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宁  汤丽昌  杨先会  邓世明 《草业科学》2011,28(10):1882-1887
外来入侵杂草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对我国生态和经济的影响已备受关注,国内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比较少。通过对假臭草化学成分的分析,为资源化利用该外来入侵植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柱色谱从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经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槲皮素(Ⅰ)、3 甲氧基槲皮素(Ⅱ)、木犀草素(Ⅲ)、芹菜素(Ⅳ)、7,4′ 二羟基 5,6 二甲氧基黄酮(Ⅴ)、咖啡酸(Ⅵ)、木栓酮(Ⅶ)、24 乙基 Δ7,22 胆甾二烯 3 酮(Ⅷ)、豆甾醇(Ⅸ)、β 谷甾醇(Ⅹ)。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Ⅳ、Ⅴ、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Ⅴ和Ⅷ外其他8种化合物,均具有医学和农业等方面利用价值。这为假臭草开发成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4头泌乳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TMR中添加不同水平[0g(头·d)、300g/(头·d)、600g/(头·d)、900g/(头·d)]艾叶对乳风味的影响,并采用GC-MS分析了艾叶中的主要挥发性活性物质及添加艾叶后乳中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奶牛TMR中添加艾叶对奶牛的采食量及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添加量为600g/(头·d)时,牛奶的色泽、异味感和甜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艾叶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合物是苦艾醇、桉树脑、1R-α-蒎烯、蓝桉醇、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石竹烯、莰醇等;添加艾叶组牛奶中能检测出艾叶中所特有的一些芳香性化合物,如丁香烯、丁香烯氧化物、桉树脑、苦艾醇、莰醇、香芹醇等,且这些化合物含量随着日粮中艾叶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结果显示,TMR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艾叶[600g/(头·d)]能提高奶产量,但未能起到改善乳风味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甘肃黄花蒿超临界CO2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 质谱法检测了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萃取产物化学成分,并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提取物成分中确定了8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8,9 脱氢 9 甲酰环异长叶烯(18.22%);(all Z) 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基酯(8.39%)等。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物成分中确定了6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4 甲氧基 6 (2 丙烯基) 1,3 苯丙二氧杂环戊烯(24.28%);松油醇(17.47%)等。2种方法的共有成分32种,分别占鉴定积分面积的40.54%和79.49%。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采用超临界CO2法能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黄花蒿的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4.
研究南橘(Citrus reticulata)基半部和端半部橘皮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橘橘皮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中化学成分,再用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个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南橘基半部的橘皮挥发油的36个峰中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51.53%)、麝香草酚(8.66%)、叶醇(7.22%)、N-甲基代邻氨基苯甲酸甲酯(5.43%)、松油烯(4.83%)等;从南橘端半部橘皮挥发油的35个峰中鉴定出27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70.5%)、γ-松油烯(5.29%)、麝香草酚(3.54%)、N-甲基代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66%)、β-蒎烯(2.12%)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从桑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各种方法,如醇提法、微波法、超临界CO2萃取和大孔树脂吸附法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同时对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与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和微乳薄膜层析法进行概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叶抗氧化成分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向日葵叶乙酸乙酯、0.5%稀盐酸混合液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的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化合物。经MS鉴定其分子量为440,为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且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普鲁士蓝法以茶多酚为对照研究该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比同浓度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要弱。  相似文献   

7.
桑椹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王华  梁艳英  陶永胜 《蚕业科学》2007,33(2):276-279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桑椹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GC-MS),在成熟的桑椹中共检出了35个峰,鉴定出了30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90%。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依次是二十醇(28.51%),二十四烷(16.55%),二十七烷(16.39%),乙酸十八醇酯(11.88%),十九烯(8.98%),维生素(5.71%),丁酸十八醇酯(4.2%),棕榈酸(1.1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0.84%)。  相似文献   

8.
辽西蜂胶挥发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对辽西蜂胶挥发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75个峰,现已鉴定出甲酸乙酯、乙酸乙酯、β—桉叶油醇、愈创烯醇等49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各化合物在挥发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用乙酸乙酯对狭叶十大功劳茎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萃取液浓缩后经反复的硅胶柱、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TLC、1H NMR、13C NMR、MS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小檗碱(Ⅰ)、药根碱(Ⅱ)、5’-甲氧基大风子品D(Ⅲ)、木犀草素(Ⅳ)和β-谷甾醇(Ⅴ)。其中5’-甲氧基大风子品D(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蜂胶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郭伽  周立东 《中国蜂业》2000,51(2):17-18
本文综述了蜂胶的化学组成与植物来源,列出了文献中报道的可靠的蜂胶化学成分。在北温带地区的蜂胶中共鉴定出305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1个,芳香酸酯59个,氨基酸25个,醛与酮类化合物17个,脂肪酸与脂肪酸50个,萜类化合物19个,甾体化合物6个,糖类化合物9个,烃类化合物25个,醇、酚类和其他化合物24个。  相似文献   

11.
A.N.Z.A.A.S.     
  相似文献   

12.
A.N.Z.A.A.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Extract

The many friends of Peter Flodin were shocked to hear of his sudden death ad the age of forty just two days before Christmas, 1957. He died after only a few minutes' illness whilst on a farm in the Hutt Valley.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