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彩色豆马勃与松树形成内外生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培菌根合成技术、纸—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和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使彩色豆马勃RG310和RG49菌株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上形成内外生菌根,不同菌根化技术形成菌根的过程和类型有差异。在组培菌根合成的条件下,菌与根接触后的第3—4d首先开始形成菌丝套,第8d开始形成哈蒂氏网,第18d菌丝进入皮层细胞内,哈蒂氏网由单列变为多列菌丝细胞组成;采用纸—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进行截根菌根化,促进了菌根真菌的定殖,以截面伤口侵入为主要的侵入方式,扩大了根内外菌根侵染区(MIZ),定殖、侵染同时发生,菌丝套、哈蒂氏网和胞内菌丝结构几乎同时形成,仅在2.5h内就开始形成,菌根真菌的菌丝进入了内外皮层和髓部;采用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仍然形成内外生菌根,但菌丝不侵入内皮层以内的根组织。根据研究提出“菌根类型”假说,即树木形成的菌根类型不但随菌根真菌和树木种类而异,而且随菌根化方法、生态条件等其它因子而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室内外对比试验和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林木菌根化的新途径一截根菌根化,并就截根对菌根真菌侵染的影响,截根菌根化育苗和造林,截根菌根化机制和截根菌根化技术等主要研究及其成果作一综述,对该成果的更广泛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菌根的作用机理,菌根化造林技术及菌根化造林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说明,菌根化造林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提高造林保存率。有菌根的油松根系较之无菌根的发达,侧根分枝点多,抵御逆境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林木菌根生物工程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论述了林木菌根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菌根状态的测定和评价、菌根真菌的收集和选择、菌剂的研制及生产、林木菌根化技术等;阐明了菌根真菌的种类及其繁殖体类型和数量、繁殖体与菌根侵染区(MIZ)距离、根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根的类型及生长、环境条件等影响林木菌根化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调控这些因子提出了林木菌根化新途径——截根菌根化;重点介绍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截根菌根化应用及其机理的研究”;综述了世界林木菌根生物工程研究概况和在该领域内先进国家所取得的进展;从解决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森林问题的角度展望“菌根生物技术”成为21世纪林业科技支柱的前景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截根菌根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室内外对比试验和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林木菌根化的新途径-截根菌根化,并就截根对菌根真菌侵染的影响,截根菌根化育苗和造林,截根菌根化机制和截根菌根化技术等主要研究及其成果作一综述,对该成果的更广泛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杨树外生菌根资源情况的介绍,及总结杨树菌根化育苗技术、菌根对杨树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菌根对杨树抗逆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外生菌根菌在杨树生产应用中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桉树响应从枝菌根真菌和青枯菌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为应用菌根化育苗技术防控桉树青枯病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巨桉幼苗为对象,研究摩西管柄囊霉菌根化和青枯菌侵染进程对寄主生长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摩西管柄囊霉能与巨桉根系良好共生,菌根化桉树株高、地径、干质量、根冠比分别为非菌根化处理的2.30、4.38、2.75和1.71倍。与非菌根化处理相比,菌根化巨桉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冠比、根系和叶片中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2)随青枯菌侵染时间的增加,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防御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对应的非菌根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菌根化桉树组织中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青枯菌侵染48、24、144 hpi时达到峰值;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青枯菌侵染96 hpi后达到峰值。3)接种摩西管柄囊霉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控效果为81.67%。【结论】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促进桉树幼苗健壮生长,受青枯菌侵染后,菌根化桉树幼苗快速和...  相似文献   

8.
《林业实用技术》2009,(2):33-33
菌根是植物体自然供养体系的组成部分,优良菌根生物制剂可以大幅度地促进植物体中该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从而提高植物存活、生长的能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是集菌根科研、开发和推广为一体的机构,所研制开发的系列优良菌根制剂及菌根化技术是农林业生产和恶劣生态环境植被恢复的有效辅助措施,并为其提供了可靠、实用的技术支撑。该项技术和产品多次荣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奖,并于2001年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模拟水分胁迫方法,对马尾松菌根化和非菌根化容器苗的耐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可显著降低马尾松容器苗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对菌根化苗和非菌根化苗光合色素、硝酸还原酶、丙二醛等生理物质含量、水分含量和根系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但在同等程度的水分胁迫条件下,菌根化苗所受的影响明显低于非菌根化苗,其光合能力、降低水分蒸腾能力、减轻细胞膜受损能力、根系活力和苗木含水率均高于非菌根化苗,这表明菌根化苗的耐旱性高于非菌根化苗。因此,为提高马尾松容器苗的耐旱能力和造林成活率,采用印度块菌子囊果匀浆制成的孢子悬浮液对苗木进行接种菌根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灰木莲抗旱性差,是我国特有濒危保护植物。为实现灰木莲高效栽培,研究应用菌根菌接种技术,提升其抗旱能力意义重大。本试验以灰木莲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菌根接种方法,分析了菌根化苗与非菌根化苗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生长与生理差异。结果表明:在4%~12%PEG 6000处理下,菌根与非菌根化幼苗存活率、生物量、叶片水分亏缺、光合参数及抗氧化性均差异显著。其中,在任一浓度PEG处理下,与非菌根化苗相比,菌根化幼苗存活率、生物量增量增大,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率减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表明接种菌根菌,灰木莲幼苗生长抗旱能力明显改善,建议今后可通过菌根苗培育实现灰木莲的科学栽培。  相似文献   

