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杭州西湖区、绍兴新昌县和丽水市辖四县区生产的三类扁形茶样本,按单一品种和混合品种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和逐步判别技术的茶样产地鉴别分析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单一品种样本,还是采用混合品种样本进行判别分析,都能得到有效的判别函数,使三个不同产地的扁形茶得到有效区分。除迎霜品种有一个外部验证样本判别错误外,其它单一品种的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是100%。9个品种的混合品种判别试验中,训练集143个样本的回判正确率为93.7%,外部验证样本的判别正确率91.7%,表明采用化学指纹图谱方法结合判别技术对茶产品的产地属性进行鉴别或验证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废弃的碎茶灰为原料制备提取物,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以ABTS和FRAP体系评价了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了这两种提取物对Na2S2O3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普洱熟茶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除咖啡碱外均低于普洱生茶提取物,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减少最多。同时,普洱熟茶提取物对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都较普洱生茶提取物作用弱,而对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却强于普洱生茶提取物,并在特定浓度下与茶多酚相当。  相似文献   

3.
张慧  肖蓉  侯艳  穆颖超  李栋 《茶叶科学》2012,32(5):465-470
以云南3个不同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为样本,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3项指标评价普洱茶对小鼠的耐缺氧作用。结果表明,在常压耐缺氧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普洱熟茶中剂量组(1.5g/kg)可明显延长小鼠在密闭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P<0.05),且延长率达到12.45%;在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存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在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中,各实验组张口喘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所用该批次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对小鼠不具有耐缺氧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普洱茶是云南有代表性特色茶类,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散茶和压制茶,普洱生茶滋味浓爽、回甘,香气高爽带甜;普洱熟茶滋味甘醇、润滑,香气陈纯带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历来紫砂壶都是冲泡普洱茶的主要用具,但如何使用紫砂壶对各具特色的普洱生茶、熟茶进行冲泡,使其表现出最佳的感官风味,还需要通过实验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5.
简述云南普洱茶香气成分研究的进展,报道了普洱生茶、熟茶、以及不同产地、不同贮藏时间、不同干燥方法、不同茶树品种原料人工后发酵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普洱茶生茶、熟茶和无咖啡碱茶水浸出物,然后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并对三个实验组的菌体个数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三个实验组的菌体个数均少于对照组,说明无论是普洱茶还是无咖啡碱茶都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普洱茶实验组与无咖啡碱茶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区别,普洱熟茶比生茶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地对普洱生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来自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三大产区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化学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对来自西双版纳自治州(包括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普洱市、临沧市3个地级行政区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也可以对来自普洱茶产区的东南、西南、西北3个区域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进一步鉴定了普洱生茶中79种主要成分,并对其在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中的含量分布,以及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滋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表明,基于UHPLC-Q-TOF/MS的茶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轮廓可以作为普洱生茶产地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对Wistar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普洱茶对试验大鼠骨密度及骨钙、骨磷含量的影响。采用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普洱熟茶低、中、高剂量组,普洱生茶低、中、高剂量组和绿茶的低、中、高剂量组(共10组),每组10只,分别按每千克体重0.5、1.0、2.0 g灌胃纯净水以及1 g/mL的普洱茶茶汤和绿茶茶汤,进行为期90 d的灌胃试验。试验结束后将实验大鼠处死,剥离左股骨,对骨钙骨磷含量、股骨密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普洱生茶、绿茶组及低、中剂量的普洱熟茶组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鼠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和绿茶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试验条件下,本批次普洱茶对试验动物的骨密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因普洱茶定义之争在各地爆发过不少“口水战”,归纳起来,其分歧主要在于“生茶”与“熟茶”谁是正宗普洱茶和普洱茶到底是否应归属黑茶类这两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家对于保健养生关注度的高涨,研究普洱茶对于抗疲劳的作用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本实验就普洱生茶是否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展开研究;将10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4 g)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5组分别为无添加的空白对照组,同时对普洱茶生茶进行调控,按照不同计量分为三类:高、中、低组。