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鹏  郭素娟  熊欢  李广会  吕文君 《园艺学报》2012,39(12):2369-2376
 以6年生板栗‘3113’为试材,采用比色法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横、纵径生长规律呈双“S”型,单苞质量呈“S”型曲线。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蔗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呈单峰曲线。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花后60 d达到峰值,之后趋于下降,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吻合;ADPG焦磷酸化酶(AGPPase)、水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均呈单峰曲线,但最高峰的时间略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SS和SPS活性与蔗糖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和0.892;可溶性淀粉含量与SS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和0.883。  相似文献   

2.
脐橙在不同生境下果实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四川3 个生态型区5 个代表性果园中的脐橙果实蔗糖合成酶(SS) 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的活性变化及其与果实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SPS 是影响果实膨大期糖积累的重要酶, 而成熟期的关键酶则是SS 合成方向; 在不同生境下, 果实内SPS 和SS 分解方向活性差异不明显, 而SS 合成方向活性的差异则达到极显著水平, 说明虽然SS 分解方向和合成方向都通过调节果实库强而影响糖的运输和积累, 但SS 合成方向才是引起不同生境下脐橙果实含糖量差异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葡萄果实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间的关系,测定了赤霞珠葡萄果实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SNI)、细胞壁结合的酸性转化酶(CBA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果实糖分的积累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发育过程中,调控糖分积累的关键酶是转化酶;葡萄糖、果糖的积累主要受到转化酶的调控,蔗糖的积累主要受到蔗糖合成酶的调控;糖分的积累由各种酶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纽荷尔脐橙果肉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纽荷尔脐橙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测定了果肉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可溶性糖积累以蔗糖积累为主,3种可溶性糖含量积累同步上升,果实膨大期结束时是可溶性糖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成熟期,3种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膨大期时的最高含量。9月前,果肉蔗糖转化酶(Ivr)活性明显下降,9月后,活性差异不显著;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8月最高,然后下降,成熟期又明显上升;蔗糖合成酶(SS)在果实膨大初期和成熟期分解活性高于合成活性,在果实膨大中、后期反之;蔗糖代谢酶类总活性和净活性变化与果实生长发育进程和果肉蔗糖含量的变化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5.
蔗糖代谢相关酶在温州蜜柑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   总被引:129,自引:16,他引:113  
 在不同发育时期测定了宫川温州蜜柑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 、中性转化酶(NI) 、蔗糖合成酶(SS) 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的活性, 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综合作用(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 是影响果实糖积累的重要因子之一。膨大期末至着色期初是果实中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变化的转折时期。着色期前果实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为负值, 蔗糖缓慢积累; 进入着色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转为正值,蔗糖积累迅速。完熟期果皮组织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为负值, 己糖积累明显高于可食组织。  相似文献   

6.
