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为明确玉露香梨对拉枝处理的营养分配和内源激素生理响应,以玉露香梨为试材,重点分析了70°拉枝处理后叶片内源激素、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变化及成花情况。结果表明: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P、K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了N、Ca、Zn元素含量,Mg、B元素含量无显著变化。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含量,比对照增加54.31%;显著降低了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6.65%、53.71%、29.62%;同时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ZR/ABA、ZR/IAA和ZR/GA3比值,分别是对照的2.42、3.24、2.15倍。综上所述,叶片中低N含量高P、K含量,较高水平ZR含量,较高ZR/ABA、ZR/IAA和ZR/GA3比值均有利于花芽分化,促进玉露香梨成花。  相似文献   

2.
短截、拉枝、刻芽对苹果枝条不同部位芽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修剪反应的生理基础,以‘富士’苹果(Malus × domestica Borkh.)3年生幼树为试材,在萌芽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短截、拉枝、刻芽、环刻)对1年生枝条不同部位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处理对照幼苗下部芽中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高于上部芽,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明显低于上部芽。与对照相比,短截处理降低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IAA和ABA的含量,相反,拉枝处理显著增加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IAA和ABA的含量。另外,短截处理虽然提高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GA3和ZR含量,但未能改变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自身存在的含量分布梯度,而拉枝完全改变了枝条不同部位芽中自身存在的含量分布梯度。刻芽和环刻后芽体组织中GA3、ZR、IAA等生长促进激素含量明显提高,而生长抑制激素ABA含量下降,刻芽打破了芽体中原有激素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喷施GA3和2,4-D对留树保鲜脐橙落果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纽荷尔脐橙(Newhall Navel Orange)为试材,测定喷施GA3和2,4-D的植株留树保鲜果实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与留树保鲜脐橙落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降低果实内源GA、IAA、ZR含量下降的速度,减缓内源ABA及ABA/(GA + IAA + ZR)的升高,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其中以20 mg · L-1 GA3 + 20 mg · L-1 2,4-D混合处理的效果最好,且留树保鲜应以60 d左右为宜。初步分析认为内源GA、IAA、ZR含量的下降,内源ABA及ABA/(GA + IAA + ZR)的升高加速了果实离层的产生,共同促进了留树保鲜脐橙果实的衰老脱落。  相似文献   

4.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D-21 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 为试材,研究了自然低温对茄子子房(果实)发育过程中4 种内源激素,即生长素(IAA)、赤霉素(GA4)、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R 和ABA 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是在开花初期逐渐上升,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急剧下降,且子房(果实)发育前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均明显高于果实发育后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显著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开花6 d 后)茄子不同品系的IAA 水平,但对果实发育前期IAA 含量的影响因基因型不同而异,可明显降低03-2 开花初期IAA 的合成。不同基因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GA4 含量对温度的响应无明显规律。温度对ZR 和ABA 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果实发育初期,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不利于开花时ZR 的合成,但显著提高了D-10 的ABA 含量。茄子果实发育初期较高的IAA 和ABA 水平有利于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而GA4 和ZR 可能与单性结实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气候室内以低温敏感的栽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on)‘Money Maker’和耐低温的野生番茄(S. habrochaites)‘LA1777’为试材,研究了短期(4 d)夜间15 ℃处理和9 ℃、6 ℃及其恢复处理对番茄果实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 ℃处理0.5 d,耐低温的番茄(‘LA1777’)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升高,低温敏感番茄(‘Money Maker’)果实中两种糖含量无显著变化。6 ℃处理‘Money Maker’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显著降低,而‘LA1777’中含量提高。在恢复期,两种番茄的蔗糖含量均恢复到对照水平,6 ℃处理的葡萄糖和果糖未恢复到对照水平,而9 ℃与对照无显著差异。6 ℃处理降低两种番茄果实中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无法恢复至对照水平,‘Money Maker’果实中SS合成方向的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提高,而‘LA1777’变化不显著。说明短期夜间低温条件下耐低温的番茄是通过提高果实中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来适应低温胁迫的,而低温敏感的番茄则是降低果实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来响应低温。  相似文献   

6.
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是广西重要的番茄嫁接栽培用砧木。通过种子前处理及发芽试验探讨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筛选蒜芥茄种子催芽处理的最适组合。结果表明,低温及赤霉素(GA3)能解除种子休眠;低温诱导60 d 为最佳处理;30 ℃ 16 h/20 ℃ 8 h 变温条件下GA3 浓度200 mg·L-1,30 ℃恒温条件下GA3 浓度600 mg·L-1 较有利于蒜芥茄种子发芽;自然发酵方式采收的种子比未发酵直接采收的种子更易于催芽。  相似文献   

