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菏泽市某乡养鸡专业户饲养“AA”肉鸡2000只,30日龄时出现下痢为主等症状,经临床诊断、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组织滴虫病。共发病319只鸡,死亡124只,病死率38.9%。一、临床症状与剖格变化:病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厌食,头寄予翅下,羽毛蓬松、行走不稳,有时拉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有的出现血便,渐瘦、下痢,有极少数表现明显的“黑头”症状,经1~3周后死亡。剖检可见一侧或两侧盲肠壁增厚肿大,粘膜出血,内容物是干酪样,盲肠内发现有数量众多的鸡异刺线虫。典型的病鸡盲肠象“香肠样’。肝肿大,后变绿色或黄褐色微…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24只去盲肠和未去盲肠健康公鸡,测定了豆粕、棉仁粕和菜籽粕的氨基酸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去盲肠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鸡(P〈0.05);在大豆粕中,胱氨酸、苏氨酸等5种氨基酸的消化率未去盲肠鸡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在棉仁粕和菜籽粕中,除个别氨基酸外,大多数氨基酸及氨基酸总和的消化率未去盲肠鸡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可见,饲料种类、试鸡有无盲肠均影响饲料AAA  相似文献   

3.
2000年10月上旬,我市某养殖个体户所饲养的乌骨鸡突然发病,根据临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及药物治疗效果,诊断为急性盲肠球虫病,现将诊治过程简述如下。 发病情况:此批鸡共有380只,于2000年 9月中旬购进,实行地面平养育雏,使用全价饲料。发病前,雏鸡发育良好。该批鸡50日龄时,用ND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胸部肌肉注射,接种后2小时左右,鸡只死亡4只。之后,许多鸡表现精神不振,呆板低头,羽毛蓬乱,出现减食或不食现象。第二天死亡20只,第三天死亡52只。 临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身体衰弱,喜饮水,嗉囊空…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去盲肠和有盲肠公鸡的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盲肠对饲料磷的消化作用。结果表明:(1)去盲肠鸡内源磷排泄量为49mg/日.只,有盲肠鸡的内源磷排泄量为42mg/日.只,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盲肠能够消化吸收内源磷;(2)当公鸡采食含豆粕、棉仁粕、菜籽粕、花生粕或胡麻粕的半纯合日粮时,植酸磷采食量较高,有盲肠鸡磷的排泄量显著低于去盲肠鸡,真消化率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表明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盲肠——肝炎又称鸡黑头病或鸡组织滴虫病。它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和肝脏具有金钱疮样或扣状坏死灶。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今年5月22日省畜牧研究所实验牧场3,000只60—65日龄的雏鸡突然死亡6只,  相似文献   

6.
组织滴虫病也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多发生于火鸡和雏鸡,成鸡也能感染,但病情一般较轻,很少出现临床症状。2001年11月中旬,成都市郊县某海兰褐佳种鸡场发生一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组织滴虫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某种鸡场平养海兰褐佳种鸡3000余只,均为70日龄,发病10多天,每天死亡2~3只,共死亡200只左右。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拉淡黄色、红色或黑色粪便,病情严重的种鸡鸡冠发绀,如不及时治疗,10天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24只去盲肠和未去盲肠健康公鸡,测定了花生粕、胡麻粕和芝麻粕的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去盲肠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鸡(P<0.05);在花生粕中,胱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AAD未去盲肠鸡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在胡麻粕和芝麻粕中,除酪氨酸和脯氨酸外,其它各种氨基酸及16种氨基酸总和的AAAD和TAAD未去盲肠鸡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鸡盲肠微生物对内源及饲料中未消化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具有分解作用,干扰饲料AAAD和TAAD测定。对于不易消化、氨基酸含量相对不平衡的低品质蛋白质饲料干扰尤其严重。在测定的3种饼粕中,花生粕氨基酸消化率最高,胡麻粕次之。过度热处理的芝麻粕氨基酸平均消化率为47.3%,赖氨酸消化率为21.7%。  相似文献   

8.
鸡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或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除鸡和火鸡外,异刺线虫也是组织滴虫的宿主,蚯蚓为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3~8周龄的鸡多发,死亡率较高,圈养鸡、成年鸡一般只表现为散发,出现零星死亡,散养鸡、有运动场的鸡群多发。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多发生于夏、秋季,尤其在多雨闷热天气期间多发。  相似文献   

9.
正鸡的盲肠肝炎病是通过鸡感染异刺线虫卵而感染的,一个鸡舍中成年鸡群中存在盲肠肝炎病的病原,可以通过异刺线虫的卵可以保存盲肠肝炎的病原,当鸡舍有进入新雏鸡时,雏鸡因吞食了含有火鸡组织滴虫的异刺线虫卵,而发生了鸡盲肠肝炎病。1临床症状2018年11月2日,普兰店市城子坦街道金山村于某电话求诊:"他家饲养的1000只鸡群出现排稀便、消瘦、不吃食的现象"。接诊后临床检查发现,病鸡表现,食欲废绝或减少,病鸡  相似文献   

