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南安五台山西南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个种源276个家系西南桦径、高、材积生长和耐寒性综合分析看,A、V、T、Y、K、Q、I等7个种源生长表现好,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是较好种源;其余种源表现一般或差,发展潜力小。每个种源根据生长表现都可选出1~2个优良家系,这些选出的优良家系不仅生长快、产量高,而且抗性强,全部没有受到寒害影响,都是较好家系,如T04、I04、A04、P25、F11、H12、V16、Y15、K17、U11等是优良家系,单株材积达0.00396~0.00864 m3。  相似文献   

2.
对2.5 a生尾叶桉26个种源194个家系测定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长量最大的种源为20687号,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为10.41 m、10.43 cm、0.040 64 m3,分别是种源群体均值的111.10%、114.36%、135.60%。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89号,其平均单株胸径、树高、高径比和材积分别为10.61 cm、10.30 m、0.99和0.042 08 m3,分别是群体均值的118.28%、110.28%、95.19%、143.47%。通过综合权重评分法共筛选出来自12个种源的36个早期表现较优良的尾叶桉家系。  相似文献   

3.
1995年在富民县建立的史密斯桉家系试验包括了史密斯桉的 7个种源、 88个家系 ,3 4年生时的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各主要生长性状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蓄积量最高的家系是 186 81种源的 2 2号家系(2 6 980 1m3 /hm2 ) ,其蓄积量约是最差种源 186 76的 6号家系 (5 0 0 2 5m3 /hm2 )的 5倍多。同时也对家系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家系各性状遗传力较高 ,家系蓄积量的遗传力为 :0 86 84 ,单株遗传力为 :0 986 3。初步评选出了适合在滇中地区生长的 2 0个史密斯桉优良家系 ,蓄积量实际增益为 32 6 9%~ 6 5 6 6 %。  相似文献   

4.
以8年生赤桉种源试验林的141个家系为材料,进行3个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并根据各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具有同样的规律:胸径遗传力〉树高遗传力〉单株材积遗传力。由遗传相关系数来看,以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赤桉优树选择比其他性状更具指导意义。以表现水平法和T检验,2个不同参照标准,选择出103、106、108号等13个优良家系,其中前3名家系单株平均材积分别达0.1120m3、0.0944m3和0.0936m3。  相似文献   

5.
2018年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5个种源31个家系的樟树试验林生长性状及遗传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10年生保存率、树高、单株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存在显著差异。以单株材积为依据,初选出永安、南平等2个速生优良种源,平均树高7.62 m、胸径11.56 cm,平均单株材积0.057116 m~3,遗传增益30.54%;初选出Ya-2、Np-4、Np-5、Yp-24等4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树高7.72 m、胸径12.69 cm,平均单株材积0.059841 m~3,遗传增益38.38%。  相似文献   

6.
于2019年,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普文试验林场后山,对4个种源(勐旺、西盟勐梭、大渡岗、普文)35个家系的16年生云南红豆试验林生长性状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家系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普文种源中,P2平均胸径为18.3 cm,平均单株材积0.199407 m3,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27.69%、75.29%;P7平均树高16.8 m,树高遗传增益达24.15%;P10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2.71%、21.87%、72.45%。初步认定普文种源中P2、P7、P10为普文试验林场(热区)适宜种植家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Myrtaceae)伞房属(Corymbia) 4个树种/亚种在广东省乐昌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 a生时,4个树种/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其次是斑皮柠檬桉(Corymbia citriodora ssp. variegata)、柠檬桉(Corymbia citriodora ssp. citriodora)和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067 4、0059 0、0054 1和0034 1 m3;与8 a生时比较,4个树种/亚种在10 a生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材积增长均在67%以上,其中斑皮桉的材积增长率高达145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组Ⅰ,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源间胸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树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在试验组Ⅱ,斑皮柠檬桉和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单株材积高于对照为选择目标,选出大叶斑皮桉2个种源2个家系,斑皮柠檬桉5个种源11个家系,共计7个种源13个家系,分别占参试种源和家系总数的389%和140%。  相似文献   

8.
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的早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建立在广西玉林市林科所和广西钦廉林场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2个试验点大花序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无论在种源间,还是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树高生长与地点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而胸径、单株材积与地点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家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与地点的交互作用显著;种源的生长表现与原产地地理位置无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初步选择了各自表现好的优良种源与家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32个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W illd.)无性系进行选择试验,结果表明:4年生的32个无性系中单株材积、胸径、分枝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生长最好的无性系为58号和74号,单株材积分别为0.077 906 m3和0.072 317 m3,年均材积生长量分别为32.428 37 m3/(hm2.a)和30.101 95 m3/(hm2.a);与总平均值25.429 55 m3/(hm2.a)相比,年材积增益分别为27.52%,18.37%。  相似文献   

10.
对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和家系选择及遗传资源保存林研究结果表明:13个优良种源和家系比4个对照平均值材积提高30.4%;4个优良种源比3个对照平均值材积提高27.4%;9个优良家系比对照材积提高35.8%,保存林7个优良材积比3个对照平均值材积提高44.3%。  相似文献   

