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效磷逐渐下降,限制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土壤磷素活化剂具有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早熟等优点。现将水稻应用土壤磷素活化剂试验做以总结,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解磷剂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施用解磷剂,可提高土壤无机磷总量,减少磷肥用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目前开发活化土壤固定态磷素资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稻应用土壤磷素活化剂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壤中磷素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2a的磷素活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本田中施用二铵150kg/hm^2(常规用量),配施7.5kg/hm^2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稻谷13%左右。分析了土壤磷素活化剂的应用条件,指出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只有在配施一定量二铵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活化土壤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磷素活化剂在大豆生产中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对大豆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活化剂能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使其成为植物可利用状态,同时可减少磷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的大豆株高,根长,根瘤数,植株鲜,干重均有所增加,具有较好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 ,土壤中的有效磷逐渐下降 ,限制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土壤磷素活化剂具有改善土壤环境 ,提高肥料利用率 ,提高作物产量 ,促进早熟等优点。现将水稻应用土壤磷素活化剂试验做以总结 ,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材料及方法1 1 试验地情况 试验设在建三江管局八五九农场水稻科技园区 ,土壤类型为白浆土 ,地势平坦 ,土壤肥力中等。单排单灌 ,灌排畅通。1 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磷肥和土壤磷素活化剂两因素 ,其中磷肥设四个水平 ,土壤磷素活化剂设两个水平共计 10个处理 ,其中两个不施土壤磷素活化剂 ,…  相似文献   

6.
针对土壤中磷素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2a的磷素活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本田中施用二铵150kg/hm2(常规用量),配施7.5kg/hm2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稻谷13%左右。分析了土壤磷素活化剂的应用条件,指出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只有在配施一定量二铵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活化土壤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连作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磷素营养的影响傅慧兰,邹永久,杨振明,刘金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大豆是喜磷作物,磷素营养在大豆生产期间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尤其是大豆连作栽培磷素营养的丰缺情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用^32P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吸收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智 《中国茶叶》1989,(2):26-27
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合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但在宜茶的土壤pH范围内,水溶性磷很容易被吸附、固定,磷肥利用率往往较低。因此,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对于加强茶树磷素营养,提高茶园中磷肥利用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试验采用同位素~(32)P示踪法,研究了不同pH值土壤上茶树对磷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的规律。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磷素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它是组成作物体内核蛋白、卵磷脂的重要物质,不仅能促进作物的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转化,而且还有促进作物早熟、籽粒饱满等作用。土壤中磷素含量的高低,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其持续高产、稳产、高效。因此掌握土壤中磷素含量变化状况,对合理施用磷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延长磷素的利用期限,降低作物生产成本及提高籽粒与秸秆的比值,有必要提高小麦利用磷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麦有效利用磷素的几种定义做了回顾,报道了基因型间磷素利用效率的差异。讨论了具有较高磷素效率的一些小麦育种成果,并提高了选育高磷素效率小麦基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溶磷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土壤、植株磷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溶磷菌液玉米整个生育期磷肥利用率达21.75%~37.98%,植株从土壤吸收磷素养分的效率达10.94%。从植株磷素吸收效率分析,磷肥减量1/3处理与全量磷肥处理吸磷量无明显差异,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植株吸收效率明显降低。溶磷生物肥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示范应用,可使化学磷肥用量减少1/3而产量均有所增加,在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增产幅度为8.2%~11.7%,在西部干旱地区幅度为4.1%~8.3%,在东部湿润冷凉区增产幅度为5.6%~13.0%。溶磷生物肥料对不同生态区域的不同土壤类型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土壤磷素活化剂和专用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磷素活化剂与专用肥配合施用及专用肥单独施用 ,与常规施肥比较 ,无论生育状况、产量还是商品性均有所提高 ,其效益增加明显。前者和后者分别比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 6 6 2 0 0kg和 4 2 6 3 5kg ,增产率分别为 2 2 1%和 14 3% ;增值分别为 2 16 2 4元 /hm2 和 14 6 5 8元 /hm2 ,增值率分别为 99 4 0 %和 36 4 3%。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磷肥对果蔗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不施磷作为对照,分别选用钙镁磷肥、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进行施磷处理,研究施用不同类型磷肥对黑皮果蔗生物量、根系形态及磷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磷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果蔗生长,与未施磷处理的相比较,钙镁磷肥、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处理的果蔗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67.00%、58.38%、50.65%。