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经省农业局批准,由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主持,于今年十一月廿日至廿五日,在上侥县三都茶场召开了全省蚕桑茶叶科研协作会。参加会议的有地、市、部分县农业局和科研单位,国营茶场、蚕桑场、垦殖场,以及社、队代表共九十五人。中国科学院庐山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贯彻落实陕北建委和省农业局陕北老区蚕桑工作座谈会精神,迎接陕北蚕桑生产的新热潮,四月5日到9日,在子长县毛家河大队召开了1982年度科研协作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吴堡、子洲、清涧、延川、子长的七个协作基点和子长县涧峪岔公社13个重点大队的包点农民技术员共21人,  相似文献   

3.
<正>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研与生产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联合体,特别是当前科研经费紧缺,实行科研与生产的横向联合尤为重要。从本所多年深入基层,抓成果转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点带面,促进蚕桑生产的实例,不难看出蚕桑科研与生产横向联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蚕学通讯》2007,27(4):58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蚕桑项目启动会于2007年11月24—26日在广州召开,来自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蚕桑项目所有承担单位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在进一步研讨和完善蚕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5.
正一、科研平台、团队"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共建有"浙江省蚕蜂资源利用与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种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  相似文献   

6.
应重视我国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强调了蚕桑产业在我国及世界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科研教育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对蚕桑产业没有理顺或有削弱,存在国家扶持少、宏观管理不顺、科研教育落后、基地布局转移过快,造成蚕桑产业后劲不足、优质茧丝的优势下降明显、我国蚕桑产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步下降等问题.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正> 在省农业局、延安、榆林两地区及吴堡、子洲、清涧、子长、延川5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4月建立的7个陕北蚕桑科研协作基点的生产和科研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反映于后:1、蚕茧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沈蔚 《广西蚕业》2012,(3):74-77
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蚕桑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蚕桑宴为例,简单介绍了几种利用蚕桑资源烹饪菜品的方法。蚕桑宴中的蚕桑菜品具有营养丰富、形式多样、烹饪方法简单等特点,为注重健康养生的人们提供了新的饮食保健方法,是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新特色项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江苏省在标准化优质茧丝基地及部分蚕桑教学、科研、良种繁育、茧丝绸加工机构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比广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广西蚕桑产业应从适度规模、高效养殖、多元发展、加工增值、观光农业等方面探索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 2003年8月8日江苏省蚕桑学会科普委员会在海安县召开了“蚕桑标准化工作研讨会”。生产、科研、教育等部门及学会老科技委员会近30名会员参加了研讨。会上海安县介绍了建设“省级桑、蚕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制订和实施蚕桑生产标准体系的情况。海安县“省级桑、蚕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是我省第一批《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项目之一,形成的丰产桑园栽培、桑树病虫害防治、高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种生产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育种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桑育种与资源利用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1人。主要研究方向:①开展桑树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以及养蚕技术应用;②拓展桑树资源在果用、功能保健和药用、生态等方面的应用;③通过开展桑树基因组学研究、提升生物技术在桑树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蚕桑通报》2013,(2):5-5
"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种生产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育种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桑育种与资源利用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1人。主要研究方向:①开展桑树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以及养蚕技术应用;②拓展桑树资源在果用、功能保健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建国后蚕桑机具的发展过去,我国的蚕桑生产基本上是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设备,主要靠手工操作。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及有关蚕业科研、教学机构和生产单位的共同努力,进行过蚕桑工具改革和半机械化、机械化机具的研究,现在己经能部分地用机械作业来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国蚕桑机具的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五十年代末期,在大搞技术革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08,30(2)
2008年4月10~11日,江苏省农林厅在如皋市召开全省春季蚕桑生产现场会,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形势,掌握春蚕备养工作动态,部署春季蚕桑生产工作。各市及部分重点县(市、区)蚕桑技术干部、蚕业科研教学专家以及部分茧丝绸龙头企业负责人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当前蚕桑生产面临  相似文献   

15.
<正> “六五”期间,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在党的“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及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和上级党政领导下,科研、生产取得了较大成就。“六五”期间共开设有家蚕新品种培育(包括春、夏秋两个部分)、桑树育种、提高桑园面积单位产茧量、桑园采伐收获技术、夏秋蚕饲养技术、黄土丘陵沟  相似文献   

16.
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啦,像人生经历了一个甲子,从1954年的创刊至今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展示了我国桑蚕茧丝绸的辉煌和成就,是一部记载我国蚕桑事业发展的现代史书,也是一本体现蚕桑工作者的科技实录。回顾我的人生,从上大学开始学习蚕桑科学,进入蚕桑事业的大门,成为一个蚕桑工作者,蚕桑通报无疑是我入门的重要向导之一,给了我很多的启迪,特别是引导科研论文的写作等,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的心里,《蚕桑通报》就是我们蚕业工作者的《Nature》和《Science》。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省蚕研所、省园艺蚕桑站、省蚕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本刊编辑部从1991年下半年开始了陕西省蚕桑科技信息网络的组建工作。这项工作获得了我省蚕区地(市)、县蚕桑生产主管部门及科研、教学、外贸及技术推广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协助。目前,以《陕西蚕业》兼职采编员为形式的蚕桑科技信息网络已经初步形成。经省蚕学会第四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安康市汉滨区刘营村蚕桑示范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刘营村通过建立科研试验基地、组建蚕桑合作社、培育基地业主、饲养种蚕、推广新机具五种做法带动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1月1日,由浙江省蚕桑学会举办的家蚕生理病理和蚕桑生物技术研讨会在湖州召开。来自我省高校、科研、推广部门的专家学者、有关县(市、区)农技站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单位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动科院副院长杨明英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省农科院蚕桑所沈国新研究员主持。会议交流了近年来家蚕生理病理基础研究最新进展,家蚕病害的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家蚕资源与蚕、桑生物技术和多元化产业开发。分别为浙江大学动科院特动系主任吴小锋教授  相似文献   

20.
崔文明 《江苏蚕业》2009,31(2):50-51
村级蚕桑员是蚕桑技术服务网络中最基层的环节,是从蚕农中经过选择培养起来,又生活于蚕农中具有技术员和蚕农的双重身份。在蚕桑技术推广普及方面,他们既是协调员,又是蚕桑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参与者和宣传员。对于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他们目前的状况如何?笔者对金湖县村级蚕桑员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现简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