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无花果品种幼苗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耐涝性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估无花果耐涝性,以12个无花果品种扦插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淹水方式探讨了完全淹水处理对叶片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代谢、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叶绿素快速荧光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导致12个无花果品种叶片色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大部分品种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品种变化幅度不同。另外,淹水胁迫影响无花果叶片叶绿素快速荧光特性,叶绿素快速荧光值(OJIP)、PSⅠ、PSⅡ反应中心活性和光合性能指数等多种参数变化均与品种耐涝性存在显著相关。根据品种涝害指数以及与其显著相关的生理指标,利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分析,将102A、105A和121E划为耐涝性强品种,106A、113C、107B和112C划为耐涝性中强品种,101A、110C和114C为耐涝性较弱品种,117D和118D为不耐涝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耐涝性差异显著的两个甜瓜品系T106 和T241 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套盆法进行淹水胁迫,研究了淹水胁迫及胁迫解除对甜瓜幼苗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2 个甜瓜品系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且T106 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均低于T241;在淹水胁迫相同天数时,T106 的各项指标均高于T241;在淹水胁迫解除后,2 个甜瓜品系的各项指标均上升,且T106 的上升幅度大于T241。  相似文献   

3.
以1年生嫁接苗为试材,研究了3个桃砧对淹水胁迫生理响应的差异,并对9个桃砧种质进行了耐涝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3个桃砧叶片受害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涝害指数增加及根系活力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等生理响应。毛樱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较低的涝害指数,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降幅较小,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升幅较小,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山桃与之相反,毛桃介于两者之间。基于根系活力、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计算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出不同桃砧种质的耐涝性,其中GF43、毛樱桃、F4的耐涝性较强。上述结果为桃砧种质耐涝性评价提供了评价指标,同时筛选出耐涝性强的桃砧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常春丽  王展  王晶英 《北方园艺》2018,(17):105-110
以紫丁香和小叶丁香为试材,采用盆栽模拟涝渍环境的方法,研究了淹水胁迫对紫丁香和小叶丁香幼苗的形态及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无氧呼吸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明确丁香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小叶丁香的耐涝性强于紫丁香。淹水使2种丁香的叶片变黄萎蔫,根系活力增大,降低紫丁香的叶绿素含量的同时增大小叶丁香的叶绿素含量,使根系及叶片的丙酮酸脱羧酶(PDC)活性、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降后升,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武汉地区在甜瓜幼苗生长时期常遭遇阴雨天气,因此,对甜瓜幼苗期耐涝性有一定的要求。本试验以市场受欢迎的2个品种"伊丽莎白"和"久青蜜"为试材,探讨2个品种耐涝性在形态上的差异,直观判断品种耐涝性的强弱。本试验采取半淹水和全淹水2种处理方式,观察不同淹水方式对幼苗的伤害程度及幼苗的形态变化。得出结论:与对照比较,淹水胁迫抑制甜瓜幼苗的生长,生长势减弱;在不同的淹水方式下,半淹水胁迫下,甜瓜幼苗胚轴长出大量不定根,但2个品种不定根的数量、鲜重及根系活力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4种基因型猕猴桃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涝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4种基因型猕猴桃的形态变化及生理响应,以筛选耐涝种质资源,并初步分析猕猴桃耐涝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胁迫,对大籽猕猴桃'KR2’、对萼猕猴桃'KR5’、美味猕猴桃'15-13’及软枣猕猴桃'永丰一号’的两年生组培盆栽苗进行淹水处理,通过统计涝害指数观察淹水对此4种猕猴桃属植物形态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根系活力、叶片光合能力及根系低氧伤害相关指标研究淹水对猕猴桃属4种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份材料的耐涝性。【结果】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猕猴桃属植物的涝害指数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光合相关指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及丙二醛含量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淹水胁迫期间',KR2'’KR5’仍能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与光合能力,且受到的低氧伤害较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猕猴桃属植物的耐涝性顺序为':KR2’'KR5’'15-13’'永丰一号’。【结论】4种猕猴桃中',KR2’和'KR5’的耐涝性较强',15-13’和'永丰一号’属不耐涝猕猴桃。耐涝猕猴桃在涝害胁迫下可以缓解低氧伤害,维持自身的根系活力,保证地上部的健康生长,进而保证地上部叶片高水平的光合能力,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实生紫穗槐幼苗进行水浸处理,研究其在水涝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随水涝胁迫时间的延长,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紫穗槐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来适应水涝逆境,到胁迫处理第20d,紫穗槐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仍低于50%,且在生长状况上变化不大,说明紫穗槐具有很强的耐涝能力,可以在多水地区种植栽培。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提高黄瓜幼苗耐涝性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7,(1):18-21
