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淮海棉区是我国最大的粮棉产区,具有发展粮棉两熟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经过80年代以来发展麦棉两熟为主的棉田两熟制,两熟棉田的比例迅速扩大,目前棉田两熟制的发展仍具有很大潜力.在黄淮海两熟棉田的发展过程中,发展麦棉两熟结合种植用地养地的作物一直是人们重视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天门县麦棉两熟面积占棉田面积的80%以上。为了解决麦棉两熟中存在的矛盾,近年来不断改进夏粮、棉花的种植方式,以达到前熟有利后熟,后熟照顾前熟,夏粮棉花双高产的要求。同时要有利于套种绿肥,做到种地养地相结合。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通过广大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的评此鉴定,今年秋播中推广的种植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夏粮两宽幅麦棉花三组六行我县以前麦棉的种植方式为每廂三  相似文献   

3.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4.
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县的以瓢治蚜工作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全县三十六万亩棉田,利用瓢虫防治棉蚜的棉田达到三十三万六千亩,占棉田总面积的93.3%。其中用人工助迁防治的面积十九万二千亩,采用麦棉间作办法以瓢治蚜的棉田九万亩,利用麦田瓢虫自行迁入棉田控制蚜害的有五万四千亩。今年以瓢治蚜的主要特点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由自然利用发展到大面积的人工助迁利用。今年棉蚜来得特别凶猛。  相似文献   

5.
《种子》1996,(1)
1美国当前棉花生产的概况美国和我国一样都是世界主要的产棉大国,植棉历史悠久。美国共有50个州,人口2.1亿,耕地28亿亩,农业人口约750万人,占全美人口3.5%左右,常年种植棉田面积约7000万亩左右,年总产皮棉约350-400万吨,屈居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但美国每年棉花外贸出口皮棉占总产的一半约150-18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的棉区分布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的东部地区,近十几年来美国又调整了棉田的布局,逐年向得克萨斯州(nx。sa.)密西西比州(Mss沾s……st.)和圣路易斯安那州(L。uZs伯石t.)三个州集中,其中得克萨斯州的棉田占到全美棉田面积的60%,而得克萨斯州的拉伯克地区(*ubb。ck)又占到得克萨斯州全州棉田面积的60-70%,形成一个“棉花带”,成为美国当前主要的棉花产区。我们从机上和途经看到的美国棉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美国的气候条件对棉花生产十分有利,据所到各地听到介绍,94年又是丰收的一年,单产和总产均较前两年有所增加。当前美国棉花生产的特点是:(1)棉花都是大片集中集约化种植,地面平整,水利设施配套,排灌系统完整,标准高。得州棉田大都采用节水喷灌,喷灌设施规模大...  相似文献   

6.
小麦短季棉两熟,目前约占冀、鲁、豫3省棉田总面积的20%,麦棉两熟的40%,预计近期将有更大发展。由于种植密度偏低,通常0.5~0.7万株,单株留果枝8~10个,一般霜前皮棉产量35~40公斤,霜前花率60~70%。倘遇不良气候,产量和霜前花率急剧下降。短季棉因晚熟产量低而不稳、霜后花多,棉茬麦播种晚等问题至今仍困扰着这一种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粮棉套种发展现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北方棉区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水肥条件的改变以及适应夏粮扩大生产的需要,棉田改制即棉花由一年一熟改为以小麦为主的粮棉套种两熟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六个省、市,粮棉间套种面积达544.9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5%以上。北方棉区十余年来粮棉间作套种,曾经试验推广了多种不同种植方式,主要有:棉花与夏收作物套种,两种两收;棉花与夏、  相似文献   

8.
农田地膜残留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至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之一。地膜覆盖是1982年首先在棉花上使用,几年来累计推广棉花地膜覆盖栽培39.43万亩,近两年均在9万亩以上、占棉田面积的80%左右。先后又在水稻、玉米、花生、西瓜等作物上应用,总共推广200多万亩面积。但“白色革命”会不会成为“白色危害”。为此,我们于8月15~18日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棉区进行了调查,目的是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是北京郊区两大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09万亩,占粮田播种面积的79.4%。80%以上平原地区实行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小麦、玉米两季亩产850~900公斤的高产田,但大面积生产仍在5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0.
1 我市果蔬产业的现状周口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果蔬生产条件。2004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273万亩,占全省13%,产量达到607.8万t,占全省10%;水果面积53.24万亩,占全省 6.84%,产量达到26.8万t,占全省5.5%。其中:苹果15.24万亩,产量8万t,桃11万亩,产量8.96万t,枣9.78万亩,产量1.86万t,梨5.28万亩,产量2.8万t,同时根外追肥、果树高接换种和套袋技术、保优栽培、无公害栽培技术等20余项先进栽培和管理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农业标准化生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世界葡萄产量为6242.6万t,栽植面积754.6万hm2,分别比上年增长2.16%和0.96%,产量和面积分别占世界水果总产量和总面积的13.7%和15.9%,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世界共有89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葡萄,从面积和产量看,北半球所占比重较  相似文献   

