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究竟什么叫病毒?病毒是一种生物体,但与其他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在内)却有明显的区别。病毒的特征是:(1)遗传物质只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不是 DNA 就是 RNA;(2)病毒粒子不能生长或分裂;(3)缺少能量产生系统、核蛋白体和转移RNA。因此,病毒必须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病毒复制。什么叫昆虫病毒?昆虫病毒就是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发生流行病的病毒。世界上的昆虫种类达100万种,据资料统计,1949年发现昆虫病毒约100种;1960年增加到200种;1975年 David 列出昆虫与螨类的病毒为721种,1977年 Martignoni 和Iwai 列出感染昆虫和螨类的病毒达1,000种;1984年的记载,国内外已从11个目900多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害虫的微生物防治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对昆虫病毒病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昆虫病毒病中常见的有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体病毒(GV),它们都具有一层蛋白质外壳包围,统称包含体病毒。三种包含体病毒中,又以核型多角体病毒最常见。截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的170余种昆虫病毒中,有100余种是属核型多角体病毒。昆虫核型多角体病的染色方法有数十种。笔者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选用过许多种,但效果都不够理想后来在前人工作的基层上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一种过程简单,效果较好的苦味酸—氨基黑染色法。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染色液的配制配制饱和苦味酸液:取温热的蒸馏水10毫升,慢慢加入苦味酸粉末至不能再溶解时为上即成。配制氨基黑10B液:称取氨基黑10B染料3克,溶于98%的甲醇50毫升、冰醋酸1毫升和蒸馏水40毫升的混合液中即成。  相似文献   

3.
<正> 昆虫病毒在病毒分类中,分属在20多个类群中,有些类群的昆虫病毒可在昆虫种群中引起流行病,可认为它们是优秀的害虫自然控制因子。已知病毒病的流行可终止某些主要森林害虫的扩散,如欧州的摸毒蛾和美国的黄杉毒蛾。本文将集中讨论杆状病毒(Baculovirus,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等翅目昆虫(白蚁)初步名录的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福建省林木白蚁种类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列出了福建省等翅目昆虫名录,计4科19属75种。名录中附有等翅目昆虫在福建省的分布地点、寄主植物,文献出处。是迄今为止福建省等翅目昆虫最系统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贵州乌桕害虫和天敌昆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名录中大部分条目系1986~1989年间在以正安县为主的乌桕产地陆续采集标本经专家鉴定而成,并收编了少量贵州乌桕的昆虫名录。计9目34科68种。乌桕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类甚多,因时间水平有限,所集远远不足,望今后能予增补。承杨集昆、史永善、王金言、陈守坚、黄大卫、王淑芳诸先生协助鉴定标本,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6.
<正> 肥沃耕地和森林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许多对人类有用的微生物菌株都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来的.虽然昆虫病毒不能在土壤中生长繁趋,但是它在土壤里相当稳定,土壤是其良好的夭然贮库,对昆虫病毒病的流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Tisntey(1979)指出:在撒喷或自然疾病暴发后,保持在土壤中的病毒,不仅是引起以后各代害虫自然流行病的重要病毒源,而且是能够维持病毒产生长期影响的作用物.据报  相似文献   

7.
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控制害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引言自从第一次在电子显微镜下证明了质型多角体病毒以来,已在200种昆虫上发现这种病毒,其中85%是鳞翅目昆虫,9%是双翅目昆虫,4%是膜翅目昆虫,其余是鞘翅目昆虫。  相似文献   

