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别于夏季采用7日龄AA肉鸡公雏264只,春季采用7日龄AA肉鸡和北京油鸡公雏各144只,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地面平养和笼养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季笼养AA肉鸡2~4周龄日增重低于地面平养(P<0.05),5周龄时高于地面平养(P<0.01);春季笼养AA肉鸡2周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体重高于地面平养(P<0.05);但笼养对AA肉鸡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试验末体重、饲料转化率、死亡率没有影响(P>0.05)。笼养北京油鸡表现为3~6周龄平均日采食量、体重高于地面平养(P<0.05),笼养对北京油鸡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死亡率没有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地面平养模式下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行为、外观、血液应激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保证蛋鸡福利状况及生产性能的最大饲养密度,为我国推广地面平养模式蛋鸡福利养殖奠定理论基础。将780只苏禽绿壳蛋鸡按舍内密度分为四组,其中地面平养分为低密度组(6只/m^2)、中密度组(8只/m^2)、高密度组(10只/m^2),笼养组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18~27周龄,蛋鸡行为学数据均采用视频录像收集,在27周龄末进行翅静脉采血和福利外观评价,统计分析24~27周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笼养蛋鸡的产蛋率,攻击、刻板等非福利行为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脚垫损伤、羽毛评分、应激激素浓度(CORT、ACTH)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地面平养各组间,高密度组蛋鸡料蛋比显著高于低、中密度组(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行走和休息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蛋鸡啄羽行为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与中密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脚垫损伤、背羽损伤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蛋鸡血清中CORT和ACTH浓度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平养蛋鸡比笼养蛋鸡行为表现更积极,羽毛覆盖度更好,但应激水平和足部损伤较高、生产性能较低;在试验场地模式下,推荐8只/m2为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旨在研究淘汰笼养肉种鸡下笼后不同饲养密度及活动空间下其运动量和羽毛外观的变化规律,为肉种鸡的合理淘汰提供有效方案。试验选取50周龄体况接近的待淘汰的肉种鸡L系母鸡225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Ⅰ组(45只)、Ⅱ组(45只)、Ⅲ组(90只)和笼养组(45只),平养组放于饲养空间为12、24、24m2的隔间内,饲养密度分别为3.75、1.875和3.75只/m2,饲养周期为10周,分别在55、60周龄对各组鸡进行体尺、羽毛和运动步数测定。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养组的运动步数高于笼养组(P<0.05),其中Ⅱ组>Ⅲ组>Ⅰ组(P<0.05)。(2) 4组鸡各部位羽毛评分得分最高为背羽;平养组羽毛总得分高于笼养组(P<0.05),其中,Ⅱ组>Ⅲ组>Ⅰ组(P<0.05);平养模式下60周龄时总得分较之55周龄增幅减缓。(3)相比于笼养组,平养组胫长有所提升(P>0.05)。综上,相比于笼养,平养组鸡避免了与笼具的相互摩擦,同时相同饲养密度下的鸡群总体活动空间越大,运动量增加,最终羽毛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养模式对肉鸡腿骨尺寸、骨密度、骨强度、骨组织细胞因子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饲喂200只7日龄混合性别的817白羽肉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和地养组,每组设置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采集肉鸡的左腿胫骨和股骨测定骨骼尺寸、骨密度和骨强度,并采集右腿胫骨骨骺和肝脏样品,分别用于测定细胞因子和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两组肉鸡之间的腿骨尺寸和骨面积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地养组肉鸡股骨和胫骨的骨矿含量相对于笼养组肉鸡有上升趋势(0.05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罗斯308商品肉鸡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腿部健康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公母1:1混合雏240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立体笼养、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3个处理,每个处理24个重复,立体笼养每个重复30只,网上平养每个重复36只,地面平养每个重复34只,每种饲养模式的饲养密度均为12.5只/m2。试验期36 d。结果显示:(1)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全净膛率、胸肌率、翅重率、腿肌率和腹脂率等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地面平养组胸肌率有升高的趋势(P=0.06)。(2)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胫骨长度、胫骨钙含量、胫骨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立体笼养组与网上平养组间肉鸡胫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胫骨磷含量。(3)不同饲养模式对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饲养模式间为地面平养组>网上平养组>立体笼养组(P<0.05)。(4)地面平养组、立体笼养组和网上平养组间肉鸡脚垫评分与步态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立体笼养会降低鸡群的行走能力,地面平养易引起脚垫损伤。