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壳聚糖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壳聚糖对水稻幼苗抗低温能力的影响,以水稻品种淮稻11为对象,在水稻2叶期以0%、0.1%、0.3%、0.5%的壳聚糖浓度在低温下来处理水稻幼苗,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水稻幼苗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后遇到低温时,与对照相比,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增加苗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减少丙二醛的含量,增强水稻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说明,在水稻苗期喷施壳聚糖可以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能力,减轻或避免低温对水稻秧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水稻种子包衣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包衣处理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成苗、秧苗素质、苗期病虫害防治,以及对抛栽后立苗速度、发根力、分蘖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包衣处理后,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成秧率和秧苗素质,有效防治苗期多种病虫害;移(抛)栽后发根力强、立苗速度快、分蘖早、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量大、有效穗多,从而促进了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水稻包衣种子有如下4个优点:1.省种、省药、省工包衣后的水稻种子可预防水稻苗期病虫害,如立枯病、恶苗病和鼓泥虫等。使用包衣后的水稻种子可省种、省药、省工,一般在秧苗期只打1次药(移栽前打1次药带药下田)。播种后,包衣剂溶解有利于种子不受病菌、害虫和老鼠的侵害。2.提高  相似文献   

4.
噻虫嗪不同施用技术对水稻苗期生长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2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估了30%噻虫嗪FS单用种子处理和与25 g/L咯菌腈FS混用种子处理及喷雾处理对水稻出苗、成苗及早期秧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0%噻虫嗪FS处理水稻种子,无论是先包衣、后浸种催芽,还是先浸种催芽、后包衣,对出苗率、成苗率及对成苗后的水稻秧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0%噻虫嗪FS与25 g/L咯菌腈FS混用浸种包衣处理或喷雾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无不良影响。以上结果说明30%噻虫嗪FS对水稻的安全性好,可用于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水稻种衣剂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用自行研制的丸化型种衣剂(WHW-23)包衣水稻种子,通过田间直播试验,研究了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秧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与秧苗生长,增强秧苗抗逆性和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成秧率等作用.与对照相比,包衣处理成秧率、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8.8%~24.9%,16.3%~25.5%和28.1%~60.0%;苗体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30.3%~33.9%,13.2%~23.1%和8.3%~23.2%.其综合效果优于对比试验所用的进口种衣剂.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包衣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0.25%、0.5%壳聚糖对萝卜品种翘头青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和未包衣的种子分别于20℃在不同浓度(0、25、50、100 mmol/L)的NaC l溶液中培养发芽,测定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耐盐指数和植株中可溶性糖、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衣处理可以提高萝卜种子在清水或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并提高幼苗植株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NaC l浓度升高,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种子幼苗的耐盐指数不断提高,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也相应提高,说明壳聚糖包衣处理种子可以提高萝卜幼苗耐盐性,总体上0.5 g/L壳聚糖的包衣效果好于0.25 g/L壳聚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稻种衣剂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水稻种衣剂的筛选试验,观察水稻种子包衣后对秧苗素质、恶苗病、立枯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喆和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提高秧苗素质,主要体现在对秧苗茎基宽、充实度,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其中稻喆种衣剂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种衣剂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水稻种衣剂的筛选试验,观察水稻种子包衣后对秧苗素质、恶苗病、立枯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拮和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提高秧苗素质,主要体现在对秧苗茎基宽、充实度,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其中稻酷种衣剂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几种水稻种衣剂的筛选试验,观察水稻种子包衣后对秧苗素质、恶苗病、立枯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喆和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提高秧苗素质,主要体现在对秧苗茎基宽、充实度,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其中稻喆种衣剂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种子包衣剂对水稻盘育秧秧苗生长效果的影响,以生产上常用的3种种子包衣剂为例,研究种子包衣对水稻盘育秧出苗、秧苗素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的出苗时间排序为霉灵咪鲜·吡虫啉=CK咪鲜胺;种子包衣剂防病效果排序为咪鲜胺咪鲜·吡虫啉霉灵CK;3种包衣剂处理的盘育秧秧苗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且提高了秧苗综合素质,表现在叶龄、最长根长、根数、叶长、叶宽、百株鲜质量、百株干质量等相对较高,其中咪鲜·吡虫啉包衣剂处理的秧苗,百株鲜质量、地上部百株干质量、百株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03%、33.33%、19.13%;咪鲜胺包衣处理秧苗在底土为半基质、全基质的处理中,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通过半基质处理,百株干质量提高了19.64%,并明显促进秧苗根系发育,秧苗的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分别提高了45.50%、5.17%,MDA含量降低了37.11%,从而提高了秧苗综合素质。由结果总体可以看出,霉灵处理的秧苗出苗时间较长,且对秧苗整齐度有一定影响;咪鲜·吡虫啉处理能明显增加秧苗光合干物质积累量;咪鲜胺处理可减少秧苗出苗时间,提升对苗病的防治效果;咪鲜胺包衣半基质处理的秧苗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胡先文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2023,(12):128-131+202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 24.1%肟菌·异噻胺FS 15~20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直播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好,24.1%肟菌·异噻胺FS 20~25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机插秧苗恶苗病、立枯病防治效果好,对水稻秧苗均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增产效果明显。[结论]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用24.1%肟菌·异噻胺FS 20 mL+成膜剂2 mL/kg干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12.
