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对大豆全生育期光合特性进行系统研究,选用两个早期光合速率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测定真叶期(VC),三节期(V3)、五节期(V5)、始花期(R1)、初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盛期(R6)、鼓粒盛期至始熟期中期(R6.5)、始熟期(R7)等9个生长时期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等,测定了20份大豆材料V3和V9两个生育时期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分析不同材料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大豆于V3~R6时期间保持较高光合能力,且R6和R5期Pn值最高,SPAD值最大。R6期之后大豆Pn、Gs、Tr、SPAD迅速下降。20份大豆材料V3和V9期的Pn和Tr无显著相关性;Gs和Ci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和0.523。大豆产量同V3和V9期Pn值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同两个生育时期Pn值与全生育期乘积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1、0.612;同两生育时期Pn值均值与全生育期乘积(Pt)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6。  相似文献   

2.
大豆生殖生长时期,从植株主茎下部3—4节位起随节位升高比叶重、全氮含量逐渐增加。开花结荚期,下部和中上部节位叶片叶绿素a b含量较低,中部较高;中下部叶片叶绿素a/b比值较低。鼓粒期,植株中上部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索含量、叶绿素a/b比值明显高于中下部叶片。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夏玉米郑单95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植株含氮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子粒生长期棒三叶SPAD值与棒三叶、全株总叶片及整株含氮率均有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不同施氮水平子粒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均以穗位叶为中心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SPAD值依次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施氮可调节各部位叶片SPAD值或氮素含量,但并未改变其空间分布模式。不同施氮水平子粒生长期上部和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则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夏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对氮肥的反应均表现在一定范围内(N≤207 kg/hm2),子粒生长期各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施氮量增为276 kg/hm2时,各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再明显增加,相对来说中部叶比上部和下部叶对氮肥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叶位叶SPAD值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品种合作88和大西洋为供试材料,进行不同温光处理下主茎不同叶位叶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值的测定,研究温光条件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的影响,并确定SPAD值在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温光处理中,马铃薯上部4片叶的SPAD值较高,SPAD值随叶位的下降而下降。在中等温光条件(温度20℃和光照12 h)下,不同叶位间SPAD值的变化较小。在同一叶位上,中等温光条件下的SPAD值最高,低温短光照条件(温度15℃和光照8 h)下的SPAD值较中等温光条件和高温长光照条件(温度25℃和光照16 h)下的低。在各个温光处理中,供试品种植株上部4片叶的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在考虑叶片大小的因素后,测定马铃薯叶片SPAD值时,以选择倒3叶和倒4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内单314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超高产春玉米不同层位叶片花粒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低于439.8 kg/hm2时,同一层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当施氮量超出439.8 kg/hm2时,各层位叶片的SPAD、Pn、Fv/Fm降低,且叶位越低降幅越大。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层位叶片SPAD、Pn、Fv/Fm花粒期变化不同,上位叶片自散粉后0~20 d相对稳定或略有上升,21~40 d迅速降低;中位叶片整个花粒期缓慢降低;下位叶片自散粉后0~20 d缓慢降低,21~40 d后迅速降低。当施氮量为439.8 kg/hm2时,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衰老得到延缓,利于其花粒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荔枝花芽分化分为诱导、发端和分化3个阶段。试验以早中熟品种‘妃子笑’和中熟品种‘桂味’为试材,对荔枝花芽分化不同物候阶段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指数(SPAD)、荧光参数和碳氮物质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妃子笑’的成花进程早于‘桂味’品种,但2个品种在整个花芽分化期间的相关生理指标均呈相似变化趋势,Pn和SPAD在诱导期和抽穗期水平较低,“白点”期和花蕾期有所增加,而荧光参数恰好相反;荔枝成花期间,其可溶性总糖含量在“白点”期阶段水平最低,而淀粉和总氮含量呈相反趋势,在“白点”期达到最高值。