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模猪场种猪群PRRS血清驯化效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RRS血清驯化的效果,对A、B两个规模商品母猪场进行PRRS血清驯化,在血清驯化前后,对母猪群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及PRRS抗体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RRS血清驯化前后的猪群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无明显变化,但血清驯化一年后母猪的配种分娩率和活仔数明显上升,同时商品场的种猪群获得了稳定的PRRS抗体水平。本试验为规模猪场制定PRRS的防控策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血清驯化是控制和维持猪蓝耳病稳定的有效措施。通常用于后备猪的驯化,常年对后备猪进行血清驯化的猪场,一般猪蓝耳病稳定且场内PRRSV变异较小。在母猪场猪蓝耳病变得不稳定,比如流产增加,产房弱仔增加且流产前母猪检出PRRSV,整个母猪群可策略性使用血清驯化。分析2007-2016年8个母猪场约10年间的11次血清驯化:母猪流产在驯化后第2天就开始出现;平均6.2 d为流产高峰期;10.4 d停止流产。2014年期间,对一个1 200头母猪的PRRS不稳定场,采用血清驯化,引入7个月后备猪,封群管理,成功实现猪蓝耳病的净化。血清驯化为规模猪场PRRS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专家咨询     
《预防兽医学进展》2009,(8):111-111
1、PRRS阴性或阳性猪场,在引进种猪时应注意哪些? 多年的PRRS流行规律表明,猪群暴发PRRS多数与猪场引进种猪有关,一种情况是阴性猪场引进PRRSV携带猪引发蓝耳病,更常见的是阳性猪场引进PRRSV阴性猪引发蓝耳病。因此,如何将种猪引入猪群在控制PRRS发生上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PRRS血清驯化效果,在井冈山市新盛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属下相对独立的3个种猪场进行了PRRS血清"驯化"试验,试验期间对猪场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病死母猪数、淘汰母猪数、流产死仔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生物相对安全的山区实施PRRS"驯化"对提高母猪生产性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彻底了解PRRS病毒的持续存在性和传播方式是PRRS根除或控制方案成功的关键。在许多慢性感染猪场中,PRRS病毒不受控制地在繁育群中循环传播。使繁育群进入PRRS稳定状态是控制该感染的第一步。稳定的繁育群是指那些无明显证据能证明母猪与母猪之间或母猪与仔猪之间进行病毒传播的种猪群。不稳定繁育群通常是由于引进未充分适应猪场条件或已受到感染的后备母猪而导致的。据认为,繁育群在60~180 d内停止引进新种猪,能够为繁育猪群的PRRS稳定创造充分长的时间。在此期间,所有阴性猪都应该有机会成为感染者,随后形成一群可以忽略原有PRRS病毒流行性的免疫猪群。部分清群、全进全出制的生产流程以及接种PRRS疫苗都有助于在猪场内建立稳定的猪群。特定猪场或特定的养猪生产系统已经有专门的根除方案,并已经成功地清除了PRRS病毒。根除方案采用了多项技术,但所有技术都从建立稳定的繁育群开始。  相似文献   

6.
在安徽部分地区采集了14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猪场和13个非PRRS免疫猪场不同猪群血清样品743份,应用ELISA方法检测PRRSV抗体.结果显示,未免疫猪场PRRS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1.17%,猪场阳性率为76.92%;免疫PRRS猪场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2.99%.通过SPSS3.0软件数据分析表明,PRRS免疫猪场与未免疫猪场PRRS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安徽省规模猪场存在PRRSV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蓝耳病(PRRS)感染及免疫情况,选取2016—2017年河北省7个地区不同规模猪场送检的1 182份血样进行PRRS EILSA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区不同规模猪场送检血样的阳性率均在80%以上,尤其是大型规模化猪场,抗体阳性率更高;地区间阳性率差异不大,均在75%~92%之间;散养和断奶仔猪群阳性率相对偏低。结果表明,河北省规模猪场的PRRS免疫效果较好;散养猪群和断奶仔猪群是发生PRRS的高风险猪群。结果提示,规范科学的PRRS免疫程序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应注重对散养和断奶仔猪群的免疫,根据抗体检测情况合理采取免疫措施。  相似文献   

8.
