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主要介绍了南陵县食用菌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抓住优势,多菌并举,实现周年生产供应;强化菌种市场管理,向工厂化制种方向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建立食用菌专业市场;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确保技术落实到位等。  相似文献   

2.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为依据,通过充分调研吉林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吉林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5方面主要问题:科研投入不足、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产品销售竞争压力大、劳动力成本增加、菌种质量和产品安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利用SWOT分析法对吉林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加大野生菌资源保护力度,加快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产业发展集约化,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质量人才;建立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武汉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出发,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武汉食用菌产业的建议:统一规划,科学发展,科技创新,扶持产业发展,产业主体自主创新,强化菌种管理。  相似文献   

4.
杨德志  杨靖  李婷  代雨  许珍涌  伍燕 《农技服务》2023,(11):103-106
晴隆县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是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为促进晴隆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总结晴隆县食用菌产业在种植基地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市场销售、综合成效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菌种质量不高、生产方式粗放、精深加工不足问题,从强化产业链延伸、庭院经济示范引领、发展要素支撑、利益联结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产销全球第一,北京市食用菌产量平均每年增长50.0%,其中,香菇和平菇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50.0%以上。菌种质量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试验效果。在引种试验中存在着多家;1种、重复试验、品种名称混乱、菌种退化等问题,着重阐述了菌种引进试验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食用菌产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平凉市食用菌产业起步较晚,而在科研、栽培技术、菌种制作,以及菇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均存在着~些问题,凶而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为此,针对平凉市食用菌生产发展现状,现就今后平凉市食用菌产业的生产及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强菌种管理,提高制种技术;开发栽培新材料,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建立食用菌生产安全体系,加强执法,提高其品质和安全性;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深加工。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制约邹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其突破瓶颈,持续做大做强。【方法】结合当前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采用理论加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短板、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邹城食用菌产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但其发展已经到达瓶颈期,产业布局分散,平台辐射有限;福利配套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产业链不完整,精深加工不足;品牌意识薄弱,“邹城蘑菇”作用发挥不足。【结论】邹城食用菌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大产业,就要加大集聚效应,创立产业联盟;加强平台建设,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提升产业发展人才吸引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提高食用菌产品竞争力;以科研开发为重点,突破菌种研发;打造蘑菇文化,做强“邹城蘑菇”品牌。  相似文献   

9.
论证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和技术具有资源丰富、低工资高素质劳动力充沛、技术水平相对先进、产业发展具有相当基础、市场广阔和文化底蕴深厚等6大优势;从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协调区际间的利益等3方面,指出中国食用菌产业和技术的综合优势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区域食用菌合作共同体、加强自身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晖 《北京农业》2005,(10):20-20
如何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与管理,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这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给食用菌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值得探讨。1.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与管理现状及分析目前,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状况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菌种厂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致使劣质菌种、退化菌种进入市场。据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全国共发生食用菌绝收事件40多起,直接损失上亿元,其中菌种是一个重要因素;②品种混乱,良莠不齐。由于利益的驱使,菌种“名称包装”现象严重。导致同种异名、异名同种,品种不清、良莠不齐状况。多年来,政府部门在规范菌种生产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