8.
<正> 当前,昆虫病毒已成为害虫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带有各种病毒病的森林害虫相继被发现,有的已用于生产防治,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些病毒和国内其它单位已经发表的39篇文献,61种林虫病毒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供参考。本文中61种森林害虫所带的病毒,分別隶属于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颗粒体病毒(GV)、质型多角体的核品系(EP-CPV-N)以及浓核病毒(DV)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9.
<正>昆虫病毒作为害虫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防治过程中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昆虫病毒也逐渐地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全世界已分离到1000多种昆虫病毒,我国已分离到150多种,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昆虫病毒资源调查,对我省的农、林、果、蔬莱等害虫病毒进行采集分离、鉴定、并收集省内有关单位采到的病毒死虫标本,共收集到昆虫病毒29种。其中颗粒体病毒(GV)6种,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国森林昆虫病毒资源调查工作进展较快。从60年代首次发现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至今,已从171种森林昆虫中分离出214株病毒。其中属于杆状病毒属A亚组核型多角体病毒131株,B亚组颗粒体病毒41株;呼肠孤病毒属质型多角体病毒30株;昆虫痘病毒4株;浓核病毒3株;其它非包涵体病毒5株。有些病毒已被开发利用,如春尺蠖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昆虫病毒病的流行,已报导很多,而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reNPV未见报导,对此种病毒在我省的自然流行情况我们作了初步调查,现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2.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与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应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已成为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要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尚需解决病毒的增殖与提取方法问题。1986—1987年,我们在进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增殖与提取试验中,总结出塑料薄膜罩围式增殖CPV 和直接从病死虫尸中提取CPV 的新方法。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病毒:松毛中CPV 毒源系中山大学昆虫所和本所病毒与生防组提供。  相似文献   

13.
三、昆虫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了解昆虫病毒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对于应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和防止为害有益昆虫,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一)感染途径1.经口感染昆虫取食污染病毒的食料,经口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发病,是自然界中昆虫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有多角体的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记录的随县林业有害生物217种,与第一次普查(1980年普查,1993年《湖北省昆虫名录》)襄阳市林业有害昆虫名录和襄阳市林木病害名录比较:此次普查随县比第一次普查少发现林业有害昆虫87种,新发现29种,林木病害少发现37种。对随县两次普查林业有害生物的数目种类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毒病     
A、引言很多年以前,从调查两种主要的经济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和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疾病,就开始了昆虫病毒病的研究.1808年被尼斯顿氏(Nysten)称为"黄疸病"或"浓病"的家蚕病,就是昆虫病毒病最早发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昆虫病毒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病毒的种类迅速增加,目前全世界已经报道从昆虫体内分离出的病毒1700多种,其中以包涵体病毒为主,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占很大比例。从寄主昆虫来看,鳞翅目昆虫885种、鞘翅目昆虫178种、膜翅目昆虫83种。  相似文献   

17.
保护天敌防治害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天敌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和脊椎动物.在防治害虫上应用最多的是天敌昆虫.据统计,在昆虫纲100多万种昆虫中,害虫只占1%,其余99%都是无害或是有益的.并且,在自然界中几乎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甚至几十种天敌昆虫.如危害大叶黄杨、月季、龙柏等植物的红蜡蚧的天敌是扁脚跳小蜂,山楂红蜘蛛的天敌则有小黑花蝽、小黑瓢虫等;而棉蛉虫的天敌有50种左右,粘虫的天敌有48种之多.不仅如此,一种天敌昆虫又能同时防治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18.
鸟类与森林     
前面已经谈过,鸟类是害虫的天敌,在森林中,众多的鸟类大量捕食害虫,对抑制森林虫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鸟类捕食害虫的本领固然令人惊叹,近年来,科学工作者还发现食虫鸟类还有另外一种本领,对抑制森林害虫同样十分有效,那就是扩散和传播对昆虫种群致命的昆虫病毒。食虫鸟类捕食害虫的能力甚高,它们不仅捕食健康的害虫,也捕食患病毒病的害虫,有些鸟类对患病的虫子似乎更偏爱一些,甚至连干瘪的病虫尸体也不放过。作为一种食物,虫子在鸟类的消化道中被消化,尽管病毒本身也是一种蛋白质,但它们不易被消化。大部分病毒原体混在鸟…  相似文献   

19.
前言应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已有多种昆虫病毒被广泛应用。同时病毒对人畜的安全问题也受到重视。自美国学者 Ignoffo C.M.等于1965年开始系统研究以来,各国学者已用51种昆虫病毒  相似文献   

20.
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8月1日签署第七号国家林业局令,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名录》包括兽纲、鸟纲、两栖纲、爬行纲和昆虫纲5纲,共46目177科1591种。这1591种陆生野生动物,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已确定的335种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