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道办事处,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太行山石灰岩石质山区营造火炬树生态林20 hm2,现已郁闭成林。从目前林地生长情况来看,火炬树高生长较低,树冠较小,在人工侧柏和天然麻栎乔木旁成为伴生下木,由于火炬树水平根系发达,根蘖萌生力强,根蘖萌生的火炬树幼林密度高,且成片状分布,由于缺少间伐抚育管理,严重影响了其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为了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地质量,有利于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立体结构植物群落,简要介绍了火炬树生物学特性和今后需要加强的林地栽培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火炬树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火炬树(RHUS TYPHINA)生长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火炬树生长状况与其生境有很大关系;北京地区的火炬树目前还不能称之为入侵种;在北京的低山、丘陵、砂石河滩等生境条件严酷的地区,火炬树仍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火炬树(Rhus typhina L.)是漆树科漆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目前多用于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和城乡绿化。由于该树种具有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易繁殖、观赏价值高等特点,近年在我省发展较快,为解决火炬树造林技术问题,我们从1981年开始进行了5年的造林试验,现将主要造林技术总结如下。一、造林整地火炬树属阳性树种,幼苗喜光,生长快,根系多集中分布在15—35cm深的浅土  相似文献   

4.
在火炬树林地内 ,采用断根法培育火炬树苗木 ,是火炬树苗木培育技术上的新突破 ,较之传统的种子育苗、截根扦插育苗 ,具有省工、省力、不占用耕地等特点 ,且苗木根系发达 ,生长健壮 ,成苗速度快。火炬树属浅根性树种 ,根系发达 ,萌芽力强 ,其根系多呈水平分布 ,70 %的根系分布在 5~ 15cm深的土层中。采用断根培育火炬树苗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利用火炬树根萌芽力强的特性 ,在造林 3年后 ,其根系已呈水平分布的火炬树林地内 ,于春季树芽萌动前 ,用锋利镢头在林地内每隔 15cm左右浅刨 ,深度不超过 15cm ,截断其水平根。浅刨后 ,随即踩实…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火炬树的生物学特性,在介绍其益处与危害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列举了合理利用火炬树的特点、避免危害发生的具体事例。  相似文献   

6.
火炬树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树是漆树科漆树属落叶乔木,树高6—10m,花色火红鲜艳,花后果穗至成熟不褪色,果穗呈圆锥形,夏季点缀在浓绿色的叶片中,高高挺立树顶,像一柱柱火炬直指蓝天,十分壮观,是宁夏贺兰山洪积扇绿色通道和山区退耕还林的优良树种。火炬树喜光、耐湿,耐盐碱,抗旱,抗瘠薄,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1年生火炬树,在土壤湿润条件下,平均可萌生6株,最多达19株,有独树成林特性,非常适宜成片造林。同时,由于火炬花和果穗红色鲜艳,叶片春夏浓绿,深秋变红,在景观绿化上,常作为彩叶树种栽植。  相似文献   