荔枝果实的糖积累与相关酶活性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以‘糯米糍’和‘妃子笑’两个品种为试材, 对比研究两者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假种皮中糖积累和转化及其与糖代谢相关酶类———酸性转化酶(AI) 、中性转化酶(NI) 、蔗糖合成酶(SS) 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1. 糯米糍荔枝以积累蔗糖为主, 蔗糖/ 还原糖比值约为1. 5 ; 妃子笑荔枝以积累还原糖为主, 蔗糖/ 还原糖比值仅约为0. 4 ; 2. 荔枝糖积累与库活力密切相关, 但不同品种库活力的主要构成酶类不同, 糯米糍主要是SS , 而妃子笑则主要是NI + SS; 3. 不同的糖代谢酶活性决定了糖组分的不同, 积累蔗糖为主的糯米糍具有高的SS 和SPS 活性, 而转化酶活性较低; 以积累还原糖为主的妃子笑的SS 和SPS 活性较低, 而转化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采后糖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果实采后在常温和低温贮藏下果肉与果心的糖代谢特性。【方法】以毛花猕猴桃新品种‘华特’为材料,将采后果实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1℃)贮藏28 d和56 d,检测果肉和果心的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淀粉酶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华特’果肉和果心均以积累己糖为主,两者总糖含量相近,但不同糖的分配存在差异,特别是果心的蔗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果肉的含量。果肉和果心的淀粉和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淀粉伴随着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迅速降解,果糖和葡萄糖快速积累,而蔗糖含量逐渐下降。果肉和果心糖含量的差异变化是蔗糖代谢各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果肉和果心的蔗糖分解酶活性,即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高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使蔗糖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华特’果实采后果肉与果心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表现差异,果肉具有较高AI和NI活性,及较低SPS活性是导致其蔗糖含量显著低于果心的重要原因。低温贮藏有效降低了果实淀粉酶、AI、NI、SPS和SS活性的变化幅度,从而缓解了果肉和果心蔗糖和淀粉的降解,也延缓了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以甜瓜鲁厚甜1号开花当天的果实为试材,分别测定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对酶提取液中干扰测定结果的可溶性糖采取2种方法进行去除(1)直接用SephadexG-25柱离心去糖;(2)酶提取液先经过硫酸铵沉淀,去糖,重新溶解后再用SephadexG-25柱脱盐。结果显示,方法2处理后AI和NI、SPS和SS的活性均高于方法1。这表明在研究甜瓜果实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时,采用方法2处理酶提取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伊丽莎白和乌引1号2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的糖、淀粉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变化等,并对甜瓜果实糖积累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种果实中糖积累动态十分相似,即成熟期之前,糖积累缓慢,特别是蔗糖几乎很少积累;进入成熟期,果实中蔗糖迅速积累,而单糖略有下降。(2)AI、NI的活性变化对2种甜瓜果实中糖的积累和构成具有重要影响,SS对2种甜瓜果实中糖积累的作用较小,SPS活性升高与成熟期伊丽莎白果实中蔗糖的积累相一致。(3)果实中糖的积累与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蔗糖代谢相关酶在卡因菠萝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菠萝品种卡因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卡因果实的发育呈单"S型"曲线,在幼果期到果实迅速生长期,果糖和葡萄糖积累较多,蔗糖积累缓慢,此期蔗糖积累较少与高活性蔗糖转化酶有关;进入成熟期,果实中蔗糖迅速积累,而己糖略有上升,果实蔗糖的显著增加主要与SS和SPS活性有关.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前期活性很强,后期降低;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前期弱后期强.经过相关性分析: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S和SPS活性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273**和r=-0.91004**),而与NI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419**),与AI的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60594*).  相似文献   

11.
The volatile oil contents of dried leaves of Majorana hortensis, Melissa officinalis, Ocimum basilicum, Origanum vulgare, Salvia officinalis and Thymus vulgaris reached maximum values in summer. Different harvest dates are requir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highest yields of dried leaves ha-1, the highest levels of volatile oil in the dried leaves, and the highest yields of volatile oil ha-1. The upper parts of balm, oregano and sage plants yielded the most dried leaves, but the lower parts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volatile oil in the dried leaves.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影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Ninghaibai’)花的发育相关代谢机制,以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形态分化期、花穗发育期、小花发育期和开花期这 5 个阶段的当年生春梢上顶芽、花芽或花穗为试验材料,采用 GC–MS 技术检测其代谢物质,并将 5 个阶段的差异代谢物质进行统计和归类,筛选出了相关性最高的代谢通路。