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可对该地区生态坏境质量格局建设与保护提供参考。以Landsat8 OLI-TIRS陆地成像仪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构建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运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和主成分分析,对比分析研究区2010年7月、2015年7月及2020年7月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做出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虽然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是其生态环境质量格局演变程度较为明显,亟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湿地植被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采用单因子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NDVI的年度变化趋势,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基础上,与植被覆盖FVC数据进行耦合。研究结果显示:(1)东洞庭湖区植被覆盖度在2010-2020年呈上升趋势。(2)2010-2020年,耕地、林地、城市用地面积占主导地位。其中,耕地面积最大,主要是水田和稀疏林地。(3)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较2010-2015年更为明显,主要增加是水体面积,来源是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林地,其次,建设用地占比增加比例较大,主要来源为耕地、河流和林地。  相似文献   

3.
马桂花  尹娟 《现代园艺》2023,(18):156-158+161
对城市生态景观进行评价,能为优化区域景观格局、适时调整生态保护政策、降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斑块数量及面积,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人造地表、水体景观损失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耕地、裸地景观损失度则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景观风险指数较低。(2)2000年,信阳市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为主,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小面积区域;2000-2010年,中高风险区向中部扩张,部分较低风险区转为中高风险区,东部较大面积低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2010-2020年,中高风险区逐渐缩小,部分中风险和较高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区域内较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占比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4.
彭娜  佘济云  郑婧怡  张芯 《现代园艺》2023,(10):163-165
以高分辨率的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选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10-2020年期间沅陵县土地利用地类的变化趋势。使用MSPA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并选取景观连通性指标来区划生态源地之间的重要性,通过重力模型量化斑块之间的作用,筛选出重要的生态廊道,之后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形成生态格局,通过分析形成的生态网络,以此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沅陵县耕地草地和水域有所增加,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相比之下有所减少,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主要转换为耕地,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基本不变,水域变化不显著。(2)随着沅陵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明显,导致景观破碎度增高,生态廊道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连通性较好,东西向连通性较差,彼此连接程度相对较弱,有待加强优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用地空间演变分析是区域生态用地的合理配置、各类用地均衡发展的重要依据。在GIS、ENVI等技术支持下,以长株潭核心区2005、2010和2014年3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像及数据的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有明显差异;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该研究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者提供依据,从而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远君  马会玲  马扬敢 《广西园艺》2009,20(2):34-36,45
以梅州市为例,利用1986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测算出各区县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区域总绿当量,用以衡量生态环境情况。结果表明:(1)1986~2006年,梅州市及各区县生态绿当量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改善;(2)生态绿当量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简单方便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阜平县生态风险,以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景观生态风险模型,对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Z-score标准化划分了4类生态分区,揭示了阜平县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6种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耕地增加最多,草地减少最多。高价值区主要分布于夏庄乡、龙泉关镇西部等林地、草地植被覆盖度高、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阜平县以调节服务为主,且林地提供价值最高。(2)阜平县以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高生态风险区分布于北果园乡、王林口镇等区域,此区域人口数量多、景观类型细碎、零散分布。(3)4类生态分区变化程度较小,表明阜平县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生态风险区(Ⅳ)占比最高,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生态风险区(Ⅲ)占比最低。通过生态分区研究,可为防范和降低区域生态风险与协调人地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近40年中国土地采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和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到黄土高原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量及类型之间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出土地利用转移的系统性和随机性,并利用CA-Markov模型结合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农田生产潜力等数据准确预测出2030年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1980—2000年,发生的最优势的系统转移是从草地转移为耕地,净增加量最多的是建设用地(0.28%),净减少量最多的是未利用地(0.17%);而2000—2015年,发生的最优势的系统转移是从耕地转移为草地,净增加量最多的仍是建设用地(0.78%),净减少量最多的是耕地(0.69%)。2)2030年的土地利用预测格局显示,该地区耕地、林地和草地都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而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此外,还通过分析预测得到的2030年各省份土地利用变化,以期为这一地区未来的土地整理工程提供了更详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梅州市为例,利用1986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测算出各区县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区域总绿当量,用以衡量生态环境情况。结果表明:(1)1986年~2006年,梅州市及各区县生态绿当量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改善;(2)生态绿当量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简单方便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预警国土空间生态薄弱区对区域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和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InVEST模型、MCR模型、电路理论等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为约束,利用PLUS模型模拟该地区203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建设用地扩张对生态空间的胁迫区域作为生态保护预警点。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有46个生态源地,关键生态廊道和潜在生态廊道共136条。其中,生态源地基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的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廊道依托源地呈交错分布,冀中南平原地区无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2030年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向四周呈环状扩张,不断迫近生态空间,威胁到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的健康发展,应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11.
