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将SD大鼠和KM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穿心莲注射液组,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诱导大鼠发热模型探究其解热作用;通过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探究其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法及λ-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法探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可显著抑制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肛温上升;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减少扭体次数;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少肿胀度;显著抑制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减少肿胀度。由此可知,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乳腺康注射液体内外药效。体外药效采用牛津杯法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体内药效采用热板法及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模型、二甲苯及鸡蛋清致炎模型、2,4-二硝基酚及干酵母致大鼠发热6种经典药理模型,对乳腺康注射液进行镇痛、抗炎、解热的药效研究。结果显示,乳腺康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中、高剂量能极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极显著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P<0.01),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及鸡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度(P<0.05),中、高剂量组对2,4-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在1.5~2.0及3.0~3.5 h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对干酵母所引起的大鼠发热在1.0~3.5 h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结果表明,乳腺康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且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采用2,4-二硝基苯酚发热模型,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解热作用;通过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通过小鼠耳肿胀及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抗感败毒口服液能减轻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痛阈和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综上,抗感败毒口服液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卡洛芬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与皮肤刺激性。以市售托芬那酸注射液为对照药物,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大鼠踝关节肿胀法,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刺激性采用兔的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卡洛芬注射液I、II的抗炎、镇痛作用与刺激性。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P<0.05);可抑制甲醛所致的大鼠踝关节肿胀,托芬那酸组的肿胀抑制率最高,其次为卡洛芬I组。卡洛芬I组和托芬那酸组在15、30 min时均可有效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卡洛芬II组没有明显镇痛效果。卡洛芬I组和II组对小鼠扭体的潜伏期没有明显改变,但扭体次数相对较少,扭体抑制率分别为34.7%和17.5%。托芬那酸组第一次扭体的潜伏期较长,扭体抑制率为42.6%。兔的皮肤刺激性试验各给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卡洛芬I组药效快,抗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无刺激性,效果优于卡洛芬II组。  相似文献   

5.
乳病康注射液的药效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病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有良好的效果.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研究其抗菌作用;采用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试验研究活血化瘀作用;采用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试验研究抗炎作用;采用2,4一二硝基苯酚2%水溶液致热家兔试验研究解热作用;采用0.6%冰醋酸致痛小鼠试验研究镇痛作用.结果:乳病康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致热家兔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致痛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表明:乳病康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菌、活血化瘀、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外伤膏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药外伤膏的镇痛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致痛实验、大鼠蛋清性足趾致炎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并与抗炎镇痛外用药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药外伤药膏能显著延长小鼠镇痛潜伏期与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由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和大鼠足跖蛋清致炎观察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肾上腺素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活血化瘀作用。结果显示:生肌散对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热板法所致疼痛反应的痛阈值并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耳廓微血管管径收缩有扩张作用,并能改善微血管流速。结果表明,生肌散提取液局部外用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8.
氨胆注射液1.5~4.6ml/kg 静注,对小鼠扭体反应、热板试验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小鼠足跖肿胀和耳肿胀试验也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 LD_(50)为13.9ml/kg,毒性低于氨比注射液,亚急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驴乳和牛乳抗炎镇痛作用效果,试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足肿胀方法比较驴乳和牛乳抗炎作用效果,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反应方法比较驴乳和牛乳的镇痛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足肿胀试验中,试验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均小于空白对照组,试验组抑肿率明显;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反应试验中,试验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潜伏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延长。说明驴乳和牛乳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中驴乳的抗炎作用优于牛乳,镇痛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炎消热清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炎消热清(AEE)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AEE的镇痛效果,并观察热刺激下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氟哌啶醇(Hal)、L-色氨酸(L-Trp)、赛庚啶(CYP)等药物对AEE镇痛作用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热刺激所致疼痛小鼠全脑中的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表明,AEE可明显减少醋酸扭体试验中小鼠的扭体次数,降低热刺激小鼠疼痛反应;可显著降低热刺激所致疼痛小鼠全脑中PGE2的含量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痛觉的敏感度,与氟哌啶醇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与L-色氨酸和赛庚啶之间拮抗效应显著。