综上,本试验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本交笼养模式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鸡体血液生化指标、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试验选取54周龄本交笼养海兰褐蛋种鸡231只,其中210只母鸡,21只公鸡,依据羽毛损伤程度分为3组,羽毛评分1为羽毛完整组(试验Ⅰ组),羽毛评分0.5为轻微损伤组(试验Ⅱ组),羽毛评分0为损伤严重组(试验Ⅲ组),每组设7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羽毛损伤度与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啄羽、走动、饮水行为,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血清色氨酸(Trp)、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犬尿氨酸-3-单氧化酶(KMO)、5-羟色胺(5-H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而皮质酮(COR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研究表明:本交笼养条件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血清Trp、KMO、IDO、5-HT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采食量及CORT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将200只4周龄海兰白蛋鸡雏随机分4组(D1、D2、D3、D4),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饲养密度水平分别为30只/m2、40只/m2、50只/m2和60只/m2。通过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记录被啄鸡只的身体羽毛部位以及被啄时的行为表现,并对羽毛状况进行评分。试验期3周。结果:被啄鸡只的身体羽毛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羽毛(35.29%)、背部羽毛(17.08%)和头部羽毛(14.71%);育雏期蛋鸡的羽毛损伤评分的总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对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啄羽行为发生时,被啄鸡只的行为表现以趴卧行为(41.26%)、站立行为(19.74%)和采食行为(16.58%)为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饲养密度条件下饲粮中添加硫辛酸(LA)对肉鸡血清指标、行为及骨骼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530只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3组,即常规饲养密度组(ND组,15只/m^2,饲喂基础饲粮)、高饲养密度组(HD组,18只/m^2,饲喂基础饲粮)和高饲养密度+LA组(HD+LA组,18只/m^2,在基础饲粮在添加300 mg/kg LA),每组6个重复。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1)与ND组相比,HD组肉鸡血清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以及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NOX)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上升(P<0.05)。2)与ND组相比,HD组肉鸡行走、梳翅、采食频次与时间占比显著降低(P<0.05),而饮水频次以及饮水和趴卧时间占比显著升高(P<0.05)。3)与ND组相比,高饲养密度显著降低肉鸡胫骨与股骨直径、重量、密度、强度以及钙、磷、灰分和矿物盐含量(P<0.05)。4)与HD组相比,HD+LA组肉鸡血清钙含量和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CORT含量以及NOX和MPO活性显著下降(P<0.05);采食频次和时间占比显著增加(P<0.05),饮水频次和趴卧时间占比显著降低(P<0.05);胫骨质量以及钙、磷含量与股骨密度、强度和钙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高饲养密度致使肉鸡发生氧化应激,改变了肉鸡行为,并使肉鸡骨骼质量下降,而饲粮中添加LA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饲养密度对肉鸡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蛋鸡啄羽是现代养殖中有严重生产且尚未解决的行为问题之一。该文主要探讨恐惧情绪对蛋鸡啄食羽毛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第9~10周海兰白羽蛋鸡雏200只,随机分为20个栏进行饲养,在29周龄时对所有蛋鸡进行行为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在所有鸡中随机选取40只存在严重啄食羽毛行为的鸡以及40只非啄羽鸡,将存在严重啄食羽毛行为的鸡纳入啄羽组(n=40),非啄羽鸡纳入非啄羽组(n=40),并比较2组严重啄食羽毛行为次数以及被啄鸡羽毛损伤情况,应用Spearson法分析蛋鸡恐惧情绪与严重啄食羽毛行为行为的相关性。结果:高啄羽组TI持续时间、NO评分均高于低啄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啄羽组行走潜伏期、步数均低于低啄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羽毛损伤状况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蛋鸡TI持续时间、NO评分等恐惧行为测试评分与严重啄食羽毛行为行为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蛋鸡出现恐惧情绪可导致其出现严重啄羽毛行为。  相似文献   

11.
将150只9周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2组,每组5只鸡。试验组鸡被饲养在15只/m2和30只/m~2两个不同的饲养密度条件下,观察鸡的啄羽、采食、趴卧、修饰、寻食、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研究显示:饲养密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P0.05);饲养密度对趴卧行为、寻食行为和走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趴卧、饮水和站立行为逐渐增加,采食、修饰、寻食和走动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肉鸡的笼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笼养与地板平养中肉鸡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特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试验鸡舍为开放式,每个笼子是用3mm粗的钢丝组成,笼子尺寸为75×95×43cm~3.试验进行了二次.试验Ⅰ: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笼养15羽,地板平养为18羽,公母分开饲养.笼养使用两种网片:钢丝网片和在钢丝网片上覆上塑料网片.试验共为6个笼子,每笼内饲养10~12羽肉鸡,地面平养仅使用一个围栏.试验Ⅱ:笼养肉鸡采用钢丝网片上覆上塑料网片饲养,公母分开饲养,饲养密度每平方米18羽.试验的数量为24只笼子,每笼保持饲养12羽鸡.在这两次试验中,分别测试肉鸡的体重、饲料转换  相似文献   

13.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观察法,记录5~26日龄笼养黄羽肉鸡的行为,并分别在5~14日龄和17~26日龄比较黄羽肉鸡对3种颜色(红、白和绿)和3种物体(球、绳和棍)的选择偏好。结果显示:笼养黄羽肉鸡趴卧行为比例最高;刺激物组与对照组相比,采食时间极显著减少(P<0.01),其余时间极显著增多(P<0.01);笼养黄羽肉鸡偏好绿色刺激物,而对刺激物形状没有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试验一选用7日龄AA肉鸡公雏264只,试验二选用7日龄AA肉公雏鸡和北京油鸡各144只,根据体重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进行笼养和地面平养试验,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笼养对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翅率、腿率、胫长、腹脂率、胸肌粗脂肪和主要脂肪酸含量无影响(P>0.05),笼养导致肉鸡脚率增加(P<0.05),胸肌率减少(P<0.05)。  相似文献   

15.
