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循环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博弈关系,以期克服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明确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发展目标。在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社会性瓶颈、经济性瓶颈和自然性瓶颈的基础上,对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循环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了博弈关系分析,进而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创新链的超循环理论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是指从农业技术创新链的某一基本构成环节出发,顺次经过其他基本环节,最后回复到起始环节的过程,它包括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三个等级。其循环机理是:同一农业技术创新链中每一环节的反应循环,推动同一或不同农业技术创新链中同一或同类环节之间的催化循环,再由催化循环推动同一或不同农业技术创新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超循环。农业技术发明和农业技术首次商业化使用的超循环,使二者耦合成共生的结合体;通过农业技术首次商业化使用和农业技术扩散的超循环,完成农业技术创新链的一次循环;通过农业技术扩散和农业技术发明的超循环,使整个农业技术创新链在新的需求起点上开始循环,如此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3.
左宓  奉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63-16365
首先建立了循环农业的概念模式,围绕该概念模式对循环农业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循环农业的闭合性和开放性特征及两者的关系。接着介绍了与循环农业相关的产业多样性,界定了产业、与农业相关的产业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了有利于循环农业的相关产业和不利于循环农业的相关产业。最后,分析了循环农业与产业多样性的相互关系:在循环农业系统中,产业多样性可以使上游产业的废物变为下游产业的资源;产业多样性为农业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创造可能;产业多样性有利于循环农业相关产业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循环农业的建立离不开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和推动力。发展循环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通过科技创新及其推广应用来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循环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农业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农业污染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等的有效途径。循环农业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都是以产业链为支柱建立起来的。以天水市为例,从循环农业模式的农户层、企业层各子体的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循环农业模式是以个体间能量物质需求以及流动方向为基础,通过农户个体循环体系组成企业与农户间的大循环产业链体系,最终形成地区性的规模化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6.
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启示——以浙江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益低下、农产品质量堪忧、农业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依旧突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打破现有的生产樊篱,寻求新的产业发展方式。文章立足"3R"原则指导下的循环农业,分析了浙江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对比研究了浙江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并据此提出发展循环农业的建议,立足生态保护是山区循环农业清洁生产的基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山区循环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基本前提,科技创新是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农民增收是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政策推动和金融支持是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外在力量,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是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带动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单一的循环农业或现代农业都存在其自身的缺陷,通过对江苏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的循环农业发展思路—将现代农业与循环农业协调整合,从农业的生产方式循环、农村生态环境的可循环和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方面入手,建立实现农业生产经济的增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现代循环农业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着手,阐述了庄浪县现有循环农业的模式,总结出发展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松辽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循环农业是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循环农业内涵、技术目标和基本原理,结合松辽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最后,在循环农业研究实践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科技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两岸循环农业发展之比较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海峡两岸循环农业仍处在初期的探索发展阶段,两岸在循环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两岸循环农业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交流与合作。文章阐述了海峡两岸循环农业理论,介绍了两岸循环农业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模式,并简要分析了当前两岸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两岸循环农业协同发展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的基本措施,浅析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从政策高度阐述循环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指出循环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及主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及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但是循环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在发展循环农业的道路上,针对这些因素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循环农业模式。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循环农业的内涵与实质,分析了当前发展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介绍了循环农业的几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莎莎  郭艳清  邓群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88-2092,2117
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分析了循环农业动态评价问题,建立了循环农业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动态评价模型。根据系统思考理论,将评价指标放入一个循环农业模式系统中进行分析,基于流程再造理论设计丘陵地区的循环农业流程,以此为据建立其SD仿真模型,分析该循环农业模式的合理性。根据丘陵地区循环农业SD模型中稻谷产量、总收入和污染量3个主要变量的分析结果,运行循环农业系统动力学动态评价模型,仿真得到评价结果,进而表明构建的丘陵地区循环农业流程合理可行,且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动态评价循环农业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4.
对庄浪县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之路。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循环农业已经是摆在我  相似文献   

15.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类型。推广和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循环农业生态园区以密集组装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要特征,成为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的重要示范载体。  相似文献   

16.
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循环农业的发展潜力.简要分析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循环农业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循环农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述了循环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循环农业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提出循环农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是北京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梳理现代循环农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世界农业强国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经验,并结合实际论述循环农业对北京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军 《农学学报》2011,1(12):31-33
从追溯循环经济理论起源着笔,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深刻内涵,总结提炼了新时期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即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相扣的标准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简要回顾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及循环利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国外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状况,分析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现状。结合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以及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学理论,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