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测定不同温度对火龙果褐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火龙果褐腐病菌产孢量最大,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孢子萌发最佳温度,25~30℃是火龙果褐腐病发病最适温度。本研究结果为火龙果褐腐病发生预测预报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分析葡萄黑腐病的主要病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与营养或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产OTA的黑曲霉A.niger为试验菌株,察氏培养基为基础,观察和测定不同碳源、氮源、温度15~40℃和pH 3~9条件对该菌菌落直径及菌丝体干质量的影响;以2%水琼脂培养基为基础,测定不同碳源、无机和有机氮源、温度、pH条件下8h和10h的分生孢子萌发规律.【结果】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谷氨酸和蛋白胨,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为3~5;在分生孢子萌发阶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最佳氮源为氯化铵和蛋白胨,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0~3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10min.【结论】A.niger在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存在差异,因此要减少葡萄黑腐病病害发病率,控制OTA污染就必须对葡萄生长的环境条件或贮藏条件进行严格监控,并辅以适当措施减少昆虫和鸟类造成的葡萄表面的创伤.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3个优良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大蜡螟幼虫Galleria mellonella的致病性测定,对采自甘肃省内的3个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0627 M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itiae的0619 HT品系和斯氏线虫S.krussei的0657L品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质量的大蜡螟幼虫体内,0627 M品系线虫繁殖量最高,侵染周期最长;0627 M品系和0619 HT品系侵染大蜡螟所用剂量小,但相同剂量下0619 HT品系的侵染速度较高;0627 M、0619 HT、0657L 3种线虫品系的侵染活性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0~25℃、15~30℃、20~30℃;在25℃恒温下,当沙土含水量低于1.0%时,3种线虫品系均丧失侵染活性.研究表明3种线虫品系在田间害虫防治上均具有较高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愈伤组织法对咖啡短体线虫进行了人工繁殖,并分析讨论了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对繁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25℃为最适温度,20℃与30℃线虫繁殖量不理想;以10条接种量为最适接种量,其次为5条接种量;繁殖量与所设计接种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龙眼焦腐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眼焦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 riff.&M aub l]是龙眼果实贮藏期焦腐病害的病原菌.本试验观察了龙眼焦腐病菌的形态特征和为害果实症状,研究了温度、pH、湿度、C源、光照对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焦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pH为6.0-7.0;产生子座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pH为5.0-8.0.分生孢子的萌发要求高湿度,其萌发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提高,在水中的萌发率可达88.5%,而在相对湿度低于86%时孢子不能萌发.蔗糖、葡萄糖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蔗糖有利于子座的产生;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均可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连续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器的产生.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52℃(10 m 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3℃(10 m in).  相似文献   

6.
从福建省的柑橘根部发现根腐线虫侵染,经形态学鉴定有咖啡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和玉米根腐线虫(P.ze-ae),咖啡根腐线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在玉米生产上,引起茎腐病的原因有多种,最重要的一类是真菌型茎腐病。真菌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伊犁巩留县伊贝母根腐病进行调查和采样,根据根腐症状,病原形态对贝母根腐病进行鉴定并对该菌在不同营养和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致死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母根腐病是由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引起的,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土壤浸液培养基与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慢。在10~3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高于30℃或低于10℃时该菌停止生长。在p H值4~10之间均能生长,在p H值6~8之间生长速度好,当p H值小于2或大于12时该病菌不能生长。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不同的愈伤组织(胡萝卜、甘薯)及培养温度(15、20、25、30、35℃)下花生茎线虫的繁殖力.结果表明:花生茎线虫在胡萝卜和甘薯的愈伤组织上均能繁殖并完成生活史,但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繁殖力更强;花生茎线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0~30℃,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线虫的繁殖受到抑制;花生茎线虫6个不同地理种群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繁殖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2种忍冬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忍冬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以从忍冬根腐病株病根分离到的2种致病镰刀菌菌株FQ3(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Q4(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FQ3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9,最适产孢pH值为7~10,全黑暗条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甘氨酸,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钠;菌株FQ4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10,最适产孢pH值为9,半光照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除温度处理外,菌株FQ3在所有参试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及产孢量均明显高于菌株FQ4。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感病的桃蚜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根虫瘟霉(Zoophthoraradicans)菌株(Zryzh),对菜蚜有一定的侵染能力。本文利用室内离体方法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yzh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0℃,当温度高于30℃时产孢量明显降低,而当温度达到35℃时生长与产孢量均受抑制。不同光照和酸碱度的处理对Zryzh菌落生长与产孢有差异,最适的pH范围是7~9,明暗交替(12L:12D)有利于Zryzh的生长与产孢。  相似文献   