说明AEE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镇痛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小鼠全脑中的PGE2含量以及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阻断多巴胺(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乳炎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运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棉球致肉芽肿胀试验及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检测进行"乳炎宁"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取60只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乳炎宁"水提物低(4 mg/g)、中(8 mg/g)、高(16 mg/g)剂量组,12只/组。各组小鼠每天固定时间灌胃,每天1次,连续10 d。后续按照不同试验具体操作,试验结束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耳廓重量、腹腔洗液D590 nm值、足重量、棉球肉芽肿重量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二甲苯致耳廓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均可极显著降低二甲苯导致的耳廓肿胀(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高剂量组耳廓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各剂量组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小鼠足肿胀度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各剂量组足肿胀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棉球致肉芽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小鼠棉球肉芽肿胀抑制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低、中剂量组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P<0.05),"乳炎宁"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作用相当(P>0.05)。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除"乳炎宁"水提物低剂量组外,药物处理组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乳炎宁"水提物低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炎宁"水提物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β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中、高剂量组血清中2种细胞因子均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血清中2种细胞因子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乳炎宁"水提物在小鼠上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试验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棉球致肉芽肿4个急性炎症模型来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耳廓肿胀率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显著抑制棉球肉芽组织的生长和足趾肿胀率(P<0.05);其中以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且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抗炎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作为重要的畜牧育种手段之一,胚胎移植已成为中大型养殖场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了解其包括同情发情、超数排卵、合子的获得与移植在内的不同技术环节,有助于胚胎移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烧高热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症状,此症顽固多发,严重困扰养殖户。为此,我们以成都双流某猪场自然发病病例为病理模型,以注射用水、安乃近分别为阴、阳性对照组,观察热毒通解对典型的高热性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热毒通解对猪感冒发烧的总有效率为100%(30/30),治愈率为93.3%(28/30);蒸馏水的总有效率为20%(4/20);30%安乃近的总有效率为90.0%(18/20),治愈率为10.0%(2/2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夏枯草注射液的抗炎及抗菌作用,用二甲苯、蛋清分别造成小鼠和大鼠炎症模型来考察夏枯草注射液的抗炎作用,通过体外、体内抑菌试验来评价其抗菌作用。结果显示,夏枯草注射液能显著抑制Z-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该注射液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并对腹腔注射肺炎双球菌ATCC27853引起小鼠死亡有保护作用。夏枯草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可为该药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桑树不同叶位的叶片、同一叶位的不同部位、叶芽和种子胚根等进行倍性测定,筛选合适的桑树倍性鉴定材料。结果表明,未完全展开幼叶的检测效果优于第1叶位叶和第2叶位叶,第1叶位叶的检测效果优于第2叶位叶;同一叶位幼叶叶基部分的检测效果优于叶尾部分;叶芽的检测效果最好,而且制备样品的杂质较少,是用于流式细胞术研究的最佳材料。胚根也可以作为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材料,这为更早检测桑树的倍性提供了候选材料。研究结果为选取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材料进行桑树倍性检测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植物倍性鉴定取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药"康泰宁"制剂对雏鸡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20羽京白雏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康泰宁"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中药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0.8%和0.4%"康泰宁"粉剂,对照组无任何添加.在28日龄和49日龄时,每组随机抽取6羽处死,摘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测定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并对盲...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我们组成了治疗鸡呼吸道疾病的中药方剂“强力咳喘灵”口服液,对其进行了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预防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病毒灵(P<0.01)。  相似文献   

19.
疟原虫作为一种侵入红细胞的顶复门原虫代表虫种,目前对疟原虫入侵宿主红细胞的机制知之甚少。尽管疟原虫中蛋白质的基本或非基本性质越来越明确,但其功能和蛋白质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的抑制疟原虫入侵的机制了解不多。论文讨论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机制,介绍裂殖子入侵宿主红细胞的早期阶段及疟原虫入侵期间与宿主红细胞的平衡和相互作用,阐明当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时,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收缩系统提供动力,为研究疟原虫等顶复门原虫的入侵机制奠定了基础,对研究疟原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宁  杨满元  姜琳  万丽  吴磊  邹冬生 《草地学报》2019,27(2):320-325
本研究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0~10、10~20与20~40 cm土层土壤可矿化碳库特征。结果表明: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可矿化碳含量和矿化速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随恢复进程而增加;矿化率随恢复进程增加,随土层加深先减后增再分布均匀;累积矿化排放量及其速率随恢复进程增加,其速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小;qCO2值随恢复进程和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可矿化碳含量与凋落物现存量、质量损失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8*和0.915***P<0.05,**P<0.01)。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恢复进行,土壤生境由早期干扰强烈转向中后期日趋稳定,土壤固碳能力由早期差、潜力大转向中后期强、潜力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