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台湾牛樟在海南引种栽培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海南成功引种台湾牛樟,以获得适合当地种植、推广的优势树和栽培技术,对半年生台湾牛樟幼苗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台湾牛樟幼苗在3种不同郁闭度(郁闭度0、0.3、0.8)和3种基质类型(酸性砖红壤,椰糠+红壤,河沙+红壤)下的成活情况、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台湾牛樟一年3~4次抽稍,属中期生长型,嫩叶与新梢颜色呈棕红、浅绿相间,树体主干分叉生长。在郁闭度0.3条件下,幼苗成活率、保存率为最大值,分别是100%和93.3%;郁闭度0和0.3条件下,2年生台湾牛樟树高、地径、冠幅的总生长量较高,引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郁闭度0.8黄桐林下套种表现最差;3种基质类型中幼苗成活保存率以"椰糠+红壤"基质最高。说明郁闭度是影响台湾牛樟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栽培基质具有促进其生长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升造林成效,巩固造林成果,在幼林抚育时,通过施用不同肥料对幼林早期生长状况的表现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对幼林林木的地径、树高、冠幅的年生长量均有显著差异,5个处理对幼林3个早期生长指标的效应从高至低依次是长效复合肥﹥桉树专用肥﹥通用复合肥﹥尿素+磷肥﹥尿素;其中,长效复合肥和桉树专用肥对促进幼林早期生长效应表现较佳,明显优于其它3种肥料,两者均可作为幼林抚育的首选肥料。  相似文献   

3.
秋茄红树林北移引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茄红树林适应七都岛的滩涂生长环境,它顺利的通过1999年的百年不遇的-4.0℃低温考验,仍能生长良好且自然开发结果,表明引种试种已获成功,经四年的引种造林已形成了一个秋茄红树林与本地潮间带动,植物共存地的相对复杂的生态系统,这对改善,丰富、美化七都岛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芦苇是影响秋茄红树林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重要因素,清理芦苇,平整高洼地,以提高秋茄红树林造林成效,秋茄红树林北移到七都岛潮间土含盐量仅0.08%的滩涂上生长,表明对环境的盐度适应性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4.
对大花序桉幼林开展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2年生时,大花序桉10个不同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差异不够明显,结合大花序桉生长特性,认为大花序桉造林后幼林施肥应有别于巨尾桉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5.
2010年在普洱市思茅区万掌山林场、南岛河、澜沧等地进行千年桐不同海拔栽培试验和施肥试验,3年观测结果初步表明:千年桐生长量随着海拔降低而增加;施肥对幼龄千年桐生长效果十分明显,幼林期加强抚育管理是千年桐造林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降雨量对千年桐生长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浅析寒害对龙岩市引种南亚热带果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闽西地区的气候自然条件状况表明,随着暖冬次数的增加,该地区(尤其是南部地区)引种番石榴、番木瓜、甜杨桃、香蕉等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果,可进行个别南亚热带果树的引种驯化试验探索,但应注意趋利避害,以减少损失,而对多数南亚热带果树的引种则须慎重。最冷月平均气温<6.5℃,年霜日数>20d,海拔>300m的局部高丘陵山区,不适宜种植南亚热带果树。同时,还阐述了相应的防寒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低芥酸油菜试种情况”考察组一行11人,于1983年4月15日至19日对我省引种、试种低芥酸油菜的生长情况,在岳阳地区农科所、湖南农学院、湖南省作物所、常德地区农科所、澧县农科所等引种试种点和岳阳市平地公社、湘阴县青潭公社、临澧县农业局等繁殖点进行了考察。最后在澧县参加了湖南省农业厅粮食生产处召开的低芥酸油菜试种会议,与到会代表交换了引种鉴定和试种示范情况,讨论了我省发展低芥酸油菜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此 ,我市在大力发展荔枝种植时 ,注重引进不同成熟期的名特优新品种 ,以便错开成熟高峰期 ,延长市场鲜果供应时间。从 1996年起 ,已引入广东阳江市晚熟荔枝“双肩玉荷苞”试种于诏安湖内国有林场。继后又试钟于芗城区天宝等国有林场及周边社队 ,现将引种试验小结如下 :一、引种试验概况1、试验地概况 :该地块地处诏安东北部低山丘陵地带。东经 117°6’ ,北纬2 3°6’ ,海拔 70米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 2 2℃ ,年日照 2 10 0小时 ,年降雨量 130 0mm。果园位于中上坡 ,坡度为 18° ,坡向为西南 ,土壤为沙质红壤 ,PH值为 5 .…  相似文献   