将制作得普洱茶生茶样品进行实验,试验对象为小白鼠,对同体积得小白鼠灌输不同计量得实验液,观察小白鼠的运动时间是否有明显改变,如发生明显改变则证明普洱茶生茶在抗运动疲劳方面有明显作用。经过对小白鼠注入不同实验液,提取小白鼠得血清,经过检测得出最终结论:空白对照组对小白鼠抗运动疲劳基本无作用,高剂量普洱茶生茶作用不明显,低剂量生茶作用能够提升30%左右,而中剂量得普洱茶生茶对小白鼠得抗运动疲劳有明显作用,延长时间达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了小鼠的游泳时间,其中以中剂量的作用最为明显,增加率高达50.68%;同时还会显著降低运动后产生血乳酸的含量,中剂量的普洱生茶在提升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活力,运动后肌糖元与肝糖元的储存量的增加达到数据统计学的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得出,中剂量普洱生茶在抗疲劳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外源接种黄曲霉产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进行模拟普洱茶发酵试验,并在发酵结束时通过LC-MS/MS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种的黄曲霉能在茶叶中生长繁殖,初期生长较快,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黄曲霉在茶叶中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数量逐渐下降。发酵终止时,未在茶样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2.
铅(Pb)是环境中重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肾脏是铅毒性的主要靶器官。铅能造成肾小管、肾小球的炎症损伤,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其主要机制为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本试验前期研究发现,慢性铅暴露可导致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在肾组织中累积。MG是广泛分布的邻二羰基化合物,具有两个高活性的羰基亲电中心,可与DNA、RNA中的核碱基和蛋白质中的碱性残基反应,通过AGEs-RAGE-NFκB通路促进炎性损伤。普洱茶为云南特色名茶,本实验利用不同剂量的普洱茶灌胃铅暴露模型鼠,观察普洱茶对小鼠全血铅水平、肾脏组织中MG含量、前炎症因子TNF-α、1L-1β、AGEs的受体蛋白RAGE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普洱茶不仅能起到促排铅效果,还能直接螯合组织中的MG,减少铅暴露所致MG的过量累积,减少AGEs的形成,降低其受体蛋白RAGE的表达,减少NFκB的磷酸化,降低TNF-α、1L-1β的量,减轻炎症损伤,最终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的武夷岩茶身份判别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研究利用HPLC色谱数据的多元信息融合,进行了武夷岩茶的分类识别研究,建立了武夷岩茶不同原料品种、不同产地区域的分类判别模型,模型对训练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100%,交叉验证准确率达到97%以上,对外部验证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85%左右。本研究初步证明了利用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判别分析方法对武夷岩茶进行分类识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机械化加工普洱茶的可行性,使用“晒青茶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线”加工晒青茶,并应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开发的数控发酵系统对加工的晒青毛茶进行发酵,在各个加工过程中取样,应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研究机械化生产晒青毛茶及其在数控发酵过程中内含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变化,为普洱茶机械化加工和产业升级提供一定依据。结果显示,机械化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普洱茶机械化生产具有可行性;数控发酵过程中,儿茶素、没食子酸(GA)、水浸出物、茶多酚及氨基酸的含量呈减少趋势,咖啡碱含量增加;GC-MS及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翻堆时香气物质与其他出堆样差异显著,随着数控发酵进行,香气物质种类增加而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总体减少,香气物质种类以醇类、芳香烃类、酮类及醛类为主,检测出芳香烃类香气物质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超高压处理对普洱生茶香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香味成分的影响,将普洱茶在400MPa压力、25℃温度条件下处理20min后,经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超高压处理前后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变化,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经与超高压处理前普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分析比较发现,超高压处理后普洱茶中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其中β-紫罗兰酮、愈创木酚、柏木醇、香叶基丙酮、2,6-甲氧基苯酚、氧化芳樟醇、2,3-二甲氧基甲苯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增长了92.31%、80.77%、75.00%、73.08%、63.64%、54.92%、54.54%和34.92%,并且新增加了香叶醇(0.22%)、杜松醇(0.15%)和α-大马酮(0.15%)等香气成分;从感官审评结果来看,超高压处理后普洱茶的陈香特征增强,滋味陈纯,因此对普洱茶加工来说超高压处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乌龙茶、绿茶、红茶和白茶成品茶样本,按同步建模和特定茶类建模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逐步判别分析技术的茶类判别研究。结果表明,以1 000~1 800 cm-1波段吸收值、主要吸收峰比值、萃取前二者的建模因子进行同步建模,所得回代判别准确率和外部验证准确率分别为84.8%、85.0%,81.9%、80.0%,89.0%、88.5%;3种数据处理方法针对特定茶类建模的回代判别准确率和外部验证准确率分别为94.2%、95.0%,89.2%、90.0%,93.0%、95.0%;同步建模和特定茶类建模分别得到判别效果较好的函数4条,能有效区分4种茶类,并且特定茶类建模的效果优于同步建模。  相似文献   

17.
