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探索栽培料总硒浓度对秀珍菇产量及子实体硒含量、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料总硒浓度直接影响秀珍菇子实体硒含量,随总硒浓度增加,子实体硒含量升高;总硒浓度为0.07~1.47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在《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17)规定范围内,硒未超标,产品安全;总硒浓度为0.22 mg·kg-1时,供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较高;总硒浓度增加可以提高秀珍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栽培料总硒浓度增加时,子实体的砷、镉、铅含量不会相应增加,富集的硒与砷、镉、铅也不会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种栽培基质配方三潮次毛木耳子实体重金属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当前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栽培的3种主要配方,分析了固体栽培基质条件下重金属含量在子实体不同潮次中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种配方获得的3潮次产品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的限量。栽培基质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砷铅镉汞,而子实体中重金属含量在3潮产品中均表现为铅砷镉汞,与栽培基质中重金属含量不完全一致。毛木耳子实体中铅、镉、汞含量高于栽培基质,而砷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栽培基质。毛木耳子实体对不同的重金属有不同的富集能力,对镉、汞、铅的富集系数最高,对砷的富集系数最低,表现出对不同重金属的选择性富集。3潮次之间的毛木耳重金属含量未表现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元素在香菇栽培基质和子实体中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铅、镉、砷、汞4种重金属元素在香菇栽培基质和子实体中的迁移特性,从而为香菇生产实践中有效控制重金属的含量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香菇培养料和产地环境中的土壤、水均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元素.在香菇各个栽培阶段,栽培基质中4种重金属的迁移率,尤其从菌棒迁移到子实体中的迁移率存在较大差异,镉和汞更多地迁移到了香菇子实体中,铅和砷则更多地残留在栽培基质中.此外,随着基质中重金属添加量的提高,香菇子实体和废菌棒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呈不断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重金属添加量与废菌棒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香菇栽培基质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通过菌丝体的吸收、富集并进一步迁移到香菇子实体中,栽培者可以从源头上通过控制培养料中的重金属限量或阻断迁移途径来控制香菇子实体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7,(6)
试验以河南省栽培规模较大的平菇作为研究对象,在培养料中人为添加一定量的铅、镉、汞、砷四种有害重金属,研究这4种重金属在平菇栽培过程中的富集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培养料中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平菇子实体中重金属含量,并随着培养料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未人为添加重金属的情况下生产的平菇子实体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平菇对铅、镉、汞、砷4种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各有差异,其中砷在平菇栽培过程中的富集和迁移能力最强,当栽培料中砷添加量为0.10 mg/kg时,平菇对砷的富集系数最高,达到63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产区中原辅材料中铅(Hg)、镉(Cd)、砷(As)、汞(Pb)4种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使用添加不同浓度重金属栽培材料的栽培试验,分析栽培原辅料中重金属含量对子实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毛头鬼伞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除水之外的13个测试原辅材料样品中均含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随着栽培材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子实体对覆土和对栽培基质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强弱分别为Hg>Cd>As>Pb和Hg>Cd>Pb>As,其中对覆土和栽培基质中重金属汞分别表现较弱和一定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安徽阜南县生产巴西菇(Agaricus blazei)的食用安全性,对其菌盖和菌柄样品中汞、砷、镉、铬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发现菌盖重金属含量分别为汞0.019 mg·kg~(-1)、砷0.414 mg·kg~(-1)、镉0.022 mg·kg~(-1)、铬1.246mg·kg~(-1);菌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汞0.043 mg·kg~(-1)、砷0.402 mg·kg~(-1)、镉0.226 mg·kg~(-1)、铬1.501 mg·kg~(-1)。与国家标准比对结果表明:菌盖和菌柄内汞、砷、镉含量没有超标,而菌柄中铬的单因素污染指数为1.001。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巴西菇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认样品菌盖、菌柄中汞、砷、镉的污染等级属非污染,菌柄中铬污染为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7.
以平菇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液体培养及袋料栽培等不同培养方式,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硒对平菇生长的影响,以及在液体、袋料培养中平菇对硒的富集能力,探讨3种培养方式的最佳添加硒浓度,以期为平菇栽培的各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平板培养试验中,硒浓度低于10μg·mL-1时长势较好,菌丝浓密、整齐,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缓慢,在1μg·mL-1时生长速度最快;液体培养试验中,随着硒浓度的升高,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平菇菌丝硒含量增加,添加硒浓度为20~30μg·mL-1时,菌丝体生长量和富硒量最佳。袋料栽培试验中,硒元素添加量对袋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生物学效率随着添加硒元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平菇硒含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最佳添加硒浓度为100 mg·kg-1,平菇硒含量达到最大,菌丝生长最快,生物学效率最高,且各茬平菇硒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在培养料中施加外源硒肥对毛木耳子实体的富硒能力、产量、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经济性状的影响,通过添加硒肥使培养料中硒的含量分别为0、30、60、90和120μg·g-1,进行毛木耳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使用30、60和90μg·g-1含硒培养料时,毛木耳产量较对照组分别增产2.25%、5.68%和8.72%;毛木耳硒含量分别为2.29、4.40和8.33 mg·kg-1。使用120μg·g-1含硒培养料时产量减少3.16%;毛木耳硒含量为8.86 mg·kg-1。表明添加适宜的硒肥可以促进毛木耳菌丝生长,缩短菌丝满袋时间,并增加产量;而添加过量硒肥则会抑制其菌丝生长,延长菌丝满袋时间,并减少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国家富硒食用菌标准,推荐毛木耳栽培中添加硒肥的培养料中最佳硒含量为60μg·g-1。  相似文献   

9.
以白萝卜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外源硒(0.5 mg·kg-1和1.0 mg·kg-1)对不同浓度镉(5 mg·kg-1和30 mg·kg-1)胁迫下白萝卜光合色素含量及硒和镉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外源硒缓解镉对植物毒害作用的最佳浓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镉处理,随镉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白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硒含量明显降低,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单硒处理,随硒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增加,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逐渐降低,硒含量逐渐增加,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下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加0.5 mg·kg-1外源硒与单镉处理相比镉含量和镉转运系数均增加;外源硒与5 mg·kg...  相似文献   

10.
以白萝卜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外源硒(0.5 mg·kg-1和1.0 mg·kg-1)对不同浓度镉(5 mg·kg-1和30 mg·kg-1)胁迫下白萝卜光合色素含量及硒和镉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外源硒缓解镉对植物毒害作用的最佳浓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镉处理,随镉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白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硒含量明显降低,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单硒处理,随硒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增加,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逐渐降低,硒含量逐渐增加,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下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加0.5 mg·kg-1外源硒与单镉处理相比镉含量和镉转运系数均增加;外源硒与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