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南丰蜜橘’果园土壤为对象,分析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清耕条件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草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 > 5 mm粒级团聚体居多(占比28.52% ~ 35.14%),而清耕对照处理以 < 0.25 mm粒级团聚体居多(35.51% ~ 36.86%);水稳性团聚体各处理均以 < 0.25 mm粒级团聚体为多(55.71% ~ 80.47%);大团聚体比重R0.25总体为黑麦草 > 白三叶草 > 对照。在0 ~ 10 和10 ~ 20 cm土层中,白三叶草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6.03%、106.8%和57.69%、31.25%,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别降低了13.29%和12.41%;黑麦草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提高了140.41%、125.17%和82.69%、64.58%,PAD分别降低了12.85%和16.61%,表明生草处理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且禾本科类牧草黑麦草处理明显优于豆科类牧草白三叶草处理。生草处理较大幅度提高了0 ~ 10 cm表层土层水稳性团聚体中总有机碳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且白三叶草处理明显优于黑麦草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团聚体MWD和GMD与1 ~ 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AD与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现出负相关。生草处理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鲜食品质,且白三叶草处理明显优于黑麦草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治理措施下的盐碱土0~20、20~30 cm和30~50 cm土样分析其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含量的变化.试验处理分为2个梯度中度M和重度L,空白处理(MCK、LCK)、铺细沙处理(MS、LS)、有机质处理(MY、LY)、腐殖酸处理(MF、LF)和脱硫石膏处理(MT、LT),研究人为治理措施对盐碱土团聚体组分和碳氮的影响,以期揭示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固持机制,为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中度盐碱对照和4种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0.25 mm和0.25~2.00 mm粒经为主,重度盐碱以>5.00 mm为主;与中度盐碱对照相比,4种治理模式下不同土层<0.25 mm粒经明显增加;与重度盐碱对照相比,0~20 cm土层<0.25 mm粒经明显增加增加,>5.00 mm粒经明显减少,其它土层粒经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不同梯度(中度、重度)4种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不同程度地增加,MF>MY>MS>MT,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具有表矩形特征;与对照相比,不同梯度4种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全氮不同程度地增加,中度盐碱0~20 cm土层MS>MF>MY>MT,其它MF>MS>MY> MT,重度盐碱0~20 cm土层MF>MS>MY>MT,20~30 cm土层MF>MY>MS>MT,30~50 cm土层无显著差异MF比其它处理要低,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相对于对照盐碱化裸地,不同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特性,优化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其中以添加腐殖酸为最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炭基肥连续两年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为试材,基于等养分供给,设置化肥(T1)、炭基肥(T2)、炭基肥化肥配施(T3)、缓释肥(T4)、有机肥化肥配施(T5)5个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结构性状改良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相比化肥,炭基肥化肥配施可显著增加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WSA>0.25 mm)75.7%和64.4%;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18.6%、过氧化氢酶活性5.3%、脲酶活性59.4%,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具有和有机肥化肥配施相同的效果。综上所述,炭基肥化肥配合施用具有显著改善灰钙土物理、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连续8 a施用氮磷钾肥的黄土高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园的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对苹果产量与土壤养分累积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苹果产量,增产率为12.8%~128.3%,增产率随施肥年限增加有增加趋势。NPK处理增加了果园土壤的有效氮、磷、钾含量,其累积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差异较大。与对照(CK)相比较,NPK处理使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的速效氮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24.9 mg·L-1、36.9 mg·L-1和49.7 mg·L-1,速效磷增加了20.1 mg·L-1,12.6 mg·L-1和4.3 mg·L-1,速效钾增加了50.9 mg·L-1、61.8 mg·L-1和31.2 mg·L-1。这表明长期施肥下,果园土壤中速效氮的累积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速效磷的累积量随土层深度减少,速效钾累积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20~40cm土层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与当年的苹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上一年度苹果产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梨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方面,探究红宝石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应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施用氮磷钾肥为对照,设置5%与10%的苹果酸(LM与HM)、柠檬酸(LC与HC)、草酸(LO与HO)与氮磷钾肥配施为处理,测定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处理降低了梨园土壤EC值,柠檬酸与草酸显著降低了梨园土壤pH,而柠檬酸与LO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LC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而LO则显著升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效P含量,而LM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速效K含量。另外,低分子有机酸显著改变了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碳源利用特征,其中HM显著升高0~2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而LO则显著降低了羧酸类与氨基酸类的利用强度。