11.
外生菌根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8种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8个菌株对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对桉树菌根生苗木进行截根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根化苗木可降低发病率40-72.78%;菌根化苗在重病区造林,发病率比妆种降低20-38.9%;在新造林地上造林,发病率仅是8.3%,比未接种苗降低11.8-24.5%。因此,利用菌根技术,实行桉树苗木菌根化,是目前桉树青枯病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菌根接种技术,研究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化香椿幼苗的生长及N、P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化香椿幼苗的苗高、地径与未接种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了,且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苗木生长增值越大.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香椿幼苗整株N含量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全株P含量.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以W1干旱胁迫处理下(田间持水量40%),菌根化香椿幼苗根、茎、叶及全株P含量最高.这说明,接种丛枝菌根能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兴安落叶松开展 PT菌根剂在育苗技术上的应用研究表明 ,人工芽苗截根接种 PT菌根剂可明显提高兴安落叶松苗木的苗高、地径生长量 ,增加根系体积。利用温室培育菌根化苗木与田间芽苗移栽相结合的办法可大大缩短兴安落叶松的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4.
四川松树截根菌根化育苗造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优良Pt固体菌剂,对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进行了截根菌根化接种育苗造林。结果表明,截根菌根化接种方法,使供试松苗形成了大量菌根,Pt菌根指数大于60,苗木质量明显改善,用菌根化苗木造林,幼林成活率与生长量都明显提高。菌根化幼林还具有一定抗旱性和抗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截根菌根化育苗和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是中国林科院菌根中心研究开发的林业生产先进技术 ,是林业部 1997年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之一。安徽省太湖县从 1998年春季起 ,连续 3年在湿地松容器苗培育和板栗实生苗培育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提高了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增强了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节约了育苗成本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 造林步骤国外松容器苗造林是太湖县近几年大力推广的造林新技术。在芽苗移栽过程中进行截根 ,接种菌根 ,实行菌根化育苗。其过程如下 :种子处理—催芽—营养土 (培育基质 )准备—装容器—芽苗接菌移栽—菌根化育苗管理—出圃造林。1 1 …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中林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提供的四个菌剂和截根菌根化育苗方法.在地处北热带的广东省惠州市,培育湿地松半年生Pt菌根苗.经对苗期苗木的试验分析,菌根苗与对照相比,在苗高、地径、单株总鲜重和总叶绿素含量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人多数有突出增益。试验认为,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容易掌握,建议作进一步试验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外生菌根(ECM)是真菌菌丝体包围宿主植物尚未木栓化的营养根形成的共生体。菌根真菌广泛的存在于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外生菌根不仅能够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干旱和抗病性的能力,还承担重要的生态功能。随着菌根研究的深入,外生菌根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林业生产中。该文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功能以及在现代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3方面综述了外生菌根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选用松乳菇的二个株系和华南牛肝菌为供试食用型菌根真菌,将它们接种在马尾松苗床上,成功获得马尾松菌根化苗木。播种育苗3个月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马尾松幼苗100株,检测和分析马尾松苗木的菌根化效应。 1 马尾松苗木的菌根感染率 根据具有菌根的苗木根数占总抽取根数的百分比来测定菌根感染率,以确定苗木的菌根化程度。测得结果如图1。  相似文献   

19.
菌根化是某些树种育苗、造林成功的关键和提高苗木生物产量的必要措施。不少国家已将其列为林木速生丰产的一项常规技术,最近又有苗木菌根化是造林三要素的提法。新银合欢属豆科植物,而豆科植物本身是内生菌根,根瘤菌对促进豆科植物的生长具有特殊的作用.为了探索菌根和根瘤对新银合欢的生长影响.近年来我们采用内生菌根和根瘤菌对新银合欢苗木接种试验。结  相似文献   

20.
森林菌根土接种法,简便易行,菌根化程度高,接种效果明显。用菌根土接种的云南松、马尾松、加勒比松幼苗长势好、抗性强,苗高、冠幅、全苗重分别是对照苗木的1.7~2.9倍;用以造林,不仅可使造林困难地区松树的成活率由以往平均不足20%提高到85%以上,且可提前2~3年郁闭成林。本文介绍了松树菌根土育苗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