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田鼠是一种数量变化幅度较大的小型鼠类,是林业的主要害鼠之一。研究其繁殖规律,对于探索其种群数量动态,进而实现对东方田鼠的数量及危害的有效预报、防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东方田鼠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黄河湿地林区主要鼠类群落,2014—2017年采用捕鼠铗捕捉的方法,调查贺兰县湿地林区鼠类群落。结果表明:贺兰县黄河湿地林区主要鼠类群落结构为东方田鼠+黑线姬鼠+仓鼠;东方田鼠是该区域的优势种,黑线姬鼠为次优势种。不同年份黄河湿地林区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李东 《新疆林业》2005,(5):39-40
2002年秋冬季节,克拉玛依市绿化林木不同程度地遭到埂田鼠、红尾沙鼠、大尾沙鼠、灰仓鼠、圣柳沙鼠等10余种鼠类的危害,其对林木的危害方式主要是为了磨牙而啃咬树皮。林木平均受害率达到14%,严重的地区高达60%。鼠害对林地的危害非常严重,在秋冬季啃食林木的根和树皮,主要是对林木的根基部树皮进行环剥。为了能够有效消灭鼠害,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主要森林害鼠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落结构是鼠类群落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鼠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害鼠的分布特点,对控制害鼠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对吉林市大旺林场森林鼠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鼠类群落组成简单,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林以大林姬鼠为主要害鼠,其年度有较大变化,林木种子或果实易遭受危害;落叶松林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害鼠;水湿地周围的水源涵养林以东方田鼠为主要害鼠;吉林市的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随植物的丰富度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去冬今春我们在伊宁、巩留、新源、尼勒克、察布查尔、霍城等县(市)对鼠类啃食危害经济林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作以下通报,以利加强对鼠害的防治。一、调查方法在经济树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地块,随机抽样,调查株数一般为50-100株,或全部株数,记载鼠害率、鼠害程度、死亡株率等。报揭树基部树皮被环剥状况划分等级见表1。二、调查结果(-)鼠种类:据调查主要有小家鼠,根田鼠、狭颅田鼠、灰色鼠和姬鼠等,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其次根田鼠。1、小家鼠为世界性分市种,栖息范围广,既是家栖鼠也是野栖鼠。食性甚杂,洞道短,在野外…  相似文献   

6.
东方田鼠的生态学观察和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Büchner)别名沼泽田鼠、远东田鼠、大田鼠,属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田鼠属。分布在东北、内蒙、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省。1983年在本区的青铜峡市大坝乡等地发现严重危害林木和农作物,此外在中卫、中宁、吴忠、灵武等县市亦有发生。为了防止其为害,从1983年至1985年我们在青铜峡市大坝乡用人工模拟生境饲养观察的方法,结合野外定点观察及大面积普查,观察了东方田鼠的生态习性并进行了防治试验。一、危害情况据在青铜峡市的调查,东方田鼠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和树木。如1984年9月在大坝乡大坝村四队调查水稻56.7亩,其中受害面积5.1亩,被害率占9%,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林区鼠类的垂直分布,在针叶林带以红背Cethrionomysrutilus、棕背c.rufocanus为优势种;针阔混交林带以棕背、大林姬鼠Apodemuspeciosus为主;阔叶林带,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A.agrarius数量较多。森林鼠害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针阔混交林带,遇鼠类数量高峰年,阔叶林带也应有重点的采取防治措施,林间草甸造林及其相邻林缘应注意防治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低洼,水湿造林地鼠类组成和食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洼、水湿造林地中鼠类种群为沼泽田鼠+黑线姬鼠种群;沼泽田鼠的食性以绿色植物的茎叶和草根为主,对含水量高的食物尤为喜爱,黑线姬鼠以植物的茎叶为食,秋季以后转为植物的种子和坚果,对农作物表现出嗜好性,入冬以后,两种鼠对造林苗木均有侵害。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不同的铗日捕获率所对应的鼠类具体数量,在2个林业局各6.67 hm2(100亩)地块内采用5 m×22 m棋盘式布铗方式捕鼠,每日记录捕鼠种类和数量,同时对比分析鼠类数量的相对值与绝对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以莫氏田鼠为主要鼠种的林地,前5 d平均铗日捕获率每1%大体上对应1只/666.7 m2。  相似文献   

