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天津都市型生猪产业集群是2021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笔者首先概述了天津都市型生猪产业集群建设的基础条件;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天津都市型生猪产业集群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高标准建设天津都市型生猪产业集群的推进路径:深入实施生猪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积极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1月,农业部在充分调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明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建设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基本思路的褪础上,会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该体系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配置科技资源,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力量。2013年8月,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8月16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产业创新团队2018年中期调度会在承德市滦平县召开。会上,创新团队与滦平县农牧局签订了技术帮扶协议,按照协议未来几年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将在提高基础母猪生产性能、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重点帮扶滦平县,对提高该县生猪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调度会上,河北省生猪产业创  相似文献   

4.
正南充是"中国绸都",素有"丝绸之乡"的盛誉。近年来,南充实施"155发展战略",将蚕桑产业纳入现代农业和丝纺服装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中统筹发展。201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35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意见》,将蚕桑产业列为"353"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特色产业。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构建"5+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蚕桑产业列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启动会在青岛农业大学召开。从大会获悉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入选生猪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近年来,该院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生猪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猪产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部分,在此背景下也面临着发展变革。笔者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我国生猪产业在养殖模式、供给品质、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维度的影响,继而预测我国生猪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已经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由中央财政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体系的基本研发和新增仪器设备购置补助,并稳定经费渠道。力争构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标志着我国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取得实质性突破。长期制约我国农业科研创新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将明显改观。本文就近期在北京召开的家禽行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大会进行了关注,从产业和科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家禽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就解决的举措进行了探讨,冀为其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8.
和田地区现代畜牧业建设以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积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畜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畜产品集种源、繁育、饲养、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和田地区现代农业畜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祥云县生猪产业在国家和省、州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现代农业生猪产业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系列项目,为全县生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一阵和煦的春风,吹走了冬天的饥寒;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2013年春天全国各省的生猪产业体系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展开了,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了以下生猪产业体系的工作动态。禄丰区域推广站2013年度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切实抓好2013年度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1优质生猪产业集群发展现状1.1科学规划,建立生猪产业集群带根据传统习惯、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生猪发展禁(限)养区、适养区,合理规划布局区域载畜量。用抓工业的理念抓优质生猪产业集群的发展,建基地、上规模、壮龙头、创品牌,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无公害绿色猪肉。对养殖基地建设实行“大户引导,大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3月16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2020年度绩效考核会议采取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分设石家庄主会场、保定分会场和视频会场,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顾传学副巡视员、科教处郑福禄副处长、畜牧业处张力圈二级调研员、郭河副处长出席会议,生猪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苗玉涛研究员、各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3.
1建立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的目标2007年,农业部和财政部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思路,主要目的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围绕粮食等主要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  相似文献   

14.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3,(9):142-143
2012—2013年度技术研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自2012年9月以来,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各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紧紧围绕年度研发目标和云南生猪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在技术研发示范、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格局产生了严重影响,为解决后"非瘟"时代,生猪产能恢复和稳定生产问题。8月2日,由河北生猪健康养殖联盟、河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共同主办;河北方田饲料有限公司、河北畜牧网联合承办;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天津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河北省饲料工业协会、容城县农业农村局协办的  相似文献   

16.
摘要:河北省正处于由养殖大省向养殖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提升河北省生猪产业竞争优势,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运用SWOT法分析了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总结出4种加快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战略:SO战略、W0战略、ST战略、WT战略。通过对4种发展战略选择分析发现,水土资源缺乏、环保问题是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阻碍。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消费者购买肉品呈多元化状态,不利于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还存在缺乏利益联结机制,指出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适宜选择WT战略为主、其他3种战略为辅的发展路径。针对河北省生猪产业现状,提出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养殖企业稳定发展生猪养殖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猪粮安天下。猪肉是多数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生猪养殖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要建设内容。天津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在做好体系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理念搭建天津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服务云平台。云平台采用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GIS、以及数据可视化等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进行有效的集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从2012年第1期开始增设“生猪产业体系专栏”,全面介绍国家及各省(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动态、阶段性成果、主推技术的应用等。本期我们将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下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该体系的建设是安徽省政府进一步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技术体系建设包括一个产业研发中心、5个功能研究室和11个综合试验站,旨在重点解决安徽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和制约瓶颈,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河北省生猪产业遭遇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面对严峻的"双疫情"防控形势,河北省生猪市场的稳定受到了极大挑战,生猪和猪肉价格出现高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危中有机,河北省生猪养殖主体加快了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的步伐,加速了河北省规模化养猪的发展进程,使全省生猪产业在尽可能稳产保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2021年2月10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此巩固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将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向深处,推动河北省现代农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包含1个总体方案和12个专项推进方案,优质生猪专项推进方案位列其中。作为河北省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的重要平台,2021年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高效养殖岗位与保定综合试验推广站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团队技术研发与推广优势,为河北省优质生猪专项推进方案的推进与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岁末年初,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高效养殖岗位专家张秋良和保定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颜国华,对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一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供国内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