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激素在单胞藻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志珍 《海洋渔业》1984,6(6):253-254
植物激素对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添加不同浓度植物激素(IBA和6一BA)的PES培养液对条斑紫菜体细胞进行培养,观察其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的条斑紫菜近基部体细胞离体培养可发育成细胞团和叶状体,低浓度的IBA有利于体细胞向叶状体方向发育,而低浓度的6一BA有利于体细胞发育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3.
以荣福海带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海带中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海带生长的幼嫩期、厚成期和成熟期,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呈递增的趋势;玉米素(ZT)在海带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厚成期含量最少;吲哚丁酸(IBA)在厚成期达到最大值,幼嫩期含量最少.同一生长阶段的海带体内植物激素纵向分布规律为:海带尖部的IAA含量较高,中带部的ZT含量明显较高,而基部的IBA和ABA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NAA、6-BA和KT)的f/2培养液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进行培养,观察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3种植物激素的各种浓度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生长和发育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2 mg/L的NAA、2 mg/L的6-BA和2 mg/L的KT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同时还发现,不同的植物激素对丝状体发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坛紫菜中植物激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悦  崔晓山  陈娟娟  杨锐  严小军 《水产学报》2017,41(10):1578-1587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内源性植物激素的变化趋势与坛紫菜在高温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以在宁波象山采集的"浙东1号"坛紫菜叶状体为样品,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选择离子模式作为分析手段,系统地分析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坛紫菜中11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环境中共检测出7种植物激素,分别为异戊烯腺苷、异戊烯腺嘌呤、反式玉米素核苷、吲哚乙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茉莉酸。在20、25、28和35°C下,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随着刺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吲哚乙酸、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在高温组中的含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呈现下降的趋势。以28°C作为胁迫温度,在不同胁迫时间下,吲哚乙酸、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的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茉莉酸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在恢复培养过程中,水杨酸、茉莉酸、吲哚乙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均呈现下降、升高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的含量则随着恢复培养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高温胁迫下,坛紫菜在促进生长类激素和胁迫抑制类激素的共同调控下进行胁迫防御,维持自身生长。然而,坛紫菜的防御能力有限,且高温胁迫引起的藻体自损伤可能难以修复。  相似文献   

6.
龙须菜已在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广泛栽培,但其栽培周期受夏季高温的限制。本研究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了龙须菜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rbcL)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高温胁迫及3种抗逆植物激素的响应。结果显示:①高温(33 ℃)显著抑制了龙须菜rbcL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而100 μmol/L水杨酸(SA100)和50 μmol/L茉莉酸甲酯(MJ50)的添加可减轻高温的不利影响。在SA100和MJ50组中,rbcL转录表达量分别为高温组的1.31倍和1.32倍(3 h),rbc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高温组的1.36倍和2.10倍(24 h);并且这2种激素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对藻体Rubisco活性的抑制作用,恢复Rubisco活化状态。但是50 μmol/L脱落酸(ABA50)的添加则基本上抑制了rbcL表达及Rubisco活性。②3种激素进一步促进了高温诱导的龙须菜HSP70的表达,在激素添加后,其转录水平升高0.53~1.00倍(3 h),蛋白水平升高0.93~2.45倍(24 h)。可见,植物激素SA、MJ和ABA在调控由高温引起的光合作用酶的抑制和热休克蛋白的诱导表达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后备母猪的饲养目标是使母猪在适宜日龄达到初情,此时母猪生理结构发育成熟能够继续其繁殖周期。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后备母猪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后备母猪正常生长发育都  相似文献   