在同一施磷水平下,钙镁磷肥处理的果蔗生物量显著高于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处理。在不同类型磷肥处理下,果蔗的根系形态特征有显著差异。钙镁磷肥处理的果蔗根系总根长和总根系表面积均比其他两种磷肥处理有显著增加;钙镁磷肥和聚磷酸铵处理的果蔗根平均直径和根总体积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磷肥处理下,果蔗地上部和根系的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钙镁磷肥处理的果蔗磷积累量显著高于磷酸一铵处理。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施用磷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施用磷肥的技术,其研究结果如下: 1.相关性和校验研究表明,Olsen—P是反映土壤供磷力的理想指标。其供磷力低、中、高、极高的临界点(ppm)分别在2、5、12、40。与小麦的肥力指标并不相同。 2.马铃薯磷肥利用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24.7-5.691nx,r=-0.567(n=20)。因土施磷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决定性措施,经过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个估产测土确定磷肥用量的便查表。 3.磷作基肥(种肥)优于追肥。其利用率提高10%,产量提高13~17%,每亩纯收益增长17元。 4.施肥部位以全层集中穴施(或条施)效果最优,全面撒施效果最差,利用率相差7%,每亩纯收益相差26.9元。 5.氨磷配合,腐磷混施分别可提高利用率8%、3%。氮磷配合的相互作用因土壤而异。低肥力土壤有每亩93公斤的正连应效果,中肥力土壤无连应,高肥力土壤出现负连应。腐磷混施有每亩40~45公斤的正连应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洋  郝宇  张阳  于艳青 《北方水稻》2020,50(1):22-27
通过分析盘锦地区磷肥的施用情况,研究了土壤高、中、低肥力的田块磷肥的施用效果以及肥料利用的情况,对水田土壤磷肥的供应能力建立了不同的分级指标,探讨了水稻磷肥最适宜的施用量,最后建立了滨海区水稻产量与磷肥效率的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将土壤供磷能力分为5个级别,高地力地区推荐最佳施肥量为75~85 kg/hm^2,中地力区域最佳施肥量为81~90 kg/hm^2,低地力区域最佳施肥量为85~95 kg/hm^2,高、中、低地力田块水稻最佳经济施磷量为82.5 kg/hm^2、81.8 kg/hm^2和82.2 kg/hm^2。高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01x^2+6.1689x+11003.5,R^2=0.5207;中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12x^2+6.3026x+10941.27,R^2=0.626;低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11x^2+6.3111x+10920.2,R^2=0.6697。产量肥效模型归结为y=ax^2+bx+c形式,其中b为植株对土壤磷肥的需求程度,c为不施肥情况下的产量,可见土壤肥力越高,产量越高。如果想要提高磷肥的极限利用率,则可以增加有机肥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6.
供磷型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常存在交换性铝含量极高和磷素供应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改良南方酸化土壤,提高土壤活性磷含量是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南方酸性红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探究了基于磷尾矿、磷酸镁铵和石灰等为主要原料的供磷营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玉米磷素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添加不同原料比例和数量的土壤调理剂进行土壤培养,结果表明施用量在4~8 g/kg时,可使土壤pH升高1.1~1.6个单位,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有效铁含量,增加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磷含量;盆栽玉米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C3配方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玉米苗期生长和植株磷素营养,但是土壤调理剂中辅料(白云石/石灰+膨润土)对促进磷酸二铵的肥效要明显优于土壤调理剂的供磷主料(磷酸铵镁+磷尾矿),说明在供磷方面主料的作用效果优于与辅料相混,辅料在增加土壤酸性改良效果的同时也钝化了主料中的磷素,该调理剂的配方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7.
无机磷是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广泛参与了遗传物质和生物膜的构成、能量转化以及代谢调控等过程,对马铃薯茎叶生长和块茎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的磷含量会明显影响马铃薯的发育,且在不同遗传特性的马铃薯品种间存在磷效率差异.为了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稳定,磷肥在马铃薯种植业中被大量使用.然而,磷肥的过量...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18~2020年不同处理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土壤氮磷平衡的差异,筛选出集增产、土壤养分维系及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提高,以T4处理(氮、磷减量10%,秸秆还田)最高。秸秆还田增产效果随还田时间增加逐渐明显;T1处理(不施肥、秸秆不还田)经济产量逐年降低,其他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各施肥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其中,T4处理盈余量随时间增加有下降趋势,T5处理(氮、磷减量30%,秸秆还田)盈余量最低。各施肥处理磷盈余量为165.41~270.16 kg/hm2。相较T2处理(单施化肥),秸秆还田伴随氮、磷化肥减施利于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秸秆还田伴随化肥减施能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玉米产量,减轻环境污染风险,综合结果显示,T4处理较优。  相似文献   

19.
为给高磷土壤小麦磷管理提供依据,在河南省温县速效磷为49.1 mg·kg-1的土壤上开展2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施磷量水平(0、45、90、135、180 kg P2O5·hm-2),研究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磷水平的提高,小麦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且两年分别在90和135 kg·hm-2施磷量下最高。90 kg·hm-2施磷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施磷量进一步增加时干物质累积量无显著变化,叶片等各器官均表现出相似趋势。第一年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量以90 kg·hm-2施磷处理最高,转运效率为36.7%;第二年花后干物质转运量以135 kg·hm-2施磷处理最高,转运效率为30.9%。小麦开花期和收获期磷素积累量均以90 kg·hm-2施磷处理最高,施磷处理收获期吸磷量比不施磷处理增加14.5%~44.6%,开花后各器官磷素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以90 kg·hm-2施磷处理相对较高。磷肥利用率随着施磷量增加呈下降趋势,90 kg·hm-2施磷处理下磷肥利用率相对较高,磷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表观回收率两年平均为130.8 kg·kg-1、 10.6 kg·kg-1、23.9%。磷肥用量高于90 kg·hm-2时,土壤磷素呈盈余状况;在90 kg·hm-2施磷水平下土壤磷素盈余0.1~17.3 kg·hm-2;在施磷135 kg·hm-2和180 kg·hm-2时,土壤磷素盈余量分别为32.1~77.5和101.5~115.3 kg·hm-2。这说明,在土壤磷素肥力较高的情况下,推荐施磷量90 kg·hm-2,可促进干物质和磷素积累,提高小麦产量,同时维持合理的磷肥利用率及磷素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