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一、技术名称水产健康养殖精准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二、技术概述1、研究背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容易遭受外源性污染及自身污染影响。外源性污染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导致,而水产养殖自身污染主要由养殖过程中的肥料、饲料、鱼料等投入品以及生物排泄物和底泥等引发。因此,水质监测对于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中残饵、粪便等自身污染日益加剧,常引起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非正常变化,导致藻类异常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生长甚至存活以及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养殖自身污染不可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种、饵是水产养殖的三大物质基础,水质良好,不仅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所以只要水质管理好了,养殖也就成功一大半了。但现实生产过程中,水产养殖除了受工业、农业、生活废水的污染外,养殖池塘自身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养殖用水和养殖后的废水,控制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实施健康养殖,显得尤为重要。一、养殖自身污染现状1.药物污染养殖的水生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难免要生病,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用药知识匾乏等因素,而使用一些价格低廉、残留严重的农药及化工原料的药物,使…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2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的主流,目的是发挥各类有限的水体资源,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产量。人工养殖对水产品生产的贡献日益增大。但是集约化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养殖水体自身污染非常严重,在养殖过程中饵料利用率较低,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残饵、生物代谢物、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积累于养殖池底,这些有机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会腐败分解产生大量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的物质,导致养殖水体的理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水产养殖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在提高养殖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中残饵和排泄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水体物质能量循环失调导致水体内源性污染,造成养殖水产生物生长变慢,病害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实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养殖产量迅速增长 ,但同时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和外源性污染日趋严重 ,养殖水域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任其发展 ,将会阻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 ,实施健康养殖。1常见水化因子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及其调控1 .1酸碱度 ( pH)pH是水体中氢离子活度的度量。当 pH <5时 ,水体呈酸性 ,会造成鱼类的酸中毒 ,造成蛋白变性使组织器官失去功能而造成鱼类死亡。当pH >9时 ,水体呈碱性 ,对鱼有强烈的腐蚀性 ,使鱼体及鱼鳃损伤严重。养殖水域中的 pH调节主要用石灰、石膏…  相似文献   

8.
细菌是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正常生物类群,养殖水体中的细菌与其他生物及水体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并参与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水体中的微生物与养殖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及复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岸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暴发性病害频繁发生,给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巨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水产养殖污染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白洋淀水产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其中,饵料的投放、添加剂和药剂的使用、鱼类的排泄以及底质释放等是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偏高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水产养殖对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从发展健康养殖和改善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白洋淀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量迅速增长,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外源性污染和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水域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实施可持续的、健康的养殖。  相似文献   

11.
周志新  陈欣 《齐鲁渔业》2006,23(3):33-33
池塘污染是指养殖池塘的自身污染,即在养殖过程中,因养殖方式或养殖技术等方面原因,造成对池塘水体环境的污染。 1 池塘污染的特点与原因 1.1 池塘污染特点池塘高密度养殖,残饵、药物残留、水生生物排泄物增多,淤泥增厚,其后果不仅直接危害养殖生物,还破坏了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1.2 池塘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药害。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户用药知识匮乏等原因,导致许多养殖者使用价廉、残留严重的农药、鱼药及化工原料,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二是残饵。饲料质量较差或投饲过多、方法不当造成对水体污染。由于片面追求产量,放  相似文献   

12.
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品种不断更新,养殖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却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饲养管理不当而造成水体的自身污染有关。本文仅从水产动物的投喂饲料、排泄物及其药物防治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产量至今已连续30年位列世界第一。2018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达4 991.06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我国的水产养殖大多数采用的是高密度养殖,常常伴随过量的施肥、投饵,使得残饵、水产动物排泄物等在养殖水体中积聚,导致养殖水体中植物性营养元素(总氮、总磷等)和有机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等)的污染负荷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水产养殖产生的部分废水也会污染周围环境和水体。因此,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对于水产养殖水的处理研究以及现状,如何实施才能做到经济适用的综合处理模式,以及养殖用水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5.
祁真 《河南水产》2009,(4):26-28
养殖水域污染可有两种途径引起.一是外源污染;二是养殖水体自身的污染.目前闲扰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难题就是由于污染造成的水质及病害问题.本文综述了养殖水域常见的污染类型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旨在保护与改善渔业水域环境.促进渔业生产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凡纳滨对虾又称为南美白对虾。随着对虾养殖业高密度集约化地迅猛发展,养殖水体自身和外源污染日益加剧,同时养殖过程中化学药物过量使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因此,生态养殖受到人们的关注,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温崇庆等2007)。幼体培育是水产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幼体培育过程中也得到应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的使用能够达到改善水质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能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产养殖用水硝氮的控制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对水资源的占用等因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20,(5)
传统的水产养殖不利于全面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更会对养殖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水产养殖的需求。基于此,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逐渐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了生态养殖技术的相关含义,然后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集约化的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自身污染非常严重,同时由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的无序排放,近海赤潮的频繁暴发,使养殖水域的内外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这也成为疾病频繁暴发、流行的直接诱因,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能否改善水质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一般所采用的理化方法控制水质,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0.
<正>氨氮是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水质指标。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由非离子氨(NH3-N)和离子态铵(NH4+-N)所组成,主要来源于含氮物质的转化分解,包括无机和有机氮肥、水产生物的排泄物、残剩饵料及死亡残体(藻类等)。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升高,一方面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另一方面可影响水产生物的生长、降低其对不良环境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原因,影响水产养殖生产。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胁迫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