为了提高黄瓜幼苗的耐涝性,以100μmol·L~(-1)硝普钠(SNP)作为一氧化氮供体,研究了一氧化氮对淹水胁迫下黄瓜幼苗细胞质膜、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一氧化氮能抑制淹水胁迫期间黄瓜根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淹水8 d时,经SNP处理的黄瓜根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与对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能延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使淹水期间叶片能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淹水8 d时,经SNP处理的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外源一氧化氮能提高淹水胁迫时黄瓜根SOD、POD、CAT的活性,淹水8 d时,经SNP处理的黄瓜根SOD、POD活性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CAT活性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外源一氧化氮能提高黄瓜幼苗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低磷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对照和低磷条件下比较了6个西瓜品种(‘华冠’、‘陕农9号’、‘西农8号’、‘M08’、‘农科大5号’、‘千普先锋’)苗期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西瓜植株高度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低磷诱导根系伸长,供试的6个西瓜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的主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对地上部分则表现抑制作用,植株高度显著降低;低磷胁迫下6个西瓜品种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显著升高,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6个供试西瓜品种中,‘陕农9号’对低磷胁迫最为敏感,而‘农科大5号’的耐低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以‘新优5号’辣椒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叶面喷施Ca2+对淹水胁迫下辣椒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缓解辣椒淹水伤害的较佳喷施时期。研究发现,外源Ca2+能改善植株农艺性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呼吸相关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减少MDA和 ?OH积累;淹水胁迫前(1 d、2 d)施用外源Ca2+,辣椒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T、POD、SOD、GR、ADH、SDH和MDH活性最高,相对电导率、LDH活性、MDA和 ?OH积累量最低,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其他时期;胁迫当天施用外源Ca2+ 脯氨酸含量最高;胁迫后(1 d、2 d)施用外源Ca2+ 农艺性状、抗氧化酶系统、呼吸相关酶活性均差于其他时期。结果表明,Ca2+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淹水胁迫造成的伤害,且以淹水胁迫前喷施外源Ca2+ 较佳。  相似文献   

11.
硒对高温胁迫下辣椒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硒是人体或动物抗氧化反应必需的微量元素。为了研究硒在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将辣椒两个品种‘中椒7号’和‘耐湿椒’盆栽在不同含硒量的草炭蛭石混合基质中, 现蕾后分次将植株移入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胁迫处理(25℃ 2 h→35℃ 2 h→40℃ 2 h) , 然后取叶片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 施硒( ≤0.9 mg·kg- 1 ) 提高了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 同时, 可以分别使GPX和POD 活性提高11.5 倍和63.6% , 对SOD和CAT则表现为负效应。另外, 硒还使叶片MDA含量比不加硒对照降低36%。在不同品种的辣椒体内, 硒的作用存在一些差异, 但总体的趋势相同。以上结果说明硒对高温胁迫下辣椒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并有利于提高辣椒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张焕欣  董春娟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7,44(10):1937-1948
为了探明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 acid,IBA)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诱导机制,采用IBA浸蘸后扦插的方法,研究了外源IBA处理后辣椒下胚轴不定根发生进程、糖类物质转化与不定根发生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IBA诱导辣椒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具有浓度依存效应,150μmol·L~(-1) IBA处理后不定根发生区段长度、不定根数及平均根长分别是对照的3.47倍、3.28倍和1.91倍;150μmol·L~(-1) IBA上调了不定根启动相关基因Ca ARL1和Ca Cyc B1的表达,下胚轴的不定根原基发生区域明显增加;此外,150μmol·L~(-1) IBA还上调了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区段糖代谢相关基因Ca CWI和Ca STP的表达,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细胞壁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结果表明适宜浓度IBA处理可以促进辣椒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区段糖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诱导辣椒下胚轴不定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弱光对甜椒不同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以4个对光照强度敏感性不同的甜椒品种为试材,分别给予100%、70%和35%光强处理。结果表明:70%光强下甜椒产量显著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最高,夜间呼吸速率最低。随光强的减弱,甜椒的光补偿点降低,而叶片叶绿素含量、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LHCP)含量增加。叶片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显示,反映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分配情况的F686/F740比值先下降后又升高。对弱光适应性强的品种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对朝天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3 000、4 000、5 000、6 000倍液4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分别在朝天椒主要生长节点施药4次,并调查朝天椒的生长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同浓度处理对朝天椒生长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T1(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3 000倍液)、T3(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5 000倍液)处理对朝天椒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影响较大,其次为T2处理(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4 000倍液),3个处理均分别与对照差异显著;以T2、T3处理对朝天椒的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SPAD值的影响较大,且显著高于T4处理(叶周长除外)和对照;以T2处理对朝天椒单果鲜质量影响最大,与T1和T3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T4处理和对照;以T...  相似文献   

15.