1997-2006年,用ELISA检测方法对广东省猪群PRRS抗体进行跟踪监测.1997-1999年,全省猪场均未开展PRRS疫苗免疫,猪场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7.69%、29.09%、38.42%;2000-2005年,全省猪场逐渐使用PRRS疫苗,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0.68%、46.47%、54.14%、55.37%、55.72%、73.03%;2006年对57个猪场1747份血清进行检测,其中85.3%的中大规模场已进行PRRS免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9.8%;82.6%的小规模、个体场未进行PRRS免疫,场阳性率为94.74%,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0.29%.10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广东省猪场遭受PRRSV感染日益严重,大部分猪场存在PRRSV感染.随着PRRS危害性的加重,多数中大规模猪场加强了免疫,但部分规模场和绝大部分小规模、个体猪场仍未做好PRRS的免疫工作.因而,加强PRRS的防控,特别是免疫工作,仍是目前我省猪场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解规模猪场种猪群猪瘟免疫抗体情况,评价猪瘟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对6个规模猪场的种猪群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补苗、再检测。结果表明种猪群通过科学的增加猪瘟疫苗接种能明显提升猪瘟抗体水平。但6个猪场的种猪群中均有少数种猪通过加免接种疫苗仍不能产生较好的猪瘟抗体,不具备对猪瘟病毒的抵抗能力,规模猪场应该对这些种猪进行淘汰,减少猪瘟病毒在猪场传播的可能性。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4种猪常见病毒性疫病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实验采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该猪场送检的370份血清进行了CSFV、PRRSV、PCV2和PRV 4种抗体水平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猪场种猪CSFV、PRRSV、PCV2和P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4.74%、100%、5.26%,保育猪CSFV、PRRSV、PCV2和P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4%、83.33%、16.7%、5.56%;其中种猪CSF、PRRS、PCV2、PR已接种疫苗;保育猪CSF、PRRS、PR已接种疫苗,未接种PCV2疫苗,上述数据说明该猪场种猪CSF、PCV2、PRRS、PR免疫效果较好;保育猪CSF、PRRS、PR免疫效果较好,PCV2有野毒感染现象。该猪场种猪应在保育猪阶段做好PCV2的预防接种工作,同时做好猪场的疫病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东湛江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紧急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基因缺失苗免疫效果,笔者对该场紧急接种后的猪群进行了PRRS免疫抗体的监测。共采集样品血清52份,采用ELISA的方法进行PRRS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紧急接种前和紧急接种后21 d、28 d、35 d和42 d的抗体阻断率平均值分别为1.938 5、2.305 6、2.050 2、1.641 7和1.301 0。抗体阻断率先升高,随后匀速下降,说明PRRS基因缺失苗起到了有效的干预作用,使得PRRS抗体产生了明显变化。抗体离散度分别是99.83%、66.20%、57.00%、78.90%和86.59%。抗体离散度先下降再上升,说明PRRS基因缺失苗起到了有效的干预作用,可见该猪场这次紧急接种PRRS基因缺失苗起到了紧急接种的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在暴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广东某猪场进行,猪群暴发PRRS后立即封群。为研究猪场PRRS疫情和PRRSV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在母猪饲料中全群添加抑制PRRS的泰万菌素100 mg/kg~200 mg/kg,持续90 d。统计猪场PRRS暴发到平稳期间的临床数据,并用RT-PCR检测的方法检测分娩母猪血清、脐带血、弱残仔猪和保育死淘猪病料。结果显示,猪群PRRS暴发时,存在PRRSV经典毒、高致病性野毒和高致病性疫苗毒3种毒株亚型;猪群PRRS平稳时,猪群只检测到PRRSV疫苗毒株1种亚型。表明猪群感染PRRSV类型越单一,猪群PRRS越平稳。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广西5个不同规模猪场种猪血清抗体,评价种猪群猪瘟免疫状况.结果显示,5个猪场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为83.95%(2 045/2 436),抗体离散度为34.41%.将5个猪场按种猪存栏数进行划分,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小规模猪场(1 20<存栏数<300)猪瘟抗体合格率为81.44%(373/458),抗体离散度为38.28%;大型规模猪场(存栏数>600)抗体合格率为84.53%(1 672/1 978),抗体离散度为33.33%.由此可见,此次调查猪场种猪猪瘟免疫抗体水平不理想,群体免疫合格率偏低,抗体离散度偏高,大型规模猪场的情况要稍好于农村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4.
