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夏豆30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190003。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53.4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9.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09.6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6.8%。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1%,粗脂肪含量17.5%,属超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1 555.8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0.4%,增产显著,适宜套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南夏豆46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2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23003。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特殊类型套作大豆自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451.7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0%;2021年参加套作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62.05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4.5%。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5.4%,粗脂肪含量16.7%,属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种皮黑色,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套作审定的黑皮大豆新品种。2021年参加四川省净作大豆品种展示比较试验,平均产量2 227.5 kg·hm-2,较对照南夏豆25增产9.2%,增产显著,适宜净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套作和净作种植。  相似文献   

3.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公交0503-2为母本、延-0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2.8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8%。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6.9%。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03。  相似文献   

4.
黑科71采用常规杂交育种选育而来成的为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大豆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8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080℃左右。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 cm左右,有分枝,紫花,尖叶,灰色茸毛,荚镰刀形,成熟时褐色荚。籽粒圆黄,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 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38.34%,粗脂肪含量21.22%。中抗灰斑病。2017—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86.2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12.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15.4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11.5%。适合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亦是黑龙江南部、内蒙、辽宁、吉林等地迟播救灾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5.
国审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石8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88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黄淮海夏大豆高油型品种。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76.15 kg·hm-2,比对照品种邯豆5号增产4.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7.05 kg·hm-2,比对照邯豆5号增产4.80%。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东盛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008年以绥农14为母本,辽2006-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早熟、高油、高产、抗逆性强。2015—201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41.9 kg/hm~2,较对照绥农28增产12.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2 461.6 kg/hm~2,比对照绥农28增产4.1%。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中早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适宜寒地种植和传统豆制品加工需要的品种,通过优选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绥农14×黑河38)和创建选择群体,采用连续定向选择与培育、生态选择和先进的鉴定与分析检测方法,育成了早熟高产优质食用大豆新品种合农95,2016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1.39%,脂肪含量18.76%,抗疫霉病,中抗灰斑病,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和3号株系。国家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81.3 kg·hm~(-2),较对照增产8.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85.7 kg·hm~(-2),较对照增产10.0%。春播种植生育日数113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150℃左右。该品种亲本系谱来源广泛,血缘关系清晰,遗传基础好,良种良法技术配套,已累计推广49.37万hm~2,增产1.3亿kg,创社会效益4.8亿元。该品种的选育与研究结果对寒地大豆育种与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宁23是以鲁豆12为母本,滑豆尖叶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2021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56。该品种2018—2020年参加黄淮夏大豆南片品种试验,2018—2020年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3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2.1%,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97.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3.9%;粗蛋白质含量44.55%,粗脂肪含量21.19%;生育日数平均为95.5 d,比对照品种早熟1.0 d;籽粒圆形,大小均匀,顶土能力强,出苗速度快,适宜机械精量播种;株型紧凑,抗倒耐密,不炸荚,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和麦茬直播夏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山宁23的创制与育种体会,对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选1号于1996年在合丰25大豆田里发现的自然变异株,后经过逐年不断株选,提纯复壮,去杂去劣,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81.1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1.8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42.3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4.6%。主要特点是丰产、稳产、蛋白和油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给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铁97124-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48.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6.1%。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01.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3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病等优良特性,特别适合在吉林省南中部、辽宁省东部和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承德地区以及甘肃省张掖地区进行春季播种。该品种是通过传统育种技术与肥力优化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模式选育而成的,这种选育模式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如果优化有机和无机的配施比例,吉育513将更能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