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半高丛越橘品种‘北陆’为试材,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了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ABA对花期和幼果期各项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得到提高越橘抗寒性的最适ABA浓度。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对越橘花蕾、花朵以及幼果喷施外源ABA,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脯氨酸含量增加,并且随着喷施ABA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源ABA也能够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随着喷施ABA浓度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用隶属函数法对在低温胁迫下各抗寒性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得出喷施浓度为20 mg·L-1的外源ABA可有效缓解越橘花期和幼果期冻害,提高越橘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以豇豆幼苗为试验材料,在10℃低温处理的同时用0、10、30、40 mg·L~(-1)脱落酸(ABA)喷施豇豆幼苗叶片,探讨外源ABA对蔬菜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以期为合理利用ABA提高蔬菜抗冷特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ABA预处理能不同程度提高豇豆幼苗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且10 mg·L~(-1) ABA预处理后豇豆幼苗生物量、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5.22%、20.47%,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增加64.46%、32.59%,且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因此,喷施外源ABA能有效提高豇豆幼苗抗寒性,缓解低温的胁迫,且10 mg·L~(-1)外源ABA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低温敏感型的菜豆品种“热那亚”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在菜豆幼苗长出2叶1心时,设置CK(常温对照)、LT(低温处理)、25SA(低温下喷施25 mg·L-1SA)、50SA(低温下喷施50mg·L-1SA)、75SA(低温下喷施75mg·L-1SA)、100SA(低温下喷施100mg·-1LSA)6个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菜豆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以期为研究菜豆抵御寒冷胁迫的能力和培养耐寒性强的菜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温下喷施50mg·L-1SA对提高菜豆幼苗的抗寒性效果最佳,提高了菜豆幼苗在低温下的生长指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以及内源水杨酸含量,降低了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产生速率。  相似文献   

4.
以绣球品种‘无尽夏’盆栽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和叶面喷施(ALA)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25、50、75、100mg·L-1)的ALA溶液对干旱胁迫下绣球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外源ALA增强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旱能力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绣球对干旱胁迫环境的生理适应性提供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绣球叶片表型失绿、渗透调节物质大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生长受到抑制;适宜浓度的ALA溶液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绣球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缓解活性氧伤害,降低干旱胁迫对细胞质膜抗氧化程度,外源ALA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绣球的伤害,增强绣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浓度JA处理对西瓜幼苗低温抗性的影响,以西瓜栽培品种农科大五号为试验材料,以清水25℃为对照(CK),用不同浓度JA(0、20、200、2000μmol·L-1)进行预处理,4℃低温处理48 h后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与0μmol·L-1JA相比,叶面喷施200μmol·L-1JA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西瓜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并能够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0μmol·L-1JA处理相比,20μmol·L-1和2000μmol·L-1JA处理后大多相关生理指标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低温胁迫下,适宜浓度JA(200μmol·L-1)能增强西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6.
以"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黑宝石李""李王"4个李品种为试材,以喷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或脱落酸(ABA)对-2℃低温处理4h后4个品种的李花抗寒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20mmol·L~(-1) SA、0.15mmol·L~(-1)SA、50mg·L~(-1) ABA、20mg·L~(-1) ABA可以分别显著降低"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黑宝石李""李王"的过冷却点温度,提高李花的抗寒性;对"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黑宝石李""李王"4个李品种分别喷施适宜浓度的激素,低温胁迫下4个品种电解质外渗率比对照依次降低了32.19%、15.82%、40.60%、35.52%;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依次降低了5.46%、5.11%、17.98%、9.40%,O_2~·产生速率比对照依次降低了10.24%、32.44%、7.67%、53.09%;H_2O_2含量比对照依次降低了19.99%、53.15%、30.17%、24.04%。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SA、ABA可以减弱低温胁迫下李花的膜质过氧化作用,降低低温对细胞膜的破坏,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李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以"陕林4号"和"07-69×青1"为试材,分别用浓度为0、5、10、15、20mmol/L的CaCl2溶液喷施杨树幼苗,4℃低温胁迫2d后测定杨树幼苗的膜伤害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以探究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Ca2+对杨树幼苗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施10mmol/L CaCl2的作用下,杨树幼苗的各项抗寒相关生理指标最优,可显著降低杨树幼苗的膜伤害率,减少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外源Ca2+可以有效提高杨树幼苗的抗寒能力,缓解低温胁迫对杨树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以月季品种“金凤凰”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生理指标测定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月季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月季苗培育和生产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喷施SA可缓解月季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的下降速度,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过度增加,同时,有利于细胞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含量的提高;尽管低温胁迫会诱导月季苗叶片内产生大量的过氧化氢(H2O2),但外源SA能够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含量来抑制低温下H2O2的积累。综上所述,外施SA能够缓解低温下月季苗叶片的过氧化损伤,增强其对低温胁迫的缓冲作用,提高其耐低温能力,且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显示,以喷施150 mg·L-1 SA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苹果花器官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十年生苹果品种"红富士"为试材,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冻害的方法,研究不同外源钙不同浓度对苹果花器官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不同外源钙各浓度处理MDA含量较对照降低了10.7%~53.6%,且均呈极显著差异;不同外源钙除28 mmol·L-1 CaCO3处理外各浓度处理均提高了SOD活性,除14 mmol·L-1Ca(NO3)2处理外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不同外源钙各浓度处理均提高了POD活性,除14、28 mmol·L-1Ca(NO3)2处理外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不同外源钙各浓度处理CAT活性较对照提高了8.7%~22.7%,且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4个生理指标可作为苹果抗寒性的鉴定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分析表明21 mmol·L-1CaCl2处理后的苹果花器官抗寒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外源氯化钙和脱落酸处理对茄子低温胁迫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和氯化钙(CaCl2)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茄子幼苗外源喷施10mg/L ABA和1 000mg/L CaCl2效果最好,能够使茄子的冷害指数显著下降。