以12份西瓜砧木为试材,采用模拟涝害的方法,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西瓜砧木幼苗进行分类,初步建立西瓜砧木耐涝鉴定方法,研究了涝害对西瓜砧木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西瓜耐涝砧木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西瓜砧木幼苗期耐涝鉴定中,通过隶属函数法对11种砧木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隶属函数法和聚类统计分析,以根长、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作为耐涝鉴定综合指标较好。"日本雪松"的隶属函数值最高,耐涝性最好,而"砧王"的隶属函数值最低,其耐涝性最差,南瓜砧木比葫芦砧木的耐涝性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6.
培育高耐湿涝的葫芦品种是一项应对湿害和涝害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葫芦科作物在耐湿涝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葫芦耐湿涝野生资源及其进化,基于生理的包括根的形态、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主要指标与相关分子标记的葫芦耐湿涝鉴定,加快葫芦耐湿涝的选育进程,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转入包括活性氧清除、胁迫蛋白等在内的外源基因,提高葫芦的耐湿涝性。并对目前葫芦耐湿涝遗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耐涝品系‘早二N’根组织总RNA为模板,运用RT-PCR结合RACE技术,获得了黄瓜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CsGAPDH)的cDNA全长序列,基因编码区共1 011 bp,编码33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HQ15646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sGAPDH基因与胡萝卜、葡萄、大豆等双子叶植物同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在88%以上,与单子叶植物水稻和玉米同源基因的相似性达86.8%和86%。q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sGAPDH基因快速响应涝胁迫,在涝胁迫2 h,该基因在根中表达量达到对照水平的12倍,在涝胁迫12 h达到表达高峰,随后表达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CsGAPDH基因在‘早二N’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根和叶中原始表达量高于茎,在涝胁迫4 h后均诱导表达,根中诱导表达量上调幅度最大,为初始表达量的4倍。CsGAPDH属于黄瓜涝胁迫响应基因,在缓解涝胁迫伤害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朝天椒生长的抗旱能力,筛选出适合朝天椒的抗旱剂及其最佳施用浓度.选择不同浓度的富里酸、多效唑和烯效唑3种抗旱剂,分别采用叶面喷洒方式,设置了土壤含水量正常组、干旱组以及抗旱剂处理的干旱组,共11组.检测了朝天椒17项生理生长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分析.与干旱组比较,使用不同浓度的3种抗旱剂,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核糖体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 ITS 区)作为DNA 条形码 对辣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收集的17 份辣椒资源,提取总DNA,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 下载辣椒属的主要栽培种浆果状椒(Capsicum baccatum)、茸毛椒(C. pubescens)、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和野生种(C. eximium)、野生种(C. lycianthoides)的ITS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分 析。结果表明,以野生种(C. eximium)的ITS 序列为参考序列,利用Clustalx 2.1 软件进行比对,发现3 个中华辣椒、茸毛椒和灌木状辣椒在ITS1 区有15 个碱基缺失。以茄科番茄属(lycopersicon)栽培种‘上 海906’作为外类群,在进化树标尺约0.11 处,22 个辣椒属ITS 序列可分为6 个分支。全部一年生辣椒 (14 个)聚在一支。中华辣椒(3 个)和灌木状辣椒聚在一支,表明中华辣椒与灌木状辣椒亲缘关系相 对较近。野生种(C. eximium)、浆果状椒、茸毛椒和野生种(C. lycianthoides)分别单独为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