7.
为逐步改善省会的空气质量,研究了火炬树在石家庄市沙地立地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调查了在沙地条件下耐寒、耐旱、耐热、耐阴、抗病虫及极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提出了火炬树与其它防风固沙植物的配置形式,从而形成乔灌草多层次组合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 火炬树具有耐干旱、瘠薄的特性,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其树型美观,是极好的绿化树种。目前,火炬树一般用种子和根蘖繁殖,为了加快其繁育速度、满足生产需要、探求火炬树的繁殖方法,我在王立瑷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火炬树嫩枝扦插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火炬树是我国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栽植的一种外来树种,但关于其是否为入侵植物目前还存有争议。本文比较火炬树与其同属本地种盐肤木在光合性能、水分、氮素等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建成成本方面的差异,探索火炬树入侵的生理生态机制,为其综合防控或选择种植提供参考。【方法】用TPS-2光合系统测定火炬树和盐肤木的光合性能参数,并根据相关参数计算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用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测定叶片全氮含量,用C2000氧弹热量计测定干质量热值,并由此计算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建成成本。【结果】火炬树的表观光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高于盐肤木,但仅9月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2个树种之间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9月火炬树光能利用率和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盐肤木(P0.05),水分利用率则是7月盐肤木显著高于火炬树(P0.05)。除7月外,8月和9月火炬树的比叶面积显著高于盐肤木,干质量热值、单位质量建成成本和单位叶面积建成成本显著低于盐肤木(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火炬树和盐肤木的光合性能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以及能量利用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不同测定时期之间多项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0.01)。虽然在生长季后期(9月)火炬树的光合能力、资源利用效率高于盐肤木,物质、能量利用策略优于盐肤木,但总体上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火炬树与其同属本地种盐肤木相比在生理生态特性方面具有入侵植物的一些特性,但仅在生长季后期才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火炬树的阻火特性,适生环境及要求、并根据生产实践和现有资料对火炬树阻火林带营建技术加以探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火炬树阻火林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火炬树克隆植株生长和生物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随机选取样木后进行室内外测定 ,揭示了外来种火炬树水平侧根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格局与克隆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 :火炬树克隆子株前端水平侧根直径超过后端水平侧根直径的形态不对称性随树龄而日趋显著 ,随地形起伏变化几乎呈现完全一致形态特征 ;火炬树子株前端水平侧根直径与其地径、冠幅、树高的相关性高于后端水平侧根直径 ;生长于荒山石隙生境 1~ 6a火炬树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树冠大于根系 ,单位长度水平侧根生物量却以子株前端水平侧根高于子株后端水平侧根 ,由此形成的生物量冠根复合分配格局成为火炬树克隆繁殖快速占据新生境的营养物质前提。火炬树具有营养物质在水平侧根趋前储备的特征 ,为其快速克隆繁殖准备最小空间间隔的相对充足的营养库。火炬树是一个入侵力正在表达的外来种。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通过对火炬树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点与生物入侵种的特性进行比对介绍和研究,从而对火炬树是否能够划分成为入侵种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应用火炬树提供一定的借鉴,做到正确、合理及有序的应用,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外来树种火炬树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盐肤木和黄栌为参照树种,用火炬树树叶水浸提液、林下土壤水浸提液浸种24 h,研究了浸提液对侧柏、油松、香椿、臭椿、小麦、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火炬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火炬树完整鲜叶水浸提液处理小白菜种子,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8.0%、82.5%,与对照发芽率(94.0%)和发芽势(91.5%)无显著差异,而破碎鲜叶水浸液则极显著影响小白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降低为24.8%和5.0%;火炬树完整鲜叶和破碎鲜叶水浸液都能促进小白菜苗高生长,但都抑制小白菜胚根的伸长。与鲜叶相比,火炬树干叶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明显降低。火炬树破碎鲜叶水浸提液极显著影响小麦发芽率,分别比对照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11.0%和83.5%,干叶水浸提液则不影响小麦的发芽率,为95.0%,但发芽势比对照降低23.0%。与盐肤木和黄栌相比,火炬树破碎鲜叶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茎及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火炬树破碎鲜叶水浸提液对4个乡土树种的种子萌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香椿及臭椿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极显著。火炬树破碎鲜叶水浸提液对4个树种的苗高以及油松苗胚根的伸长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极显著地抑制了侧柏、香椿及臭椿胚根的伸长。火炬树林下表层土壤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能明极显著促进香椿的生长;处理55 d时,香椿苗平均高为8.63 cm,极其显著高于对照(5.14 cm)。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造角竹两个样株当年发鞭情况的调查,揭示角分在成片造林地中新鞭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对衡量角分当年生长的数量和质量指标的各条鞭长度、壮芽数、粗度、壮芽率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阐述了鞭梢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建成片角竹林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火炬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浑江市1986年引种的火炬树已开花结实,并繁育成功第二代火炬树,通过研究掌握了火炬树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播种育苗技术等,还发现了火炬树具有较强的吸尘性,经测定3、4年生火炬树每株吸尘量分别为4.70g和26.67g。火炬树枝叶繁茂,花果艳丽,根系发达,萌蘖性强,耐平茬,茎叶含大量单宁,是一种优良的观赏绿化树种,是环保,水保,薪炭林树种以及栲胶工业原料树种。经济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6.
火炬树在北华大学东校区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华大学东校区火炬树生长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仅仅两年时间,火炬树冠下植物盖度从45%~49%下降到20%,下降了1.25~1.45倍,花坛内已经没有灌木树种,仅生长部分草本植物;而火炬树的植株在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株增加到47株,增加了1.35倍。该树种的繁殖和适应能力极强,对其他本地树种及草本植物生存构成生态威胁;且多数学生对火炬树分泌物有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认识和了解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机制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研究最为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本文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不同群落优势种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化感抑制效应差异,探讨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凋落物水浸液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常见优势树种麻栎、刺槐、赤松、黑松凋落物对火炬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差异;因土壤会影响许多化感物质的转化和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其活性,进一步设置土壤介质参与的凋落物覆盖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树种凋落物覆盖对火炬树幼苗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凋落物水浸液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麻栎相比刺槐、赤松、黑松,显著抑制火炬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凋落物覆盖盆栽试验表明,高凋落物量(每盆50 g)时,麻栎较刺槐、赤松、黑松显著降低了火炬树幼苗的总生物量;低凋落物量(每盆25 g)时仅在麻栎和赤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麻栎较赤松显著抑制了火炬树幼苗总生物量的积累;有麻栎凋落物覆盖时,火炬树幼苗生物量分配呈现叶生物量比降低,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增大的趋势。【结论】麻栎的化感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炬树的生长。利用对火炬树具有明显化感抑制作用的本地植物麻栎对其进行生态控制,或者构建高抵抗力植物群落,进而筛选有效化感物质,可能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控制火炬树扩散的新途径。研究结果可揭示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入侵过程的认识,对外来植物入侵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火炬树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的引进树种,我国学术界对其是否为入侵树种有着争议。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了国内近40年(1976-2014年)火炬树的研究现状;此外,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查明了沙区城市(磴口县)园林绿化中火炬树的生长现状,并结合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沙区造林和园林绿化中如何选择利用火炬树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火炬树引入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表现了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引起大面积栽植,近年又适逢退耕还林工程,火炬树开始大量繁殖,成为林业界专家们讨论的焦点,其是否应该划入入侵树种行列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该文论述了火炬树当前现状,指出应慎用火炬树。  相似文献   

20.
外来种火炬树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种火炬树引入后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特性,继而引起现在大面积的栽植,导致火炬树大量的繁殖,这样火炬树可能由一个外来种变为一个生物入侵种,所以我们应当吸取国内外入侵种造成生物灾难的教训,对火炬树大量种植后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做出生物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