可见,不同荔枝品种的光合特性与碳氮物质变化受其花芽分化的阶段性影响更大,而“白点”期是荔枝碳氮物质变化较为关键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在3个关键的生殖生长时期4个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对光合速率(Pn)的影响;明确高光效大豆品种的Pn高于低光效大豆品种的诸多影响因素;明确大豆叶片的Pn与几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密切关系.选用4个光合速率不同的大豆品种(两个高光效品种:黑农40、黑农41;一个中光效品种:黑农37;一个低光效品种:黑农26)于大豆的始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期(R6)测定上述4个品种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并且通过Pn.Tr的观察值推算出水分利用率(WUE=Pn/Tr).通过多元相关分析,研究了Cond等光合生理指标对Pn的影响,以及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光合能力的大豆品种叶片的Pn在R3、R5、R6期分别与Cond、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i在3个生育时期大多呈微弱负相关;与WUE在R5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R3、R6期大多呈微弱正相关.但是,高光效品种在Pn与Cond、Ci、Tr及WUE的相关性方面比低光效品种密切.R5期大豆叶片的Pn与收获指数呈正相关,但不同光合水平大豆品种的Pn与单株重、单株粒重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不同穗型、株型品种浚单20、内单314和京单28为材料,在3种种植密度(7.5万、8.25万和9.0万株/hm2)下,比较研究花粒期冠层不同层位叶片光合性能和根层根系活力的垂直变化及其关系,明确高密度条件下超高产春玉米生育后期根冠早衰及其相关机理,探索防衰增产的调控途径。结果表明,花粒期叶片的叶面积指数(LAI)均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大,而不同层位叶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根系活力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浚单20各性状对密度变化的反应较内单314和京单28敏感,浚单20在高密度下子粒产量最高;灌浆期浚单20根系活力最大值出现在30~40 cm的土层,内单314和京单28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的土层,浚单20根系活力下移速度比内单314和京单28快,这与后期植株叶片的SPAD值、LAI、Pn、Tr和Gs的下降有着必然联系。春玉米衰老过程中地上部与地下部密切相关,叶片衰老进程与根系活力空间下移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9.
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以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内单314为材料,通过超高产栽培和普通高产栽培的比较,对超高产玉米的冠层结构和叶片光合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内单314最大LAI(叶面积指数)达6.95,其全生育期内LAI维持在6以上的时间在40d以上;全生育期总LAD(光合势)比普通高产群体高74.85万m2/(d·hm2)。②与普通高产玉米相比,超高产玉米群体内个体空间分布更加合理,叶片功能期延长,株型更加紧凑。超高产群体冠层截获的PAR(光合有效辐射)比普通高产群体高25μmol/(m2·s),且超高产群体中散射PAR占入射PAR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产群体,群体内光分布较为合理,提高了光能利用率。③与普通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叶片的Pn(光合速率)和WUE(水分利用效率)高,而Tr(蒸腾速率)较低,植株穗位及穗位上部叶片的Pn和WUE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穗位下部叶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子粒含水率和子粒灌浆的粒位差异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不同自然脱水类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其花后不同部位子粒含水率变化、粒重、体积、灌浆动态以及灌浆参数,明确子粒含水率变化与灌浆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后期两个时间节点子粒含水率差异较大,先玉335较蠡玉16子粒含水率分别低4.27和5.49个百分点。子粒含水率、体积和粒重均存在粒位效应,两个玉米品种子粒含水率均表现为下部子粒中部子粒上部子粒,子粒体积和粒重粒位效应表现为下部子粒中部子粒上部子粒。灌浆速率粒位效应存在基因型差异,蠡玉16表现为中部子粒下部子粒上部子粒,先玉335表现为下部子粒中部子粒上部子粒。灌浆启动势均表现为上部子粒下部和中部子粒,活跃灌浆期粒位差异较大,且品种间粒位效应趋势相反,先玉335活跃灌浆期上部子粒略大于下部子粒,蠡玉16下部子粒活跃灌浆期长于中部和上部子粒。灌浆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两个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相差4.77 d。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不同裸燕麦品种淀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燕麦淀粉品质的影响,分别选取同时在我国两大燕麦主产区内蒙古和河北省种植的10个裸燕麦品种,测定其抗性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淀粉水解率,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品种的变异性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地区内参试样品间的抗性淀粉、总淀粉、峰值黏度、破损值和回生值的差异均较大;两地区之间,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淀粉水解率以及大部分糊化特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燕麦样品淀粉水解率、糊化温度极显著(P<0.01)高于河北地区种植的燕麦样品,而峰值黏度、破损值、回生值极显著(P<0.01)低于河北地区的样品。  相似文献   

12.