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氮磷钾含量、产量等呈负显著相关,而>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单果质量、果实色泽、果实钾含量以及叶片氮含...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土施(100%);分次土施(100%)(与水肥减施处理次数保持一致);水肥(100%);水肥(90%);水肥(80%);水肥(70%);水肥(60%)。观测0~20、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降低了土壤p H值和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同时水肥减施处理还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镁、有效锌含量。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芒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镁含量都处于低水平以下,属于匮乏状态,而土壤速效磷、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则处于高水平以上。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发现,芒果园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虽然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但也降低了果园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利于果园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在后期减量施肥中应提高氮钾肥的施用量,降低磷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2008—2011年进行了梨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后第3~4年梨果实单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种植白三叶草土壤碱解氮含量比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高;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土壤速效钾含量比种植白三叶草高。这2个草种可有效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调节梨园近地层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秸秆覆盖对梨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材料,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梨园0~10cm、1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养分影响。结果显示,与未覆盖梨园相比,秸秆覆盖处理可有效提高梨园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以1000kg/667m2覆盖量效果最好,其次为500kg/667m2、1500kg/667m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秸秆覆盖影响效果减小。研究为秸秆资源在梨园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枝条堆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密植梨园梨果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效应。【方法】采用枝条堆肥(BCT)、枝条堆肥+生物有机肥(MT)、羊粪(ST)和化肥(CT)4种施肥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枝条堆肥+生物有机肥MT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株产量,较化肥处理增产19.78%;有机肥连续施用后可改善果实的品质,与化肥处理相比,ST和MT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MT处理还增加了果实可溶性糖含量,ST和BCT处理后增强了果实硬度,提高了有机酸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显著的影响,ST处理土壤pH有所提高,MT连续处理后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pH明显低于CT;羊粪和枝条堆肥+生物有机肥均有效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并且MT处理促进了土壤铁元素有效性的提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综合得分排序为MTSTBCTCT,MT处理综合得分为0.675 8,排名第1位。【结论】施用有机肥处理对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的提升作用均优于纯化肥处理,尤其在MT处理下表现出了最佳的施肥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肥耦合对梨园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年生黄冠梨为试材,研究了水肥耦合条件下梨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全量肥处理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了成熟期0~20、20~5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全钾含量明显降低,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加速了全钾向速效钾的转化.水肥耦合半量肥处理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了花期0~ 20、20 ~ 5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也提高了成熟期0~20、20~5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和花期的全磷含量.水肥耦合半量肥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生草栽培、清耕及种养(鸡或鹅)结合等土壤管理模式下梨园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放线菌,放线菌数量又明显多于真菌;生草梨园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多于养鸡的梨园,土壤细菌两者无差异;与梨园清耕相比,养鹅可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地布覆盖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杂草生长状况的影响,2016年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苹果示范基地,以6a生‘烟富3号’苹果树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理化特征及杂草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布覆盖处理0~20cm、20~40cm、4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41g/cm^3、1.45g/cm^3、1.49g/cm^3,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0%、4.6%、2.6%;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9.29%、28.51%、26.6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9%、11.7%、4.6%;地布覆盖在0~20cm、20~40cm、在4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00g/kg、3.74g/kg、2.43g/kg,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5.0%、19.5%、15.2%;2种土壤管理处理各土壤养分含量在0~40cm土层差异显著,在40~60cm土层差异不显著;地布覆盖处理区杂草抑制率达到100%,节省了除草用工。  相似文献   

13.
