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9703A是用寒丰A与早熟晚粳9703转育而成的BT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农艺性状一致、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容易制繁种等特点;所配组合矮秆抗倒,千粒重高,丰产性好,配合力水平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9703A不育系及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新组合苏粳优3号(V优008)于2007年1月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优质、抗病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本研究育成了一个优质三系籼稻不育系贵丰302A,并于202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首先,选用中抗稻瘟病保持系材料贵丰106B与优质育种材料10H896(内2B/资100B)杂交;然后,在F4代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作为父本,以成丰A为母本杂交导入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质源;最后经8代连续套袋回交,选中一个米质和农艺性状优异的株系,将其命名为贵丰302A。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优质、可恢复性好、杂种优势强等优点,与生产上应用的恢复系进行配组,组配的多个优质稻新组合在贵州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本研究结果为贵州省水稻不育系抗性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
湘州113A是湘西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用V20B/巴斯马蒂//玉米稻///中9B的复交后代作为父本,再与金23A成对测交引入野败型细胞质而育成的优质早籼三系水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株叶形态好、分蘖力强、矮秆、抗倒、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高、可恢复性和配合力好等优良特性。用该不育系与多个恢复系配组,组合表现结实率高、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47A系以金23B为母本,B51为父本杂交,取株型、外观品质好的低世代单株与东B11A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于2014年8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鉴定。该不育系农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配合力强、抗性较好,所配组合生长势旺、丰产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红糯优36是用不育系红糯1A与恢复系R413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品种。该品种糯性优良,丰产稳产,耐肥耐病,耐热性、抗倒性适中,201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红糯优3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推广优势及风险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黑米稻三系配套选育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制保、制恢的方法 ,育成了黑米稻不育系 2个 (“大黑A”和“血黑A”)和恢复系 3个 (“黑恢 1号”、“黑恢 2号”和“黑恢 3号”) ,于 1 997年成功地实现了黑米稻三系配套[1] ,与此同时进行了黑米稻不育系、恢复系与白米稻不育系、恢复系的配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黑米杂交稻优势强、经济性状互补明显 ,较好地克服了传统黑米稻品种产量低、抗性和株叶形态差的缺点 ,而且黑米稻不育系、恢复系与相应的白米稻恢复系、不育系配组 ,其F1代大多数仍为黑米  相似文献   

7.
泰优216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泰丰A与自选恢复系福恢2165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上杭县于2018年引进泰优2165作晚稻示范种植,表现长势好、植株适中、熟期转色好、优质、丰产等特点。介绍了泰优2165在上杭县试种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总结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花2优3301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花2A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恢复系闽恢3301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2年花2优3301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在福建作中稻种植,该品种表现优质高产、熟期适中、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分析了花2优3301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表现,并总结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把Ⅱ-32B干种子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搭载,利用SP3群体中获得的厚叶、半矮秆突变株与明恢86杂交,再与明恢82复交,后代连续多年在福建上杭茶地稻瘟病自然病区鉴定筛选及在福建建阳和海南三亚反复加代、定向培育和逐代稳定,育成早熟、优良恢复系福恢202。利用福恢202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籼型优质不育系泰丰A配组育成三系杂交早籼新组合泰优202。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稻瘟病抗性较强、适应性广,以及群体整齐、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和熟期转色好等特点,201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16001)。介绍了泰优202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品种主要特征特性等,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选育配合力高的不育系,为杂交稻配组提供丰产性好、配合力高的中间育种材料。【方法】自2001年开始,用博B与金B杂交得到的优良保持系与博A测交,并经多代回交转育培育感温籼型三系不育系。【结果】经4年7代次成对回交转育得到优良不育系玉丰A,其组配的杂交稻具有高产、抗性强和熟期适中等特点。【结论】玉丰A具有花粉败育彻底,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花粉不育度均为100%,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配合力高等特点,2010年10月,玉丰A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50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研发历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弱感光型迟熟三系杂交稻、早中熟三系杂交稻、红莲型杂交稻、两系法杂交稻、杂交稻的高产与超高产育种、优质化育种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杂交稻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定向创制出天丰A、五丰A、荣丰A、泰丰A、广8A、GD-1S、RGD-7S等一大批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或品质优良的两系和三系不育系,以及广恢3550、广恢122、广恢998、广恢308等一批具有理想动态株型的优良、抗病恢复系,并广泛应用于测交组配,育成一大批类型丰富,早、中、迟熟配套的杂交稻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天优998、天优122、五优308、淦鑫203、五丰优615、吉优615、吉丰优1002和天优3618等17个组合被认定为超级稻,泰优390、泰优398、泰丰优208、泰优1002获得省级或国家优质稻金奖品种。育成的系列杂交稻在生产上大面积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 133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杂交稻种业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就杂交稻未来育种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2.