此外,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 C/N 比,分析各营养物质在花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在整个发育进程中共检测出 430 种代谢物,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是两个变化最显著的代谢通路,而小花发育期是代谢最为旺盛的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 C/N 比的变化趋势与代谢组表型结果一致,C/N 比是决定花发育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香菇大分子碳源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香菇Cr-02菌株大分子碳源的代谢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淀粉是最先被香菇菌丝分解利用的多糖。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类大分子聚合物中,香菇发菌初期优先利用半纤维素,其次是木质素,纤维素利用较少。由于纤维素的降解受小分子碳源的诱导,同时又受小分子碳源的抑制,还受氮素营养的影响,木质素的降解也受培养基中碳、氮营养的影响,香菇在整个发菌过程中降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三类大分子聚合物的规律,于不同配方培养基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柑橘中挥发性物质以萜类为主,不仅影响植株与环境间的信号传递和赋予果实的香气,而且对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及人体健康有多样的功能。对柑橘中挥发性萜类物质生物学功能、代谢谱的种质及组织特异性、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挥发性物质与柑橘分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目前对柑橘挥发性萜类物质的研究仅限于代谢通路及代谢谱分析;在成分分析上多以游离态为主,糖苷等键合态的分析较少;已明确功能的结构基因及调控基因报道较少,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尚有待深入解析。展望未来,基础研究方面应重点揭示柑橘中挥发性萜类物质代谢的进化和演变规律、重要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等;生产应用中关注开发利用现有具特异香味种质、创制特殊香味新品种以及提升香气品质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陆晨飞  刘钰婷 《北方园艺》2016,(16):193-199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呈色的重要色素,植物细胞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受合成、降解及存储3种机制共同调控,任何一种机制上的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影响类胡萝卜素的总体含量,从而使得植物着色发生变异。该研究概述了高等植物类胡萝卜素主要的代谢通路及调控机制,总结了生活中常见园艺作物颜色变异品种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类胡萝卜素的调控网络打下坚实基础,为开展园艺作物类胡萝卜素代谢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果实香气成分和生物合成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指标。果实中香气物质在进入体内的过程中,通过人的味觉和嗅觉,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心理起平衡的作用,与人类健康、营养关系极其密切。随着国际市场对果实品质要求的提高,果实香气研究倍受关注。近年来,随着高精密测试仪器的出现,香气成分的研究得以深入。果实香气研究经历了组分分析、特征香气鉴定、香气合成代谢、基因调控等阶段。草莓、葡萄、  相似文献   

17.
钙在果树生理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钙是一种重要营养元素,也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它在果树生理代谢中有重要作用。概述近年来果树钙素营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钙在果树中的形态与分布,吸收与运输,钙的生理功能,钙对激素调控的影响,钙在逆境胁迫中的调控作用,钙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和提高钙含量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设施油桃根系的生理生化代谢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曙光油桃根系的碳氮物质代谢、POD和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新根的生长季节,根系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POD、SOD活性的变化与新根的生长具有相同的趋势,淀粉则相反。粗根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高于细根,而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和SOD活性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不同保鲜处理对平菇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男  李文香 《北方园艺》2016,(13):147-151
以新鲜平菇为试材,分别用1-甲基环丙烯(1-MCP)、抗坏血酸(VC)、水杨酸(SA)对平菇进行处理,以空白组为对照(CK),在模拟超市冷鲜货架温湿度条件(温度约(14±1)℃,贮藏环境相对湿度约85%)下,研究不同保鲜处理对平菇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保鲜处理可显著抑制平菇的感官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的下降,抑制甲醛含量上升(P0.05);与抗坏血酸和水杨酸处理相比,1-甲基环丙烯处理可显著抑制平菇失重率、呼吸强度、甲醛含量的上升,显著抑制平菇的感官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的下降(P0.05)。3种不同保鲜处理方法以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平菇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外源生长素PCPA对番茄果实蔗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坐果的普通栽培型番茄为对照,PCPA蘸花处理后,取不同发育期的番茄果实内各部位,测定糖的组成和浓度、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各发育期,PCPA蘸花处理的果实内各部位糖分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相同,果实成熟期中果皮和心室隔壁、胶质胎座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但PCPA蘸花处理的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幅高于对照.果实成熟期PCPA处理的番茄果实内维管束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都明显高于对照,中果皮和心室隔壁、胶质胎座中也有较高的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