2011-2014年间对200多家规模猪场送检的种猪、育肥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规模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在75%左右,说明各规模猪场对猪瘟的免疫防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同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免疫猪群后抗体阳性率参差不齐,南京、广东、哈尔滨等三家疫苗生产厂家的猪瘟疫苗免疫后猪瘟杭体阳性率稍高于其他厂家,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本地猪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实际情况,2014年1月作者应用ELISA方法对本市工业园区6个规模猪场共计126份血清样品进行抽检监测,结果表明:经免疫的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66.67%;未经免疫猪群,其血清阳性率为20.37%;免疫猪群与未免疫猪群的血清阳性率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各猪场由于种猪来源、饲养环境、管理水平等的不同,猪群乙脑感染率也不同,所有被检样品平均阳性率为31.48%。  相似文献   

16.
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IDEXX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湖北、河南、福建、浙江等省的大中型猪场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测844份血清,检出阳性382份,阳性率为45.26%。其中湖北省猪场的661份血清,检出阳性249份,阳性率37.67%。483份种猪血清,检出阳性244份,阳性率50.52%,361份仔猪血清,检出阳性141份,阳性率40.06%。在被检的50个猪场中,检出PRRS血清学阳性猪的猪场41个,占82.00%,其中湖北省的38个猪场,检出PRRS阳性的29个,阳性率76.32%。  相似文献   

17.
<正>蓝耳病(PRRS)流行的形式,大至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床型、急性型。虽然在不同的猪群和生产方式之间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急性PRRS病例仍有些相同表现。1引起蓝耳病在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一般过程1.1新猪场在引种时不慎引进带毒猪一般而言,新建猪场没有特定致病原,若在新猪场在引种时把关不严,或没经调查摸清种猪场的疫病流行情况,而盲目引种,引进带毒种猪。最终导致蓝耳病在猪场内发生。由于蓝耳病对断奶以后的猪的致病性不强,但猪群长期带毒,种猪被引进后,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一旦配种后,蓝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1987年国外首次报道。我国郭宝清等1996年3月报道,并从国内暴发疑似PRRS的流产胎儿中分离到病毒。同时对某些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阳性率为58.6%.肯定了我国已有此病。自1996年春天以来.我市部分猪群也发生了以生殖和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特征的猪病,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为了查清是否有此病传入我市,以及该病在猪群的感染情况,对我市部分猪场的种猪和屠宰场宰杀的商品猪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1.1供检血清种猪皿样采自青岛市4个市…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猪场主要传染病抗体水平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1月,笔者在武汉市郊某规模化猪场对种猪、育肥猪和哺乳仔猪群随机抽检153份血清进行了猪瘟(HC)、口蹄疫(FMD)、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蓝耳病(PRRS)和猪圆环病毒(PCV)等主要传染病的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于2011年对新疆地区215个地州的510个猪场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血清学调查。应用ELISA方法检测PRRS的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RRS的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0.9%,规模养殖场为84%,散养户为78.54%,种猪场为80.77%;而仔猪、后备母猪、生产母猪、育肥猪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7.6%、92.93%、77.93%、80.97%。通过分别对养殖模式猪场、不同日龄的猪的血清抗体监测,分析预测猪群中暴发PRRS的风险,为PRRS的防控提供有效信息,为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防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