杭嘉湖平原作为浙江北部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欲在城镇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究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状况,定量分析该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状况,现通过对下载自美国地质勘探局的1974、1983、1995、2002、2015年5个时期遥感影像,对41年的影像进行分类,分析杭嘉湖平原地区的土地覆被的变化(LUCC)。结果表明:1974—2015年湿地面积减少113.2km~2,农业用地面积减少941.2km~2,空地面积减少269.4km~2,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 298.9、24.9km~2。相应的生态资产总量变化分别为-11.6、-10.6、-0.18、0.89、0.89亿元,杭嘉湖平原区生态服务资产总额总体减少了20.6亿元。因此生态用地的大量被侵占对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极为不利,主要是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为的开发程度提高导致区域内的生态服务价值不断递减,其中研究区内湿地与农业生态用地大量减少是主要原因,今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对区内生态用地进行科学适当合理的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以1990年、2000年和2007年3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建立武川县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获取各景观类型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研究了武川县近17年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土地覆被景观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相对较大,耕地的异质性最高,居民及建设用地异质性较小,水域最小。林地的面积逐年增加,破碎化程度逐年减少,连通性逐年增强,说明在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作用下,武川县的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区域内未利用地主要是沙地、盐碱地呈大面积连续分布,说明区域内土地荒漠化的形势仍非常严峻,必须继续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承载力是决定区域生态环境政策的基础信息之一,亦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完善空间治理的重要依据。以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较突出的省会城市兰州为例,选取地表覆盖类型、坡向、坡度、植被覆盖等7个敏感性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GIS对兰州市域内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可视化;同时,对区域内2020年的食物生产价值、水资源供给价值、气候调节价值等4大项11小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子进行可视化分析;综合上述生态敏感性和服务功能价值2个影响因素,确定兰州市域生态承载力情况及其空间分布。研究表明:(1)兰州市域整体生态承载力中等偏低,生态承载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44.98%;(2)生态承载力高的区域面积占比较小,大致位于山地平原地区,承载力较低的区域面积占比较大,大致分布在河流水网周围;(3)各等级承载力区域空间分布较为均匀,且与同等级敏感性区域空间分布一致性较高,可推断兰州市生态承载力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最后,在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从斑块尺度和区县单元2个层面因地制宜提出兰州市国土空间开发策略,以期为类似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地区的空间规划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雨 《现代园艺》2023,(2):163-165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统计监测体系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提出的明确要求。以生态环境内涵为基础,科学构建生态环境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结合功效系数法、熵值法,评价重庆市2010-2020年生态环境统计监测水平。结果表明:对重庆市生态环境统计监测综合指数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绿色低碳维度>环境治理维度>环境质量维度>生态保护维度;2020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统计监测综合指数完成度达到92.24%,预计到2022年底能够达到目标值;2010-2020年绿色低碳维度指数增速最快,年均增速4.24%,其次是环境治理维度,年均增速3.39%,最后是环境治理维度,年均增速2.37%。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和解析雄安新区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及其生态发展趋势,利用2013-2022年间4期典型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和目视解译法获得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综合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分析等方法,对近10年雄安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生态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2年期间,建设用地、开阔水体、林地持续增长,其中林地在2017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占雄安新区总面积比例由10.75%增长到31.79%,耕地由于转出较多面积缩减迅速,主要转出为林地、开阔水体和建设用地,白洋淀湿地面积增加。