破壁处理超细绿茶粉对肉鸡肉品品质和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日龄AA肉用仔鸡48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第1组为对照组,第2~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400、800mg/kg破壁处理超细绿茶粉,即使日粮中的茶多酚含量分别约为0、10、20、40、80mg/kg,研究其对肉鸡肉品品质和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超细绿茶粉的增加,肌肉pH值逐渐增加,滴水损失逐渐降低(P>0.05)。各试验组肌肉MDA含量分别降低了5.88%、5.88%、0.59%、11.76%(P>0.05);各试验组肌肉组织中VE的沉积量分别增加了63.01%、0.34%、95.54%、3.08%;3、4、5组,肝脏组织维生素E沉积量分别提高了3.37%、55.03%、44.53%。(2)破壁处理超细绿茶粉有降低铅和镉在肝脏中的残留(P>0.05),但对铅和镉在肌肉的残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资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福建省茶树品种园780份资源为试验材料,依外部形态特征初步筛选出45份较有希望的品种或株系。用等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这45个品种或株系的春梢、夏梢、秋梢酯型儿茶素含量,筛选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特异资源。结果表明:新梢酯型儿茶素含量在不同品种、株系间差异很大;春梢、夏梢、秋梢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21%~24.03%、3.05%~20.31%、2.89%~19.66%,平均值分别为16.08%、14.73%、9.96%,变异系数分别为22.26%、24.10%、40.76%。同一品种或株系新梢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大多数(约71.11%)表现为:春梢>夏梢>秋梢。有5个品种、株系(033、505、509、524、1005),春、夏、秋三季,酯型儿茶素平均含量高于19%,为超常规水平的高酯型儿茶素茶树特异资源,可作为品质遗传改良或直接应用于提取酯型儿茶素的重要材料。有8个品种、株系[033、505、509、510(1)、510(2)、524、1001、1005]新梢酯型儿茶素含量在儿茶素总量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一般品种为68%),可作为提取茶多酚、儿茶素的特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含油量高且脂肪酸组分丰富的茶树品种,对9个省区49个茶树品种茶叶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茶树茶叶籽含油量范围为16.29%~33.80%.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个品种茶叶籽油中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6.00%~72....  相似文献   

20.
膜技术富集儿茶素渣中茶氨酸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 Da、3500 Da、5000 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对茶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料液体系的pH值至2.8~3.5左右,有利于在超滤过程中分离与富集茶氨酸;选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被截留,其截留率分别为89.90%、92.20%,可获得率为54.50%、纯度为8.92%的茶氨酸料液,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在加工茶氨酸中,茶氨酸损失率依次为4.51%、3.62%、0.45%、5.15%。综合考虑,利用3500 Da超滤分离与反渗透浓缩可以分离与富集儿茶素渣中的茶氨酸,综合得率与纯度分别为54.05%和8.53%,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