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服大豆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利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G.max)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G.soja)和2个半野生大豆(G.gracilis)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亚有限性栽培种作母本;选用植株较矮、百粒重较大的野生种作父本将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野生亲本的选择似乎更为重要。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来看,选用半野生大豆作亲本更为有效。只有从直立、半直立植株的后代中才有可能分离出稳定的直立型材料。百粒重的遗传进度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似乎效果不明显。在F_3代进行选择性回交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后代直立、半直立型植株的分离频率和百粒重。只要亲本选配适当,仅需一次回交即可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的不良性状。我们从一次选择性回交的后代中已获得栽培型、百粒重20克以上,产量较高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不同结荚习性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G.mzx×G.gracili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表现最优,无限性组合的株高则优势最强;除有效分枝以外,其余性状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大于无限性组合;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遗传进度,明显地高于无限性组合;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和亚有限性栽培大豆作亲本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籽粒小、主茎细弱等不利性状。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作亲本,其杂种后代往往蔓化倒伏.早熟栽培大豆和晚熟野生或丰野生大豆杂交,有限、亚有限结荚习性或矮秆的栽培大豆与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F_2代较易分离出栽培大豆类型.用某一栽培大豆为测配亲本,与多个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测定亲本配合力,发现优良的野生、半野生大豆亲本.杂种后代回交,不管从那一代开始,都应选择直立或半直立栽培大豆类型的后代作亲本,轮回亲本最好是有限结荚习性的栽培大豆品种.百粒重的提高在于选择百粒重大、遗传性强的栽培大豆品种(系)作亲本.  相似文献   

4.
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的蔓生倒伏性是利用野生、半野生资源的主要障碍之一。本试验以二个G. max×G. soja组合和一个G. max×G. gracilis组合的F_1代为待改良群体,分别与不同结荚习性的三个G. max品种回交,对9个回交一代(BF_1)的株高、茎粗和蔓生倒伏性作了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BF_1代株高分离下限受回交亲本(栽培大豆)的结荚习性的影响明显,分离上限受待改良群体(F_1杂种)的影响大。用有限性和亚有限性品种回交对降低后代株高效果较用无限性品种明显得多。 2.茎粗受双亲影响。F_2代半野生组合的茎粗较大。以栽培大豆,特别是有限性,亚有限性品种作回交亲本,增加茎粗明显,尤其表现在茎下部的茎粗上。 3.种间杂种用栽培大豆回交后,缠绕蔓生性减弱,以有限性和亚有限性品种回交, 直立性获得明显改进,半野生组合再用有限性、亚有限品种回交,BF_1代可出现接近直立类型单株。 4.直立性表现受株高、茎粗的综合影响。从种间杂交后代的直立性考虑,杂交和回交时,以有限和亚有限、粗杆类型或早熟类型作亲本或回交亲本,后代直立性较好。这种直立性的改进有利于种间杂种利用,但如何与高蛋白和丰产性结合,尚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史宏  刘学义 《大豆科学》2003,22(4):264-268
1999年对410份野生大豆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基础上,2000—2002年对13份野生大豆做进一步抗旱性评价,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存在高度抗旱基因型,其中ZYD1936、ZYD3654的平均抗旱系数大于0.6500,系1级抗旱材料,且抗旱性稳定。平均抗旱系数与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正相关。高度抗旱野生资源的特点: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株高200cm左右,主茎明显,主茎节数较多,分枝数较少且短,结荚部位较低;中型椭圆叶,紫花,棕毛,无限结荚蔓生习性;小粒、黑种皮、椭圆粒,以二、三粒荚为主,一粒荚次之,四粒荚较少,一级抗旱材料的四粒荚比栽培大豆多。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100份野生大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为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变异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H)都大于1.8。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野生大豆可分为2大组群,第一组群主要为山西中部和北部资源,品种生育期短,株高较矮,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少,百粒重和单株粒重低,第二组群为山西中部和南部资源,品种生育期长,株髙较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明显髙于第一组群。本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进化类型大豆为材料测算大豆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所有大豆花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大,除柱头外露长度外,其他花器性状遗传变异系数相对均较小。大多数花器性状的平均长度表现出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野生大豆,变异系数大多呈现出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柱头长度的遗传变异系数在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间差异不大,但数值相对较大,选择潜力较大。花柱长度的遗传变异系数种间差异较大,在野生大豆中数值最大,说明野生类型具有更广泛的变异。来源地不同的材料在聚类分析中可以归为同一类群,表明地理上的差异对大豆花器性状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进化地位的不同对花器性状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黑龙江省13个行政区原生境采集和异地繁殖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百粒重类型寒地野生大豆植株的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寒地野生大豆百粒重在1.1~2.0 g的居多,达到了74.46%,但植株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却较单一;百粒重2.1~3.0 g的野生大豆植株形态特征尤其是在根系、茎长和叶宽等性状上变异系数最大,植株形态特征多样性最丰富。在不同百粒重类型的野生大豆中,百粒重增加,植株形态特征发生变化,表现为叶片变大、变宽、叶柄长度增加、叶片颜色变深。单株荚数、节数、分枝数减少,茎长变短,百粒重越大,其植株形态特征越接近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的根量较少,根系较细,主根不明显,在向栽培大豆的过渡的过程中,百粒重大的野生大豆根干重、根鲜重、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长度、根直径也越大,须根系减少,主根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豹  李福山 《大豆科学》1993,12(4):269-274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理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5g)为15.23%。3.