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丝绸起源于中国,是一种舒适健康、高贵典雅的面料,同时承载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近年来,由于出口价格连年下滑、国内市场疲软、缺乏自主品牌等原因,我国丝绸行业发展滞缓,丝绸行业面临着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内市场购买力强大,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我国丝绸行业又充满了机遇。本文在搜集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丝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丝绸的重要发源地,湖州在新丝绸之路战略中责无旁贷。以新丝绸之路为契机,湖州丝绸实现复兴的路径有三条:一是思想突围;二是文化重塑;三是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3.
丝绸,除了产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以外,还蕴涵着文化韵味。本文列举了丝绸的字义解释,人文典故、织物术语、成语谜语和文学诗词等丝、绸相关文化知识,期望通过丝绸字义的探讨,增进蚕丝绸文化研究内涵与空间,作为蚕丝文化的微补。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织丝的国家,丝绸的生产与贸易,几乎与中国文明本身一样古老;而丝绸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物质财富和辉煌文化相联系的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中国丝绸的西传到了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在约公元4世纪时,欧洲各国的贵族阶层都穿上了美丽的丝质服装。在丝绸西传时,中国丝绸也不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东方的朝鲜和日本。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丝绸文化的含义、起源与发展过程,以及丝绸文化、丝绸所具有的历史悠久、精美丰富、雍容华贵、环保自然的特征,叙述了丝绸之路及对丝绸文化传播的影响,丝绸文化对纺织业、文字文学、工艺美术的发展、民俗文化的衍生以及世界文化的融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提出我们要继承并在创新中发展传统丝绸文化,加速确立与形成新时期丝绸文化,使其更具生命力并对社会发展发挥其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湖州丝绸产业衰落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州是丝绸的重要发源地,"丝绸之府"代表了湖州丝绸产业的最高成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湖州的丝绸产业进行观察,介绍湖州丝绸产业的历史成就,分析湖州丝绸产业的现实落差,并且对湖州丝绸产业走向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利益和政府的支持三个方面对蚕桑丝绸文化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并进行了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其起源最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四川号称“蚕丛古国”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川滇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开辟了一条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南方丝绸之路。这一古代通道早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在蜀地西部无声地进行着文化方面的交流,这是中国通往外界的最早一条通道,她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又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四川省是我国最古老的蚕区之一,种桑、养蚕和缫丝、织绸生产技术在古代已达到了相当成就。民问有关蚕的故事传说,西周出土的蚕纹铜戈,嵌有采桑图画的战国铜壶,汉墓中的织锦机、桑园画象石,历代文人墨客描绘丝绸的诗、书、赋、画、歌舞以及织锦、刺绣艺术的发掘和发现,打开了四川丝绸历史文化的一页。本文就建国以后,在四川境内发现的丝绸历史文物,并对有关蚕桑、丝绸文化问题作了些初步探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南方丝绸之路及丝绸文化的开发、研究已走向深入,但目前还比较薄弱,为了重开南方丝绸之路,使丝绸文化发扬光大,抛出本文与丝绸行业的同仁和史学界交流,意在求教方家,为了打开中国丝绸历史文化宝库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9.
朱良均 《蚕桑通报》2012,43(3):39-39
9月20日,由浙江省丝绸文化研究会、万事利集团联合主办的"文化,让丝绸飘起来——2012年度中华丝绸文化论坛"在杭州举行。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李朝胜、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中国丝绸协会名誉会长弋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文光等政府领导及行业专家、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围绕"文化,让丝绸飘起来"的主题,研讨丝绸历史文化,交流经验。对于进一步挖掘、传承、创新和发展丝绸文化,推动丝绸业界的交流、研究与合作,提升中国丝绸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丝绸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国础 《广西蚕业》1994,31(2):69-69
1993年以来,全国丝绸工业生产、销售、效益出现了多年来遇的良好势头。这与丝绸内销市场,特别是真丝绸内销市场的转旺密切相关.促成丝绸产销两旺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来丝绸行业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努力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机制,在企业外部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使丝绸行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蚕业》1996,33(1):61-61
目前在国际丝绸市场上蚕丝产量正稳步增长;丝类坯绸贸易疲软中见稳定;服装等制成品贸易增长势头减缓;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世界范围内丝绸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2.
石晓红 《蚕学通讯》2005,25(3):27-30
众所周知,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丝绸大国,丝绸是我国的瑰宝,它在出口创汇、传承文明及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我们仍沿着先人开拓的丝绸之路继续传播着古已有之、今时更浓的丝绸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丝绸》覆盖丝绸行业生产管理、技术工艺、商贸经营,丝绸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杂志。《江苏丝绸》主要刊登缫丝、丝织、染整、丝针织、服饰等工艺技术和科研论文;花色品种、新产品开发,服装设计创意;丝绸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经验;注重丝绸文化内涵,着重刊载丝绸文化拓展、历史介绍、艺术鉴赏类文章;关注行业发展动向,提供权威资讯新闻,是全国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丝绸》覆盖丝绸行业生产管理,技术工艺,商贸经营,丝绸文化筹内客的综合性杂志。《江苏丝绸》主要刊登缫丝、丝织、染整、丝针织、服饰等工艺技术和科研论文;花色品种、新产品开发.服装设计创意;丝绸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经验;注重丝绸文化内涵,着重刊载丝绸文化拓展、历史介绍、艺带鉴赏类文章;关注行业发展动向,提供杈威资讯新闻.是牟国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丝绸》覆盖丝绸行业生产管理、技术工艺、商贸经营,丝绸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杂志。《江苏丝绸》主要刊登缫丝、丝织、染整、丝针织、服饰等工艺技术和科研论文;花色品种、新产品开发,服装设计创意;丝绸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经验;注重丝绸文化内涵,着重刊载丝绸文化拓展、历史介绍、艺术鉴赏类文章;关注行业发展动向,提供权威资讯新闻,是全国丝绸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自1972年公开发行以来,深受各地丝绸  相似文献   

16.
蚕桑丝绸产业不仅是南充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还为出口创汇作出了积极贡献。分析了南充市丝绸文化产业的特点,认为其发展存在丝绸文化旅游资源不配套、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缺乏科技和营销方式的创新以及宣传缺位等问题。提出了“文商旅农”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加强文化宣传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丝绸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世界性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丝绸产业的影响,提出了对我国丝绸产业发展的问题,并从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发展政策、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加强蚕桑资源综合开发等角度探讨了我国丝绸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丝绸旗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服饰特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精髓。通过分析指出刺绣纹样、刺绣材料彰显的是丝绸旗袍的风格和价值;手绘图案的变化和表现技法体现的是丝绸旗袍的意蕴;细节工艺装饰则是丝绸旗袍的点睛之笔。最后分别从刺绣和手绘的图案以及工艺变化、旗袍细节设计的改良三个方面进行了丝绸旗袍的创新设计实践,以借...  相似文献   

19.
江凌 《蚕学通讯》2002,22(3):58-61
蚕丝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丝绸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本概括介绍了中国丝绸生产与对外贸易的发端,并通过大量数据对近代中国丝绸对外贸易及建国后中国丝绸对外贸易的发展做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丝绸文化旅游工艺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丝绸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拓展了苏州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也拓宽了苏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苏州丝绸文化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应当富于地域性人文含义和文化价值,并能够形成品牌影响力。苏州吴江区的地域性丝绸文化具有突出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是设计旅游产品永不枯竭的源泉。吴江区丝绸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探讨了如何将苏州、吴江传统丝绸文化特质融入到旅游纪念工艺品的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