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解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以林下参护育中的胡桃楸、榆树、松树和杨树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土壤中Al,Cd,Cr,Cu,Fe,Mn,Pb,V,Zn九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别较大;重金属全量的变异系数以Cu最大,为0.33,而有效态含量的变异系数以Fe最大,达到了0.57;土壤中Cd的总量为0.390 mg/kg,大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得引起注意;土壤中有效态Cd,Cu,Fe,Pb,V,Zn含量均以胡桃楸下为最高,有效态Al,Cr含量以松树下最高,杨树下有效态Cd,Cu,Fe的含量为各树种间最低;林下参重金属富集系数以Zn,Cu,Cr为最高,分别为0.445,0.473和0.279;林下参红皮病的发病指数以胡桃楸下最高而以杨树下最低,并与土壤中有效态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态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和0.76。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林下参的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5,10,15,20,25年生林下参根区土壤的微生物量的活性部分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下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i15:0,a15:0,18:1ω9t,16:0,16:1ω9c,18:1ω9c,br17:0,18:2ω6,i16:0,16:1ω9t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林下参生长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及放线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且15a以后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在菌群结构变化上,与对照相比20a及25a放线菌占有总生物量的比率有所提高,真菌占有比率有所下降。15年后的林下参土壤微生物结构朝着有利于人参生长的微环境方向发展,野山参在深山密林中健康生长几十年而不死亡可能与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难以全面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在此情况下,应结合林业的发展需求以及辽宁省的实际状况,使林业经济向着林下经济转移方向,创建能源类型、园林类型以及林下参类型的林下经济模式,促使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为其后续进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大球盖菇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从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中的季节、场地和菌种的选择及栽培方法等几个方面出发,概述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以期为大球盖菇在林下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羊肚菌的保健及药用价值、羊肚菌的种类、生活习性,从母种、原种、栽培种、大田栽培等方面介绍了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林下栽培、设施化栽培、平原机械化栽培、不用外营养袋的高效配方基料栽培等。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林下坡地资源利用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辽宁东部山区林下坡地资源丰富,科学利用这些资源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近年来,辽东山区林下坡地资源利用中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无市场竞争能力,林下药材和人工栽培的山野菜品种单一,缺乏相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等问题。因此,在今后林下资源利用中需注意解决合理的规模、技术含量、技术服务、品种等问题,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水土保持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自动实时监测和记录林下参基地光环境的光照强度,利用TSL2561对可见光敏感特性、ATMega16L具备I2C和SPI总线功能,设计了单个主机、10个从机组成的林下参光照强度实时监控系统。主机利用通讯总线外挂10个从机,通过2~10号从机采集9个林下试验单元单点光照强度。通过5套由单个主机、10个从机组成的系统组合,实现对试验单元多点测试。利用MATLAB设计上位机控制系统,实现实时调整试验单元光照强度数据采集的采样周期,通过对比以10、20、30、40、50、60 min为采样周期获取的数据,得出30 min作为采样周期,可以真实反映数据变化趋势且采样点最少。整个系统实现了作为所测地区光照强度数据库的功能,为后续建立林下光环境预测模型和分析人参光合作用变化规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赤菇是药食两用菇,营养丰富、保健功效位列百菇之首,市场前景广阔。油茶林下栽培赤菇技术简便粗放、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产量高,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种植模式。基于此,从地块准备、培养料选择、播种、发菌期管理、采收等方面对油茶林下套种赤菇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亚玉  孙海  高明  孙长伟  汪景宽 《土壤学报》2011,48(6):1306-1313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大宗道地中草药,人参产业作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及黑龙江、辽宁省山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自从1998年国家实行"天保工程"以来,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受到限制,农田栽参和林下参成为人参产业主要发展模式,农田栽参的发展避免了参林争地的矛盾,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为市场提供了大量  相似文献   

10.
参地水土流失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南部山区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现有已参地和近三年参后地近20万亩。人参种植业在整地、栽培和参后地的三个阶段中都产生水土流失,尤以作业道上最明显、最严重。预防措施是,栽培前控制地类、坡度和坡长;栽培期间采取挖水平截水沟、蓄水池等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参后地要及时还林种草。  相似文献   