种植苜蓿及苜蓿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核桃园生草、覆盖效果,研究了核桃园行间种植苜蓿及苜蓿刈割后覆盖行内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处理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氮、20~4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连续2年试验处理后,0~20cm土壤有机质,3个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0~20cm、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经过连续2年苜蓿覆盖后,苜蓿覆盖区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22~4.08个百分比点,苜蓿覆盖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67g/kg,提高了77.8%,土壤全磷含量为0.53g/kg,提高了55.9%;苜蓿种植区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7.17mg/kg,提高了22.4%。表明核桃园种植苜蓿和用苜蓿覆盖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河故道地区梨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生草对梨园栽培生态效应的影响,在梨园种植了不同的牧草,测定0~100cm不同土层的含水量、有机质质量分数、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及土壤的pH值,同时,对果园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温、湿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生草降低了梨园土壤含水量,果树与草主要在0~60cm土层存在水分竞争;增加了0~20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及N质量分数,种植白三叶可增加土壤K的质量分数,种植紫花苜蓿可增加土壤P的质量分数,pH值总体是降低的;20~80cm土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等指标均降低。生草可增加龟纹瓢虫、草蛉等天敌的数量,使环境温度下降2~3℃,湿度增加10%~15%,减轻了梨树病虫害的发生。梨园生草初期,应加强灌溉,并注意合理施肥。不同牧草应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摘     
施肥对设施菜地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不同施肥条件下0~20 cm、20~40 cm土层中土壤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影响,且对70、156、190 bp片段所代表设施菜地土壤优势种群影响最显著.施肥对0~2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丰度有明显影响,其最大值出现在全有机肥(M)处理、为每克干土2.16×107个拷贝数,分别是对照(CK)和全化肥(NPK)处理的2.04和2.02倍。设施菜地土壤0~20 cm与20~4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优势种群及其基因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设施菜地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与大田差异明显。土壤pH值、有机质及硝酸盐含量均影响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除存在与厌氧反硝化细菌亲缘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外,还存在与好氧反硝化菌亲缘关系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如根瘤菌属、苍白杆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16.
以辣椒品种"美园"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条件下不同处理(常规施肥、减氮15%、减氮30%、减氮45%、不施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波动较大,40~1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波动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减量施肥较常规施肥在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硝态氮含量波动小。随着采样日期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最终达到最小值,但是土壤硝态氮含量与采样日期不呈线性关系,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波动较大,40~1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冀中生草4 a和生草8 a梨园,在0~80 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研究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梨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与清耕相比较,生草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细菌数量,且随着生草年限增加,效果显著,生草8 a可以显著提高0~30 cm土层细菌、0~50 cm土层真菌和0~20 cm土层放线菌数量;生草8 a 0~10 cm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生草可以显著提高0~10 cm土层胡敏酸含量,且随着生草年限增加,胡敏酸含量升高,生草8 a 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显著高于清耕,土壤稳定性好。【结论】长期生草可以有效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增加土壤腐殖酸含量,使土壤腐殖质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梨园土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覆膜、覆草、生草措施对旱地桃树根系生长发育、树体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细根数量,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效率,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与对照相比,生草、覆草处理桃树根系由0~60cm土层伸展到0~80 cm土层,而覆膜处理桃树根系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生草处理根系数量、细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91.35%和194.42%。生草处理桃树生长结果最好,百叶重是对照的119.58%,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和107.34%,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80 kg,达到2 258 kg。生草处理与对照相似,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覆膜、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覆膜处理在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值逐渐减小;生草、覆草处理与对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覆草处理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生草处理、对照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桃树根系分布、生长结果情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初步认为生草是目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核桃栽植过程中的有效整地方法,在河北省太行山南段东麓的沙河市綦村镇黑垴,研究了整地过程中不同表土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土回填的园地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表土作埂的含水量,其中表土回填的4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表土回填的园地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表土回填的园地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全钾含量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土回填的园地有效锰含量40~60 cm土层的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0~40 cm土层2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土回填的园地的有效锌含量40~60 cm土层的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0~40 cm土层2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2个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生草和覆盖对冀南地区梨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在邯郸市成安县黄冠梨园进行生草和覆盖处理,以12~13年树龄的黄冠梨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对其土壤微生物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内,秸秆覆盖和梨园生草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但对20~40cm土层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在0~40cm土层内,梨园生草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而秸秆覆盖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