7.
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用不同水平的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肥种处理麻疯树茎尖,研究外源物质对麻疯树花芽分化及树体内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麻疯树成花数量有显著影响,6-BA(2 mg/L)+GA3(50 mg/L)+肥种(氮)为最优促花组合,正交实验设计中以6-BA(0.5 mg/L)+GA3(50 mg/L)+肥种(氮)的促花效果较好;GA3是影响麻疯树成花的主要因子。处理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者交错进行。处理株叶片内氮、可溶性糖、淀粉、C/N比、钾的含量和变化趋势均呈增加-降低-再增加的S型模式。磷的含量在早期达到最大,之后便持续下降。叶片内钾在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4.8倍,变幅最大,磷和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枝条生长与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省澜沧县收集到一种当地经常食用的番茄地方资源,编号S-47,发现在正常条件下其种子萌发较慢。为研究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对番茄种子萌发以及根系生长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CTK)3种植物激素对番茄品种(S-47)进行种子萌发和根系变化的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IAA(0~6mg/L)和GA3(100~300mg/L)均能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IAA(8~10mg/L)和GA3(400~500mg/L)抑制种子萌发。与CK比,不同浓度CTK(10~200mg/L)均能促进种子萌发;在主根的长度和须根数量方面,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均表现出高浓度促进、低浓度生长慢的现象。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CTK)影响变化较小。说明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伸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玉刚  金永玲 《北方园艺》2011,(11):173-175
通过对五味子种子进行常规层积处理(CG)和变温层积处理(BW),以及赤霉素(GA3)参与的规层积处理(CG)和变温层积处理(BW),观察和测定五味子种胚发育动态变化情况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五味子种胚长度、种胚率、裂口率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BW处理效果好于CG处理,GA3参与处理中以低温处理后参与效果显著,而种子清洗后直接进行GA3参与处理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2份单性结实能力不同的黄瓜为试材,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单株坐果率测定;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0℃/25℃,25℃/10℃(日温/夜温)2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温度下花后0、2、4、6d子房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以期为亚低温环境下黄瓜生产和耐低温黄瓜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亚低温有利于黄瓜单性结实,且对不同试材的影响程度不同;2)亚低温能够降低花后2、4d黄瓜子房ABA、IAA含量;3)花后0~4 d子房低ABA含量有利于黄瓜单性结实,GA3、IAA、ZT与ABA的比值与黄瓜单性结实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金煌’杧果果实发育前期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胎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胚胎败育在坐果后30 d完成,20 ~ 30 d为胚发育的关键时期,胚败育果实与胚正常果实大小差异主要缘于果肉的差异。在果实发育初期,败育胚的IAA、ABA含量高于正常胚,GA3和ZT含量低于正常胚。胚败育果实的果肉中GA3含量低,而ZT含量高于胚正常果实果肉,IAA和ABA的含量在后期也高。胚中高含量的GA3、ZT和低含量的ABA有利于胚正常发育。胚中ZT的下降和ABA的持续增加以及(GA3 + IAA + ZT)/ABA的比值小于其果肉中的比值,是导致胚胎败育的重要因素;在果实发育中,胚胎的败育和胚胎与果肉中(GA3 + IAA + ZT)/ABA均低是导致胚败育果实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6叶1心期“金棚一号”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喷施1 400 mg/L CaCl2对低温逆境下番茄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开花期、花粉活力、坐果率、单果重及单穗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外源喷施CaCl2在调控番茄开花结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低温对照相比,在低温处理的第6、9天,低温前或低温后喷钙均降低了番茄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低温前喷钙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第1穗花花粉活力(P<0.05),低温前或低温后喷钙处理,使番茄第1穗花开花期提前2d,显著提高了第1穗果坐果率及产量(P<0.05).  相似文献   