(2)开阔水体、水生植被、耕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增大,林地的空间连通性持续向好。雄安新区景观形状指数增加,其中,2022年景观丰富度最大,景观中优势斑块类型连通性增强,大比例斑块增加。(3)10年间,研究区碳储量增加60.59×106 MgC,优良类生境区域面积和差等生境质量面积呈上升趋势,中等生境质量面积减小33.66%。需重点关注耕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区的交汇处、交通道路与生态源地交汇处等的生态节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0、2020共3期绥棱县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测算2000—2020年绥棱县碳储量变化,并通过FLUS模型与Fragstats模型模拟出3种场景下绥棱县景观格局及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期间,绥棱县景观破碎度增加,蔓延度下降;碳储量呈现上升趋势,共增加1.076×105 t。2010—2020年期间,景观破碎度加剧,景观异质性增加;碳储量下降趋势明显,共减少0.609×105 t。2)3种场景下景观异质性均有增加,生态保护场景相较其他2种场景有所缓解,自然发展场景与农田保护场景下碳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18.051×106、18.059×106 t,其中生态保护场景下碳存储量有所增加,为18.116×106 t,相较自然发展场景高出6.08×104 t。因此,通过分析绥棱县不同场景下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而计算碳储量变化,为绥棱县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其中生态保护场景更有利于城镇发展,故应遵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冰酒葡萄生态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北方376个气象站1981—2010年30年气候资料,采用无霜期、≥10℃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土壤类型、坡向和收获前降水量作为生态区划指标,运用GIS技术分冰酒葡萄可种植区、气候和生态区划3个层次初步开展了冰酒葡萄的生态区划。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冰酒葡萄适宜区面积很小,主要零星分布在吉林、辽宁、山西和新疆。  相似文献   

18.
以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理论基础,选取影响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借助ArcGIS平台评价2000年、2010年、2020年的阜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并利用危险性指数来表征敏感性大小,从而探究阜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演变规律,对生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如下:降雨侵蚀力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的主导因素;2000年至2020年研究区域的敏感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危险性指数依次为4.37、3.64、4.28;阜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变化最强烈的地方为史家寨乡,其次是夏庄乡、砂窝乡,危险性指数依次为5.42、4.87、4.52,平阳镇危险性指数最小为1.48。  相似文献   

19.
以2000—2019年喀什地区NDVI时序数据集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法、斜率回归趋势线法、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喀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结果表明:1)喀什地区2000—2019年的NDVI均值在时序上呈微小的上升趋势,均值为0.177,20年的增长率为0.66%,变异系数为8.90%,并在2003年发生突变。2)近20年的NDVI在空间上呈区域性和时段性上升与退化并存特征,显著的聚集分布,并且植被覆盖整体空间上呈增加趋势。3)相关性分析表明,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差异的特征,NDVI高值集中分布于地形平坦和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均值大小呈耕地>城乡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的特征。水系、交通线和居民点附近NDVI均值较高,各城市化因素与NDVI均值呈显著正相关。4)近20年喀什地区NDVI在时空上呈微弱的增长趋势,且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共同引起喀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及时有效地监测建瓯市森林扰动情况,以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扰动指数算法,对2019、2020、2021年建瓯市森林扰动区域进行识别并开展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建瓯市各时期森林扰动程度不尽相同,2020年森林扰动程度最高;(2)在建瓯市森林变化状况方面,2个时段森林扰动等级不变的区域面积占比达到90%以上,而森林进一步受到破坏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南部、东部乡镇;(3)2019-2020年间森林受破坏较大的乡镇,在2020-2021年间均得到改善,可见建瓯市森林砍伐后的自然恢复或复植补种成效较好;(4)建瓯市森林各变化区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且演变的方向差异明显。综上所述,建瓯市森林扰动在规模上年际变化差异明显,总体变化趋势向好;在空间上具有自相关性,各时期演变方向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