喷施外源物质能够明显降低茄子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保护酶和叶绿体膜ATP酶含量,对冷害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α-萘乙酸钠(SNA)通过促进根系生长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复硝酚钠(CSN)也可以增强植物抗逆性.为探究两者复配对亚适宜温光环境下辣椒幼苗的促进作用,以陇椒3号为试材,采用SNA、CSN及两者不同浓度的复配溶液喷施幼苗,研究了辣椒幼苗在亚适宜温光〔(12±2)℃/(8±2)℃,(150±20)μmol·m-2·s...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是影响我国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种植的一大阻碍因素,发生在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前期。以马铃薯品种金 湘为试材,研究不同硒浓度(1、3、5 mg·L-1)和适宜浓度的喷硒次数(1、2、3 次)对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外源喷施1、3、5 mg·L-1 亚硒酸钠处理均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 二醛(MDA)、H2O2 含量,且3 mg·L-1 的喷施效果最佳。低温胁迫下喷施3 mg·L-1 亚硒酸钠溶液1~3 次的幼苗叶绿素含 量高于未喷硒对照,MDA 和H2O2 含量均降低,且喷施2 次时效果最好。综上,适宜的喷硒浓度(3 mg·L-1)和次数(2 次)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温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以大白菜品种"金冠"为试材,采用在根肿病菌胁迫下大白菜根部灌施不同浓度(50~250μmol·L-1)茉莉酸甲酯(MeJA)的处理方法,研究MeJA对幼苗生长状况、防御酶、渗透调节物质及相关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外源MeJA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外源MeJA浓度为100μmol·L-1及以上可显著降低根肿病病情指数且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浓度呈负相关;当MeJA浓度为100μmol·L-1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与渗透调节物质。当MeJA浓度大于150μmol·L-1时,抑制白菜幼苗的生长。外源MeJA提高了白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诱导PR-1、PR-3病程相关蛋白基因上调表达,从而提高大白菜幼苗对根肿病的抗性。综上所述,在根部灌施100μmol·L-1MeJA时,大白菜幼苗对根肿病的综合抗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外源锌对白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术种子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外源锌对白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白术科学施锌和种苗高效繁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外源锌对白术幼苗生长具有低浓度(≤100 mg·L-1)促进,高浓度(200 mg·L-1)抑制的效果。其中100 mg·L-1的锌处理对白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白术幼苗的根长、株高、叶片数和鲜质量,增幅分别达到68.3%、29.1%、21.2%和20.0%;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16.7%、26.2%、19.4%和5.9%。此外,100 mg·L-1锌处理显著提高白术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SS)和丙二醛(MDA)含量。200 mg·L-1锌处理对白术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根长、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综上所述,外源锌对白术幼苗生长具有典型的剂量效应,施用100 mg·L-1的锌肥对白术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果期辣椒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UV-B胁迫下辣椒的生理响应,旨在为辣椒栽培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喷施SNP(3 mmol·L-1)显著提高了UV-B胁迫下辣椒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荧光参数Fv/Fm,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荧光参数Fo、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UV-B胁迫对果期辣椒的伤害。综上所述,外源NO参与了辣椒对UV-B胁迫的应答与防御,提高了辣椒对UV-B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以"胡红""姚黄""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6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条件对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等生理机制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抗性评价,以期探求干旱胁迫下,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并利用这些抗性指标评价品种间的抗性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6种牡丹叶内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期升高后期降低。重度干旱时,"姚黄""胡红"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增幅较小;"胡红""姚黄"叶内MDA、O2含量较低,受到的伤害轻于其余4个品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品种间差异显著,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胡红""金岛""姚黄"APX活性逐渐升高,"雨后风光""洛阳红""银红巧对"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牡丹生理机能恢复,MDA和O2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危害有效缓解。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旱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胡红">"姚黄">"金岛">"雨后风光">"银红巧对">"洛阳红"。  相似文献   

17.
以西瓜品种8424种子和幼苗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亚低温处理(昼/夜18℃/12℃)20 d,研究外源褪黑素(MT)和Ca2+浸种处理对亚低温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西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等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仅为46.5%和40.5%,外源100μmol·L-1褪黑素和5 mmol·L-1Ca2+复合浸种处理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62.3%和58.5%。外源褪黑素和Ca2+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促进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有效缓解亚低温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褪黑素和Ca2+复合浸种西瓜幼苗在出苗第20天时植株鲜质量达到8.21 g·株-1,达到对照处理的85.5%。综上,外源褪黑素和Ca2+能通过提高西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等,缓解亚低温的不良影响,促进西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8.
常春藤质膜透性和内源激素与抗寒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沈漫 《园艺学报》2005,32(1):141-144
 以栽培在露地和温室的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 为材料, 测定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以及在越冬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常春藤抗寒能力和耐受低温极限有所不同。露地栽培的常春藤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其脱落酸水平显著高于温室栽培的常春藤, 赤霉素水平则低于温室栽培的常春藤。越冬过程中常春藤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尤其是激素间的平衡与抗寒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