11.
参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栽培采用皆伐林木、清除根茬的整地方法,从栽培到收获的6年时间内需换床1次,参后地30~40年不能重复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其防治要点是,参前控制人参种植地类、床长与走向及整地时间,栽培管理期主要控制作业道水土流失,参后地要及时造林种草。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选地整地、科学种植、林间管理、采收与加工"等麻竹林下黄精人工套种技术,以期能为黄精林下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为研究区,采取客土、保水剂、营养袋等栽培方式进行造林,选择樟子松、兴凯赤松、中国沙棘、紫穗槐和小叶锦鸡儿等树种进行植被恢复。结果表明:1)客土栽培方式下,中国沙棘成活率最高,达95.2%,平均高度(179.1 cm)、冠幅(130.6 cm)和盖度(65.3%)均为最高,林下土壤全N、水解N含量最高,分别为1.97 g/kg和294.01 mg/kg,有机质含量为0.91%;樟子松成活率为67.3%,平均高度为70.5 cm,但土壤全N、水解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0.45 g/kg、52.36 mg/kg和0.46%;兴凯赤松和紫穗槐成活率分别为64.1%和50.1%,小叶锦鸡儿成活率仅有9.4%。2)在不同栽培方式中,保水剂栽培方式对兴凯赤松影响最大,成活率达85.3%,比对照提高103%,林下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机质和水解N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6和3.1倍;营养袋栽培方式对樟子松影响最大,成活率达88.3%,成活率和高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116%和23%,土壤有机质、全N和水解N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1.8和1.4倍。3)保水剂和营养袋栽培方式可有效增加林下草本植物数量和盖度。  相似文献   

14.
2016—2017年,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利用永川区桥堡山种养殖股份合作社的荔枝幼果林(3~5年期),开展了多种林下栽培模式试验,优选出林下白菜-大豆周年两熟种植模式,于2017—2018年进行了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667 m2白菜产量6 380.5 kg,大豆产量128.6kg,周年(两季)总产值6 617.0元。从茬口衔接、秧苗培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林下"白菜-大豆"周年两熟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玉  孙海  高明  孙长伟  汪景宽 《土壤学报》2011,48(5):1306-1313
为了解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生物有效性,人参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及富集程度,运用ICP-OES对农田栽参和林下参及其土壤重金属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参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所测的其它八种重金属含量均处在国家一级土壤水平内,重金属Pb的生物有效性系数最高达27.37%,虽然含量较低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人参土壤中Ti的含量最高,其全量在476-1038 mg/kg,生物有效性最低为0.09%;两种模式下人参根区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差别不大,但林下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系数低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对生物毒性较大的Cd、Cr、Cu和Pb元素,Cd的生物有效态含量与其生物有效性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9;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农田栽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有一定影响,同一种肥料对不同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影响亦不同;人参对Cu、Zn和Pb的富集系数最大,潜在风险较大,其中Cu富集系数达到0.63;综合分析人参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有效量及人参根中含量,发现人参土壤中Cd超标,污染严重,Cu和Zn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其它重金属均可通过培肥改土调节其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16.
油茶作为目前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并且有着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有效发展油茶产业十分重要。在当前油茶栽培种植过程中,油茶幼林套种已经成为常见的模式,其中油茶林下套种大豆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基于此,通过对油茶幼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为油茶林下套种大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与依据,实现油茶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g)的根,多产于长白山区。原生长于深山密林之中,称为山参。后被人工栽培称为园参。人参对光、热的要求是喜阴凉,斜射散射光;湿度偏高,但排水良好;禁忌高温、强光和干燥。长白山人参多分布在900米以下的平坡地上。尽管各坡向温湿状况不同,但均可栽培人参。一般暖坡人参分布位置较高,冷坡分布高度略低。虽然人参栽培具有广  相似文献   

18.
李月梅 《土壤通报》2007,38(5):1033-1035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Fuzzy分析法,研究了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中不同覆土时间、覆土材料、覆土厚度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以寻求双孢蘑菇栽培的最佳覆土模式,为提高双孢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因素中覆土材料对生物学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覆土厚度,再次为覆土时间。最理想的覆土模式为播种后16天覆3cm或2.5cm厚林下褐土最为有利。以此模式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安溪县桃舟乡郭村林果场内选取不同活立木,附生栽植铁皮石斛,观察并记录其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附生树种对铁皮石斛生长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枫香作为附主栽培树种其成活率最高,达91.1%;活立木附生栽培树种选择常绿落叶乔木为佳,不宜选择针叶树种.通过试验,提出林下经济发展新途径,对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方红壤区林下水土流失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发现南方红壤区林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马尾松林、杉木林、桉树林及山地茶果园,而树种结构单一、林下植被匮乏、人为干扰频繁是当前造成林下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针对南方林下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原因,总结了复合经营、人工补植、施肥改良等林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