12.
以户用沼气罐为基础,以牛粪为发酵底物,进行中温发酵,结果表明:连续加温,温度最高可升高到45℃,在加热到35℃后,温度一直维持在30℃左右;户用沼气罐持续产气42 d,累计产沼气8.7 m^3,日平均产气率为0.26 m3.d^-1,产气高峰时最高日产气率0.5 m3.d^-1;一次投料后罐体发酵进入30 d后产气量逐渐降低,说明原料中可分解利用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如需维持产气高峰应在发酵30 d前适时补充发酵原料。  相似文献   

13.
酒糟和果渣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糟和果渣的优化处理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基础.探求酒糟和果渣厌氧发酵特性,以期为解决酒糟、果渣的清洁处理及再利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厌氧发酵装置,分别以工厂产生的果渣和酒糟为原料,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25~45℃温度范围内,每5℃设1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种原料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的影响,找出其种群繁衍的最适宜温度,为研究福寿螺成灾机理及灾害预警积累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不同发育阶段的福寿螺,考查其存活率、生长发育速度、产卵量及摄食量。【结果】幼螺及成螺在15~20℃中存活率最高,达90%以上;幼螺体重增加率、成螺产卵量、卵孵化率均以30℃饲养的最高;幼螺的平均最大摄食率在30℃时最高,成螺则在35℃时最高;福寿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19℃,有效积温为137.41℃·d。【结论】30℃为福寿螺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5.
蚜霉菌(Enlomophthora pesenii)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温范围为20~30℃。20℃下温度对孢子的存活有利,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4℃。同时还研究了分生孢子产生、萌发的数学模型以及菌落生长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授粉温度对黄瓜网室采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授粉温度的高低,对黄瓜制种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试验表明,黄瓜采种的适宜授粉温度为20~31℃之间,最适温度为27~30℃;在18~20℃和31~33℃时,也能进行授粉,但效果较差;当气温处于18℃以下或33℃以上时,就不应再进行授粉工作了。  相似文献   

17.
对玉米交链孢叶枯病的病原、症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细交链孢叶枯病菌(Alternariatenuis Nees)。主要危害叶片,病斑椭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至枯白色,边缘红褐色。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0~35℃和8~40℃,适宜温度分别为15~30℃和20~30℃;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均为3~10,最适pH值均为8。分生孢子萌发要求9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的杀灭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6、7.33、10.77、9.72和10.77℃,有效积温分别为12.68、117.91、107.15、364.43和602.17℃·d;在35℃时蛹不能存活,25℃时单雌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8.30粒,15℃时最低,平均240.30粒;在15。30℃时,瓜实蝇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在25、30℃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447.37和301.19。【结论】15-30℃范围内瓜实蝇可正常发育,25~30℃为其最适生长发育及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19.
王静  苗利军  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24-5325
[目的]研究大久保桃(Amygdalus persica cv.‘Okubao’)经冷藏不同时间后采用适宜工艺生产的软白桃罐头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原料利用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低温贮藏原料延长软白桃罐头加工期的可行性。[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记为A1、A2、A3、A4、A5、A6,其中A1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0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3 d;A2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6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3 d;A3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12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3 d;A4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18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3 d;A5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24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2 d;A6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30 d,追熟温度为25℃,追熟时间为2 d。[结果]大久保桃果实冷藏18 d内,罐藏制品的感官质量和理化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原料利用率在冷藏18 d时为对照的90.1%。大久保桃贮藏超过18 d时,原料利用率降低显著,而且延长贮藏时间会增加贮藏费用,原料的成本也相应增加。[结论]大久保桃冷藏18 d进行罐藏制品加工具有扩大化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