病原菌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3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湟中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油菜栽培过程中,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土壤、养分等条件。也可以说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就无法获得农作物的优质稳产、增收增效。因此,了解油菜生长习性及需肥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科学栽培管理,才能取得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要生产出优质的马铃薯原种,必须有严格的栽培管理措施,下面就马铃薯原种生产中地块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栽培管理措施作详细介绍。1选地选地是最关键的一步,地块条件是否适宜决定种薯质量好坏。土壤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不同的植物对土壤有不同的要求,马铃薯是块茎植物,它的块茎是在土壤里形成和长大的,所以要求土壤松疏肥沃,土层深厚,涝能排水,旱能灌溉,沙质土壤,中性或微酸性,平地与缓坡地块最为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根系具有吸收、合成、分泌和感知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任何影响根系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自然条件下,根系生活在土壤里,茎、叶等地上器官生长在大气中。地上部所处环境条件,如阳光、大气温度和灾害性天气等很难控制,而土壤环境较容易被改造;人类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施肥、浇水和耕翻等,也主要针对根系生活的土壤,因此,根系是农业生产措施的主要作用中心,合理调节根系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限根技术当前在园艺植物栽培中的应用适当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已在花卉盆景、盆栽蔬菜和盆栽果树…  相似文献   

18.
丁香是我国著名的园林花卉,全名为丁香花,或者是紫丁香、百结花等。丁香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花朵硕大、形状优美,而且丁香花的气味芬芳,也易于栽培,在我国园林市场中很受欢迎。近年来,丁香的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兴安盟地区的丁香栽培量也大大增加。文章对丁香种植培育技术的相关内容做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柳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在我国南北方都有生长,柳树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多种气候及土壤条件下都能很好的生长,而且生长速度较快,在园林建设中常用作绿化树种。本文主要对柳树的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于柳树的栽培、育苗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植物生长促进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促进菌是一类定殖在植物根系周围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微生物,具有促进植物的生长、抑制植物致病菌的产生,提高植物抗逆性等功能。本文总结了土壤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促进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为后续植物栽培中进行土壤管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