“苗博士”种衣剂能有效防治水稻苗期病虫害,调控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素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具有省种、省工、省药等功效,已在我省大面积应用,使我省水稻种子包衣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由于许多农民朋友以往没有接触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壳聚糖包衣对提高花生抗性的作用机理,本实验用壳聚糖溶液(Chitosan Solution,CS)对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包衣,测定在萌发阶段花生种子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可明显提高花生种子PAL、PPO、POD的活性,并且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包衣促进效果不同,各品种最适合的壳聚糖浓度也不同。表明外源壳聚糖处理可使花生种子防御酶活性增加,增强花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壳聚糖对小麦出苗及体内活性物质的影响,为壳聚糖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淮麦33为研究对象,采用浓度为0%、0.1%、0.2%、0.3%、0.4%、0.5%的壳聚糖溶液进行浸种处理,考察分析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对小麦发芽、出苗、长势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浸种使小麦的发芽势增加0.7百分点以上,株高增加0.6 cm以上,根长增加1.1 cm以上,单株干质量增加0.018 g以上,叶绿素含量增加0.012 mg/g以上,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0.05 mg/g以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87 mg/g以上、脯氨酸含量增加0.05μg/g以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0.84 U/(g·min)以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8.00 U/g以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0.50 U/(g·min)以上,丙二醛含量降低0.27μmol/g。说明壳聚糖浸种对小麦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并能提高小麦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小麦苗期的抗性。综合各方面指标分析,浓度为0.4%的壳聚糖溶液浸种有利于促进小麦苗期生长和提高小麦苗期抗性。  相似文献   

15.
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水稻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常温和低温环境下水稻发芽和成苗的影响.【方法】以湘早籼31号(常规稻)和Y两优1号(超级杂交稻)为材料,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多成分、多功能的"齐苗快"浸种剂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垦区常用拌种剂,添加杀菌杀虫剂、粘合剂等物质配备成种衣剂,设置未包衣浸种催芽(CK)、干种包衣(A)和浸种包衣(B)共3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后,在自然环境正常温度下,稻种发芽时间延长,但对种子发芽率有提高作用,对Y两优1号,干种包衣和浸种包衣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1.10%和16.55%,湘早籼31号分别提高了30.83%和37.68%;在低温环境下,稻种幼苗受到低温侵害后成苗率降低,但包衣处理相较于未包衣处理提高了稻种的成苗率,其中又以浸种包衣处理的成苗率最高,湘早籼31号和Y两优1号分别为54.95%、74.10%,相较于对照(CK)分别提高了120.24%、127.30%.同时,种衣剂包衣处理(A、B)提高了稻种秧苗受芽期低温侵害后的存活率,浸种包衣(B)处理提高了"二叶一心"期低温侵害后稻种秧苗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稻种衣剂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龙粳21为试验材料,通过几种水稻种衣剂的筛选,观察水稻种子包衣后对发芽率、出苗率、秧苗素质及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护苗种衣剂的效果较明显,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率,进而提高秧苗素质,主要体现在对秧苗茎基宽、充实度和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而且防病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苗博士"种衣剂能有效防治水稻苗期病虫害,调控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素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具有省种、省工、省药等功效,已在我省大面积应用,使我省水稻种子包衣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由于许多农民朋友以往没有接触过种子包衣技术,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有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在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18.
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室内测定发芽率、盆钵旱育秧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的效果。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淮稻5号、扬籼优22和大华香糯3个水稻品种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后包衣,100 kg种子有效用量70~560 g,药后4 d和5 d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钵栽水稻秧苗的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药后15 d秧苗的株高和鲜质量与空白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当100 kg种子有效用量提高至840 g时,药后4 d 3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空白对照处理的发芽率降低了6.21%、4.32%和2.46%,出苗率分别降低了5.30%、5.92%和5.29%。100 kg种子有效用量为70~560 g时,秧田期对稻蓟马的控制效果在91.20%~99.33%之间,保苗效果在95%以上,持效期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水稻种子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267~400 g包衣处理对苗期立枯病平均防效为90.21%~98.49%,对秧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1.67%~96.88%,对本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6.88%~100.00%,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对水稻安全、无药害。推荐田间用量以每100 kg水稻种子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267~400 g于水稻浸种前拌种包衣为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70%噻虫嗪WS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的壮苗效果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获得该药剂对水稻种子的最佳处理剂量和处理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噻虫嗪WS:水稻种子按照20 g:100kg、40 g:100 kg和80 g:100 kg分别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和先浸种后包衣的处理方式,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方式水稻种子发芽率、稻根长、叶片宽度、根数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kg,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效果最佳,处理后4d室内发芽率稳定为96.00%,30 d平均根长为4.93 cm,40 d水稻1~5叶位叶片宽度明显较对照宽,45 d的平均根数为54.0条,处理后15、30、45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6.00%.[结论]采用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 kg先包衣后浸种的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及稻飞虱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