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对蟠桃果实的品质调控和适时采收提供相关依据.以蟠桃品种英格尔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100~110天;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逐渐升高,至70天后开始平稳下降;此外,抗坏血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增长迅速,盛花后50天时开始下降至90天后略有回升直至采收,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认为,英格尔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100天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2.
皱皮木瓜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皱皮木瓜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对3个皱皮木瓜品种果实发育期间部分成分含量的变化做了分析,并对各种成分含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皱皮木瓜品种果实纵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横径变化趋势相似;鲜重的变化趋势呈现"S"型;含水量的变化都表现为在盛花后60d左右下降为最低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则在盛花后60d左右出现最高值;皱皮木瓜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但不同品种在发育期间的变化趋势不同;皱皮木瓜固酸比较低,并且在发育期间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呈"M"型;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变化都为先增后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罗扶果实品质高于长俊和一品香,3个品种品质都在发育中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火龙果科学的肥水管理和采收贮藏提供参考依据,以紫红龙果实为材料,研究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果皮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总酸及果实色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纵横径、单果重、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长,其中纵横径、单果重在授粉后30d趋于稳定,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直增加至采样结束;果皮厚度呈快速变厚-缓慢变厚-快速变薄的变化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小幅下降再升高后降低,在授粉后36d达最大值;果皮颜色呈黄绿色-粉红色-深红色-紫红色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栽培措施的制定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艳红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丙二醛含量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艳红桃果实单果重与纵横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果实在盛花后25~55d生长速度缓慢,55d至成熟期间生长迅速,生长趋势表现为明显的双"S"形曲线;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抗坏血酸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上升的趋势;其间,细胞膜脂发生过氧化,表现为丙二醛含量不断上升,且后期升高较快,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基本保持快速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蟠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熟期蟠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早露蟠桃和英格尔蟠桃为材料,采取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确定单果重变化趋势,并据此对相应发育时期果实果肉组织进行固定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早露蟠桃在果实发育初期及果重迅速增大期超微结构差异不大,细胞壁结构完整;果实发育后期细胞壁中胶层开始溶解,至盛花后70 d时细胞壁明暗分区结构已丧失;英格尔蟠桃在果实发育后期可观察到结构完整的线粒体等细胞器,至盛花后110 d仍可观察到细胞壁的明暗分区结构.[结论]细胞超微结构分析认为英格尔蟠桃耐贮性优于早露蟠桃;英格尔蟠桃果实的适宜采收期可根据采后用途的不同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胡子有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2):2500-2505
[目的]分析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金都1号火龙果开花后第5d至果实成熟期间,每隔7d定期测定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和果肉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水含量等品质指标,由此绘制增长曲线图,分析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鲜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果实生长双S形曲线;在种子完全发育后,单果鲜重增加迅速,果皮鲜重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果肉鲜重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其增长高峰出现在花后25~30 d,果肉发育过程中水分需求较大期出现在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0~15和20~25 d).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皮鲜重、果肉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水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呈线性正相关,其中,单果重与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显著(P<0.05),且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单果重增加而增加.[结论]金都1号火龙果实发育中后期(花后20~30 d)是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保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可为获得最佳品质和最高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钙营养对温室油桃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对油桃品种丽春、艳光、超红珠在果实发育期进行外源补钙,研究了外源补钙对油桃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钙处理与对照相比,果实发育初期(盛花后15~35天),可明显降低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含量,但不同品种间有差异.盛花后25天测定丽春、艳光、超红珠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量分别达10.70%、14.06%、4.97%;艳光、超红珠可滴定酸提高量分别达22.22%、11.11%.果实发育后期(盛花后35~55天),丽春、艳光、超红珠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艳光、超红殊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含量明显降低.对于丽春而言,整个果实发育期内都降低了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时测定,丽春、艳光、超红珠果实可溶性糖提高量分别达10.55%、14.69%、5.79%:可滴定酸降低量分别达42.85%、35.71%、23.07%.丽春、艳光、超红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果实发育期均有提高,到果实成熟时,提高量分别达31.11%、8.04%、18.30%;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变化除在盛花后25天左右表现有降低外.其他发育期均有明显增加.到成熟时提高量分别达5.29%、6.86%、11.15%.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早黄、布兰瑞克、青皮这3个品种的无花果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果实成熟期时对其单果重、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无花果果实品质指标存在差异。青皮的单果重最大,3个无花果品种的果形指数均大于1,为近圆形,属于较优果型。布兰瑞克的VC含量最高,为37.9 mg/kg;新疆早黄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最高,且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青皮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且糖酸比和固酸比均为最小值。综合各项无花果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布兰瑞克营养丰富,新疆早黄鲜食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百香果冬季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规律,为果实营养调控及采摘时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都百香3号为材料,观察、测定其冬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径、横径、单果质量、果皮质量和果皮厚度、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品质形成关键时期;分析果实品质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评价冬季果实品质。【结果】金都百香3号冬季果实的果汁形成始于花后45 d,果汁变色始于花后50 d,果皮变色始于花后90 d,果实完全成熟自然脱落于花后130 d。果实纵径、横径、可食率和果汁率均呈先缓慢增长,然后迅速增长,最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分别于花后25、30、110和110 d接近最大值并趋于稳定;单果质量在花后95 d达最大值;果皮的质量和厚度均在花后35 d开始下降,花后110 d后趋于稳定;可溶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果实完全成熟时达最大值;可滴定酸、还原糖及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分别于花后80、120和110 d达最大值;金都百香3号冬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滴定酸的动态变化与还原糖、可溶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呈负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的变化规律。[方法]从盛花后20d至盛花后170 d每隔15 d随机采集‘赣猕6号’果实用于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赣猕6号"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前期(盛花后95d之前)保持相对平稳,而后开始上升至最大值(10.35%);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采收期时含量为1.10%;从糖酸比值来看,盛花后95d之前下降,之后上升至最大值(9.39);AsA含量变化曲线呈双"S"形,先迅速上升之后下降,在采收前期略上升后又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调控果实营养成分的科学栽培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设施栽培的曙光、早红珠、春捷为试材,研究了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不断增加。可滴定酸、总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果实接近成熟期迅速变化。果实中淀粉含量很低且呈下降趋势,只是在果实发育前期有所升高。果实中干物质含量变化在花后50d内变化趋势是由低到高,此后,三者呈现不规则变化。可溶性蛋白在果实内含量由高到低递减,前期降减程度最大,后期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变化规律与果实生长一致。  相似文献   

12.