10.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主力军。极大部分鸟类都有啄食害虫、鼠类的天性,为保障农、林、牧生产和人类的生活与健康作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热情地称赞鸟类是: 粮库保管:1只猎头鹰每天捕食2—4只田鼠,1年可捕食田鼠1000多只。若按1只田鼠每年吃粮1公斤计算,1年1只猫头鹰可从鼠口夺回1吨粮食。 灭蝗将士:1只椋鸟在夏季育雏期间每天可捕食蝗虫123只,1000只掠鸟在夏季蝗虫猖獗的2个月内可消灭蝗虫22吨;1只燕子每天捕食蝗虫90只;大山雀、黄鹂鸟除喜食天牛、蝽象(臭屁虫)等昆虫…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铗日法对贺兰山西坡鼠类的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选取8条典型沟道为样线,共布设有效铗日18 748个,捕获鼠类235只。阿拉善黄鼠和大林姬鼠在所有海拔梯度均有分布,其次是社鼠、灰仓鼠和短尾仓鼠,海拔分布范围最小的是高山鼠兔和东方田鼠。阿拉善黄鼠的肺脏和肾脏重量高海拔重量远高于低海拔重量,显示出了其对外界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报刊摘引     
防治鼠害有新招将捕住或毒死的田鼠,连皮带毛一齐剁碎装入盆罐内,用塑料薄膜蒙住、密封好,放置向阳处曝晒。待其腐烂发臭盆罐内田鼠呈浆状、酱油色时便可取其体液,兑水稀释喷打作物和林木。每只田鼠所制的体液可兑水10斤使用,田鼠不再危害作物和林木,而且作物生长势增强。  相似文献   

13.
鼠的发生历史与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探讨鼠类发生与迁徙的基础上,阐述了鼠类的传播、蔓延规律,论述了害鼠的危害与变迁,重点介绍了世界森林鼠害的发生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4.
鼠类属于啮齿动物,破坏林木、牧草和作物根系,致使农林生产遣受损害,并能破坏家具、衣物、建筑物等。鼠类还能传播多种疾病,危及人体健康。尽管人们用毒饵、化学熏蒸、烟熏、器械捕鼠、沾鼠胶、超声驱鼠、微生物灭鼠、天敌灭鼠等,但因鼠类繁殖能力强,生命力旺,鼠类家族依旧兴旺发达。据古生物学家研究,早在J巨伞3500万年前,鼠类就在这个星球上诞生了,比人类要早2300万年,虽然鼠类能级粮捐物,传播疾病,但长期以来与人类也有密切经济关系。鼠类嗅觉灵敏,利用它可测知是否出现塌方、环境污染等危险性信号,以避克给人类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5.
人工林鼠类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类对林木的危害在我国自五十年代以来有过报道,但只限于北方。南方鼠类研究多着重于鼠类区系分布及种类调查,人工林鼠类方面的调查研究未见专文报道。作者于1985年3~6月对临安、安吉两县人工林鼠类进行调查,现将结果作一报导。样地类型和工作方法样地类型及植被群落生境在临安、安吉两县丘陵地区选择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池杉林和毛竹林五种类型七个样地进行调查。杉木林样地二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陕西秦岭西部林地资源,针对近年来时有严重发生的鼠害,2017—2020年,在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林区采用捕鼠器捕捉法,调查研究了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鼠类种类、种群数量与结构,危害树木种类、时期,不同诱捕器诱捕效果等,结果为该林区鼠类主要有大林姬鼠、黑线姬鼠、褐家鼠等3种,其中大林姬鼠是优势种,黑线姬鼠是次优势种,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害鼠数量天然林多于人工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鼠害春季重于秋季,主要危害椴树、槭树、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等树种,啃食树木基部树皮等;陷阱法捕鼠效果好于笼捕法。  相似文献   

17.
啮鼠类在森林中啃咬苗木、幼茎嫩枝、茎皮,取食果实、种子,经常给森林带来危害。为了查清松鼠种类、鼠害发生的季节,以及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52、1968、1982年选择屡遭松鼠危害的我国东部典型季风型亚热带地区的东天目山支脉玲珑山马尾松林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田鼠危害的严重性鼠害在小五台地区杏仁产区分布密度高、为害猖獗、严重威胁杏扁的发展 ,一些新植幼树被咬光根皮而死亡 ,成龄大树被严重咬伤后 1年绿、2年黄、3年就死光。2 形态特征危害小五台地区杏扁的鼠害主要是棕色田鼠。此鼠体长 10~ 11cm,尾长 2 .2~ 2 .4 cm,成鼠  相似文献   

19.
病虫危害反映了人工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虫口密度与感病株数越低,说明林分生物学抗性越强,林分的稳定性越高。以黄羊滩人工固沙林为对象,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设置标准地,对病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黄羊滩人工固沙林造成危害的主要病虫害与鼠类共8种,其中虫害5种,病害2种,鼠类1种。食叶害虫危害白榆、沙枣、沙打旺;种实害虫危害柠条、紫穗槐;病害对杨树有轻微危害;鼠类只对沙枣造成危害。结论:得益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营林条件,森林病虫害只对个别树种在极小范围造成侵害,对固沙林的总体防护效益没有造成损失,不是黄羊滩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干扰因子。  相似文献   

20.
核桃是秦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林,种植面积很大,但近年来,松鼠危害严重。2018年5月—9月,对地属秦巴山区的南江县进行了核桃鼠类调查及防控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对核桃造成危害的鼠类有4种,即岩松鼠(Sciurotamiasdavidianus)、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pernyi)、红白鼯鼠(Petauristaalborufus)和灰头小鼯鼠(Petauristacaniceps)。通过行为监测分析,松鼠类在核桃林中的活动以取食和移动为主。采用化学防控方法通过自制毒饵箱进行防控布点,松鼠取食率高,防控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