实验对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施肥量的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法施用氮肥比常规施肥法增产3.7%,叶龄诊断施肥方法能够较科学合理的根据水稻叶龄需肥量施肥,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李刚  马骏  王金艳  闫广艳 《杂粮作物》2007,27(3):199-201
试验采用6个玉米品种:哲单39、晋单42、农大108、中单9409、农大86和郑单19作为试材,在抗旱棚内,盆栽方法。试验从经济产量角度对6个玉米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做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不同品种水分经济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郑单19最高,农大108最低。该性状可作为评价玉米水分利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甜菜品种不同密度大区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连续两年不同品种和3种种植密度条件的大区对比试验,认为在海伦甜菜产区较适宜种植的有:阿西罗、中单0701、中单0702、HI0466和巴士森等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棉花黄萎病枯斑型菌系BP2、落叶型菌系V991人工病圃为鉴定场所,以鄂荆1号为感病对照,对8个不同来源的抗(耐)黄萎病棉花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棉花抗源种质对不同黄萎病菌系的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棉花抗源种质对同一黄萎病菌系的抗性也存在差异;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枯斑型黄萎病菌系;苏远6071、苏远6072和苏远6077与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海7124达到同一抗病水平,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含水率大豆秸秆与不同材料间滑动摩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斜面仪测定分析细碎化处理后大豆秸秆的滑动摩擦角,为大豆秸秆纤维制取机供料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揉搓粉碎处理后大豆秸秆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不同含水率对揉搓粉碎处理后大豆秸秆与不同材料间滑动摩擦特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对滑动摩擦角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大豆秸秆与钢板的滑动摩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输送带的滑动摩擦角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棉花不同种质材料的棉铃在不同发育时期重量和长宽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棉铃在重量和长宽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棉铃重量第5天和第10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长宽比存在差异;两者的关系是长宽比越大,其铃重越轻;不同类型品种棉铃的长宽比是海岛棉〉圆锥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形铃陆地棉,而重量恰好相反,为圆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锥形铃陆地棉〉海岛棉;杂交棉相对于其亲本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棉花品种类型不同,棉铃形状的差异都是影响棉铃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国良  梁国生 《杂粮作物》2009,29(3):192-193
为加快杂交玉米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针对建平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土壤条件,进行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稳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禾谷孢囊线虫对不同类型杀线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地区禾谷孢囊线虫对不同类型杀线剂的敏感性,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灭线磷、噻唑膦、涕灭威、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及甲维盐六种药剂对河南清丰、河北保定、安徽颍上、山东泰安和青岛五个地区的禾谷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六种杀线剂对五个地区线虫的毒力表现为:甲维盐>阿维菌素>灭线磷>涕灭威>噻唑膦>丁硫克百威。灭线磷、噻唑膦、涕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都在582.7mg.L-1以上,不同地区线虫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但相对毒力指数均在1.31以下;阿维菌素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为26.0~66.3mg.L-1,甲维盐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为20.1~35.3mg.L-1,不同地区线虫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相对毒力指数最高达2.55。  相似文献   

20.
不同降雨条件对不同耐旱型大豆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耐旱型大豆根构型的特异性,田间条件下,以不同耐旱型大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降雨条件对大豆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各时期大豆植株的根和地上部生物量;同一地点,R2和R4期取样,辽豆14的根和地上部生物量高于辽豆21。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冠比值逐渐增大;一般而言,V4~R4期,干旱胁迫提高了植株的根冠比。苗期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大豆根长,但结荚期和鼓粒期干旱胁迫均降低了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大豆根长占比以细根为主,平均根直径≤2.5 mm的根长比例均在90%以上。根表面积占比也主要以细根为主,但大豆根体积分配比例较高的却主要是根系直径2.5 mm的粗根。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耐旱基因型大豆根器官应答干旱胁迫的理论知识,对大豆抗旱生产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