13.
GA3对葡萄果实淀粉积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a生全球红葡萄为试材,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在花前、花后2次处理葡萄果穗后,测定其对葡萄果实淀粉积累规律以及淀粉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增加了葡萄果实可溶性糖积累速率,蔗糖合成酶(SS)活性增加,以20mg/L GA3处理最为显著;经GA3处理的果实前期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淀粉酶、α-淀粉酶活性增大,而对β-淀粉酶无明显影响。因此,GA3与淀粉积累调控机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低温胁迫下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梨花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新梨7号、玉露香花器官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喷施25、50、75、100 mg/L ALA溶液,以喷清水作对照,置于-2℃低温环境下处理3 h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100 mg/L ALA处理显著提高了新梨7号花器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了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75 mg/L ALA处理显著降低了玉露香花器官相对电导率,50 mg/L ALA处理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25、50 mg/L ALA处理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CAT活性、MDA含量无显著变化;对8个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花器官形态,确定了缓解新梨7号、玉露香花器官低温伤害的最佳ALA浓度分别为100、50 mg/L。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和顶芽在幼苗下胚轴不定根发生中的作用,采用琼脂培养基扦插的方法,研究了子叶和顶芽的去留对下胚轴基部内源IAA和GA3积累水平及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对下胚轴不定根的发生非常关键。保留双子叶的幼苗下胚轴基部IA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A3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定根正常发生;去除单片子叶,下胚轴基部IAA和GA3积累显著减少,不定根发生相关基因及IAA、GA3响应基因(CsARL1CsGH3.5CsGASA4等)表达水平降低,不定根发生区缩小、数量减少;去除双子叶,下胚轴基部IAA和GA3无法积累,不定根不发生。顶芽去留对下胚轴不定根发生没有显著影响。外源施用IAA可以部分缓解因去除单片子叶对不定根发生的抑制作用,喷施IAA极性运输抑制剂,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受到抑制;与IAA不同,外源施用GA3抑制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喷施GA合成抑制剂促进不定根发生,GA对IAA响应基因具有负调控作用,表明子叶合成的IAA是诱导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去除双子叶时,无论单独或交互施用IAA与GA3,均不能诱导下胚轴形成不定根,表明IAA并非不定根发生的唯一诱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去除子叶后下胚轴基部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其他因素。子叶作为黄瓜幼苗生长素、蛋白质和糖的主要合成和输出源,对黄瓜幼苗下胚轴不定根发生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的3个典型小产区直立龙干形和厂字形2种架形种植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功能叶片中的6种植物内源激素,研究了在果实发育关键期架形对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以期为后期开展不同小产区的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关键期,不同处理叶片中的6种内源激素含量差异明显。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和赤霉素(GA3)共同调节酿酒葡萄果实的成熟和品质,成熟期叶片中的吲哚乙酸和单宁呈显著负相关,高浓度的ABA会抑制IAA的合成积累,且转色期ABA的增加直接影响果实中花色苷的合成。不同小产区的生长势和抗性与果实关键发育期的内源激素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4号”鲜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常温(20±3)℃和低温(0±1)℃下核桃的贮藏效果,测定其胚芽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及其与ABA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鲜核桃在常温下20 d萌发,5d开始发霉,低温下贮藏120 d仍未发芽;低温贮藏的鲜核桃胚芽中ABA的较高含量,却极显著抑制了GA3、IAA、ZR的含量和w(IAA)/w(ABA)、w(ZR)/w(ABA)的比值,对w(GA3)/w(ABA)影响不显著.表明低温主要通过保持鲜核桃中较高的萌发抑制物质,抑制其萌发促进物质来实现对鲜核桃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低温下茄子单性结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55、D-56和D-62,非单性结实品系52(CK1)和60(CK2)及其杂种一代53(52×D-55)、54(D-55×52)、59(D-55×60)和61(D-55×D-62)为试材,研究了茄子单性结实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效应,低温条件下不同授粉方式和花粉活力对茄子单性结实和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性结实基因在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2.8 ℃的条件下能完全表达,其单性结实率为100 %,坐果率为76.9 %~100 %,果实发育正常。供试茄子单性结实品系的单性结实性由显性核基因控制。自然授粉、人工授粉和去柱头处理不影响单性结实品系的坐果率和果实的发育速度。单性结实品系和非单性结实品系在低温下的花粉萌发率均较低,为1.88 %~7.29 %。低温下花粉活力与单性结实的形成无显著关系,单性结实并非由于低温下花粉活力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下耐热性不同番茄多胺水平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番茄4个耐热和2个不耐热品种体内腐胺、精胺和亚精胺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开花期,不耐热品种叶片和花器官中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在昼/夜温度33/25 ℃下显著高于对照(25/20 ℃),38/28 ℃下显著低于对照;耐热品种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8/28 ℃时最高。在25/20 ℃ 、33/25 ℃下,不耐热品种的精胺和亚精胺含量与耐热品种相当或者高于耐热品种,在38/28 ℃高温下耐热品种显著高于不耐热品种。所有参试番茄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中腐胺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8期《短截、拉枝、刻芽对苹果枝条不同部位芽激素含量的影响》(作者艾沙江·买买提等)报道,为进一步了解修剪反应的生理基础,以“富士”(国光X元帅)苹果3年生幼树为试材,在萌芽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短截、拉枝、刻芽、环刻)对1年生枝条不同部位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处理对照幼苗下部芽中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高于上部芽,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明显低于上部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