野生型脂肪含量与原产地经度(°E)呈显著负相关(r=-0.8862^***),与原产地纬度呈单峰曲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和6个灿稻材料作父本,共配制灿粳亚种间杂交组合40个,品种间杂交组合19个,对杂种F1与双亲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亚种间杂种F1籽粒充实度与其父本、母本籽粒充实度及双亲平均籽粒充实度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选用充度好的亲本配组很重要,对解决两系灿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大豆籽粒大小和粒形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究这些性状的变化规律能加深对基因驯化机制的认识。以14个野生大豆、45个地方品种和30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上述性状的偏相关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品种中百粒重和籽粒大小呈极显著相关,但野生大豆中百粒重和粒长不相关;野生大豆中长宽比是因子分析第1因子的重要成分,而栽培品种并非如此;百粒重与籽粒大小显著相关,与粒形性状不相关。此外,上述结果还通过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杂交组合构建的504个正反交F2∶3、F2∶4和F2∶5家系群体的偏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结果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利用美国大豆矮源进行矮秆半矮秆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美国半矮秆大豆资源配制的4个组合。共选育出7个半矮秆大豆新品系,平作窄行密植较对照(合丰25号)增产10%以上的有合98-1246,合98-1667、合9525-2、合98-1459。通过垄作和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比较,同一品系垄作高产平作窄行密植不一定高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次是百粒重,单独选择任一性状都可提高产量,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英数、有效分枝数,垄作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英数,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矮秆、半矮秆育种F1-F5代主要是针对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选择。产量的选择必须在窄行密植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种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剥蕾重复授粉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交障碍,中双4号×野890812组合的199朵重复授粉花共产生32粒种子,其中8粒种子能发育成植株,5株植株形态与母本甘蓝型油菜相近,2株植株形态与白菜型油菜相近,1株植株形态介于母本甘蓝型油菜和父本野芥之间,叶面上具有新疆野生油菜特有的刺毛。RAPD分析显示8株F1代植株都同时具有母本中双4号和父本野890812的特征随机扩增DNA片段,还具有母父本均缺乏的新扩增DNA片段,表明8株F1代植株均为属间杂种。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或野芥远缘杂交中生殖隔离的主要因素是受精前障碍。属间杂种在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丰富变异预示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间的属间杂交可望有效地拓展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2个栽培大豆(G.max)品种与2个野生大豆(G.Soja)材料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研究其F1的优势指数、超亲优势及F1与亲本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1单株粒重的优势指数最大,其次为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开花至成熟天数低于双亲平均值。F1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生育日数与其双亲平均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光周期处理诱导热带种果蔗开花,并与野生蔗割手密及斑茅蔗进行种间杂交。获得并入选的杂种后代98/25、98/26-1、98/26-2经叶片酯酶同工酶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初步认定是杂交种;而且各具有可利用的优良性状:98/25生物产量特高可作为高生物产量品种利用,98/26-1、98/26-2趋向于母本栽培型,特别是98/26-1田间锤度已接近母本,又兼具父本的有利基因,可作为优良新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但百粒重小。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类型间组合,内在遗传潜势最大。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渗入,能显著增加杂交后代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主要产量性状的选择潜力。只要亲本选配得当,株高和百粒重等性状在F_2即可出现栽培大豆类型。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可用于选育纳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高、中、低)配制杂交组合,对33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为正向优势的组合为15个,占全部组合的45.5%。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为12个,其中高异黄硐含量母本组合5个,占全部正向超高亲优势的41.7%,说明高异黄酮亲本杂种优势明显。18个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中超高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1个,中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3个,说明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明显,但14个栽培×野生杂交组合F2优势降低,表现为自交衰退,因此获得高异黄酮的后代材料仍需进一步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选用自育的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4种不同改良方法培育的优质恢复系作父本,采用PQ交配模式,分析16个组合并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212A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在多个产量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量最高,应用潜力较大,以多亲本复合杂交方法选育和116C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恢复系,经济性状突出,配合力较高.212A116C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以花生四大类型栽培种为母本,4个人工合成双二倍体野生种杂种为父本组成16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6个组合的花果率和针果率变化范围都很大,显示各组合间杂交亲和力有较大的差异。野生种杂交种中以(Arachis.cardenasii×Arachis.batizocoi)F2为父本与栽培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而栽培种类型中以天津豆(普通型)为母本与野生种杂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但珍珠豆型与4个野生种杂种之间杂交的亲和力差异最小。16个组合中有许多授粉花不能形成果针而相互间表现不同差异。果针形成正常荚果有4种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间杂交新种质遗传潜力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振纯  林红 《大豆科学》1996,15(4):310-316
通过对野生大豆(G.soja)、栽培大豆(G.max)种间杂交后代新种质,与不同类型栽培大豆、野生大豆Griffing双列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不同类型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正向优势居前两位的是野生大豆ZYD328、种间杂交后代品系8-44-3,论述了野生大豆及其种间杂交后代品系,对改良大豆品种基因的拓宽及有益基因的累加,具有很大的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