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偃 2 2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原西北植物研究所 )李璋研究员选育而成。小偃 2 2以小偃 6号× 775 - 1的杂种 F1代作母本 ,小偃 1 0 7作父本 ,经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1 998年 8月破格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通过了国家黄淮麦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0 0 0年度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属弱冬性 ,幼苗半匍匐 ,分蘖力中等 ,长势健壮。叶色深绿 ,叶片上挺 ,株型紧凑 ,株高 80 cm左右 ,茎秆粗硬 ,抗倒性强。穗层整齐 ,小穗排列紧密 ,多花多粒 ,结实性好。短芒、白壳、白粒 ,千粒重 45 g左右 ,角质 ,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216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穗优质品种兰考906对陕西省主栽品种小偃22进行改良,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出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216.小偃216保持了小偃22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克服了小偃22高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缺点,且丰产性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良,优质,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对小偃216的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主要特点.配套栽培技术和几点育种经验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中东部灌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 :“陕 2 2 5”丰产潜力大 ,应扩大种植 ;“济南 1 7、小偃 5 0 3”早熟、株型紧凑是理想的间套品种 ;“皖麦 3 8、小偃 5 4”产量一般 ,建议小范围种植 ;“陕 1 5 0”综合性状好、耐旱是较理想的旱肥地主栽品种 ;“陕 2 5 3”综合性状好 ,但产量低。  相似文献   

4.
以六倍体小簇麦为母本,天蓝偃麦草为父本,经杂交获得小簇麦─天蓝偃麦草三属杂种F1。杂种自交不孕,形态上呈双亲中间型,并保持双亲所具有的优良抗性。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2n=6x=42,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30.75Ⅰ+5.24Ⅱ+0.22Ⅲ+0.03Ⅳ。讨论了克服F1不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相似文献   

6.
中间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进行农艺性状、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以确定其优良农艺性状及导入小麦基因组中的外源染色体。结果表明,CH188平均穗长14.60 cm,株高70.60 cm,小穗数、千粒质量等优于主栽品种;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2;基于中间偃麦草第6同源群Contig序列开发了160个STS标记,其中,8个可作为识别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中6St染色体特异标记,可以推测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是小麦的一对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6St染色体替代;其优良的农艺性状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6St染色体。CH188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可能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  相似文献   

7.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的当代结实率,不同杂种世代的育性和若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后代的育性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而逐渐提高;3.杂种(F_1)的株高与双亲平均值相近,F_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_1的穗长和每穗小穗数高于双亲平均值;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可以分离并选育出抗病、矮杆、强杆、大穗多花等优良类型,丰富育种的种质资源。因此,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种质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有两个姊妹系小偃22-2和小偃22-3,两个系在农艺性状多方面比较相似,皆具有多穗多粒、结实性突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是陕西省第六次更新换代骨干品种。为了有效鉴别和利用这2个姊妹系,本文从农艺性状、蛋白电泳、SSR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两个系的差异,总结了两者农艺性状的异同点,找到了区分2个姊妹系SDS-PAGE和A-PAGE图谱的特征带,筛选出了25对区分这2个姊妹系分子差异的SSR特异引物。  相似文献   

9.
小麦优良品种小偃15是商洛的主栽品种,近年来在生产中分离退化严重。为了较好地保持小偃15的种性和纯度,研究采用单穗选择、株系比较、原种扩繁等穗行提纯方法对小偃15进行快速提纯复壮,并分析了提纯复壮对小偃15的增产效果。结果显示,提纯复壮后的小偃15综合性状更加优良,且产量得到明显提升。研究不仅使小偃15的种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小偃15的抗逆性、稳产性和广适性,有利于其持续应用于商洛小麦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0.
小麦近缘植物偃麦草属中有许多小麦缺乏的优良基因,如抗病、抗旱、耐盐、耐寒、耐高温及优质、高产等基因,通过远缘杂交将其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基因组中,对小麦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将偃麦草的抗病、抗逆等多种基因导入小麦中,并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偃麦草属的其他农艺性状如优质、高产等报道较少。围绕偃麦草生物学分类、农艺特性、染色体组成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偃麦草种质资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是常规育种和远缘杂交有机结合而育成的,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导入长穗偃麦草的优质、抗病、抗逆多个优异基因,实现了种属间优异性状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解决了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几个主要目标性状结合起来,具有多穗多粒、结实性突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产量三因素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小偃22从2000年以来长期是陕西省主栽品种,是陕西省第六次更新换代的骨干品种。笔者对小偃22来源、特征特性、创新点,应用情况,优质高产栽培规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并对更新换代大品种的特点和培育和产业化推广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92年以郑农7号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地种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超高产小麦品种,利用多种外源抗性种质与多个农艺亲本组配,采取大群体和F3早代测产确定重点家系的选择策略,将多种优异基因累加、聚合,育成了超高产小麦新品系陕麦107和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系陕麦94。陕麦107弱春性,成穗率高,株高78cm,高产、抗病、抗倒,落黄好,千粒重50g,产量9712.5kg/hm2,较对照品种小偃22增产25.7%。陕麦94弱冬性、多穗型,株高75cm,抗倒伏,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中抗赤霉病,千粒重51g,产量8185kg/hm2,较小偃22增产6%。结果表明,选择遗传背景丰富的亲本材料,采用早代测产,确定重点家系是实现超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小麦材料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田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09-7409,7411
为了选择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选用陕合6号、郑引1号、小偃22三个小麦品种,室内砂培,当小麦抽生第3个叶片时,自然脱水法测定其离体叶片保水力并用连续升温电导法测定细胞膜透性,比较不同品种的抗旱性强弱。自然脱水测定结果是:陕合6号、小偃22、郑引1号的含水量分别下降了350.91%、467.8%和441.53%。陕合、小偃、郑引电导率测定的拐点温度分别为65、55和60℃。三者抗逆性大小为:陕合6号>郑引1号>小偃22。陕合6号的抗旱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16.
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把小麦远缘杂交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利用两个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后代材料87135和88111经有性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小偃166,具有优质强筋,抗病性突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等突出优点,其籽粒粗蛋白(干基)为16.4%,稳定时间37.1min,高抗到免疫条锈病。本文对小偃166亲本选配、选育过程及选育经验、主要特征特性、优质丰产技术、产业化推广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董剑  王伟  赵万春  陈其皎  高翔  石引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14-19715,19717
[目的]筛选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小麦品种,为良种良法配套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当晚播条件下,以陕西关中6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模式,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出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品种。[结果]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在底墒水+春2水模式下明显增加了成穗数。在底墒水条件下陕538平均产量为8.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小偃22平均产量为7.60 t/hm^2,居第2位,但与其后4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春灌2水条件下,西农979平均产量为7.83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结论]陕538和小偃22具有一定的抗旱节水高产特性;西农979属于高水肥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涡22是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西农9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半冬性,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