12.
《农药市场信息》2007,(17):39-39
棉花病虫:棉花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3级。1.三代棉铃虫:预计全省发生5级,发生面积约1100万亩;四代棉铃虫1级。局部2级,发生面积500万亩。2.其它病虫:棉伏蚜、棉盲蝽、棉红蜘蛛全省发生2级,局部3级,发生面积1300万亩;棉田烟粉虱3级,发生面积500万亩;  相似文献   

13.
1 常规棉品种向杂交品种发展一般作物都具有杂交优势。棉花的杂交优势十分显著, 一般杂交一代种,可比同类型的常规种增产10%~25%。 2004年我国形成一定种植面积的棉花品种有40个,这40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77.7%;而杂交种占6个, 杂交种面积占棉田面积近20%。近年来我国杂交棉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由2002年  相似文献   

14.
杂交棉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2004年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达100万hm^2,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7.7%,而产量却占棉花总产的30%左右。2002年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出新疆第1个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较大田推广种“新陆早10号”平均667m^2(旧制l亩)增产皮棉19.6kg,增产幅度达17.5%。至2004年,新陆早14号在南北疆及甘肃棉区累计推广种植0.63万hm^2。杂交棉生产制种是关键,我们根据近几年杂交制种的经验,总结出北疆杂交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天门县位于湖北省汉水中下游,为微碱性冲积土壤,地势平坦,比较肥沃。全县总耕地187万亩,人口128万,平均每人有耕地1.16亩,其中水田72万亩,早粮26万亩,棉田大部集中于平原,计78万亩,占耕地41.2%。由于人多田少,历史上早就形成粮棉两熟的耕作制度。本地区属江汉平原,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6.2度;  相似文献   

16.
甘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35万亩,多是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产量低、效益差。自1984年在本县西部山区的双垢、孙祖乡进行春甘薯和西瓜间作一年两熟试验以来,显著效果到1989年2乡已示范,推广间作面积1.63万亩,为当年西瓜总播种面积的75%,平均亩产西瓜1930公斤,甘薯在严重的秋旱情况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9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1.61亿kg,较1994年减2.1%。其中夏粮总产量2.34亿kg,较上年增长7.3%,秋粮总产9.27亿kg,比上年减4.4%,油菜播种面积65.7万亩,较上年增12万亩,平均单产85.5kg,比上年亩约增3.1kg,总产5617.4万kg,比上年增1193.1万kg,花生总面积21.18万亩,比上年增2.8万亩,平均单产93.4kg,较上年亩减191kg,实现总产1978.2万kg,创历史第2高产年,全区果园面积15.75万亩,比上年新增面积0.45万亩,水果总产量3520.5万kg,较上年增长7…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京山县同兴大队,人多地少,棉田集中。全队棉田1960亩,占耕地85.6%。两熟栽培,常年亩产粮食150斤,棉花100—120斤,每年靠国家供应粮食80—90万斤。外购牛草40万斤,要花钱一万五千多元.回乡知识青年、大队农科所所长张再新同志,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为了自力更生解决粮油自给有余,并增产更多棉花,他带头打破旧框框,走前人未走的道路,坚持改革,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油、稻、棉一年三熟的途径。自197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9.
一、本地气候特点和两熟栽培的矛盾澧阳平原位于湘北澧水流域中下游冲积平原,棉田面积20万亩左右,实行粮(油)棉两熟栽培。人多地少,精耕细作。本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历年平均温度16·7℃,年雨量1343·5毫米,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5℃的起讫日期为4月16——11月5日,共203天,基本上适合于粮(油)棉两熟栽培。但由于两头多雨和两熟套种,不能翻耕,  相似文献   

20.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2.7℃,全年降雨865mm,光热资源丰富。全县有耕地面积7.07万hm2,其中丘陵旱地面积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5%。据近年土壤化验,该类土层多在80cm以内,土壤有机质0.6%~0.8%,速效氮60mg/kg,速效磷10.5mg/kg,速效钾46.7mg/kg,绝大部分无水浇条件,适合种植甘薯。长期以来,由于旱地土壤水肥条件的限制及对上述作物两熟增产技术开发力度不够,致使同类旱地60%以上的光热潜力没有发挥出来,造成小麦甘薯产量低而不稳,1996~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