11.
大花序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是生产锯材的潜力树种之一,对其进行了种源/家系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2.5年生试验林的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7.45 m和7.10 cm,且各指标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遗传力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2.5年生时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71.1%、75.1%和68.5%;早期选择的家系胸径和材积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2.68%和25.26%,树高仅为6.68%,因此家系在早期选择时将更多考虑材积和胸径因子。用指数选择法选出20729等8个种批和C4-139等20个家系为推荐的潜力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选自尾叶桉第1代种子园的72个优良家系为研究材料,对它们10年生树高、胸径、材积、树皮厚度、木材密度指数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和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性状在家系母本的种源间、家系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6.85cm、14.16m、0.117m3,平均树皮厚度和木材密度指数分别为0.93cm和28.23;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在0.142~0.174之间,树皮厚度和木材密度指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061和0.143。从中筛选出17567、16682、17565为优良种源,109、121、97、103等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来自福建省3个地区的马尾松种源和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马尾松优良种源和家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自福建省龙岩、泉州和南平3个种源地共92个家系为材料,通过布置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分析评价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差异规律,选育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龙岩地区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8.76 m、22.23 cm和0.36 m3,其次是泉州地区种源分别为17.43 m、20.77 cm和0.31 m3,最后是低于对照的南平地区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值分别为15.54 m、19.25 cm和0.25 m3。综合评价表明:泉州和龙岩材料可作为马尾松优良种源地,在家系水平上,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为3.81%~16.08%,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参试92个家系划分为优良、较优、中等和一般4种类型家系,相应数量分别为3、24、41和24个。家系77-561、79-569和79-568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0.61%、4.78%和17.81%,将其评选为优良...  相似文献   

14.
对辽宁省清源和黑龙江省塔河两个种源地5年生白桦子代测定林4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性状进行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的结果表明:两个种源地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极显著,其中清源种源的Q3号为最优家系,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7.467%,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10.87%,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1.317%;塔河种源的T19为最优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较平均值增加27.88%、51.89%和85.18%。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伞房属4个树种或亚种在广东省德庆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年生时,4个树种或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斑皮柠檬桉,其次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柠檬桉和斑皮桉,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026、0.1748、0.1634和0.0526 m3;与8年生时比较,4个树种或亚种在10年生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材积增长均在15%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Ⅰ内,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源间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树高和单株材积无显著差异;在试验组Ⅱ,斑皮柠檬桉和斑皮桉的3个生长性状在树种或亚种、种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单株材积高于对照为选择目标,选出柠檬桉3个种源4个家系,斑皮柠檬桉4个种源11个家系,大叶斑皮桉2个种源3个家系,共计9个种源18个家系,分别占参试种源和家系总数的50%和19.4%。  相似文献   

16.
南洋楹种源家系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21个南洋楹种源/家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种源/家系4.5年生的保存率、生长性状以及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选择出具有较高生长量、较优形质性状和较强适应性的优良种源/家系7个,分别是C9、M15、P10、P6、P2、C1和C6,其中C9、M15表现最佳,4.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3.03 m、13.05 cm和0.090 79 m3,分别比对照高出13.90%、9.02%和12.80%,比对照树种马占相思高出26.63%、10.41%和74.92%.  相似文献   

17.
邓恩桉种源和家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邓恩桉5个种源和100个家系被桂林地区林科所引种试验,经过50年对生长量,适应性观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16894、15956为桂林地区优良种源。邓恩桉家系以29号、13号、8号生长最佳,4年2个月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O.0600-0.0699 m~3有22个家系,在0.0500-0.0599m~3有40个家系,在0.0400-0.0499m~3有12个家系,73号家系最差仅0.0300m~3。该林分5个月生幼林时安全渡过-4℃低温,冰冻持续5天之久恶劣天气。这为在桂林地区建立邓恩桉基因基地和初级实生种子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桂北发展桉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8年生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在不同种源、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形质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耐寒能力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不同家系间差并不显著。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选出适应福建省永安地区种植的巨按优良家系10个,树高、胸径、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4.80m、16.6om、0.1749m^3和4.4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8.96%、加.44%、67.17%;优良个体15株,其树高、胸径、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7.91m、20.63cm、0.2976m^3和4.85,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4.9%、48.8%和184.1%。这些优良材料可以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17个邓恩桉种源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7个邓恩桉种源在引种后其前7 a生长量和适应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7年生材积最大的17923号达到了172.4442 m3.hm-2;其次是17915和17918号,均超过了160 m3.hm-2;最小的20670号也达到了119.9361 m3.hm-2。各种源的生长虽然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高、径增长情况基本一致,所有的种源号均在第3年增长得最快;17个种源均能适应永州市的气候,能抵抗当地的低温冰冻和高温干旱天气,抗病虫害能力强。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态适应过程中,树种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种源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和生理特性.为了选择出适宜于江西省的苦楝优良种源,对40个苦楝种源的4年生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苦楝不同种源之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苦楝种源群体树高、胸径、材积总均值分别为:3.38 m、3.66 cm、0.0028 m3;35号种源(广东增城种源)树高、胸径生长量最大,其树高平均生长量为4.00 m,大于群体总均值18.34%,胸径平均生长量为4.63 cm,大于群体总均值26.50%;7号种源(广西博白种源)的材积生长量最大,为0.0056 m3,大于群体总均值100%;2)对40个苦楝种源的树高和胸径指标进行聚类,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其优劣顺序为:类群Ⅲ>类群Ⅳ>类群Ⅱ>类群Ⅰ;3)7号(广西博白)、9号(广西容县)、10号(赣州南康三江)、14号(广西北流)、29号(宜春袁州)、35号(广东增城)等6个苦楝种源,其种源试验林生长整体显著优于CK1(章贡蟠龙种源)和CK2(大余种源),具有明显的速生性,可初步作为优良种源,供江西地区及其种源所在地苦楝造林用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