泰丰优656是用泰丰A×福恢656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连续2年在福建省屏南县甘棠乡种植3333 m2,表现群体整齐、植株较高、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总结其种子处理、壮秧培育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为引进与利用南亚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按照NCⅡ设计,将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37份恢复系材料分别与46A、泸98A和德香074杂交,获得111份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四川泸州和德阳两个环境下,分析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在两种环境下,8个性状在组合间、恢复系间、不育系间、不育系×恢复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各组合间基因效应确实存在着遗传差异;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这些性状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恢复系对杂种一代性状的影响大于不育系.来自印度和孟加拉的9份材料的有效穗一般配合力在两个环境中都排在前15位.[结论]中国与南亚恢复资源产量性状配合力有一定的差异,印度和孟加拉资源有效穗配合力好于中国资源,中国资源其他性状一般配合力优于南亚来源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单株,成功地将恢复基因和广亲和基因聚合,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经与籼型三系不育系诊汕97A、协青早A等配组,其组合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性强。汕优136、协优136等组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同质恢逐步增加恢复系粳性血缘的方法,为三系法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BT型、红莲型、印水型、野败型4种胞质的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及相应的保持系六千辛B分别与8个粳型恢复系和12个籼型恢复系配成的100个组合对4种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对粳籼杂种F1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和播抽历期有显著的平均负效应,对穗长、单株有效穗的平均负效应不显著;不育细胞质对粳粳杂种F1的5个性状没有显著遗传效应。对于粳籼杂种F1的5个性状,4种胞质之间遗传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于粳粳杂种F1的每穗总粒数、株高、播抽历期,4种胞质之间遗传效应差异极显著。根据4种胞质平均相对效应秩次总和排序,无论是粳籼还是粳粳杂种F1,都是印水型细胞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元优210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元丰A与自育恢复系福恢2105配组而成的三系中稻感光型杂交水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6006)。该品种全生育期160d左右,比一般中稻品种生育期长20多d。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对其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个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恢复系,与3个不育系按8×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4个组合,分析了转基因恢复系对其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恢复系在10个研究性状中均对杂种F1存在极显著效应;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种F1优势普遍存在,但组合间和性状间有所变化,不同受体亲本的转基因恢复系对杂种F1的优势效应也存在一定差异;杂种F1的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穗数及千粒重与转基因恢复系对应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恢复系关系甚微,对转基因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合理选择可提高其杂种F1的遗传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18.
水稻耐热新种质R203的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稻抽穗开花期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日益严重。鉴定抽穗期耐高温水稻种质,创制耐热新种质,为培育实用性耐热水稻新品种,降低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以广恢128(七桂早/测64//明恢63)为耐热亲本,通过杂交、复交以及系谱法,选育过程中连续多代筛选抽穗开花期处于高温阶段结实率较高且变异较小的株系,在高世代,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抽穗开花期耐热鉴定(处理盆栽于开花当天移入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时间段为每日09:00—15:00,设置恒温38℃,15:01—次日08:59设置恒温28℃,相对湿度均为75%,处理7 d),结合农艺性状分析方法创制水稻耐热新种质。【结果】创制的新种质R20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在正常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都有较高的结实率(常温结实率为94.5%、高温结实率为81.9%、相对结实率为86.7%),其对三系不育系恢复能力强,综合抗性好,稻米品质优,具有配制实际应用价值的耐热新组合的潜力。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以R203为父本、7个三系不育系为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为83.4%—99.4%,耐热性均表现较好。其中,育...  相似文献   

19.
以 3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6个恢复系为父本 ,配制 1 8个不育系杂种 ,对F1 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杂种优势与亲本间的相关和回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1 的经济系数、茎粗、全株总有效角果数等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父本 (恢复系 )的大多数性状与竞争优势的相关显著 ;母本 (不育系或用其同型保持系代替 )只有少数性状与竞争优势的相关显著。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父本 (恢复系 )较母本 (不育系 )的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早/晚恢杂交的方法,将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早熟恢复系明恢82与籼粳交迟熟恢复系育种材料制8杂交,选育出早熟恢复系福恢1093,并与抗稻瘟病、高异交率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早籼杂交稻新品种全优1093。该品种经多年多点示范,表现出植株茎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后期转色好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53%,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