9.
桉树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建省平和天马国有林场引种托里桉、粗皮桉、柳桉,经三年观测,均达到了速生的效果;树高和胸径的生长达到了显著水平,单株材积的差异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引种的台湾长丝瓜通过2005-2007年三期的试验观测,分析台湾长丝瓜物候期、开花结瓜期、茎蔓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台湾长丝瓜产量与性状以及反季节塑料大棚覆盖的小气候效应,验证台湾长丝瓜具有抗逆性强、长势旺盛、采瓜期长、产量高的特点,得出了物候期的长短和茎蔓的生长速度与平均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采取适宜的农业气象措施,改善产量、品质和商品整齐度,从而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连续3 a对从安徽亳州南移至福建不同地区种植的‘凤丹’(Paeonia ostii ‘FengDan’)的物候、生长性状及结籽性状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能适应福建的高温高湿气候和土壤条件,引种后第2年能正常开花结实,保存率在86.73%~91.60%,物候期比原产地提前约10 d。‘凤丹’的生长及结籽性状在5个引种试验地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凤丹’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其中α-亚麻酸含量均较高,达39.97%~43.06%。相关分析表明,‘凤丹’幼林的生长、结籽性状及单株产籽量与生境因子相关不密切,仅出仁率受海拔、纬度、年均温度及土壤全氮的综合影响。‘凤丹’在福建未能获得较好的产量,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闽北政和引种地的4年生、5年生和6年生‘凤丹’单株产籽量分别仅为11.49、39.58、30.74 g,在福建地区建议暂不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推广‘凤丹’牡丹。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地区甜高粱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5个甜高粱品种引种于亚热带地区珠三角腹地的试验,研究其生长规律、主要农艺性状、糖含量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引种的品种均能正常生长,而且偏早熟,生长势呈逐步增长的规律;糖含量呈前低、中平、后高的规律;品种间优势性状表现不一;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品种间表现程度不同;其中以t162综合性状优势强,是引种品种中表现优异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月季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的比较分析,探讨了遂宁地区月季、玫瑰引种的可行性及引种栽培方法。结果表明,引用的全部月季和玫瑰均能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且大丰花、红月季和树状月季的适应性较强。结合月季的习性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月季引种的最佳时间为2月或10月下旬~11月。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连续4年调查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以及马尾松纯种苗木造林早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幼树存活率在造林4年后趋于稳定,且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存活率高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3个树种4年生以下(含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胸径)、抽梢、树高生长总体大小依次为: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马尾松纯种,但3个树种间差异均不显著。4年生(48个月)幼树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平均树高差异显著;50个月生幼树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间、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与马尾松纯种间差异显著,但火炬松×马尾松与湿地松×马尾松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省茶科所关于茶园爬地兰栽培与利用的研究,为山地茶园保土护坡和改土养园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绿肥作物,也为我区丘陵茶区搞好茶园基本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方。 1978年以来,我区在龙海、平和、长泰等地引种推广,但至今未能全面推开。对此,我  相似文献   

16.
从整地与施肥、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密度、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方面探讨分析了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以促进落叶松造林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华南麦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个省(区)。境内山地与丘陵面积约占80%左右、以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为普遍。在江河下游有较宽阔的平原。气候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从北往南由16℃渐升到24℃。1月份平均气温从北往南由6℃渐升到19℃。无霜期北部为八至十个月,南部很少霜雪。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为250-650毫米,内陆山区多于沿海平原、丘陵。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番石榴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番石榴是热带亚热带果树,在年雨量1000-3000mm地区均可栽培。一年中持续花芽分化,周年可以开花结果,当气温低于-3.2℃时,停止生长,树体冻伤。适合在各种土壤中生长,微酸性土壤更适宜。果形大,单果重0.5公斤左右,肉白、厚,籽少、软,脆甜爽口,色味俱佳。富含维生素、铁、钙、磷等。适合生食,便贮运。果肉具有降压舒心、祛痰润肺、消食解酒、降火利尿等功用。对肥胖症、糖尿病等患者具有一定疗效。本人曾从广东引种台湾新世纪番石榴,当年11月初采果,且树上还挂有未熟果、幼果和花蕾。现介绍其栽培技术。一、育苗以本地番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立地质量红豆树人工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9年生红豆树在不同立地质量人工造林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树生长环境对其生长量差距的影响大,Ⅰ、Ⅱ级立地林分的胸径、树高、立木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比Ⅲ级立地林分生长量大;在Ⅰ、Ⅱ、Ⅲ级三种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立木材积、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离差积累值变化情况,同总生长量离差积累值变化规律一致,优良立地环境对立木生长影响表现为各年份生长上的连续性增长积累;在不同坡位林分中,红豆树在山地下坡和中坡的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优于上坡,红豆树造林地应选择在长坡中下部或短坡下坡。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茶树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育成的,它们对原产地的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形成了品种的生态型。引种时了解、分析原产地与引入地之间生态条件的差异程度,选择相适应的品种生态型,对引种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引种的成功率,在大量引种以前,人们往往要先根据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把茶区区划为适宜区域和非适宜区域。常用的区划方法是根据茶树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少量引种的经验,确定几条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条件标准,达到标准的区域划为适宜区域,达不到标准的区域划为非适宜区域,这种划分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适宜和非适宜是人们常在区划上使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