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家书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大项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农家书屋在为农民服务中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为农家书屋建设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业》2008,(2):8-8
1月9日,从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印发“关于向农家书屋配送报刊的通知”获悉,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南方农业》刊物被列为重庆市首批由财政拨款的向“农家(社区)书屋”统一配送的刊物。首批进入重庆市向农家书屋配送的报刊共有13种,将向重庆巴南区、江津区的54个农家书屋进行配送。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让农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让农民感觉到由衷的欣慰,因此建设农家书屋是德政工程、仁政工程。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2011年重庆市将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行业内部要求做好以下工作:(1)认真"选址";(2)精心"选书";(3)优质配备管理员;(4)保证开放时间;(5)充分发挥书屋的"一屋多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业》2013,(8):43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今年起山东将按每村1万元标准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乡镇、行政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等支出。今年山东省财政共将投入近2.5亿元用于农村文化建设,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工作已经朝着文化扶贫方向转型,因此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重视扶贫工作中的文化扶贫环节。基于此,讨论文化精准扶贫中的农家书屋建设和运行策略,可以在精准扶贫的原则下让农家书屋变得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及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农家书屋就是好,我种的大棚蔬菜平常有个什么病,找‘书医生’治疗保管有用。"春耕即将开始,这几天,山西省阳高县大白登镇刘指挥庄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刘雨,每天都要到村农家书屋"淘金"。近年来,阳高县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提升农民能力、助推农民致富的有效平台狠抓落实,全县259个行政村都建成农家书屋,总藏书量38.85万册,农民需要的各种书刊杂志、科技光盘应有尽有。针对农民农忙耕种、冬闲"充电"的实际,入冬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业》2011,(6):36
近日,重庆市召开2011年度农家书屋配送工作会。会议交流了经验、培训了业务、布置了工作、明确了任务。会议认为,2011年重庆市农家书屋建设点多面广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加之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巫山沿线,海拔落差大,高海拔地区必须赶在降雪前配送到位。为此,会议要求,各出版单位必须按合同要求,把出版物及时送到配送单位指定的地点;配送单位要通盘指挥,确定牵头机构,有效组织配送力量;各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加强协调配合,精心指导。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后,要将工作重心将转入书屋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已有的好方法、好经验,发扬光大,创造新经验。  相似文献   

9.
激发农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无条件、无止境的扶持,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教育、采取适当的宣传方法、加强文化建设以及引进拥有先进思想的高校毕业生等方式做到切合实际,促使政策与实际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基于此,分析农村贫困群体的现状及其贫困因素,总结了激发农村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民生问题,而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乎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农村贫困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农村贫困的心理状态是农村贫困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贫困群体的心理状态关乎农村贫困群体的生活状态和质量。基于此,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分析的方法,从农村贫困群体的自身心理状态、社会心理状态、社区政治参与、社区文化参与、社会融入与交往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得出:中国农村贫困群体具有焦虑苦闷的心理,很少参与社区监督和社区文化活动,社会融入度并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区农村多维贫困测度——以平山县北冶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山区农村聚集现象,全面了解山区农村贫困现状、有效减少山区农村贫困对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河北省太行山区贫困农村,以海拔与区位特征为依据,选择河北省平山县北冶乡的6个典型村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提问式调查方式获取数据,选取收入、资本、生活水平3个维度9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F (Alkire-Foste)法分析数据,得到北冶乡多维贫困测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北冶乡单维贫困状况仍较严重,各维度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贫困主要表现为资本维度的缺失。2)北冶乡多维贫困程度较深。3维贫困(贫困户)家庭超过90%,多维贫困指数随维度k的增加而降低。3)各指标对北冶乡多维贫困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人均耕地面积、教育、技能培训与卫生设施4个指标贡献率均超过15%,且随维度k的增加变化不大,是太行山区精准扶贫应着重关注的方面。4)教育缺失是导致贫困发生的内在因素,相对于教育未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的月收入更低、收入来源更单一、家庭人口规模更大。针对以上结论,提出采用等级优化模式整理农村居民点,从而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助力山区脱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农村书屋及其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现状分析,阐述了以农村书屋为基础建立发展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升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能力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代际收入流动性反映的是社会公平与机会平等。农村低收入群体由于家庭经济资本薄弱、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受社会资本和贫困文化限制,导致其子代机会与能力双重缺失,表现出明显的代际低收入传递特征。教育具有补偿性和发展性效能,有助于提升农村低收入群体职业技能、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扩充社会关系网络和消除精神贫困。建议充分发挥教育阻断农村居民代际低收入传递的价值,完善公共教育政策,优化职业教育供给,引导低收入家庭转变教育投资观念,从而促进代际收入流动。  相似文献   