桃果实发育期间内源IAA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长素在桃果实中含量变化及其作用,以‘瑞光5号’正常桃、裂核桃、栽培‘久保’桃和野生桃果实为试材,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内果皮和中果皮的IAA含量。结果表明:‘久保’桃中果皮前期IAA含量高于野生桃,可能是造成裂核的原因,内果皮中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但野生桃IAA含量高于‘久保’;‘瑞光5号’成熟期正常桃内果皮与裂核桃IAA含量差异显著,变化趋势不同,花后77d裂核果IA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果,表明裂核导致IAA含量异常。说明桃果实在正常发育、成熟及果核开裂过程中与生长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晚大新高梨’树体及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系统研究‘晚大新高梨’树体及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对其幼龄期树干、枝梢生长进行了田间观测,并对生长结果期果台叶、果实及其内含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晚大新高梨’幼龄期树体生长快,枝条生长势强,幼树干周膨大率前期高后期低,前期达142%,后期降为120%左右;生长结果期1年生长枝生长快、发育好,花芽率平均高达63.15%,结实能力与2、3年枝基本相同。果台叶在盛花后30~150 d,SPAD值逐渐增大,变化范围在39.6~48.8;叶中P、K、Mg含量逐渐降低,Ca含量逐渐升高,变幅分别为0.058%~0.124%、1.07%~1.48%、0.250%~0.332%、1.10%~2.37%,N含量相对稳定,在2.08%~2.85%。果实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生长动态曲线为“W”型,呈“快-慢-快”的趋势;水分日相对变化率与生长动态曲线相似,果实生长快时,水分相对变化率也高;果实中无机成分含量(鲜重)在幼果期即盛花后45d前变化快,其中K变化最大,幼果期含量高达1.092 g/100 g,成熟时降为1.035 g/100 g;果实中总糖变化呈逐渐积累趋势,在成熟采摘时达最高值10.15 g/100 g;有机酸含量呈“降-升-降”变化,成熟时含量最低。果实最佳采收期在盛花后150~160 d。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温室条件下桃(早红珠、早红霞)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桃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变化趋势相反;桃有机酸含量幼果期较高,硬核期、成熟期较低;桃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呈“V”形变化曲线,幼果期、成熟期较高,硬核期较低。桃果实中糖、酸和维生素C的变化与果实的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非还原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在果实硬核期含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15.
以靖安椪柑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发育阶段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实糖分以蔗糖为主,其次为果糖和葡萄糖。果实总糖和蔗糖含量均随发育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盛花后200 d(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伴随着果实成熟呈现迅速上升转变为缓慢上升的态势,且在后期略有下降。靖安椪柑果实有机酸含量以柠檬酸为主,奎尼酸次之,苹果酸含量最低。总有机酸和柠檬酸含量均在发育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盛花后第120天达到最大值,且与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呈递减的趋势,而苹果酸含量在整个发育阶段含量均低于0.052 mg/g,变化不明显。此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为靖安椪柑糖酸代谢机制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获得提取蟠桃果肉中总RNA的适宜方法.[方法]以盛花后100 d的蟠桃为材料,采用Transplant plus植物总RNA提取试剂提取法、RNAisoTM试剂盒法、改良SDS法、改良CTAB法等四种方法提取总RNA.[结果]两种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质量差,有严重的基因组污染;改良SDS法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多糖;采用改良CTAB法所得RNA完整性好,条带清晰无降解,无基因组污染.经过RT - 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后,表明该RNA能够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结论]蟠桃果实总RNA适宜提取方法-改良CTAB法的确定为后续果实发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别在花后7、14、21、28、30、32和34 d采集夏果型品种“费尔杜德”(Fertod Zamatos)和秋果型品种“哈瑞太兹”(Heritage)果实,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淀粉、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逐渐增加;还原性糖含量先增加,到花后32 d达到最高值,然后略有减少;总酸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花后28 d达到最高值,原果胶、淀粉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花后21、14 d达到最高值;纤维素含量均持续减少,花后34 d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蟠桃物流的包装和蓄冷剂,找到最佳的包装组合应用到蟠桃保鲜中,为保持蟠桃物流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将其置于0℃下预冷18 h后,采用周转箱+冰袋(周袋)、周转箱+冰膜(周膜)、泡沫箱+冰袋(泡袋)和泡沫箱+冰膜(泡膜)以及对照组置于自然环境下贮藏24和48 h后,测定箱内温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腐烂率、丙二醛含量和蔗糖含量。【结果】蟠桃在贮藏24 h后货架期1~2 d试验中,周袋组处理的蟠桃果实能较好保持其货架期品质,降低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降低,保持糖酸适中,口感较好,其余经过预冷处理的各组保鲜效果依次周膜组、泡袋组和泡膜组。蟠桃在贮藏48 h的实验中,各组的温度均在15℃以上,保鲜效果较好的组合与贮藏24 h的结果一致。【结论】周转箱保鲜效果优于泡沫箱;冰袋的保鲜效果优于冰膜,周袋组贮藏24 h蟠桃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