陈普青 《中国饲料》2019,(16):119-122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4周龄AA肉鸡1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两组AA肉鸡个体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进行生态散养,试验组进行笼养,试验结束后对两组AA肉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AA肉鸡总增重、日增重和日均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A肉鸡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增重情况来看,笼养AA肉鸡更具有经济价值,且笼养方式占地面积小,饲养密度大,非常适合较大密度的集中饲养。但生态散养AA肉鸡耗料少,能节省一定的饲料费用,再加上生态散养AA肉鸡的肉质、口感和营养等方面都比笼养AA肉鸡更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作者建议大规模养殖户采用笼养方式,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增重较多,总体经济效益较好,而小规模饲养AA肉鸡的养殖户建议生态散养,提高单只质量,增加单产来提高总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和日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脏器指数和福利状态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3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Ross 308商品肉仔鸡公雏1872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设高、低两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6只/m2和10只/m2。日粮分阶段配制,设600、300、150μg/kg 3个生物素添加水平,分别为NRC推荐标准的4倍、2倍和1倍。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降低了肉鸡采食量、日增重(P0.05)和胸肌率(P=0.01),提高了料重比,垫料潮湿度(P0.05)以及步态、脚垫、跗关节和腹部羽毛损伤评分(P0.01)。高生物素日粮降低肉鸡腹脂率以及步态、脚垫、跗关节和腹部羽毛损伤评分(P0.05),改善了肉鸡在高饲养密度条件下的福利状态(P0.01)。由此可见,日粮添加2~4倍NRC(1994)推荐水平的生物素可以缓解高饲养密度对肉鸡福利状态的不利影响,但对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LED光源对肉鸡行为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将18日龄54只健康817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别饲养在规格相同的笼内。3组(即Ⅰ、Ⅱ、Ⅲ组)光照分别采用荧光灯、白炽灯和LED灯,各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观测鸡的行为和生长性能变化。结果显示:肉鸡采食、饮水和站立行为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趴卧行为在25、30日龄时Ⅰ组与Ⅱ、Ⅲ组相比呈增加趋势,但在35、40日龄以及整个试验期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肉鸡的梳羽、舒展等舒适行为及啄物行为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肉鸡生长性能在20~50日龄,其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LED光源对肉鸡的行为和生长性能均无影响,建议生产中采用LED替代荧光灯与白炽灯。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氨气浓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日常行为的影响。试验在4个人工气候环境控制舱中进行,氨气浓度分别控制在(0±5)mg/kg、(25±5)mg/kg、(50±5)mg/kg和(80±5)mg/kg。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579.2±6.2)g]和健康的爱拔益加(Arbor Acres)雄性肉鸡480只,随机分在4个组中,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笼养,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为4周。在试验第21、22和23天,用录像设备记录试验鸡的日常行为;试验结束当天,所有试验鸡空腹称重,计算试验期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试验结果显示:1)在0~50 mg/kg氨气浓度范围内,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氨气浓度达到80 mg/kg时,试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0~80 mg/kg氨气浓度范围内,肉鸡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3)当氨气浓度达到50 mg/kg时,肉鸡趴卧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5);当氨气浓度达到80 mg/kg时,肉鸡趴卧持续时间极显著减少(P<0.01),而站立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及走动的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鸡舍内氨气的大量聚集会抑制肉鸡的生长,并对肉鸡日常行为的正常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肉鸡的健康与福利。  相似文献   

19.
从第四周到第六周,试验选择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0组,每组5只鸡。试验鸡只被饲养在14%、17%和19%共3个不同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条件下,研究观察鸡只啄羽、采食、寻食、趴卧、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等行为。研究发现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啄羽、采食、寻食和趴卧行为的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的上升,育雏期蛋鸡的趴卧行为逐渐增多,啄羽、采食、寻食、站立和走动等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饲养模式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和效益的影响。试验共设3种饲养模式,分别3层笼养、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结果表明,笼养模式的肉鸡出栏时间显著早于平养模式的肉鸡(P0.05);与平养肉鸡相比,笼养肉鸡平均出栏重、料肉比和药费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笼养肉鸡的平均料肉比也显著低于网养肉鸡(P0.05);与网养和地面平养肉鸡相比,笼养肉鸡只利润和欧洲效益指数略有提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