14.
脱贫问题表面看来是属于经济层面的问题,但深究其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根源来自于文化。文化脱贫是农村脱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脱贫效果的关键。全面实现农村居民的文化脱贫,不仅有利于"扶志""扶智"等"造血"机能的进一步强化,而且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稳步发展,对于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基于此,厘清物质脱贫与文化脱贫、文化扶贫与扶志扶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文化素质与文化程度的关系,分析农村文化贫困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农村文化贫困脱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但由于农民电子商务服务意识差,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缓慢,需要对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提出新的模式的构想。本文就是将“农家店”与“虚拟店”两者结合起来,利用农家连锁超市来弥补一直困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将保质保量的商品送到农民消费者手中。  相似文献   

16.
从概念上,详细阐述了“农村教育”、“环境教育”及对其理解上的误区,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和实施将对“寓农村环境教育于农村生活和生产之中”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探索区域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开发策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该文构建农村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程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程度较深且区域差异较大;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高贫困水平的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低贫困水平的区县主要分布在主城和主城外围地区;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表现为农村多维贫困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效益,各区县主要以HH型和LL型正相关空间格局为主,HH型区县主要集中在渝东北地区,LL型区县主要集中在主城地区;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到地形坡度、到重庆市政府驻地距离、耕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农村耕地资源贫困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探索耕地资源贫困状态,揭示耕地资源贫困在空间上的集聚与异化,对整治耕地资源与提高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引入“耕地资源贫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村耕地资源贫困测度评价指标体系与耕地资源贫困指数模型,运用动态层次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重庆市37个区县的耕地资源贫困程度以及在空间上的集聚与异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重庆市耕地资源贫困程度不断降低,各区县贫困程度差距巨大但逐年不断缩小;空间分布上,耕地资源贫困程度呈现出渝东北>渝东南>城市新区>主城区的特征,并且贫困程度高值区域由渝东南向渝东北转移,贫困程度低值区域由主城区向城市发展新区扩散;空间关联上,重庆市耕地资源贫困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益,高值中心集聚于渝东南和渝东北,低值中心集聚于主城及城市发展新区.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青年“鲁班”著书的传说为满足农村工副业发展的需要,本刊第2期向读者推荐了一本学习农家木工技术的新书--《农村木工》。这本书出版后,曾以它浓厚的农村气息及其内容的实用性吸引了广大农村读者。最近,我们从“农业出版简讯”小报上了解到,此书作者刘奉光同志原来是一位青年“鲁班”。他的著书经历是一条结合工作实践自学成才之路,现简介给青年读者,相信有志于科技写作的农村科技专业户,会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算中国农村水资源贫困指数和经济贫困指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为减轻农村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方法] 以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0—2017年农村水资源贫困与经济贫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①从整体来看,虽然中国农村水资源贫困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大致呈上升趋势,且中国31个省(市、区)均表现为耦合度大于耦合协调度。②就空间角度而言,中国农村水资源贫困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东南部向东北、西南部扩散的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的福建与广东、地处长江中游地带的湖南省的耦合协调度最高。③农村水资源贫困与农村经济贫困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对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农产品价格和第二、三产业比例提高会抑制其发展。[结论] 国家应加大或维持对农村原有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合理调整农产品价格的同时,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加强地区间分工合作,促进产业升级,从而推保农村水资源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