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2009年6月3日崇义县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得出了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模式分析资料、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7月23日莱西市暴雨过程的高空、地面形势及不稳定条件、垂直速度和雷达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主要受高空低槽东移与西太平洋副高北抬影响,副高边缘暖湿气流辐合上升,产生短时强降雨天气,并伴有雷电、大风,降水量级达到暴雨级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由东北冷涡引起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方法]采用FNL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结合Micaps格式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分析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降水实况、环流背景和动力条件.[结果]东北地区上空有深厚低压系统,东侧阻塞高压和南侧副热带高压阻止其东移南压;暴雨发生地区位于强盛的低空急流出口左侧区域、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促使底层风场切变辐合,高空急流使得高空存在一个明显的“抽吸”作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散度场分布有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暴雨发生地区存在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且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域与未来6h暴雨区域及暴雨强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指示性因子.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15—16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空切变线以及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武夷山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通过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可知,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及西南急流是该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的强辐合上升运动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该次暴雨过程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2013年5月15—16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空切变线以及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武夷山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通过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可知,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及西南急流是该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的强辐合上升运动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该次暴雨过程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28~29日北疆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位于乌鲁木齐—木垒。高空深厚低槽的东移、槽底西北风和西南风的强切变造成该暴雨天气。西、南2路水汽加厚了暴雨区水气的聚集厚度。高空急流激发的次级环流加强了暴雨区的上升运动和地面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6月22-25日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一次分析,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通过物理量、雷达、中尺度诊断分析得出,(1)高空地槽东移及中低层切变线形成配合物理量特征促发了暴雨区垂直环流发展;(2)强盛的西南急流给暴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3)长波槽缓慢东移与中低层切变的稳定维持,为降水的持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对2013年5月27日发生在威海市的暴雨过程进行地面、高空各层形势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于西南涡东移过程中配合地面江淮气旋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9.
蔡素芬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222-222,227
受低压槽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2010年6月中旬广东省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15~16日的暴雨降水范围广、强度大。对2010年6月15~16日广东省海丰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得出,高空南支槽东移、低层切变线南压以及低空西南急流等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对临夏州2016年8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是副热带高压以及700 h Pa切变线,与临夏地区典型的暴雨天气形势高空冷槽配合西南急流和低空切变线不同,此次天气过程属于暖区降水,中高层没有明显的高空冷槽过境,主要是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汇聚以及近地面层冷空气侵袭二者共同作用触发的暖区对流不稳定造成的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1.
在2013年5月14-16日湖南省长沙市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大暴雨天气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雨量多且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本研究利用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风急流的不断加强与高空低槽的持续南压对输送暴雨区的水汽非常有利;2)西风带的剧烈活动与中低层的不稳定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3)水汽条件充足、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等为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雷达回波图与卫星云图之间也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7月18日平凉地区1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区域性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空、地面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2016年5月2—4日本溪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高空槽低涡和黄淮气旋的共同影响,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分布不均等特点。高空强辐散的抽吸作用促进低层辐合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加强,稳定的水汽源地和强低空急流的引导作用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大气的不稳定能量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14.
唐少宁  林真专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200-200,205
利用天气形势等常规资料对2010年6月12日崇左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高空低槽、低层低涡系统影响下产生的,水汽通量、垂直速度、散度及涡度等物理量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自动站雨量实况,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图、雷达回波等产品资料,从高空环流背景、中低层辐合抬升和水汽输送条件以及雷达回波特征方面对2014年5月8日20时至11日20时发生在奉新县境内区域性连续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低涡以及西南倒槽的共同影响,是造成这次连续暴雨的重要原因,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急流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是造成这次连续暴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2013年汛期辽宁地区3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形势场、垂直速度场、假相当位温场及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中,东北冷涡与华北气旋相结合是促发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暴雨落区与上升速度中心对应;南来水汽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湿度条件;露点锋、暖式切变线、高能量场对3次暴雨过程起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辽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急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8月4~5日发生在辽宁西部沿海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超低空南风急流给本次特大暴雨提供了主要的水汽;低空南风急流造成了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为强对流提供了条件;高空西风急流引发高空大气的对称不稳定,促使对流运动向高空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的次级环流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使暴雨天气维持。  相似文献   

18.
刘静  任川  崔胜权 《农林科学实验》2014,(7):266-267,26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2013年汛期辽宁地区3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形势场、垂直速度场、假相当位温场及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中,东北冷涡与华北气旋相结合是促发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暴雨落区与上升速度中心对应;南来水汽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湿度条件;露点锋、暖式切变线、高能量场对3次暴雨过程起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对2016年7月25日抚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偏西气流的纬向环流形势下,500hPa贝加尔湖冷空气东南移是造成此次抚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是由贝加尔湖脊向东南方向移动导致;850hPa上,辽西地区有切变线东移,对抚顺地区降水产生直接影响,此次暴雨过程存在强盛的西南风低空急流建立,急流中心风速可达22m/s;200hPa存在强盛的高空急流,抚顺处于高空急流轴右侧,有急流的分流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此次暴雨的物理量场的分析,中低层的西南暧湿水汽输送与足够的热力作用,是此次暴雨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天气形势预报,结合数值产品的应用,总结了这次暴雨过程天气特点,此次降水主要影响系统是受高空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影响,造成武宁县中南部乡镇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