10.
某养鸡场饲养的5300只伊莎育成鸡,于上笼(14周龄)后第4天发生球虫病。发病率(便血率)约30%,死亡72只,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临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羽毛蓬乱,呆立一隅,少数病鸡翅膀轻瘫,粪便带血,有的几乎全部为血液。个别病鸡很快死亡。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局限于盲肠。两侧盲肠极度肿大,为正常的2~3倍,其内充满新鲜或刚凝固的血液。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24只去盲肠和未去盲肠健康公鸡,测定了豆粕、棉仁粕和菜籽粕的氨基酸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去盲肠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鸡(P<0.05);在大豆粕中,胱氨酸、苏氨酸等5种氨基酸的消化率未去盲肠鸡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在棉仁粕和菜籽粕中,除个别氨基酸外,大多数氨基酸及氨基酸总和的消化率未去盲肠鸡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可见,饲料种类、试鸡有无盲肠均影响饲料AAAD和TAAD。盲肠微生物对内源及饲料中未消化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具有分解作用,干扰饲料AAAD和TAAD测定。对于不易消化,氨基酸含量相对不平衡的低品质蛋白质饲料干扰尤其严重。因此用去盲肠公鸡测定的饲料AAD值更接近氨基酸在消化道内消化吸收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治疗疑似鸡盲肠肝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胆泻肝汤”治疗疑似鸡盲肠肝炎李奖状(陕西省户县蒋村兽医站710308)鸡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引起的以盲肠和肝脏病变为主的疾病。本病以青年鸡、产蛋鸡易感,雏鸡较少发生。(一)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黄绿色、白色粪便,以草绿色粪便多见,产蛋鸡头部呈...  相似文献   

13.
青年鸡发生盲肠肝炎病的诊治孙为成(安徽造纸厂养殖公司232007)某鸡场饲养一群罗曼商品代蛋鸡6500多只在饲养到76日龄时,鸡群中陆续出现了死亡现象,最多的一天死亡达2.7只。整个发病期间共死亡184只,占全群鸡数的2.8%,经诊断为盲肠肝炎病。由...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30日,朱寨镇张庄村张某饲养的7000只蛋肉杂交鸡,7日龄时即有个别鸡发生血便症状的疾病,至10日龄每天均死亡80余只。先后用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磷霉素等药治疗,均未能控制发病死亡,反而增加,故来笔者处求治。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1症状及病变病鸡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嗉囊空虚及有少量液体,粪便带有血丝或呈血水样。剖解见病死鸡消瘦,肌肉及内脏实质器官贫血,盲肠出血性炎症,盲肠增粗壁薄,盲肠内充满血液。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2实验室诊断2.1取盲肠黏膜及内容物混合涂片,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大量球虫卵囊。2.2取病死鸡…  相似文献   

15.
鸡盲肠肝炎又叫黑头病、传染性肠肝炎或单胞虫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其它禽类也能够感染。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和肝脏表而产生一种具有特征性的坏死溃疡病灶。静宁县畜牧兽医站鸡场1987年调进罗斯蛋鸡蛋孵雏800只,全部笼养,饲养至8周龄时发病,其中有明显临床症状的45只,死亡15只。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鸡组织滴虫病亦称鸡传染性盲肠肝炎或黑头病,轻者可导致肉鸡增重减慢,重者可引起大批鸡只死亡,给肉鸡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防治等4个方面对鸡组织滴虫病作了阐述,以期为今后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月120,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地区,发现不同日龄的土杂鸡出现肠道、呼吸道症状。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针对本地的养殖方式(大棚内养殖),对此病例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养殖户高某养殖土杂鸡2000只,于1月26日早晨带来3只44日龄的活鸡,主诉情况如下:大群有呼吸道、肠道症状;部分鸡伸颈,咳嗽,口中有黏液;部分鸡歪头、扭颈,个别鸡出现站立困难,观星姿势;个别鸡拉血便,大部分鸡拉黄色稀便。2剖检变化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十二指肠、胰腺、淋巴滤泡出血;气管针尖状出血,心冠脂肪针尖状出血;胸腺肿大出血;盲肠肿胀…  相似文献   

18.
<正>鸡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鸡组织滴虫病由于症状的不典型经常被养殖户忽视。本病主要特征是盲肠  相似文献   

19.
盲肠球虫病是鸡养殖常见疾病之一,在温度较高季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或造成混合感染,继发安卡拉病、法氏囊病等,死亡率较高,会导致鸡养殖户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促进鸡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文章以鸡盲肠球虫病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为切入点,分析鸡盲肠球虫病治疗措施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对球虫感染雏鸡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研究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对球虫感染雏鸡细胞免疫的影响。实验采用14日龄伊莎蛋鸡210只,分为7组,其中一组为不感染对照组,三组为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组,卵囊感染剂量分别为1万/只、2万/只、5万/只,另外三组在感染卵囊1万/只、2万/只、5万/只的同时,肌注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 0.4ml/只。感染后第0、4、6、9、14、18、23、28天剖杀取牌和盲肠扁桃体,分离淋巴细胞,分别用ConA和PHA刺激,采用NIT比色法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球虫感染后第4天(裂殖生殖阶段)和第6天(卵囊形成阶段),感染组脾和盲肠扁桃体淋巴细胞转化率均低于对照组,加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组脾和盲肠扁桃体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于感染组,相当或高于对照组水平。在感染后第9天和第14天(恢复期)加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加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组盲肠扁桃体淋巴细胞转化率相当于对照组。本实验结果说明:1.球虫感染可以抑制细胞免疫;2.加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可以克服球虫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