8.
刘小林 《水产学报》2003,27(3):193-199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种群(C)和日本种群(J)的亲本后代及其正反交两个杂交种群的杂交个体9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中期(11、13、16、18月龄)生长发育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种群的生长速度略低于日本种群;正反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重4个生长发育指标在中期4个测定阶段生长速度均高于亲本种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范围在5%~50%之间,J♀×C♂杂交组合优于C♀×J♂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在性状间存在明显差别,体重的杂种优势远大于壳长、壳高和壳宽,变化趋势为体重>壳高>壳长>壳宽;生长发育季节对栉孔扇贝各个性状的生长速度影响非常大,18月龄处于冬季最寒冷的时间,栉孔扇贝在第2个冬季不仅停止生长,而且体重降低,越冬期间仅能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9.
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有关于生态因子对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有关于萱藻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温度、光照、盐度、营养液及抗生素等生态因子均会对萱藻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光照变化对萱藻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为明显。萱藻配子体阶段的适宜温度较低,为6~12℃,而孢子体阶段在5~23℃范围内均可生长,生长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萱藻不同生长阶段的最适光照强度也有所不同,萱藻配子体阶段的最适光照范围为36~54μmol·m-2·s-1,较低光强6~30μmol·m-2·s-1是萱藻孢子体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而高光强54μmol·m-2·s-1有利于萱藻孢子的附着;盐度、pH对萱藻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萱藻生长;不同营养盐、维生素及抗生素对萱藻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不同,在萱藻不同的生长阶段,应根据生长状况及时给予适宜浓度的营养盐或药物添加剂以促进萱藻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冬春季过低的温度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保育仔猪由于刚摆脱了哺乳阶段,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完成由母乳向饲料的转换。而该阶段仔猪的特点是:温度敏感,疫病易感性高,生长发育快。以上这些特性给该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1.
<正>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特别快,生后10d的体重为初生重的2.1倍,1月龄为5~6倍,2月龄为10~15倍,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增加2~3倍,由于仔猪生长发育快,因此物质代谢相当的旺盛。根据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子(光照、温度、盐度、pH)、营养盐、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植物激素,以期为雨生红球藻的科学化养殖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2)
为掌握性控冻精奶牛后裔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情况,文章对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所生产的母犊进行生长发育跟踪观察,测量其体尺和体重;对其产犊情况和生产性能进行分组试验。结果表明:性控冻精组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与常规冻精组无明显差异,可以在奶牛生产上大量推广和使用性控冻精,提高奶牛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5,(12)
<正>相对于目前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来说,生态养殖是让畜禽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地生长,而不是人为地制造生长环境和用促生长剂让其违反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快速生长。1生态养殖与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优缺点比较采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在较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通过对KM小鼠饲喂铬含量不同的两种日粮,观察了KM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测定了体重、主要器官重量等多项生理指标,对主要器官进行了病理的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饲喂2种饲料的KM小鼠的生长发育与对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主要器官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肝脏、肾脏、肠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杨金宝  陈波  王捷 《畜禽业》2007,(2):18-20
<正>我国目前集约化生产的养猪场仔猪一般在3~4周龄断奶。仔猪断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断奶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的饲料由全乳日粮变为干饲料或颗粒料,此时断奶仔猪处于强烈生长发育时期,但消化机能和抗病能力又不够强。日粮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  相似文献   

17.
采集稚参、幼参、成参,研究刺参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壁营养组成的差异,结果发现:随着刺参的生长发育,其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水分、脂肪、灰分含量逐渐降低;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等几种氨基酸的含量在一定的阶段内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精氨酸含量在从稚参发育到幼参的过程中较为恒定,但是到成参时显著提高,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则一直恒定.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等的含量都随个体的生长发育呈升高趋势,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则较为恒定.  相似文献   

18.
<正>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其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的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受范围,轻者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引起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恶化而引起的损失实例非常多。据统计,  相似文献   

19.
栉孔扇贝中国种群与日本种群杂交一代的早期生长发育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02,26(5):385-390
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的两个群体———中国种群(C)和日本种群(J)的纯种后代及其正反两个杂交组合(C♀×J♂和J♀×C♂)的杂种个体,早期(10月龄)同地同期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种群正、反交杂种一代在壳高、壳长、壳宽、活体重及成活率5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反交杂种F1′除成活率外,其余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显著优于正交杂种;中国和日本两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测定性能表现为壳宽差异显著和成活率差异极显著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证明杂交是提高扇贝生产性能和抗逆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生产是整个养猪过程中科技含量较高、而又比较复杂的重要环节,从初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仔猪(大致为2个月),在猪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期是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阶段,同时,死亡率也是最高的。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是多方面技术的综合,本文主要从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主要取决于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